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搭配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群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乔灌草搭配原则

乔灌草搭配原则
乔灌草搭配原则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将乔木、灌木和草坪进行合理组合和搭配,以达到美观、和谐和功能性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乔灌草搭配的原则:
1. 高矮错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将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和草坪相结合,形成层次感和丰富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乔木后面种植中等高度的灌木,再将矮小的花草种植在前面,这样可以使整个景观更加立体和丰满。
2. 色彩协调:选择具有相近或相反颜色的乔木、灌木和草坪,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例如,可以选择散发出红色或黄色叶子的乔木,与花期相同的灌木搭配,再铺上绿色的草坪,形成明亮而和谐的色彩组合。
3. 叶型对比:在乔灌草的搭配中,也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叶型对比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选择宽叶的乔木,与细长叶的灌木和细小的草坪相结合,在形态上产生对比,从而使整个景观更加有趣。
4. 功能性考虑:在进行乔灌草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需
求。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浓密冠幕的乔木,用于提供阳光遮挡和风防;选择耐旱的灌木,用于节约水资源;选择抗踩踏的耐磨草坪,用于人们的休闲活动等。
总之,乔灌草搭配原则是一个综合考虑美观、和谐和功能性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之前的大树移植之风,一定程度上违背自然规律,应谨慎对待。
2、植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3、仿生原则
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
园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
这样不仅可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4、文化原则
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在许多文人雅士私家园林中很得宠。
但松、柏则多栽于陵园中。
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基本原则。
咱先说说基本原则哈。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就像人一样,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
你不能把喜欢潮湿的植物种到特别干旱的地方,那它可受不了。
比如说菖蒲,这小家伙就爱长在水边,你要是把它扔到大太阳下的干土里,它肯定得“闹脾气”,长不好。
所以呢,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得先了解这个地方的气候、土壤啥的条件,然后挑选适合的植物。
就像给不同性格的人找合适的工作一样,合适了才能干得好。
2. 多样性原则。
公园嘛,要是只有那么一两种植物,多单调呀。
就像一个聚会只有一两个人,那多无聊。
多种植物搭配起来,有高的树,像杨树、松树,有矮的花花草草,像雏菊、矮牵牛,这样才好看。
而且不同的植物吸引不同的小动物,小鸟、蝴蝶啥的都来了,整个公园就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充满生机。
3. 美观性原则。
这就不用多说啦,大家去公园不就为了看美景嘛。
植物的颜色、形状搭配起来得好看。
春天的时候,桃花粉嘟嘟的,柳树嫩绿嫩绿的,放在一起就像一幅画。
夏天呢,大片的绿色里来点红色的紫薇花,特别亮眼。
这就像穿衣服搭配一样,颜色和款式得协调,才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二、方法。
再聊聊配置的方法。
1. 分层配置。
这就像盖房子,有一楼二楼三楼。
把植物分层来种,最下面可以是草坪,像柔软的地毯。
上面一层可以种些矮的灌木,像小卫士一样围着。
再上面就是高大的乔木,像一把把大伞。
这样分层,空间利用得好,看起来也有层次感。
从远处看,就像一个绿色的小城堡,特别有趣。
2. 色彩搭配。
颜色搭配可重要啦。
可以是对比色,像红色和绿色,就像红花配绿叶,特别鲜明。
也可以是相近色,像黄色和橙色的花放在一起,就有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
要是在秋天,金黄色的银杏叶和红色的枫叶搭配,那简直美到让人想尖叫。
3. 季相变化。
公园的植物不能一年四季都是一个样。
春天要有春花,像樱花、杏花,让人们感受春天的气息。
夏天要有绿树成荫,秋天有红叶黄叶,冬天哪怕是松柏之类的常青树,也能给人一点生机。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原则1、尊重生态规律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同时引入“保健树种”的理论,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
适度控制人为景观斑块的密度,将其融解于自然的基地之中,增加自然景观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对线性廊道进行绿化美化。
2、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
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郁;秋季的绚烂;冬季的苍翠。
3、植物选择的因地制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适宜本区位生长,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按照多样性的原则选择地被植物,高低结合,组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生态景观。
4、植物配植与整体环境氛围的创造绿化对整个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重要,不同主题的景观空间应该配置不同的植物品种及组合。
植物的配置应以生态的理论为出发点注重植物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强调复层混交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种“小群生态”系统。
(1)、用冠阴树(大乔木)统一绿色通道。
冠阴树是最吸引人注目的,能构成最显著的道路景观特征和标识,可以遮阴避阳,衰减噪声,防止眩光(尤其是隔离带),充当空间天花板。
(2)、种植中层树(小乔木)充当低空屏障,既可挡风,又可增添视觉趣味。
中层树包括许多优良的基调树种的装饰性植物,还可以用作特别的孤赏树。
(3)、用灌从作为补充的底层饱和和屏障,还可强化道路的直线性和节点,强调道路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特征,其花、叶构成的优美的外观,为观赏者提供美好的视觉冲击,还可以用作绿篱。
(4)、蔓植物做网状的帘幕,形成花、叶的瀑布。
(5)、地面种植地被植物,保持水土,界定道路各功能区,形成绿色地毯。
5、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景区夜间景观。
5、以水为主题的绿化设计,可沿水面展开绿化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配置粗悟:五项原则、十八字纲领
一、五项原则
1、仿—仿生原则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
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见图一)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见图二)
5、适—适地适树原则
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二、十八字要领
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
(见图三)
2、礼—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
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
(见图四)
9、韵—有些主题可反复强调。
(主旋律)
10、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等等要有一定的节凑感。
11、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
(见图五)
12、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
有所为有所不为。
13、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
14、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
15、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间要有顾盼关系。
16、场—空间疏密处理:“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
(见图六)
17、错—不等边三角形构图:高低错位、前后左右错位,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空间处理均须遵循。
18、虚—用有形的植物追求特有的空间效果。
(见图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