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正位

合集下载

肩胛骨的形态特点

肩胛骨的形态特点

肩胛骨的形态特点肩胛骨是人体背部的一个重要骨骼,形态特点独特,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解释肩胛骨的形态特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肩胛骨的位置和结构。

肩胛骨位于人体的背部,是一个三角形的扁平骨头。

它位于背部的上部,与锁骨和胸骨相连,构成了肩胛带。

肩胛骨有三个部分:冠状突、肩胛体和肩胛下角。

冠状突位于肩胛骨的上端,呈弓形,起到支撑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肩胛体是肩胛骨的主要部分,呈三角形,有向内侧的棱和向外侧的棱,分别与胸骨和锁骨相连。

肩胛下角是肩胛骨的下端,与肩胛体相连,是肩胛骨的延伸部分。

肩胛骨的形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三角形的形状:肩胛骨呈三角形状,有利于支撑和保护肩关节。

其独特的形状使肩胛骨在肩胛带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保护肩关节免受外部冲击和损伤。

2. 扁平的结构:肩胛骨是一个扁平的骨头,表面光滑,有利于肌肉的附着和运动。

肌肉通过肩胛骨的表面附着在肩胛骨上,通过肩胛骨的运动来实现肩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 冠状突的弓形结构:冠状突是肩胛骨的上端,呈弓形,能够有效地支撑和保护肩关节。

冠状突的弧度适中,既能够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又不会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4. 肩胛体的三角形结构:肩胛体是肩胛骨的主要部分,呈三角形状,有向内侧的棱和向外侧的棱,分别与胸骨和锁骨相连。

这种结构使肩胛骨能够有效地支撑肩关节的运动,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5. 肩胛下角的延伸结构:肩胛下角是肩胛骨的下端,与肩胛体相连,是肩胛骨的延伸部分。

肩胛下角的结构稳定,能够有效地支撑肩胛骨的运动,保护肩关节免受损伤。

总的来说,肩胛骨的形态特点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撑和保护肩关节,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肩胛骨在人体的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桥梁,承担着肩关节的重要功能。

通过了解肩胛骨的形态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肩关节的健康。

放射科映像四肢拍摄方法

放射科映像四肢拍摄方法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尺桡骨下端、腕 桡关节的外伤、月骨的脱位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第五掌骨 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中 心 线:第1掌骨基底部(桡骨茎突) 照片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 端的侧位影像,月骨及腕桡 关节清晰显示,其余互相重 叠


标准片显示:1.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 于照片正中 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 3.各骨纹理 及周围软组 织清晰可见

肩胛骨侧位
肱骨
肱骨头
肩峰
锁骨 关节盂 肩胛骨背侧缘 肩胛骨腋缘 肩胛骨脊柱缘
喙突
肩 胛 骨 侧 位
肩胛骨下角
锁骨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锁骨正位影像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被检侧 肩部紧贴床面,对肩垫高 中 心 线:头向15°角,锁骨中点入射 屏气下曝光 照片显示:肩锁骨正位影像呈平直状显 示
摄影目的:观察肩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骨 折和脱位的情况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 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对 侧向前斜,肩部紧贴摄影架 中 心 线:喙突 照片显示:肩关节、肩锁关节清晰显示

标准片显示: 肩关节显示照片正中 肩关节盂前后缘重叠 呈切线显示,关节间 隙清晰显示 肱骨小结节位于肱骨 头外1/3处显示 肱骨头、肩峰及锁骨 纹理显示清晰,软组 织层次分明
肩胛骨上角
肩胛骨外缘
肩胛骨内缘
肩 胛 骨 正 位
肩胛骨下角
肩峰 肱骨头 关节盂 喙突 锁骨 肩胛骨上角
肩胛骨外缘
肩胛骨下角
肩 肩胛骨外缘 胛 骨 正 位
肩胛骨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肩胛骨侧位影像和结构 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 侧胸壁紧贴暗盒,手抱头, 肩胛骨内外缘垂直暗盒 中 心 线: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入射 屏气下曝光 照片显示:肩胛骨呈侧位影像

肩关节X线检查

肩关节X线检查

冈上肌出口位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面向于成像板,
使患侧紧贴成像板,健侧远离成像板。 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45°角,并将 患侧手臂屈肘抱胸。
中心线 :x线管球向足侧倾斜
10°~15°,使中心线切过肱骨头上 缘到达成像板。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管电流量:32~5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管电流量:18~25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前后位(正位)
照片显示:肩关 节、肩锁关节、 肱骨上端、锁骨 外2/3、肩胛骨及 部分肋骨。
*显示肱骨头与
关节盂的关系
*显示肌肉、肌腱
或关节囊结构的 钙质沉积
前后斜位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身体成前后位。将被检侧肩部紧贴成像 板,健侧向前旋转,使身体冠状面与成 像板成35°-45°角。
摄影体位 :患者站立面向于成像板,
使患侧紧贴成像板,健侧远离成像板。 身体冠状面与成像板成45°角,并将患 侧手抱头或经胸前扶住对侧肩膀
中心线 :对准肩胛骨内侧缘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70kv
管电流量:32~5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显示肩胛骨边缘 的骨折
下上轴位(腋位)
摄影体位 :患者采用站立位或仰卧
位。将患侧上臂尽量外展达90°,手 掌面向上。成像板置于患侧肩部上方
中心线 :向内上方倾斜10°~15°,
经肩关节间隙射入成像板
摄影条件 :管电压: 60kv
管电流量:10mAs 胶片距: 100cm 滤线栅: (-)
显示肱骨头和肱 骨颈的侧位像
显示组成肩肱 关节的肱骨和 关节盂的关系

肩部X线摄影[行业优选]

肩部X线摄影[行业优选]

二类精制
18
病因:从局部解剖来看,肩峰、喙突以及两者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喙突肩峰韧
带组成了喙肩弓,从而保护肱骨头和肩袖,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位于喙肩弓与肱 骨头间的肩袖反复摩擦、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受累产生炎症、肩袖组织发生退 变撕裂,最终引起肩峰下间隙减小。
部位:疼痛多发于肩峰位置,但有时疼痛范围较大,可以影响到肩周围以及三
二类精制
26
临床应用价值
显示喙突、肩峰形态、肩胛冈、肩胛上角、肩峰下间隙 及肱骨上端,可准确测量A-H间距、肩峰端骨赘的存在及 冈上肌肌腱钙化,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 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二类精制
27
经济实惠、操作方法简便,对肩峰的弯曲度能进行很好地评估,对肩峰 的分型可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二类精制
3
肩关节侧位X线摄影 1.内旋侧位,体位类似肱骨侧位。
二类精制
4
由于肩肱间隙做为能否修复肩袖断裂的 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诊断医生需要根 据Hill-Sachs沟来作为不稳定创伤的依据, 内旋60°位像比较有意义。
二类精制
5
2.肩关节侧位腋窝位 对于肩关节脱位以及肱
骨近端骨折或肱骨头压 缩性骨折(Hill-Sachs骨 折)复查。
二类精制
21
切线位显示肩胛骨体,患侧前斜450投照图 体位:受检者面向暗盒而立,矢状面与暗盒呈45度夹角,患侧肱骨头置于片中心,探测器上缘超出肩 关节4CM,检测手腕置于对侧肩上使肩胛骨垂直于胸片架。
二类精制
22
重点显示肩峰喙突的患侧前斜600投照图
二类精制
23
条件允许,可患侧抬高行仰卧位肩胛骨
16
DeSeze和Robinson等对肩峰下的特殊构造以及大结节的运动轨迹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第二肩关节的命名。又称其为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 结构原因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 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犬猫X线摆位--前肢

犬猫X线摆位--前肢
➢ 肩胛骨 ➢ 肩关节 ➢ 肱骨 ➢ 肘关节 ➢ 桡尺骨 ➢ 腕关节 ➢ 掌骨及指骨
a
3
一、肩胛骨(正 位)
图1.动物仰卧保定,前肢充分向前方牵拉,如 上图所示,投照中心位于肩胛骨正上方。
a
X
2.
图 肩 胛 骨 正 位 线 片
4
一、肩胛骨(中轴)
图3.动物仰躺,肘部伸展,前肢拉向头侧和 桌面平行,并使肱骨和肩胛骨棘呈90°
a
13
四、肘关节(正位)
图21.肘关节正位片(前后位)动物俯卧保定, 头颈向外侧偏移,以肘关节为投照中心。
a
图22.标准肘关节侧位片 屈曲位X线片
14
四、肘关节(斜位)
图23.肘关节斜位。摆位姿势同肘关节正位,但是投 照X线束与垂直方向呈一定角度,一般为20°。
a
15
四、肘关节(斜位)
图24. 肘关节外斜位X线片。(A)前外侧-后内侧斜向X线片(B) 前内侧-后外侧X线片
a
16
五、桡尺骨(正位)
图25.桡尺骨正位X线片摆位。动物俯卧保定,待拍片前 肢位于桌面上方,背侧向上,如上图所示。投照中心位
于桡尺骨中央,范围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
a
X
26.
图 标 准 桡 尺 骨 正 位 位 线 片 。
17
五、桡尺骨(侧位)
图27.桡尺骨侧位摆位示意图(右侧)。动物右侧 卧,左侧前肢向后上方牵拉;右侧前肢稍向前拉, 脖颈稍向背侧后仰。投照中心位于桡尺骨中点,范
a
20
六、腕关节和掌骨(侧位)
图32.腕关节及掌骨侧位摆位示意图(右侧)。动物右侧 卧,左侧前肢向后上方牵拉;右侧前肢稍向前拉,脖颈 稍向背侧后仰。投照中心位于腕关节或是掌骨中心。

【肩胛骨骨折】肩胛骨盂极角(GPA)及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SSSC)

【肩胛骨骨折】肩胛骨盂极角(GPA)及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SSSC)

【肩胛⾻⾻折】肩胛⾻盂极⾓(GPA)及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SSSC)glenopolar angle GPA即盂极⾓:线⽚肩胛盂上下唇连线与肩胛盂上唇⾄肩胛下⾓连线之间的夹⾓(正常范围为30°~45°)来判断⾻折的严重程肩胛⾻正位X线⽚度。

有研究表明:盂极⾓<30°时与盂极⾓>30°时相⽐,⾻折预后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降低;⽽盂极⾓<20°的患者采取⾮⼿术治疗的预后极差。

肩关节上⽅悬吊复合体(Sur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anatomy SSSC):包括环形结构(关节盂、喙突、喙锁韧带、锁⾻远端、肩锁韧带和肩峰)、上⽅⾻性突起(中三分之⼀锁⾻)和下⽅⾻性突起(肩胛体最外侧和肩胛颈的最内侧连接部分)共同组成。

悬吊复合体中有2个部位及以上损伤,才会造成不稳定,导致“漂浮肩”(floating shoulder)floating shoulder:传统定义:两个⾻性⽀柱结构的⾻折导致盂肱关节同中轴⾻失去联系;2001年Willian将之扩展定义:肩胛颈合并关节盂和盂肱关节失去痛肩胛⾻和中轴⾻的⾻性及韧带连接;包括:肩胛⾻解剖颈⾻折;肩胛⾻外科颈⾻折+喙锁韧带断裂+喙肩韧带+-肩锁韧带断裂;肩胛⾻外科颈⾻折+锁⾻⾻折+喙肩韧带断裂+肩锁韧带断裂;肩胛⾻⾻折⼿术需要固定的区域:喙突,关节盂颈,肩胛冈基部、外侧缘;⼿术指征1、肩胛盂⾻折。

⾻折移位>5 mm,关节⾯台阶>3 mm,1/4前缘或1/3后缘的关节盂⾻折,关节盂⾻折导致肱⾻头半脱位,⾻折移位过⼤可能导致⾻不连;2、肩胛⾻突起部位⾻折。

⾻折移位≥10 mm,⾻折压迫神经⾎管束,⾻折伴韧带损伤,影响肩关节活动,伴需⼿术的同侧肩胛⾻⾻折;3、肩胛⾻颈部⾻折,移位≥10 mm,成⾓>40°,盂极⾓<20°。

4、 2处及2处以上肩关节上⽅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

肩关节、肩胛骨、肩锁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方法

肩关节、肩胛骨、肩锁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方法

肩关节、肩胛骨、肩锁关节影像技师摄影方法(十六)肩关节前后位(正位)1.摄影目的观察肩关节、肩锁关节的骨折和脱位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

身体旋转,对侧肩关节离开探测器向前倾斜15°角,被检侧肩部紧贴摄影架。

3.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1)肩关节盂前后缘重叠良好,呈切线位显示,关节间隙清晰。

(2)肱骨小结节显示于肱骨头外1/3处。

(3)肱骨头、肩峰及锁骨骨小梁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十七)肩关节侧位(穿胸位)1.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头、颈、骨干的情况,主要是肱骨近端的骨折移位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自然下垂并紧贴探测器,对侧上臂环手抱头,尽量使对侧肩部上移,使两侧肩关节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中心线经对侧腋下水平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图1-82)。

4.标准片显示(1)肱骨颈部位于照片正中,肱骨不与胸椎重叠。

(2)肺部含气量充分,肱骨上段与周围软组织界限分明。

(3)肱骨上段骨小梁清晰显示。

(十八)肩胛骨前后位(正位)1.摄影目的观察肩胛骨的形态和结构。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被检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90°角,肩胛骨背部紧贴探测器。

3.中心线对准喙突下方5cm处垂直射入(图1-83)。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1)肩胛骨的正位影像。

(2)肩胛骨内缘与肋骨少量重叠。

(十九)肩胛骨侧位1.摄影目的观察肩胛骨的骨折及背部肿瘤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胸壁紧贴探测器,环手抱头,肩胛骨内外缘垂直探测器,对侧上肢手内旋,肩、肘向前倾斜,避免与被检侧肩胛骨重叠。

被检侧上肢不能上举者,可将肘关节屈曲内收,前臂放在上腹部前方。

3.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4.标准片显示(1)肩胛骨投影于肋骨外侧,呈侧位影像。

(2)肩胛骨前后缘呈切线位Y字形显示。

临床常见X线摄影考核体位考点

临床常见X线摄影考核体位考点

《临床常见X线摄影考核体位》序号体位名称序号体位名称1手后前位36腰椎正位2手侧位37腰椎侧位3手后前斜位38骨盆正位4腕关节后前位39胸骨正位5腕关节侧位40胸骨侧位6碗关节尺偏位41胸部正位7尺、桡骨前后位42胸部侧位8尺、桡骨侧位43胸部站立前凸位(前弓位)9肘关节正位44心脏后前位10肘关节侧位45心脏右前斜位11肱骨正位46心脏左前斜位12肱骨侧位47腹部仰卧前后位13肩关节正位48腹部站立前后位14肩关节侧位(穿胸位)49膀胱仰卧前后位15肩胛骨正位50膀胱侧位16肩胛骨侧位17锁骨正位18足正位19足内斜位20跟骨侧位21跟骨轴位22踝关节前后位23踝关节侧位24胫、腓骨侧位25膝关节前后位26膝关节侧位27髌骨轴位28股骨正位29股骨侧位30髋关节正位31髋关节水平侧位32颈椎正位33颈椎侧位34胸椎正位35胸椎侧位胸部摄影摄影距离肺部150~180cm;心脏200cm。

胸部后前位:头稍上仰,两手背放在髋部,双侧肘部尽量内旋向前,双肩下垂。

下缘包括肋膈角。

中心线:经第五胸椎水平垂直射入。

胸部侧位:两臂上举屈肘交叉抱头,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平肋膈角,前胸臂及后背与摄影架边缘等距。

中心线:对准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垂直射入。

(四)心脏后前位(正位)1.摄影目的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心弱比2.摄影体位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骼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

3.中心线对准剑突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SID为2m。

4.标准片显示(1)心脏及大血管的正位影像。

(2)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主动脉走向清晰。

(3)两侧肿野、膈肌显示完整,并可测量心胸比值。

心脏右前斜位:45~55度,左臂上举屈肘抱头,右手背放在髋部。

IR上缘超出锁骨6cm,下缘达第12胸椎。

上缘超过锁骨6cm,下缘达第12胸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骨 尺骨



第1掌骨


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舟骨
桡骨
手 后 前
斜 位
手 后 前
斜 位
腕关节正位
❖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 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周围 软组织的情况。观察小儿发 育,了解骨龄
❖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手呈半握 拳状,掌面向下,腕关节置 于暗盒中心
❖ 中 心 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 照片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
肘关节侧位
桡骨
桡骨小头
肱骨


肱骨小头

肘关节


尺骨
尺骨鹰嘴
肘关节骨折
肱骨前后位(正位)
❖ 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 异物情况
❖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 伸直,外展,掌面向上,上 缘包括肩关节,下缘肘关节
上端的正位影像
❖ 标准片显示:1.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 显示照片正中 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 示 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偏尺 侧 4.肘关 节各骨纹 理及周围 软组织清 晰可见
肘关节正位
肱骨
内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


外上髁


桡骨小头

桡骨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侧位
❖ 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 和脱位的情况
端的正位影像
❖ 标准片显示:1.腕关节各骨位于照片正 中,呈正位显示 2.掌腕关节及桡腕关 节间隙显示清晰 3.各骨纹理及周围软 组织清晰可见
腕关节正位
第1掌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舟骨
桡骨
第5掌骨


钩骨

腕豆骨

三角骨

月骨
尺骨
腕 关 节 正 位
腕关节侧位
❖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尺桡骨下端、腕 桡关节的外伤、月骨的脱位
❖ 中 心 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 标准片显示:1.全部掌骨及腕关节包括 在内,呈斜位影像,第三掌指关节位于 照片的正中。2.全部掌指骨骨纹理清晰 显示,软组织层次 显示良好。 3.大多角骨 与第一掌骨 关节间隙明 确
手后前斜位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第5掌骨 钩骨
头状骨 三角骨 腕豆骨
四肢骨的影像学
❖ 四肢由骨骼、骨间关节、肌肉、肌腱、血管、 皮肤和软组织组成
❖ 平片检查常用于骨外伤、骨发育、病理性骨 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检查
❖ 平片还可以显示软组织内的钙化、金属异物 的位置
四肢骨的摄影注意事项
❖ 平片应包括所需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 ❖ 摄长骨至少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 同一胶片摄取两个位置时应方向一致 ❖ 长骨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 ❖ 焦片距为75~100cm,电压应病情而增减 ❖ 骨伤患者应小心摆位,使用辅助用具 ❖ 一般不用滤线器,体厚处需用滤线器
❖ 摄影体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桡 侧在上,肩部放低使肘部紧 贴暗盒
❖ 中 心 线:肘部垂直入射 ❖ 照片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
上端的侧位影像
❖ 标准片显示:1.肱骨与尺桡夹角为 90°~120° 2.尺骨与肱骨的关节间隙 清晰显示 3.肱骨内 外髁重叠 呈圆形 4.各骨纹 理清晰, 软组织层 次分明
❖ 中 心 线: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 照片显示:尺、桡骨的正位影像
尺 桡 骨 正 位
尺骨远端 尺骨
尺骨鹰嘴
桡骨远端


桡骨



正常影像 骨纤维化
尺桡骨侧位
❖ 摄影目的:观察尺、桡骨的骨质、软组 织及异物情况
❖ 摄影体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尺 侧向下紧靠暗盒,上缘包括 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 中 心 线: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 照片显示:尺、桡骨的侧位影像
尺 桡 骨 侧 位
肱骨
桡骨
桡骨茎突
尺骨鹰嘴
尺骨
桡骨茎突
尺桡骨侧位
肘关节前后位(正位)
❖ 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的骨质、软组织 及脱位情况
❖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 肩部放低,肘部紧靠暗盒
❖ 中 心 线:肘部垂直入射 ❖ 照片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
❖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第五掌骨 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 中 心 线:第1掌骨基底部(桡骨茎突) ❖ 照片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
端的侧位影像,月骨及腕桡 关节清晰显示,其余互相重 叠
❖ 标准片显示:1.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 于照片正中 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 3.各骨纹理 及周围软组 织清晰可见
腕关节侧位
第1掌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舟骨
桡骨
钩骨 头状骨

关 腕豆骨
节 月骨

位 尺骨
腕 关 节
侧 位
腕 关 节
侧 位
腕 关 节
骨 折
腕关节蝶氏位(尺偏位)
❖ 摄影目的:观察舟骨的病变和外伤情况 ❖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下
并尽量外展偏向尺侧,腕关 节置于暗盒中心 ❖ 中 心 线: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 照片显示:显示舟骨的长轴影像,与其 他骨的邻接面清晰显示
拇指
第骨
桡掌关节 桡骨
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

第5掌骨

掌腕关节 腕豆骨
尺骨
手 后 前

类风湿
类 风 湿
佝 偻 病
手后前斜位
❖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轻度外伤和骨质的 病变,主要是第2、3掌指
骨 关节影像
❖ 摄影体位:手掌向内倾斜,使手掌与暗 盒成45°角,各指均匀分开
稍 弯曲,第三掌骨头置于暗盒 中心
腕 关 节 蝶 氏 位
第1掌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舟骨
桡骨
第5掌骨
腕 关 节 钩骨 蝶 氏 腕豆骨
三角骨
位 月骨
尺骨
腕 关 节 蝶 氏 位
尺桡骨前后位(正位)
❖ 摄影目的:观察尺桡骨的骨质、软组织 及异物情况
❖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 背面紧靠暗盒,上缘包括肘 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 中 心 线:单手时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 入射,双手时对准胶片中心 垂直入射
❖ 照片显示:显示第2~5掌骨、指骨的后前 位影像,拇指呈斜位影像
❖ 标准片显示:全部掌骨、指骨及腕关节 清晰可见,第三掌骨关节位于照片正中, 各指骨间隔呈 分离状显示, 骨纹理清晰可 见,呈现软组 织层次
手正位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四肢(上肢)
❖手 ❖ 腕关节 ❖ 尺桡骨 ❖ 肘关节 ❖ 肱骨 ❖ 肩关节 (肩胛骨、锁骨)
四肢(下肢)
❖ 足(跟骨) ❖ 踝关节 ❖ 腓胫骨 ❖ 膝关节(髌骨) ❖ 股骨 ❖ 髋关节
手后前位(正位)
❖ 摄片目的:观察手骨的形态、关节、异 物、骨龄
❖ 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 弯曲,腕关节及各指伸展, 掌心向下,第三掌骨置于胶 片中心。双手时应双手对称 地放在暗盒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