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合集下载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教学课件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教学课件

一、选择题: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
大决战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 役 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194258年08万月-1946年6月-1947年3月-1947年8月-
• 重庆谈判-内战爆发-重点进攻-跃进大别山
365万
• 阅读教材 完成互动24课知识预览
三大战役
战役名 作战部队和 时间

指挥员
歼灭和改 解放地区 编敌人数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 桓
2、战略战术:“关门打狗”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二、淮海战役—— 1948.11至1949.1
1、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2、主要作战地区: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三、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
• 1、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2、()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胜利进入(),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根据地的开 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第四课2013-201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四课2013-2014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革命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革命的军队,开展 武装斗争;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等。 (4)马列主义何时传入中国?它与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何时被确定 为中共指导思想? (5)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曾经走过什么 曲折道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自己的道路” 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是?
再见!
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 泽东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 民解放军的下列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 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 是( D ) A.举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发起渡江战役 D.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2.右图所示场面的 出现与下列哪一次 著名战役有关 ( C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2.渡江战役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一、渡江战役 1.背景: ①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②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2.目的: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问题:阅读P24回答 3.渡江战役的经过 时间、指挥、战线、结果。
一、渡江战役 1.背景: ①三大战役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②国共北平和谈破裂。 2.目的: 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3、经过: 1949.4.21-23 邓小平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4、结果及作用: 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927-1949,22年)
1、回忆近代史上南京发生的大事。抄P25 2、邓小平的主要事迹。
二、向全国进军 读P26找出向全国进军的目的、战略、结果.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进行,包括北平谈判、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等基本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活泼,安排了三段纪录短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段历史,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的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渡江战役不仅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国共和谈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事件的本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放纪录短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的基本概况。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后,战略时机的转变和北平谈判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渡江战役教学难点北平谈判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法。

【讲授新课】(教师衔接上节课内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历史意义进行讲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经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蒋介石这个头号战犯却提出“和平声明”,要与中共和谈。

【初中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 北师大版

8.4 长沙(和平)
8.17 福州 8.26 兰州
9.5 西宁
9.19 归绥(和平) 9.23 银川
9.26 乌鲁木齐(和平)
太原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从1946年7月解放战争开始到1950年6月海南岛 解放,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包括毙伤、俘虏、起 义、投诚、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8071000余人。
决战前人民解放军兵力
野战军 司令员
林彪 聂荣臻 陈毅
总数280万人
刘伯承
彭德怀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
70 20 42 20 7
人数(万人)
决战前国民党军队兵力
集 团 总司令
地 区
总数365万人
假如你是决策者,你将选择 哪里作为最初的战场呢? 卫立煌 傅作义 刘峙 白崇禧 胡宗南
地图
为使古都北平(北 京)不被战火破坏,解 放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 同时,与地下党配合对 傅作义部展开政治攻势 争取和平解决。1949年 1 月21日,傅作义接受 中共条件,愿意和平改 编。31日傅部全部开出 城外,解放军入城接管 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 放。 解放军北平外围演练攻城
解放军接管北平防务
庆祝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参战的解 放军主力是华东和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炮兵部队开赴淮海前线
指挥淮海战役的总前敌委员会成员
左起分别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邓小平为书记。
战前毛泽东指出:应在徐州附近歼敌主力,勿 使南窜。应集中兵力围歼徐州和海州之间兵力比 较分散的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以断敌人 右臂,然后各个围歼。
消灭黄伯韬兵团
消灭孙元良、邱清泉、李弥三兵团

免费·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免费·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知识回顾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 史意义是什么? 史意义是什么?
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 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150多万人 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内战时期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战 略 防 御
战 略 进 攻
战 略 决 战
渡 江 战 役
向 全 国 进 军
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
一 课程标准
(一)列举渡江战役。 (二)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 胜利的原因。
自主先学 一、基础过关: 国 民 党 过 政 权 的 覆 灭
、 、 、 、


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 、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湖口
1949年 1949年4月 23日 23日,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总统 府。 统治中国22 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 覆灭了。 覆灭了。
合作探究
解放战争后期,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 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 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 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 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 毛泽东却说: 民意。 “天什么感悟? 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悟?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2、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 、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冀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冀教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辞》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 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 人也不怀疑了。”
蒋介石 下野, 李宗仁 代总统 上台, 提出了 “和谈”
虚伪的和平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日
《 国
“北平谈判”内和来自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 “向全国进军”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
总前委指挥部旧址
总前委 邓小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 的渡江战役新闻稿
毛泽东 看南京解放战报
《七律·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
重庆解放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

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自主学习1、百万雄师过大江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渡江战役) 500 多千米的战线上,分路强渡长江。

2、结果意义:年月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3、图一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图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图一场景发生在__①__(事件)以后,图二场景发生在_③_年的辛亥革命后,这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②__。

场革命的领导人_④_建立了_⑤_(国家)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图三场景发生在__⑥_年,日本侵略者曾图四场景发生在_⑨__(战役名称)以在此地屠杀中国人_⑦__以上,现在,终后,_⑩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于低下了头。

_⑧__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 22 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探究点二: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又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四、当堂检测:1、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覆灭的战役()A 辽沈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2、毛泽东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重庆谈判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渡江战役的胜利D解放南京3、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4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PPT)5-4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PPT)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 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 预示着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 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 想情感。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பைடு நூலகம்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 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迹】名事物残留下的痕迹:当日巍峨的宫殿,如今只剩下一点儿~了。 【残局】名①棋下到快要结束时的局面(多指象棋)。②事情失败后或社会变乱后的 局面:收拾~|维持~。 【残卷】名残破不全的书籍,书画作品等:《玉篇》~。 【残酷】形凶狠冷酷:~无情|~的压迫|手段十分~。 【残留】动部 分地遗留下来:面颊上还~着泪痕|他头;304不锈钢板 304不锈钢板;脑中~着旧观念。 【残年】名①指人的晚年:风烛~|~暮景。 ②一年将尽的时候:~将尽。 【残虐】ü①形凶残暴虐:~的手段。②动残酷虐待:~囚犯。 【残篇断简】见页〖断编残简〗。 【残品】名有毛病的成品。 【残破】形残缺破损:~的古庙。 【残棋】名快要下完的棋(多指象棋):一盘~。 【残缺】动缺少一部分;不完整:~不全。 【残忍】形狠度:手段凶 狠~。 【残杀】动杀害:自相~|~无辜。 【残生】名①残年?:了此~。②侥幸保存住的生命:劫后~。 【残损】动(物品)残缺破损:这部线装书有一 函~了|由于商品包装不好,在运输途中~较多。 【残效】名农使用后,在一定时期内残留在植株上或土壤中的效:~期。 【残雪】名没有融化尽的积雪。 【残阳】名快要落山的太阳。 【残余】①动剩余;残留:~势力。②名在消灭或淘汰的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人、事物、思想意识等:封建~。 【残垣断壁】残 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也说颓垣断壁、断壁残(颓)垣。 【残月】名①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②快落的月亮。 【残渣余孽】 比喻残存的坏人。 【残障】名残疾:重度~|老师手把手教~孩子画画。 【残照】名落日的光辉。 【蚕】(蠶)名桑蚕、柞蚕等的统称,通常专指桑蚕。 参看页〖桑蚕〗、页〖柞蚕〗。 【蚕宝宝】〈方〉名对蚕的爱称。 【蚕箔】名养蚕的器具,用竹篾等编成,圆形或长方形,平底。 【蚕蔟】名供蚕吐丝作 茧的器具,有圆锥形、蛛网形等式样。有的地区叫蚕山。 【蚕豆】名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四棱形,中心空,花白色有紫斑,结荚果。种子供食用。 ②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也叫胡豆。 【蚕蛾】’名蚕的成虫,白色,触角羽毛状,两对翅膀,但不善飞,口器退化,不取食,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亡。 【蚕茧】名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是缫丝的原料。 【蚕眠】动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所以叫蚕眠。蚕在牛长过程中要 蜕皮四次。 【蚕农】名以养蚕为主的农民。 【蚕沙】名家蚕的屎,黑色的颗粒。可入。 【蚕山】〈方〉名蚕蔟。 【蚕食】动像蚕吃桑叶那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历史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中学主备人:
课程标准:列举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的瓦解;渡江战役后向全国进军的大规模战役。

难点:将革命进行到底与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关系。

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导——学——展——练
一、导:由几大战役导入
二、学:自主预习: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4、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
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2)这一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展:讨论探究,巩固提高
1、有人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迅速
“壮大”,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企图都是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国共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四、练:练习反馈: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

据此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B.解放军占领南京C.北平和谈失败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
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A.22年B.12年C.25年D.32年
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
A.1949年9月底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6月D.1956年底
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
(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收了什么?(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