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 )

①生物循环②水循环③大气环流④地壳物质循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禽流感的蔓延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直接参与了候鸟与鸡、鸭等家禽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体现的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A

读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 )

A.abc B.def

C.ace D.bdf

3.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缓解水土流失

【解析】第2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bc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def则为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题,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反映植被的破坏,会加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故D项不合理。

【答案】 2.B 3.D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B.②

C.③D.④

5.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

C.⑦D.⑧

【解析】第4题,乌苏里江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第5题,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⑥环节。

【答案】 4.A 5.B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7.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第6题,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①②③依次为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和降水增加。第7题,该示意图反映了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6.C 7.B

8.读我国某地形区自然环境特征联系示意图,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植被稀少,荒漠广布的地区,多内流河,最可能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

【答案】C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0.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第9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

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0题,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

【答案】9.A 10.C

读我国个人组织的某次自驾游线路图,回答11~12题。

11.自驾游程中看不到下列哪种自然景观(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是( )

A.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

B.漠河由于地势高而形成我国气候寒冷的区域

C.黑龙江由于砍伐森林土地盐碱化

D.松嫩平原由于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第11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第12题,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场受到破

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冬春季节多大风,导致风沙肆虐。

【答案】11.D 12.A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4.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D.岩石性质

【解析】第13题,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第14题,北美洲大陆西岸受板块挤压形成南北方向山脉,受地形的阻挡,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3.A 14.A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5~16题。

1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1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解析】第15题,因为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故本题选C。第16题,根据题目知: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所以受地形因素影响,导致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故本题选D。

【答案】15.C 16.D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

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

18.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

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

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解析】第17题,图示山地基带植被是温带荒漠带,判断最可能位于我国西部,D对;欧洲北部山脉基带是森林植被,A错;非洲南部山脉基带是热带草原植被,B错;南美洲东部地形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没有太高的山脉,C错。第18题,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高,A错;北坡是阴坡,水

分条件较好,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B错;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C错;南坡是阳坡,背风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D对。

【答案】17.D 18.D

今年正月初五,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石家庄市一中南校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读图回答19~20题。

19.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

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

C.由上向下D.由西向东

20.与此现象原理最类似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

B.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

C.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

D.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

【解析】第19题,邯郸地处河北省,位于北温带,积雪在土堆的南面应先融化,北面融化晚。由此判断,有积雪的一面是北面,拍摄者是面朝西进行的拍照。选A正确。第20题,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南坡雪线较低,是因为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A错;阿尔卑斯山东西走向,北坡雪线较低,因为是阴坡,温度低,与图示现象类似,B对;安第斯山脉南北走向,南段西坡雪线较低,因为是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C错;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是因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D错。选B正确。

【答案】19.A 20.B

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21~22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