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

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
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

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

下面是有东汉初年的背景,欢迎参阅。

东汉初年的背景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於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汤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後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对於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後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庶族两个阵营。

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东汉初年的刺史改州牧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

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

於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

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於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著名的势力外,另外还有一些势力的堀起经过,更能呈现出乱世所发展出的不同模式。

首先是刘表,他就是典型的受专於刺史改州牧政策的地方统治者。

刘表成为荆州牧,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

他在乱世之中,先杀孙坚,後抗曹操,成为天下举足轻重的力量,不过刘表过於保守多疑,宠信奸佞。

他死後,其中刘琮继位後,曹操统一北方,开始南征,刘琮便举众投降。

接下来是刘焉、刘璋父子,刘焉向汉灵帝提出刺史改州牧的建议,而後主动申请赴任益州牧,到了该地後,一方面扫除地方势力,加强自身的统治;另一方面公然断绝益州与中央的联系,成为益州的一方之

霸,他死後,由其子刘璋继承其位,最後由刘备所降服。

领兵的武将如韩遂、马腾等人,也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来源的一大途径。

他们曾一再击败中央政府的军队,而声名大噪,不过後来发生内斗情况,最终被曹操所分化击败。

此外,民间出现了很多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武装集团,例如张角领导的黄巾贼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支。

另外还有一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间割据势力,那就是张鲁在汉中地区领导的五斗米道教众。

凉洲枹罕的宋建则自立为「河首平汉王」,设百官改年号,并割据三十年;宋建以王的身份建国(有百官制及年号),为历史之先。

猜你喜欢:1.东汉初年割据地图2.东汉初期群雄割据地图3.东汉军衔等级划分4.妄自尊大的成语故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