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背部肩胛区解剖
肩部骨骼肌肉详细解剖,值得收藏

肩部骨骼肌肉详细解剖,值得收藏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内侧缘上角平第二胸椎,下角平第七胸椎),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
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
外侧角肥厚,有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盂肱关节。
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
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
肩胛骨位于背部的外上方。
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称肩胛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
肩胛骨可以有上提,下降,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六种运动。
老百姓可以笼统的叫“肩周炎”,作为专业人员,我们绝不可以笼统的处理“肩周炎”。
附着在肩关节上有16块肌肉,哪些肌肉有损伤,治疗处理时心里要跟明镜似的。
1、肩胛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切迹旁的肩胛骨上缘。
两个由中腱连接的肌腹构成,止于胸骨舌骨肌外侧,舌骨体的下缘。
功能为下压已被上提的舌骨。
2、胸小肌:胸小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第2-5肋。
具有上抬肋骨和下回旋肩胛骨的作用。
在圆肩驼背的人中,胸小肌多紧张,拉长菱形肌;另外胸小肌紧张易卡压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
3、前锯肌:前锯肌起于肩胛骨上角、下角以及两者之间的脊柱缘(内侧缘),止于头8—9肋中间,功能为前拉肩胛骨和抬高肋骨,是辅助呼吸肌。
前锯肌无力一般会形成翼状肩,并影响肩胛骨上抬活动度。
4、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该肌起于盂上结节及关节孟的后唇,向下越过肱骨头进入结节间沟,沟的前侧有横韧带防止长肌滑脱,此腱有悬吊肱骨头,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
前臂旋后及肘关节屈曲时,腱的紧张力增加,但并不沿结节间沟滑动。
此腱断裂后,可影响肩部的稳定。
肩关节活动时长腱沿结节间沟上下滑动。
二头肌腱鞘发炎时,由于肌腱腱鞘肿胀,因此外展及内外旋均受累,且活动时局部疼痛。
肩胛区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肩胛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 认识肩胛区的主要肌肉、神经、血管和关节。
3. 掌握肩胛区各结构的解剖学特点。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用尸体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剪、镊子、刀片等)3. 解剖图谱三、实验步骤1. 观察肩胛骨- 位置:位于胸壁后外侧,覆盖在脊柱两侧。
- 形态:三角形骨,有上缘、外缘、内侧缘、下角、上角、外侧角和3个突起(肩胛冈、肩峰、喙突)。
- 结构:肩胛骨分为肋面、背面、肩胛冈、肩峰、喙突等部分。
2. 观察肩胛区肌肉- 肩胛提肌:起自颈椎横突,止于肩胛冈上缘。
-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骨前表面,止于肱骨小结节。
- 大圆肌:起自肩胛骨下角,止于肱骨小结节。
- 背阔肌:起自下6个胸椎横突,止于肱骨小结节。
- 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大结节。
3. 观察肩胛区神经- 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支配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 肩胛下神经:起自臂丛,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
- 腋神经:起自臂丛,支配三角肌、胸小肌。
4. 观察肩胛区血管- 肩胛上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支供应肩胛骨和肩关节。
- 肩胛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支供应肩胛骨和肩关节。
5. 观察肩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
- 关节囊:包绕肩关节,内有滑膜。
四、实验结果1. 肩胛区位于胸壁后外侧,覆盖在脊柱两侧。
2. 肩胛骨为三角形骨,有上缘、外缘、内侧缘、下角、上角、外侧角和3个突起。
3. 肩胛区主要肌肉包括肩胛提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胸大肌等。
4. 肩胛区主要神经包括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等。
5. 肩胛区主要血管包括肩胛上动脉、肩胛下动脉等。
6.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关节囊包绕肩关节。
五、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肩胛区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肩胛区是人体重要的运动部位,掌握其解剖结构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背部肌肉

❖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两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 卧位。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
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通常上肢穿刺点在胸 3~4棘突间隙,上腹部手术在胸8~10棘突间隙,中 腹部手术在胸9~11棘突间隙,下腹部手术在胸12至 腰2棘突间隙,下肢手术在腰3~4棘突间隙,会阴部 手术在腰4~5间隙,也可用骶管麻醉。确定棘突间 隙,一般参考体表解剖标志。如颈部明显突出的棘 突,为颈下棘突;两侧肩胛岗联线交于胸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胸7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 联线交于腰4棘突或腰3~4棘突间隙。
12
于
间
下对 肌
位起 起
肋自 止
骨第 于
横突间肌
结 节 外 侧 的
颈 椎 和 第
7
相 邻 横 突
1 11
肋至
骨
上胸
缘椎
横
(3)肩胛提肌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起点:上4个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的上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其
下角转向内。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4~6,臂丛分支)。
肩 胛 背 神 经
临床意义: 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 起菱形肌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
肩胛提肌损伤的针刀治疗
损伤主要发生在其起、止点处,压痛明显。 1.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止点,
作用: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 的左、右旋转。
如长期低头工作,过度牵 拉,可造成项韧带积累性劳损。
项韧带பைடு நூலகம்缩性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大“T”形针刀松解术 ①横线上5个点:中点为枕外隆凸,左右旁开2.5和5cm共4个点。
松解项韧带附着点、斜方肌起点,胸锁乳突肌后部止点、 头最长肌止点和头夹肌止点等。
《人体解剖学》_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_中医世家

《人体解剖学》 > 第五章上肢第三节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项部上方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前方以斜方肌前缘与颈部分界;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第6颈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以及其它常用作定位的标志;在直立两上肢垂于体侧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通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角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
一、皮肤和浅筋膜项背部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并有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
腰部的浅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项部的皮神经主要由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
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二项神经后支的皮支,较粗大,在上项线高度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浅出,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背部的皮神经为胸神经后支的皮支,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线的两侧穿出斜方肌至皮下,下半部者则距正中线约4~5厘米处穿出(图5-7)。
图5-7 背部浅层结构腰部的皮神经来自第1~3腰神经后支,它们从骶棘肌外侧缘穿出深筋膜,除分支布于腰部外,主支越过髂嵴,分布臂上部皮肤,叫做臂上皮神经(已见于臂部解剖)。
与上述皮神经伴行尚有细小的动脉支,它们是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
二、深筋膜1.项部深筋膜项部深筋膜包绕项部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与颈部深筋膜相续。
2.腰背部深筋膜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为三层。
浅层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面,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面,向上与项部深筋膜相续,向下附于髂嵴和骶骨背面;中层位于骶棘肌深面,即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在骶棘肌外侧缘处,与浅层愈合,共同形成包绕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时为背阔肌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提供了广阔的起点;深层较薄弱,复于腰方肌的前面,叫做腰方肌筋膜,属于腹内筋膜的一部分。
【解剖学课件】9项背部肩胛区解剖(4ipxueshi)

2020/11/24
听诊三角triangle og auscultation
腋神经Axillary n.
2020/11/24
七、局部结构 regional structure
1.三边孔Triangular foramen 上superior:小圆肌Teres minor 下inferior:大圆肌Teres major 外 lateral : 肱 三 头 肌 长 头 Long
3.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
上Superior:斜方肌外下缘
lateral margin of Trapezius
下Inferior:肩胛骨脊柱缘
vertebral margin iof scapula
外Lateral:背阔肌上缘
superior margin of latissimus dorsi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2020/11/24
肱三头肌
Triceps brachii
长头Long head 外侧头Lateral head 内侧头medial head
2020/11/24
五、血管blood vessels
1.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 2.肩胛背动脉Dorsal scapular a. 3.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 4.颈浅动脉Superficial cervical a. 5.旋肩胛动脉Circumflex scapular a. 6.旋肱前动脉Anterior circumflex humeral a 7.旋肱后动脉Posterior circumflex humeral a.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第十一单元 项背区、肩膀胛

三 背浅层肌和肩胛区肌 群
(一) 背浅层肌 1.斜方肌trapezis它起自上 斜方肌trapezis它起自上 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 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棘 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峰及肩胛冈。作用:上部肌 束收缩可提肩,下部肌束收 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如肩胛 骨固定,一侧肌收缩可使颈 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由 副神经支配。
3 .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o 位于斜方肌的 深面, 起自上 4 深面 , 起自上4 个颈椎的横突, 止于肩胛骨上 角。作用:上 提肩胛骨,如 肩胛骨固定, 可使颈向同侧 屈曲。由肩胛 背神经支配。 背神经支配。
4. 大菱形肌 rhomboideus major 和 小 菱 形 肌 rhomboideus minor 位于背上部,斜方 肌的深面。它起自 第 6 、 7 颈椎和第 1-4 颈椎和第1 胸椎的棘突,止于 肩胛骨的内侧缘, 收缩时可使肩胛骨 向脊柱靠拢并稍向 上。由肩胛背神经 支配。 支配。
2 . 肩 胛 上 动 脉 suprascapular artery 多 发自甲状颈干, 发自甲状颈干 , 与同名神 经伴行, 经伴行 , 越过肩胛上横韧 带进入冈上窝, 带进入冈上窝 , 再绕忘记 肩胛颈的背面至冈下窝, 肩胛颈的背面至冈下窝 , 营养邻近肌肉。 营养邻近肌肉。 3 . 颈 横 动 脉 transverse cervical a. 多发自甲状颈 干 , 分为浅支和深支 , 浅 分为浅支和深支, 支即颈浅动脉, 支即颈浅动脉 , 深支即肩 胛背动脉。 胛背动脉。
4 . 颈浅动脉 superficial 颈浅动脉superficial cervical a. 多发自颈横动 脉 , 在斜方肌的前缘处 , 在斜方肌的前缘处, 伴副神经下降,营养邻 近肌肉。 近肌肉。 5 . 肩 胛 背 动 脉 dorsal scapular a. 多发自颈横 动脉, 与同名神经伴行, 动脉 , 与同名神经伴行 , 行于菱形肌的深面,分 支营养邻近肌肉。 支营养邻近肌肉。 6 . 旋肩胛动脉 发自肩 胛下动脉,穿三边孔至 冈下窝, 营养邻近肌肉 。 冈atissimus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是全身最大的 扁阔肌。起自下6 扁阔肌。起自下6个胸 椎的棘突,并通过胸 腰筋膜附于全部腰椎 的棘突、骶正中嵴和 髂嵴的后部。以扁腱 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背 阔肌下缘形成腋后襞。 作用:使肱骨内收、 旋内和后伸。当上肢 上举固定时,可引体 向上。由胸背神经支 配。
肩关节:肩关节解剖图详细解剖图图谱

肩关节:肩关节解剖图详细解剖图图谱本文导读•肩关节的骨头o肩胛骨o锁骨o肱骨头•肩关节o胸锁关节o肩锁关节o盂肱关节o肩胸关节•肩关节韧带o喙锁韧带o盂肱韧带o喙肱韧带•肩膀的主要肌肉o前锯肌o锁骨下肌o胸小肌o胸锁乳突肌o肩胛提肌o菱形o斜方肌o三角肌o肩袖•肩关节囊和滑囊•肩膀的动作o手臂屈曲o手臂伸展o手臂外展o手臂内收o手臂内侧旋转o手臂的横向旋转o手臂绕圈术o水平伸展或外展o水平屈曲或内收o肩胛骨抬高o肩胛凹陷o肩胛骨前伸或肩胛骨外展o肩胛骨后缩或肩胛骨内收肩实际上由四个关节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胸关节。
在常用的用法中,肩关节多指肩关节的主要关节盂肱关节,但也可包括肩锁关节。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负责手臂和肩胛骨的运动。
关节非常灵活,为了获得如此大的灵活性,肩关节的稳定性已经受到身体的影响。
这种不稳定性由肩袖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盂唇代偿。
肩关节的骨头肩部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组成。
肩胛骨肩胛骨是一种薄的三角形骨,主要用作肌肉附着和起源的部位。
它参与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肩胸关节的形成。
它还提供originin t0 肩袖肌肉。
【肩胛骨详细解剖】锁骨锁骨是S 形骨,有两个关节,即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用于连接躯干和上肢。
【锁骨详细解剖】肱骨头肱骨头形成肱骨的近端关节面,与浅关节盂形成关节。
只有四分之一的头部与关节盂接触。
关节盂唇是附着在关节盂外缘的纤维软骨环,提供额外的深度和稳定性。
下面的视频给出了骨骼排列的概念肩关节肩关节有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三个关节。
胸锁关节该关节由锁骨的内侧端与柄或胸骨的最顶部形成[见上面的视频]。
肋锁韧带是关节的主要稳定器。
关节处的纤维软骨盘增加了运动范围。
胸锁关节是中轴骨与上肢的唯一连接点。
胸锁关节允许向上抬高30-35度,前后运动35度,绕锁骨长轴旋转44-50度。
肩锁关节肩锁关节是肩峰锁骨和肩胛骨的唯一关节[通过肩峰突]。
关节,动关节本身有一点运动。
【彩色立体】项背部解剖汇总

【彩⾊⽴体】项背部解剖汇总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肌区项部上⽅以上项线与头部分界;前⽅以斜⽅肌前缘与颈部分界;腰背部外侧缘为腋后线的延线;第12肋为腰部与背部的分界。
本区重要的体表标志有枕外隆突,第6颈椎以下各椎⾻的棘突,以及其它常⽤作定位的标志;在直⽴两上肢垂于体侧时,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通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下⾓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两侧髂嵴最⾼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棘突。
⼀、⽪肤和浅筋膜项背部⽪肤较厚,浅筋膜致密,并有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
腰部的浅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项部的⽪神经主要由枕⼤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
枕⼤神经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项神经后⽀的⽪⽀,较粗⼤,在上项线⾼度穿斜⽅肌及深筋膜浅出,分⽀分布于枕部⽪肤,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颈神经后⽀的⽪⽀,分布于项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肤。
背部的⽪神经为胸神经后⽀的⽪⽀,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线的两侧穿出斜⽅肌⾄⽪下,下半部者则距正中线约4~5厘⽶处穿出(图5-7)。
图5-7 背部浅层结构腰部的⽪神经来⾃第1~3腰神经后⽀,它们从骶棘肌外侧缘穿出深筋膜,除分⽀布于腰部外,主⽀越过髂嵴,分布臂上部⽪肤,叫做臂上⽪神经(已见于臂部解剖)。
与上述⽪神经伴⾏尚有细⼩的动脉⽀,它们是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
⼆、深筋膜1.项部深筋膜项部深筋膜包绕项部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与颈部深筋膜相续。
2.腰背部深筋膜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为三层。
浅层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向上与项部深筋膜相续,向下附于髂嵴和骶⾻背⾯;中层位于骶棘肌深⾯,即骶棘肌与腰⽅肌之间,在骶棘肌外侧缘处,与浅层愈合,共同形成包绕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时为背阔肌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提供了⼴阔的起点;深层较薄弱,复于腰⽅肌的前⾯,叫做腰⽅肌筋膜,属于腹内筋膜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浅血管 肋间后动、静脉的后支 腰动、静脉的后支
三、深筋膜
胸腰筋膜
上部的深筋膜较 浅,下部的深筋膜较 厚,呈菱形,称胸腰 筋膜,分为两层,包 绕竖棘肌。
四、肌层
1.项背部肌 ①浅层
斜方肌—副神经 背阔肌—胸背神经 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 —肩胛背神经
②深层
竖脊肌
为背肌中最长、最 大的肌,纵列于脊柱两 侧的沟内。
①三边孔
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通过内容:旋肩胛血管
② 四边孔
上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下界:大圆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通过内容: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副神经
胸背神经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 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 屈。 神经支配:颈、胸、腰 神经的后支。
2.肩胛区肌 ①三角肌— 腋神经 ②冈上肌 —肩胛上神经 ③冈下肌 —肩胛上神经 ④小圆肌 —腋神经 ⑤大圆肌 —肩胛下神经 ⑥肩胛下肌 —肩胛下神经
五、血管、神经 4.肩胛背神经
项背部、肩胛区
一、皮肤
切口: (1)自枕外隆凸至尾骨尖做一
纵行切口 (2)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
突做一横切口 (3)自隆椎棘突向外横向切至
肩峰 (4)平肩胛骨下角,自后正中
线向外侧直到腋后线
翻皮:沿以上切口将皮肤向外 翻开
二、浅筋膜
1.皮神经 颈、胸、腰神经后支的皮支 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