黄埔古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合集下载

黄埔古港导游词

黄埔古港导游词

黄埔古港导游词【篇一:6、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6、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讲解线索:【概述】——【哥德堡号】——【南海神庙】【概述】大家都知道丝绸是我们祖先的发明,而丝绸的外传就要依靠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了。

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广州了。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拥有海上交通的优越条件,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

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就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最后抵达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个:首先,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那个时候,已经能造出载六七百人,货出万斛如此大的一艘船;其次,国际贸易扩大了商品的交换,特别是罗马帝国需要大量的丝绸;第三,对外贸易的利润很高。

因此,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大增加,多大15个。

隋、唐、宋时期,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官方坚持开放政策,除了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又允许私人出海贸易,还大力鼓励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

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

它是从广州起航,经过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场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从此,广州成为海外交通的中心,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

唐朝刘禹锡看到珠江边一派外贸繁荣的景象,为之感动,他题了一首诗,其中两句这样写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就是来形容眼前的景象的。

明清两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相比唐宋两代,获得了更大发展。

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作者:曾旅湘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10期[摘要]广州的海外贸易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明清达到鼎盛。

千百年来广州一直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经久不衰的贸易大港。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其他三个口岸,仅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全国海外贸易。

“一口通商”也使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对外开放贸易的口岸城市。

[关键词]广州;黄埔古港;海上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K928.79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22-03广州海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

先秦两汉时期,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到了汉代,广州已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都会之一。

到了唐代,广州成为中外商人云集的世界贸易大港,中国最早主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使院”首先在广州成立,并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

广州的贸易地位在元代虽然曾被泉州短暂代替,但从明代开始广州又再次恢复海外贸易第一大港的繁荣景象。

到了清代,广州更是成为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同时也铸就了黄埔古港的辉煌。

一、广州历史悠久的海外贸易(一)海外贸易的兴起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个港口。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对秦王朝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因海外贸易的兴起,秦代的航海业和造船技术已十分发达。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

”①南越国主要通过南海进行海外贸易和文化交往。

《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表明,番禺早在西汉时期已是海产和珍稀物品聚散的都会。

汉朝,由于统一的封建王朝国力强盛,对外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外国政府经常派遣贸易使团到中国朝贡,而东南亚诸国来中国朝贡多是由水路至广州登陆。

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遣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广州市海珠区历经两千多年的冲刷与沉积,逐渐由一片滩涂地变成面积达90多平方千米的岛屿。

海丝文化、商贸文化、水乡文化等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极具代表性与特色。

海珠区对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还存在保护意识参差不齐、活化利用同质化严重、整体性保护策略缺乏等问题,亟须加强活化保护意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多元保护策略,以更好保护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助力新时代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概述广州是一座沿珠江生长的城市,而海珠是一座被珠江环绕的岛屿。

珠江水在承载了两千两百多年广州城建史的同时,也见证了海珠这座小岛的发展史。

“十四五”时期,广州提出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打造广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地之一。

广州市海珠区,古称“江南州”(许是意指江之南),[1]但更为人熟知的称呼是“河南”。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提到,“广州南岸有大州,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名‘河南’。

”[2]现今,被称为海珠,则是因海珠石。

海珠石是“广珠三石”之一,在宋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珠海晴澜”。

1960年8月,“河南区”正式改名为海珠区,取“海上明珠”之意。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共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8个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46个区不可移动文物;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见表1)。

《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提出“建立‘古代、近代、现代’三级资源库,集中凸显滨江岭南水乡、工业遗产、近代城市3种风貌带……建设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展现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特色历史资源。

珠江潮平两岸阔 风劲扬帆正当时

珠江潮平两岸阔 风劲扬帆正当时

作者: 魏东伟[1];陈兰芳[1];谌煌(图)[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出入境观察
页码: 22-2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黄埔古港;黄埔港;港口城市;综合性港口;钢板桩;丝绸之路;顺岸式码头;珠江;
摘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18、19世纪珠江之畔的黄埔古港,是当时世界航海地图上一座烟熠生辉的灯塔。

这里桅杆林立、千帆竞发,各国商贾云集于此,将古老中国的文明富庶带向全球。

千帆过尽,时移世易,如今的黄埔港沿袭了黄埔古港的命脉。

已由旧时钢板桩顺岸式码头发展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航线连通世界49个国家(地区)208个港口城市。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黄埔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

它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北岸,是一个自古以来便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港口。

黄埔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曾经是岭南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古代黄埔港的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珠江三角洲,周围环绕着山水秀美的风景。

黄埔港的天然良港和深水港口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贸易和航运中心。

通过珠江和南海之间的水道,黄埔港与中国内陆和海外贸易伙伴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

除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古代黄埔港还以其建筑特色而闻名。

港口周围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反映了黄埔港在历史上的繁荣和独特的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埔军校,它是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黄埔军校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建筑的结合。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黄埔港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的交易活动吸引了许多商人和外国贸易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繁荣。

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为这个地区带来了繁荣和活力。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也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黄埔港成为了不同文化和民族交流的枢纽。

这里不仅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来自海外的文化和风俗。

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表演和艺术品,这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古代黄埔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建筑特色而闻名。

它的景色不仅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代黄埔港的景色是一个综合性的吸引力,它同时展现了自然和人文之美,让人们流连忘返。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主题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用于引入整个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并简要介绍古代黄埔港的景色。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摘要:根据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12338”的战略部署,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市两个战略重点之一。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市如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城市规划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的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为例,通过分析黄埔古港古村近期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工作,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名城保护黄埔古港古村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羊城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广州靓起来的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城市规划的引领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规划部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的作用,通过对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规划和控制,运用渐进式的规划引导,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逐渐实施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整治和保护利用,利用瑞典哥德堡iii号回访广州和2010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初步完成了古港古村修复和整治工作,使黄埔古港古村初步恢复岭南古村落的风貌,促进了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抹上浓重的一笔。

一、黄埔古港古村的历史与现状黄埔古港古村位于海珠区琶洲东南部黄埔涌边,建村于宋代年间。

黄埔村的发展史是一部对外贸易史,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南宋方倍孺《南海百泳》中说,此地早在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特别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

1757年清政府撤销江、浙和闽海关,仅保留粤海关,所有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通商”,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黄埔古港作为当时中国对外的唯一通商口岸长达八十多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黄埔古村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孕育了很多广州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均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名商。

黄埔村·黄埔古港

黄埔村·黄埔古港

黄埔村·黄埔古港其实黄埔古港是我们最先到达的地方,但为了和路程相接,又不想把它分为两个部分,所以就把它放到后面了,最后我们还是要在这里摆渡到仑头的。

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

清代的粤海关就设在此处,乾隆年间,朝廷只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各个国家来中国贸易都要来到广州,经过广州海关。

黄埔古港因此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

除了瑞典的“哥德堡号”,黄埔古港还停泊过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在1757年来广州的外国船舶是9艘,到了1836年达到199艘之多。

以上下划线资料摘于网络转贴几张古港油画,大概就可知当年的黄埔古港样貌了。

[转载于网络][转于磨房]1、黄埔古港(必做题,5分)该古港为清朝顺治帝开的港口,在嘉庆后期因海水搁浅,逐渐向黄埔军校、南岗方向迁移。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巷陌的牌坊上镶嵌着署有“咸丰四年”年款的“海傍东约”石匾,是黄埔古港的历史印记。

要求:请在署有“咸丰四年”年款的“海傍东约”石匾前合影一直以为这个“海傍东约”是和“黄埔古港”牌坊这么大的门楼,哪知道却是这么的小。

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其他组的同志一批又一批地争相合影,感觉都成旅游团了。

古港牌坊。

这里一切都修得那么的新...... [KAO摄]仿古!!仿古!!仿古!!仿古!!仿古!!仿古!!仿古!!.......仿古海关前的合影!我来过了!!哈哈哈哈哈.......囧 [路人甲摄]仿古建筑不是我们杯茶,留过影就向村内走去,看过了黄埔村、祠堂、民宅、日本楼、荷花池后,我们又回到这里,要在风雨中搭乘摆渡过仑头......还是这个码头原汁原味。

它是我所见过最舒服最有感觉的码头,很多人来到这里都很纳闷,哥德堡这么大的帆船怎样停泊在这么小的码头呢?参看旧时的油画,大船一般是在水深的地方抛锚,然后用小船进行接驳。

千年羊城,南国明珠

千年羊城,南国明珠

秉承“海上丝绸之路” 秉承“海上丝绸之路”的遗风,广州港与世界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 来,与美国巴尔的摩港、洛杉矶港、圣地亚哥港、 加拿大温哥华港、澳大利亚悉尼港、意大利那不 勒斯港、南非德班港、菲律宾马尼拉勒斯港、南非德班港、菲律宾马尼拉-达沃港、新 西兰奥克兰港、日本博多港、瑞典哥德堡港、等 11个港口缔结为友好港,促进了港口城市之间的 11个港口缔结为友好港,促进了港口城市之间的 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秉承“海上丝绸之路”的遗风,广州港与世界8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与美 国巴尔的摩港、洛杉矶港、圣地亚哥港、加拿大温哥 华港、澳大利亚悉尼港、意大利那不勒斯港、南非德 班港、菲律宾马尼拉-达沃港、新西兰奥克兰港、日 本博多港、瑞典哥德堡港、等11个港口缔结为友好港, 促进了港口城市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广州港地处珠江入海口和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 区中心地带,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东江、西江、北江在 此汇流入海。通过珠江三角洲水网,广州港与珠三角各大城市以 及与香港、澳门相通,由西江联系我国西南地区,经伶仃洋出海 航道与我国沿海及世界诸港相联。 广州港位于东经 113 ° 36 ′,北纬 23 ° 06 ′。地处我国外 向型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港区分布在广州、东莞、 中山、珠海等城市的珠江沿岸或水域,从珠江口进港,依次为虎 门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港区和广州内港港区。 广州港与沿海及长江的港口海运相通,国际海运通达世界 80 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 300 多个港口,是我国与东南亚、中印半岛、中东、 非洲、澳洲和欧洲各国运距最近的大型口岸。目前,广州港已通 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以及国内100多个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埔古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她不仅是清政府的“一口通商”港口,更是17—19世纪国际交流的大舞台。

正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最繁华的一段历史的见证。

历史拉回到今天,黄埔古港昔日的辉煌已然消失,唯有青砖、灰瓦、镬耳屋还在默默地展示着其古朴而丰富的底蕴。

广州市政府现已把黄埔村和黄埔古港纳入未来“中央商务带”的规划范畴,重点保护村中的文物遗址、古老建筑和人文资源。

凸显其位处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的一席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