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滤池外加碳源脱氮研究

合集下载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的研究进展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的研究进展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的研究进展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的研究进展
对比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外加碳源甲醇、乙醇、葡萄糖、纤维素、淀粉的脱氮效果,从而寻找处理效果好又经济适用的外加碳源.
作者:罗望王增长杨习居LUO Wang WANG Zeng-zhang YANG Xi-ju 作者单位:罗望,王增长,LUO Wang,WANG Zeng-zhang(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杨习居,YANG Xi-ju(上海理工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刊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8 18(35)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反硝化脱氮碳源。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难题。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生物脱氮作为SBR工艺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同时,外加碳源作为一种强化生物脱氮的手段,也被广泛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SBR工艺生物脱氮原理及研究现状SBR工艺是一种按间歇方式运行的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改变反应条件,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生物脱氮是SBR工艺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

硝化作用由自养型好氧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反硝化作用由异养型厌氧菌完成,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两者结合,实现生物脱氮的目的。

近年来,SBR工艺生物脱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脱氮效率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进水氮负荷、水温、pH值等因素的影响,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

三、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外加碳源是指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有机碳源,以提高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促进反硝化速率。

常见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

研究表明,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

一方面,外加碳源为异养型厌氧菌提供了充足的电子供体,加速了反硝化速率;另一方面,外加碳源可以改善污泥的活性,提高污泥对氮的去除能力。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调节系统的pH值,有利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SBR工艺,分别设置外加碳源组(甲醇)和对照组(无外加碳源),在相同条件下运行一定周期。

通过监测进出水的氨氮、硝酸盐氮等指标,分析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的影响。

《固体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提高低C-N污水脱氮性能研究》范文

《固体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提高低C-N污水脱氮性能研究》范文

《固体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提高低C-N污水脱氮性能研究》篇一固体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提高低C-N污水脱氮性能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固体碳源作为外加碳源在低C/N(碳氮比)污水脱氮处理中的性能提升效果。

通过对不同类型固体碳源的筛选、投加量优化及脱氮效果的分析,为低C/N污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低C/N比污水的处理成为了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对C/N比有较高要求,而低C/N比污水往往因碳源不足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

因此,寻找合适的外加碳源,提高低C/N污水的脱氮性能,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不同种类的固体碳源,如生物质炭、糖蜜等,作为外加碳源。

同时,收集低C/N比污水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设计(1)碳源筛选: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添加不同类型的固体碳源,测定其对脱氮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最合适的碳源。

(2)投加量优化:根据筛选结果,进一步优化所选碳源的投加量,以实现最佳的脱氮效果和成本效益。

(3)效果评价:定期监测脱氮效果,包括氨氮、总氮等指标的浓度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体碳源筛选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在低C/N比污水中表现出较好的脱氮效果。

糖蜜等其它类型的碳源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助于提高脱氮性能,但其效果不及生物质炭明显。

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生物质炭作为外加碳源的效能。

2. 投加量优化结果随着生物质炭投加量的增加,污水的脱氮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当投加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脱氮效果达到最佳。

继续增加投加量,可能导致碳源浪费和污水处理成本增加。

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生物质炭投加量,以实现最佳的脱氮效果和经济效益。

3. 脱氮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通过添加生物质炭作为外加碳源,低C/N比污水的脱氮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均有明显下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这表明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固体碳源,在低C/N比污水的脱氮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一、引言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含量高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氮的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磷的排放则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海洋富营养化,造成生态失衡。

因此,研究高效且经济的水处理技术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

二、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概述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一种集预处理、污泥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处理为一体的污水处理技术。

该工艺分为A段、AN 段、O段三个部分。

废水首先进入A段进行预处理,去除一部分固体悬浮物后,再进入AN段,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最后进入O段进行除磷反应和深度去除有机污染物。

通过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

三、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挑战与问题低C/N比是指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的质量比较低,通常小于4。

低C/N比生活污水对于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来说是一大挑战。

传统工艺对碳源的要求较高,需加入外部碳源以维持反硝化反应和除磷反应。

然而,外部碳源的加入会增加投资和运营成本,且碳源的选择和投加量需要精确控制才能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因此,研究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四、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改进方法在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改进,可以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并实现高效脱氮除磷。

1. 曝气方式改进:采用更合理的曝气方式有助于增加污泥中异养菌和硝化菌的数量,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传统的曝气方式会导致部分污泥处于厌氧状态,降低了脱氮除磷效果;而改进后的曝气方式可以增加氧气传递效率,提高整体氧化还原电位,使得污泥中的异氧代硝化菌和异养菌得以繁殖和生长,从而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氮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脱氮领域。

本文以SBR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进行研究。

二、SBR工艺概述SBR工艺是一种周期性运行、分批操作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的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其特点在于灵活的操作方式,使得该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调整运行策略,从而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三、SBR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研究1. 生物脱氮原理SBR工艺中的生物脱氮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实现。

在曝气阶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在沉淀和排水阶段,通过厌氧环境下的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调整曝气时间、沉淀时间等参数,研究生物脱氮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SBR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

四、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1. 外加碳源的作用外加碳源可以提高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此外,适当的碳源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繁殖。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通过向SBR反应器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碳源(如甲醇、乙酸等),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脱氮效率。

其中,甲醇作为碳源时,脱氮效果最为显著。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提高污泥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SBR工艺具有较好的生物脱氮能力,外加碳源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_邵留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_邵留
理论上说, 碳源分子越小, 反硝化菌利用越好, 污水的脱氮效果更好〔9〕。因此, 甲醇、乙醇、乙酸等低 分子有机物被认为是理想的外加碳源。但该类物质 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如甲醇脱氮的效率虽 然 高 , 但 本 身 的 毒 性 会 对 环 境 造 成 潜 在 的 危 险 〔10 〕, 同时甲醇的运营成本高, 出水的 COD 往往也较高〔11〕; 乙醇、乙酸等有机物碳源虽然毒性没有甲醇强, 但
Vol.27 No.12 Dec., 2007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邵留, 徐祖信, 尹海龙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 摘要] 碳源是传统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水体中碳氮质量比过低时, 往往需要投加外加碳源作 为电子供体, 以保证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作者主要对污水脱氮过程中添加不同外加碳源后, 对氮的去除率、工艺 的优缺点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糖类物质作为碳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硝化效 果和速率不如甲醇等低分子有机物, 并且出水中存 在亚硝酸盐积累现象等。如 M. A. Gómez 等〔15〕分别 以蔗糖、乙醇、甲醇为碳源进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 除研究, 当进水中 NO3- 的质量浓度为 100 mg /L, 以 蔗糖为碳源时, 过滤器出现堵塞现象, 出水中亚硝酸 盐累积现象较为严重, 最高时 NO2- 质量浓度超过 5 mg /L; 而当以甲醇和乙醇为碳 源 时 , 生 物 膜 上 的 反 硝化菌数量和活力都要比以蔗糖为碳源时高, 且出 水中 NO2- 浓度接近于零; 蔗糖、乙醇、甲醇三种碳源 相比, 完全去除硝酸氮所需的最佳碳氮质量比分别 为 2.5、1.1、1.08, 可见蔗糖的去氮效果最差。唐玉斌 等 〔16 〕考 察 了 低 浓 度 葡 萄 糖 对 生 物 膜 修 复 污 染 河 水 的影响。结果表明, 投加质量浓度为 4.5 mg /L 的葡萄 糖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但强化作 用不明显, 氨氮去除率仅提高 7.7%; 阎宁等〔17 〕比 较 了以甲醇与葡萄糖为碳源时反硝化过程的效果。试 验结果表明, 进水硝酸盐质量浓度为 40 ~80 mg /L, 以甲醇为碳源进行的反硝化速率较以葡萄糖为碳源 的快得多, 在相同条件下快 3 倍。此外, 当碳源不足 时, 以葡萄糖为碳源比以甲醇为碳源时亚硝酸盐积 累严重。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碳源的性质 及其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甲醇是易生物降解 的低级醇类, 易被反硝化细菌利用, 而葡萄糖作为相

污水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开发与应用

污水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开发与应用

污水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开发与应用
李英特;刘世婷;陈洪斌
【期刊名称】《净水技术》
【年(卷),期】2024(43)4
【摘要】外加碳源在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外加碳源参与生物反硝化反应的作用机制及利用速率的差异性,可将其分为速效碳源、缓释碳源和迟效类碳源,其中后两者合称为复合型碳源。

文章第一部分总结了速效碳源的不同种类对反硝化性能和污泥性状的影响。

第二部分阐述了以天然植物基质浸出液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代表的缓释碳源。

第三部分介绍了以餐厨垃圾发酵液、污水厂污泥水解液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发酵液为代表的迟效碳源。

基于降低脱氮成本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目的,概述这两类复合碳源的制备过程、生物脱氮性能以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内容,提出其质量和性能提升的潜在路径。

最后指出建立新型复合碳源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是开发利用生物脱氮用新型外加碳源的前提和保障。

【总页数】12页(P16-27)
【作者】李英特;刘世婷;陈洪斌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2.低碳源污水AAO脱氮外加碳源计算方法研究
3.低碳氮比污水外加碳源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4.以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的污水生物脱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因此,寻求有效的脱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因其运行灵活、投资小、效率高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并研究外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SBR工艺生物脱氮原理及特点SBR工艺是一种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周期性的曝气、沉淀、排水等步骤,实现污水的生物处理。

在脱氮过程中,SBR工艺主要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实现氮的去除。

硝化过程主要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反硝化过程则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碳源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气态氮,从而实现脱氮。

SBR工艺的特点在于其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运行参数,如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比等,以实现最佳的脱氮效果。

此外,SBR工艺对水质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来源、不同浓度的污水。

三、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外加碳源是提高SBR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投加适量的碳源,可以增加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含量,促进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代谢,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常见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葡萄糖等。

研究表明,外加碳源的种类、投加量及投加时机都会影响SBR工艺的脱氮效果。

适量的碳源投加可以显著提高脱氮效率,但过量的碳源可能导致处理成本增加,甚至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碳源种类和投加量。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本研究采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改变外加碳源的种类和投加量,研究其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碳源投加量下,SBR工艺的脱氮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作 者 : 琼 琼 , ,9 1年 生 , 士 , 程师 , 究 方 向为 污 水 处理 理 论 与技 术 。 夏 女 18 博 工 研 *国 家水 0 8 X0 3 40 7 。 No 2 0 Z 7 1—0 )

56 ・
A c tc a i e i cd wast o tef c i a bo ou c a hem s fe tvec r n s r e, mong t e 4 s u e f r r mov n Oa— . h t did,o e igN N The N0 — r m o lr t N e va a e
投加量 都是 影 响 反硝 化 效 果 的 重 要 因 素 。 因此 , 笔
以 中 试 二 沉 池 出 水 为 原 水 , 质 情 况 见 表 1 水 。
l 2 试 验 装 置 _
试 验采用 上 向流 式 生 物 滤 柱 ( 用 有 机 玻 璃 制 采
作 , 当于生 物滤池 ) 内径为 1 m, 高 2 3i , 相 , 0c 总 . 内 n
在 被生 物 降解 后 , 通常产 生 以 乙酸 为 主的脂肪 酸 , 然 后 被反 硝 化 细 菌 进 一 步 代 谢 _ ] 因 此 乙醇 作 碳 源 4 , 时 比乙酸 的反 硝 化 速 率慢 。对 于葡 萄 糖 碳 源 而言 ,
生 物滤池 是 目前污 水处理 中常用 的生 物处 理方 法 。近 年来 , 物滤 池 在 污 水 深度 处 理 及 中水 回用 生
酸 4种碳 源情 况 下 生 物滤 池 的 脱 氮 效 能 , 以期 为 生
物 滤池反 硝化 工艺 的设计 和 运行提 供参 考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原 水 水 质 .
Wa t wa e , a j n 3 0 7 ) se t r Ti n; 0 0 4 i Ab ta t Th e ir ia i n te t n fs c n a y c a iire f e twa e f r d i i ts a e b o i e t sr c : e d n t i c to r a me to e o d r l r e fl n sp ro me n p l — c l i f t rwi f f u o l h g u o e me h n l e h n la d a e i a i s e t r a a b n s u c e p ci e y Th fe t o t r t mp r t r n l c s , t a o , t a o n c t cd a x e n lc r o o r e r s e tv l . e e f c fwa e e e a u e a d c h d a l o d n n t e t n fiin y wa l o a a y e . s lss o d t a h ifl rp e e t d p r e t e ir— y r u i l a i g o r a me te f e c sa s n l z d Re u t h we h tt eb o i e r s n e e f c n ti c c t d f a i n p ro ma c fe d i g e t r a a b n s u c , h i t e f r n ea t r a dn x e n lc r o o r e t e NO;一 r mo a a e r n e r m 7 c o - N e v lr t a g d fo 6 .1 t 3 7 . O8 .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3 3卷
第 l 2期
21 0 1年 1 2月
生 物滤 池 外加 碳 源脱 氮 研 究 *
夏 琼 琼 颜 秀 勤 张 维 张 向 阳 王 金 丽
( 家城 市 给水 排 水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津 30 7 ) 国 天 0 0 4
摘 要 以葡 萄糖 、 甲醇 、 乙醇 、 乙酸 4种有机物为碳源 , 以中试二沉池 出水为原水 , 研究了生物滤池 的反 硝化效能 , 并分析 了水
Fi 3 The r m o lr eofNO a— aon he d pt g. e va at N l g t e h ofb o it rbe i fle d
试验 中 C OD、 NH/ N、 O; N、 一 N - TN 等 水 质 指 一 标 均按 照标 准方 法进行 测 定[ 。 1 ]
部 装填 了 l 4 i 高 的 陶 粒 滤 料 , 均 粒 径 为 3 5 _ n 平 ~
mr , 滤层 不 同深度 处 设 置取 样 口 , 柱 运行 的水 r沿 _ l 滤
者通 过小试 对 比试 验 , 察 了葡 萄糖 、 考 甲醇 、 乙醇 、 乙
表 1 试 验原 水水 质
Ta l Th u l y o a wa e be 1 e q a i fr w t r t
葡萄糖 、 醇、 醇 、 酸均 过量 投加 ( O / 甲 乙 乙 C D
NO N= 8 2 :1 0 , 量 比 ) 生 物 滤 柱 对 — .5 .0质 ,
N — 的去 除 情 况 如 图 2所 示 。从 图 2可 以 看 O N 出, 葡萄 糖 、 甲醇 、 醇 和 乙 酸 4种 碳 源 情 况 下 生 乙
达到 了最大 值 , 分别 为 7 . 和 7 . 。甲醇为碳 22 31
源时 , N 被去 除 的速 度最 慢 , 1 0c 滤柱 高 NO — 在 2 m 度 处 , — 去 除 率 达 到 最 大值 6 . 。各碳 源 N0 N 71 的反硝 化速 率大 小为 乙酸 > 乙醇 >葡 萄糖 > 甲醇 。
t a bo our e he c r n s c.
Ke wo d : b o i e ;n to e e v l a b n s u c ;i f e c a t r t i n a e y r s i f t r i g n r mo a ;c r o o r e n l n e f c o ;u i z g r t l r u li
变 水 力 负 荷对 甲醇 碳 源 情 况 下 的 反 硝 化 效果 影 响最 大 , 乙 酸 的 影 响最 小 。 对
关 键 词 生 物 滤 池
脱氮
碳源
影响因素
利 用 率
Su yo h fe t fdfee t xen l a b n su c nnto e e v l fboi e xI Qin qo g。 AN u i td n teefc ifrn tr a r o o r eo i gn rmo a if tr o e c r o l A o g in Y Xi qn-
中逐渐 被采用 , 其研 究也 成 为热点 。另 外 , 随着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日益 加 剧 , 界 各 国 加 强 了对 氮 、 污 染 的 世 磷
控制, 污水排 放 与再生利 用 的水质 标准 也逐 渐 提 高 ,
所 以如 何在 去 除有 机 污 染物 的 同时 , 效 降低 污 水 有 中的 NH+ N、 N 等 已成 为该 工艺 的一 项新 课 题 。 一 T 由于生 物滤 池在 用于深 度处 理时 进水 有机 物 浓度 较 低 , 实现脱 氮功 能必须 外加 碳源 , 碳源 的 种类 和 要 而
温 和水 力 负荷 对 反 硝 化 效 果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加 4种碳 源 后 生 物 滤 池 均 能 有 效 脱 氮 , NOg— 的 去 除 率 达 6 . ~ 8 . 。 投 对 N 71 37
乙酸为碳源时, NOy— 在 生物 滤 池 内浓 度 下 降 最 快 ; 醇 为碳 源 时 。 — 浓 度 下 降 最 慢 , 且 反 硝 化 细 菌 对 其 需 要 一 定 的 适 应 N 甲 N0 N 而 期 , 是 甲醇 碳 源 的利 用 率 最 高 。 水 温对 生 物 滤 池 反 硝 化 效 果 的 影 响 较 小 , 力 负 荷 对 No N 去 除 的 影 响 是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的 , 但 水 — 改

逞脚

z ^ 0 【
加 0
∞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投 加 不 同碳 源 时 生 物 滤 柱 的 反 硝 化 效 果 .
乙酸属挥 发性 脂肪 酸 , 它可 与 辅酶 A 结 合 形成
乙酰辅 酶 A, 人 三 羧 酸 ( C 循 环 , 进 T A) 因此 能够 被 反 硝化 细菌快 速代 谢 , 污水 中可 以利 用 乙酸 为碳 源 的微生 物 种类 也 十 分 广 泛 _ ] 试 验 中发 现 投 加 乙 2 , 酸 后 系统很快 对 NO N 就有 了去 除作 用 。而 乙醇 —

夏 琼琼 等 生 物 滤池 外加 碳 源 脱 氮 研 究
力负荷 为 1 5m。 ( . / m。・ ) 采 用 气 水联 合 反 冲洗 , h ,
试 验 装 置 示 意 图 见 图 1 。
在生物 滤柱 内被 去除 的速 度较 乙酸稍 慢 , 1 9c 在 0 m
滤柱高 度处 ( 触 时 间约 4 i) N0 N 去 除 率 接 4r n , — a
图 1 试 验 装 置 示 意 图
F g 1 S h me o i tb o i e i. c e fpl if tr o l
o 2 U 4 0 6 0 8 U l0 U JU 2 1 o 4 l 0 6
1 3 分 析方 法 .
滤柱 高度/ e m 图 3 生 物 滤 柱 沿 程 N /. 除 率 O N去
ZHANG We , i ZHANG a gy n WANG J n i Na in lEn ie rn sa c n e o b n Wae n Xi n a g, i l.( t a g n ei g Ree rh Ce trf r Ura , r a d o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