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目前最流行的定性研究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2、文献搜集的原则,应该先查_______的文献,再查_______的文献。
3、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以___________ 的水平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标准。
4、研究的效度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有偏性样本有两种来源,分别为__________和非概率抽样。
6、被试间设计克服个体差异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最常用的研究相关关系的研究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本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
3、传统测验主要采用自我报告和__________。
4、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_______方式访谈和________方式访谈。
5、实验室实验有两种形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小N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心理学研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4、形成因果关系的三个重要条件分别为_____ _、时间-顺序关系、_______________。
5、发展研究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趋势研究。
6、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保密原则。
7、心理测量的水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名量表和顺序量表。
8、观察法可以按照对行为的不同取样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心理学研究方法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3分,共45分)1.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值都差不多相等,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之间却差异很大,那么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A. 零B. 10C. 1.0或-1.0D. -1.02.一个实验中包含控制组或控制条件是为了A. 为感兴趣的变量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基线B. 避免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C. 估计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D. 增强结果的普遍性3.要做一个真实验,必须至少有一个因变量和A. 两个自变量,每个有两个水平B. 一个自变量,至少两个水平C. 两个自变量,每个至少一个水平D. 一个自变量,至少一个水平4.一个实验产生了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A. 因变量产生了地板效应B. 额外变量没有保持恒定C. 自变量的几个水平间太相似D. 以上都是5.为什么艾宾浩斯要在他的记忆实验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A. 他在研究后摄抑制B. 他不认为CVC这样的无意义音节难学C. 他想降低刺激间可能的语言关联性D. 他想减少第二次学习刺激序列的节省次数6.为避免训练早期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练习效应,实验者应该A. 采用ABBA设计使得平均起来每种条件的测试时间相同B. 给一半被试采用ABBA测试顺序,另外一半被试用BAABC.为了使得被试正式实验的成绩比较稳定,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被试练习几次D. b和c都正确7.下列哪个结果体现出交互作用?A.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都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B.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J字形编码的刺激都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C. a和b都正确D. 在回忆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而在再认测试中,字形编码的刺激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8.实验者让被试对生命物和非生命物既快又准地命名。
他发现对生命物的命名时间短于非生命物的;且生命物的命名错误率是2%,非生命物的是10%。
研究生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活动B. 行为表现C. 社会现象D. 生物进化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是与潜意识相关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情感B. 记忆C. 认知过程D. 行为4.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中的常用量表?A.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B.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C. 艾森克人格问卷D. 罗夏克墨迹测试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6.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认知与情感的不一致B. 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C. 认知与认知的不一致D. 情感与行为的不一致7. 哪个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为了减少或避免焦虑?A. 行为主义理论B. 人本主义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8.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治疗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系统脱敏疗法9.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心理疾病D. 心理测量10. 以下哪项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婴儿期B. 学前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答案:1-5 ACBDC6-10 CCB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
3.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并列举三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答案:1.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
心理学研究方法参考答案(2011)

《心理学研究方法》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称为____多因素设计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___小N设计________或___拉丁方设计_______,克服与抵消潜在的干扰效应。
3、观察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所观察行为下____操作定义_________,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___观察目标__________。
4、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__开放________方式和____闭合方式_________。
5、在问卷法中,为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定势”,量表的点数应采用_偶数______等级。
6、采用相关研究考察因果关系的准实验研究是____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_____。
7、如果自变量无法改变或控制因变量,我们称之为___虚无结果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被试间设计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比较保守、安全。
在被试间设计中,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
可是,在采用这种设计时,应使两组被试的条件尽可能相似,可能通过匹配程序或随机分组程序,做到这一种。
(P115-116)2、时间取样观察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
时间取样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在生典型行为表现的时间进行,一般应在活动开始、中期和结束阶段都能抽选一定时间作出观察。
(P190)3、折半信度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为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
但这样得到的信度系数只表明一半测验的信度,还需要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司确定整个测验的信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没空分,共5分主要考察对概念和重要结论的掌握;题目主要来源于教材每章的总结和概念小结;比如,信度指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效度指行为测量的准确性;二、判断题每题分,共15分主要考察一些重要概念的辨析;题目主要来源于上课强调的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和每章思考题;比如,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日常观察并不相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并且能够不断地发现先前的错误并进行修正;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主要为课上讲到的内容,需要理解的内容;四、简答题2题,共10分主要来源PPT思考题;五、分析题2题,共20分主要来源教材的练习题和PPT上讲到的题目;六、论述或实验设计1题,15分或20分主要考察内容: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等和研究报告的解释、撰写和评价等内容;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1、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1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科学研究的不同水平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什么解释:说明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关系为什么预测:预测以后的发展变化和特定情况下的反应控制:操纵变量,使研究对象发生改变2、心理学是科学吗为什么1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的真理性认识2科学是一种方法,追求真相的过程3经验和推理共同作用3、举例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含义1实验组和控制组: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作实验组,而未施加处理的那组称为控制组2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实验条件指的是施加处理的那个条件,控制条件指的是未施加处理的那个条件4、什么是操作定义对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5、理论和假设的差异是什么简单举例说明第二章课题选择1、如何选择一项研究课题1从生活经验中获得2从已有的研究中获得3从常识中获得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变量作用的程度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2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3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第三章研究文献的查询1、研究报告中讨论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对自己结果如何契合已有理论进行阐释的地方,也是对该研究支持哪个理论、否定哪个理论进行探究;2、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中介变量:AB之间的c,认知期望水平调节变量:是影响自变量关系的中间变量,一个调节变量可以增加可以减少,甚至反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3、摘要从中分出变量第四章研究设计1、操纵自变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1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缺点2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2、额外变量可以分为哪两大类随机和系统3、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哪些1排除法2恒定法3匹配法4随机化法5抵消平衡法6统计控制法7兼作组法4、心理研究中哪些环节可以使用随机化法;,所以不同条件的试;2每个条件不只测一次A完全抵消平衡法B部分抵消平衡法a实验顺序随机化b反向抵消平衡法ABBA法c拉丁方C区组随机化D假随机第五章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之间的区别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考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法: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着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2、实验室观察法的优缺点研究者需要改变和控制被观察对象;1可以排除偶然和次要因素;2可重复进行,反复观察;3可以分别考察研究对象各方面的心理特性;第六章访谈法1、如何设计问题的表达方式和回答方式表达方式: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要求访谈对象在事先确定的几个选择答案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则是访谈对象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做出回答;确定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如何组织和编排访谈问题的形式——漏斗顺序简单到复杂一般到具体较大到较小确定访谈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填空式量表式等级排列式分类式第七章问卷法1、问卷法有哪些类型1按问题的结构程度:结构问卷非结构程度2根据传递方式不同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2、如何撰写问卷指导语以及选择问题表达方式、回答方式1题目、前言、指导语: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洁说明,目的在于引起研究对象的重视和兴趣;指导语是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等做一个总的说明;以帮助研究对象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填写;2问题和答案: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问卷的目的、内容和研究对象都包括在这一部分中;回答问题的方式:封闭式问题回答方式1是否式2多项选择式3排列式4量表式社会赞许性和反应定势不见得被试的真实所想;或对同意或不同意的问题选择折中的回答;可以选择1运用反向题目2匿名作答3编排一些无关题目问卷表达方式: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A内容周密详尽B概念明确清晰C措辞规范,简介恰当D语言的表达及项目设置上力避诱导性和暗示性E在一些可能有明显的社会要求和规范影响的问卷项目上,应该设法掩盖研究目的,采用透射3、哪些因素影响问卷法实施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有效性影响因素1问卷设计问卷本身的错误,是导致问卷无效的最常见因素;问卷设计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指导语模糊不清;第二, 问卷的内容有偏差;第三,问卷复杂,数量过多;2被试被试本身的特点是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关键因素;第一,被试的态度和能力;第二,被试的心理状态第三,外界作用;1问卷是否科学合理2分发方式是否合理3被试是否合作、胜任4是否得到有关组织机构的支持第八章测验法1、什么是实验法即实验研究法,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揭示操纵或控制变量;2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真实验:严格控制2准实验:一定控制,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5、实验设计的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1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2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1雏形A组后测设计—X-OB组前后测设计—O1-X-O2• 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一些常见形式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完全随机设计C不等组设计D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E所罗门四组设计2个或2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一种实验处理–又称作组间设计–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所有水平或水平组合的处理–又称作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被试间因素或被试间变量被试间因素,又有被试内因素–2年龄:年轻人、老年人×2词的具体性:具体、抽象第九章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2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3不进行前测,可以消除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3、当我们说主效应显着时,其中的含义是什么主效应:指的是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即每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单独效应4、当我们说交互作用显着时,其中的含义是什么交互作用:指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所产生的效应;5、基线设计在单被试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A指基线测量,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受到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建立基线是所以单被试设计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阶段;6、ABAB设计和ABA设计相比有一个显着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ABAB适应条件:1实验只有两种条件;2练习效应为线性的时候;3每种条件的重复次数必须为偶数;4通常条件数比较少;而且每种条件要重复的次数也比较少;7、描述多重基线被试间设计,多重基线情景间设计以及多重基线行为间设计之间的区别多重基线设计:是在同一研究中A-B设计的重复;在基础的多重设计中,研究者同时对两个或更多的基础基线表现进行重复的测量,在获得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基线后实施干预自变量,并记录这段时间内所得的结果,以证明干预的效果;指在同一行为改变方案中,必须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1跨行为多重基线设计:即在相同情境中对同一个人的两个或更多的目标进行相同的处理2跨情境多重基线设计:即在两种或更多的情境下对目标行为进行相同的干预3跨被试多重基线设计:即在相同情境下对两个或更多个体的目标行为进行相同的干预;8、多重基线设计在什么情况下最为有用1跨主体的多重基线设计对于一群人都需要改变某一种问题行为时是非常有用的;2跨行为的多重基线设计广泛用来探讨矫正措施与行为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9、明明在学校期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拽女生头发,总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课,请针对他的问题设计一种干预措施,并证实其有效性10、针对下来假设,设计出一个被试内设计:临床诊断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在团体任务中比在个体任务中更加容易分心;a. 确定自变量b. 确定因变量c. 你的实验假设是什么d. 描述你将如何选取被试并将被试分配到不同组中;e. 你将采用什么统计方法进行检验11、为什么没有证实实验假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被试丢失,匹配任务12、判断题A实验中变量越多越好,因为可以发现多个变量的效应;B实验中自变量水平设置最好为3-5个;C完全随机设计是指实验处理呈现顺序的随机化;13二选择题1所罗门四组设计可能采用的统计方法;A.单因素方差分析;B协方差分析;×2方差分析;D独立样本T检验;23×4的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可能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主效应分析;B多重比较;C简单效应分析;D交互效应分析;第十章准实验设计1、如果你不能将个案研究的结果推广,那么这种研究还有什么用处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资料搜集与解释的方法;单被试设计在临床心理学中具有特殊价值,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不中断医患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在发展和学校心理学中,它也是非常有用的;使用“实验的”术语是因为这些单被试研究设计也能明确地鉴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时间序列设计与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得区别3、个案研究与单被试实验研究有什么区别作业1、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2、如何评价一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提出部分,方法部分和结果的解释讨论部分3、什么是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推论统计4、概念假设、研究假设和统计假设的关系5、你的研究假设是女性比男性拥有更敏锐的嗅觉;你将人们在室内能闻到的最少量的香味作为嗅觉敏感度的测量方式;通过你对男性和女性的抽样,你发现女性确实比男性拥有更敏锐的嗅觉;你的推论性统计结果:p<,这就意味着这种差异不太可能出于偶然;你决定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备择假设;你得出结论:女性拥有更加敏锐的嗅觉;你有没有可能犯Ⅰ错误有没有可能犯Ⅱ型错误你如何能够确信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呢6、对于下列额外变量,你认为使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好地将其控制为什么1训练方式为自变量,训练者的性别为额外变量2食物为自变量,喂养老鼠的方式为额外变量3强化方法为自变量,儿童的智力、态度、能力以及动机为额外变量4训练计划为自变量,被试的体能为额外变量1.如何理解:生态学方法论、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论和生态学趋向3.时间序列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如何该设计有什么缺陷4.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结果如何处理5.概括准实验设计的优缺点;6.您能设计一项准实验研究吗。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1、科学研究:寻求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活动。
用科学方法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统称为科学研究。
2、生态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3、取样: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全体的代表进行研究4、文献综述: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5、研究变量: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测量或操纵的条件、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在具体的研究中,研究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6、时间序列设计: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做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前后测量是否具有连续性或差异,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效果的设计方法。
7、真实验设计: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
8、分层随机取样法:(1)在抽样总体中按生物个体划分为若干个层(组),对每层分别抽取一组随机样本,然后通过加权对总体参数做出估计。
(2) 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把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子总体,然后独立、随机的从每一层次选取样本。
9、参与观察:观察者保留自己的身份,作为研究者参与到感兴趣的团体中,一旦成为被研究团体的成员,就可以不引人注目的观察来获得真实、自然的材料。
10、准实验设计:指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以对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自变量纳入,使用真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材料的设计方法。
11、前实验设计:也叫非实验设计,是最为原始的实验设计,它是一种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的实验设计。
12、个案法: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团体、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搜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考试:2022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模拟及答案(3)

心理学考试:2022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模拟及答案(3)1、以下哪项不是言语性干预的目的()(单选题)A. 延长治疗时间,加深治疗师与家庭系统中每个成员的信任关系B.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并通过使他们注意这些差异,产生干预的效果C. 差异性提问使家庭成员明白症状性行为的出现是有条件性的D. 前馈提问可以使家庭成员在诱发因素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预防性行为E. 治疗师通过假设提问,即提出看问题的多重角度,让成员自己认识自己,并有助于家庭行为模式改变,促进成员进步试题答案:A2、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方法是()。
(单选题)A. 口语报告法B. 内容分析法C. 现场研究法D. 语义分析法试题答案:B3、凝集反应的抗原是()(单选题)A. 可溶性抗原B. 完全抗原C. 半抗原D. 超抗原E. 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或颗粒性抗原试题答案:E4、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体现了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的()。
(单选题)A.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B. 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C. 研究结果的数量化D. 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试题答案:D5、关于家庭治疗的基本原理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症状往往出现于持续展开着的家庭生活周期发生变化、中断之时B. 系统思维重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同时强调人际互动中的个体对情境的整体认知和评价C. 家庭治疗主要把人当作"黑箱"来对待,注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关系D. 患者的病态并不仅仅是内在的生物学因素构成的因果链条的最后一环,而是各种内因与外因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性、动态性表现E. 系统式家庭治疗师与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在关于"正常家庭"的观念上存在分歧试题答案:C6、咨询师:我把我们刚刚谈的内容做个整理,看看我对你的了解是否正确。
你的问题似乎跟考试压力有关,而考试压力似乎跟你的记忆力差、理解力差有关,例如要考试时,要你死背教材、要你提高理解力,都会造成你的压力。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差异B. 社会关系C. 心理生理学D. 外星人研究答案:D. 外星人研究解析: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外星人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观察法B. 实验法C. 问卷调查法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解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3.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常用的皮尔森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A. -1到1B. 0到10C. -10到0D. 1到10答案:A. -1到1解析:皮尔森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取值范围为-1到1之间。
二、判断题1. 心理学是一门只涉及个体内心世界的学科,与社会无关。
A. 对B. 错答案:B. 错解析:心理学既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也研究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 主观幸福感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来精确衡量。
A. 对B. 错答案:B. 错解析: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内心体验的主观评价,无法用客观指标来精确衡量。
三、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答: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形式,指的是在一个无条件刺激(UCS)和一个条件刺激(CS)之间建立起的联结。
在条件刺激被多次与无条件刺激同时或接连出现后,条件刺激会激发出与无条件刺激相似的反应,形成条件反射。
2.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理论,认为当个体的态度、信念或观念与其行为、经验或信息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个体会感到不愉快或焦虑。
为减轻认知失调,个体会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修正行为或逃避对立信息等方式来恢复一致性。
四、综合题某公司根据塔尔曼提出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设计了一套激励机制,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表现。
请结合期望理论的核心概念,简要说明该公司的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李明要研究在不同的乐音背景下记忆无意义音节的效果,他选取40名大学作为被试,
能否说他的取样没有代表性?为什么?
2.
3.
4.
5.研究者想要探讨组织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法教实验组的
学生物理课1个学期,用传统方法教控制组的学生数学课1个学期,两组学生在这两个科目期末考试的得分(满分100分)见下表。
研究者对下数据进行了t检验,结论是差异不显著,他的结论是否恰当?为什么?
年级人数平均得分
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组50 98.3
传统教学方法组50 97.7
二、述论题(每题30分,共90分)
7.下面这个表列出有关的研究资料,请解答:
(1)这项研究是否多因素的研究?
(2)其研究目的是什么?
(3)指出哪个(些)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4)如果每种处理要30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该要多少被试?
(5)应进行何种统计处理,应得出多少个统计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估计以下两个因素是否有效交互作用?
内容复杂内容简单
发现法教学组78.8±20.3 82.0±23.5
9.实验设计:设计一个2*3的研究,探讨“提示(胡,无)对不同智力水平(高、中、低)
学生计算任务效果的影响”。
其中“提示”是被试内变量。
(注:按照规范的研究报告的“问题与目的”与“方法”两部分的格式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