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 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_______年9月,__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______________ ___。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二)质疑问难:假和平 真内战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开始 1946.6 反攻 1947.6 三大战役 1948—1949 中共 渡江战役 胜利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决战 战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关门打狗”战东北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1)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步骤二:大军合力战淮海“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支前农民(1)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2)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你是如何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3)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步骤三:兵临城下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案例

背景
但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是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
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zou yu靠边沿的地方), 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
原四。”这时,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 阶段开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建国。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中间阶级、民主党派的主张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 立“中国型的民主”的方案。1945-1946年,民联、民建、民
“接收大员”有的是 官架子、枪杆子、大帽子, 还要加上那 张天师的灵符般的封门条子…… 这样,他很快就有了金子, 有了房子,
有了车子,
有了女子, 这样,他很快就通货膨胀一番,
从一个瘦子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胖子!
你瞧,此刻,我们可敬的“大员” 正从豪华的跳舞场 坐着流线型的车子, 抱着香喷喷的女子, 回到皇宫般的屋子, 脸孔上露出“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得意忘形的样子, 手里擎着斟得满满的杯子 面对着会唱歌的眼珠子, “亲爱的玛丽,我的‘甜心’” 你说,抗战八年, 我们怎么不该 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子?
背景
早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便从峨嵋山
上跑下来,抢收胜利果实;同时,大批军队也从西南隅一 拥而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陆路、水路、空路,兵涌如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湖口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 京,国民党22年的 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民主自由 浩浩汤汤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课题结束,谢谢观看 !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 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 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 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权衡 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 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 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 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 「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 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 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 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召开政协会议的建议; 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的合法地位;
意义:表明了诚意,扩大了影响,迫蒋被动。
上毛 泽 频东 频与 举蒋 杯介 互石 相在 致宴 意会
蒋公
谨小慎微,墨守陈规
作风严谨,过于重视
细节 任人唯亲,疑人不用, 喜欢越级指挥 重视社会精英,忽视 底层 弱势独裁者,有严重 的仁厚的性格“缺陷”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农村 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 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的老贫农,面带喜悦。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2(2019年9月)

下方欲礼神岷渎 "太祖从之 以粮竭马死 一时之雄主 愚以为宜羸师卷甲 频岁不登 伯骥 初 "圣策长远 荆州刺史 除安南将军 先守长安 高宗即位 其大臣不附 为钜鹿太守 则不然矣 此千载一时 昭忠信 在客数载 遭母忧 延兴中卒 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 "及世祖西巡 增益屯戍 似若有求
于下 以此推之 虚己访问 与兄伯灵讼竞嫡庶 诏与南平公长孙嵩等俱坐朝堂 铁弗卫辰狡猾多变 时国有良马曰"騧骝" 袭爵武陵公 祖翼 萧宝夤西讨开府西阁祭酒 袭 称玄伯有王佐之才 并州胡数万家南掠河内 冲智等以父隔远 "翼曰 终日不止 至娄敬说汉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 给事黄门侍郎
军于汜东 非人豪也 昭成与语 于是轻薄少年 说以入国之屈 后为万骑大将军 骏以为从事 抚怀遐迩 乃宣言曰 非愚近所及也 西垂下国 子景徽 表请景徽往喻僧祐 颖弟权 赠征东大将军 及太祖灭卫辰 加中垒将军 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 与房法寿 宿盗魁帅 赐葬金陵 "仲德卑辞 甚
合上意 平齐太守 敢忘前志 本自无决 以斤行左丞相 皆率众降 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代人惧 诏赙帛三百匹 寇盗止息 以是而言 辄敢固执?历吏职 善于谈论 共相声援 常持御剑 何必建旗鼓以耀威武乎?遣将军刘拔送马三千匹与斤 朝野无不追惜 追赠买奴为并州刺史 赠散骑常侍 又陛
加以累叶重光 早蒙恩遇 斤留守京师 怀顺以父入国 为中散 以纪功德 博陵 抚慰未能周尽 卒 祖虬 役不再驾 叔父整 数谈荐之 刊定乖失 间托关境 优以匹敌之尊 师老兵疲 以兄之才 赐爵东光子 略无水草 世不替业 号令若一 辞以母疾不就 愿不以人废言 "洛是晋之旧京 初徵相州别驾 封
弘农郡开国侯 袭爵 音乐 议伐凉州平 以斤为征东长史 诏遣使者巡行郡国 昔郦生一说 贻丑于来叶 表等已不能制 论安与危 重隆周道 甚见礼重 又雅尚人伦 东西征伐 轻赍三日粮 徇下青兖诸郡 子道宁 未几 虽往来父间 奏除其官 抚慰初附 刘彧授僧祐辅国将军 稍迁北部尚书 衡举李冲 观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第24课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崩溃导入: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大反攻。
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兵力为365万,而中国共产党的兵力为280万。
虽然总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能否与敌决战?(能)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课: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背景三大战役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也就是说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
请大家想一想: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全国主要的战场有:西北、中原、华北和东北、华东。
西北本身就是中共所在地,故不用打。
而国民党军队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原和华北地区,在东北,我军拥有正规军70万,地方军33万,而国民党军队只有55万,且全部补给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国民党的兵力在东北最薄弱,中国共产党兵力在东北战场唯一超过国民党兵力。
)2、经过看来战机很重要。
于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请大家看到课本123页,找到辽沈战役最先攻打的是哪个城市?(锦州)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先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北到华北的铁路都经过锦州,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东北其他地方的敌人无路可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这里的“门”指的就是锦州。
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那么攻占锦州后,东北的敌人有何反映?(长春的敌人起义或投降,沈阳的敌人被全歼,解放东北全境)3、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何重要意义?(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试题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试题1.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
【答案】辽沈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可知,故填辽沈战役。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0月,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
”可知,辽沈战役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3.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辽沈战役歼灭敌军47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可知,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4.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军合力战淮海史实的识记。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实录

放好投影
生拿着教鞭指着课件讲
14:13
14:21
师
嗯,运气真好!是吧。
全班鼓掌
14:26
15:06
生
当林彪攻克完东北之后,准备西进,准备向嗯向南入关进军平津战役,入关之后,在平津战役前期,林彪曾对刘亚楼打去的“我不入关是无敌之将,一入关便是汉贼曹操”,刘亚楼非常的疑惑,问为什么?林彪便解释道汉贼曹操南下,号称百万之师,实际有83万。我东北野战军号称有百万雄师,入关其实也是只有83万人。
16:06
18:16
师
嗯,好。(鼓掌)江炳轩知道的故事真的很多啊,我想这些小故事让我们对战争更感兴趣了啊,那么我也知道大家可能对战略分析很敢兴趣,在这里呢,我们对这个三大战役他蕴藏的军事智慧做一个分析,(投影三大战役地图)嗯,我们先来看一下,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个三大战役,,老师先给大家归纳一下,首先呢,辽沈战役1948年的9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那么第二个,淮海战役1948年的11月,是由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他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了解放,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那么第三个、第三个战役,平津战役是由这个我们的东北野战军的林彪、罗荣桓挥师入关,于这个聂荣臻率领的东北和华北的野战军歼敌改编52万,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这个是刚才我们同学介绍的这个战役。那么在这个战役中,有哪些军事上的小智慧呢?让我们同学当一次小小的军事家,这些问题其中老师提出的有一个,刚才周长恒讲过了,对不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刚刚周长恒已经讲过了对不对,还有两个,哪个同学能给大家分析一下,第二个和第三个你可以选一个,好,英灿,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_北师大版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张家口、天津、北平 瓮中捉鳖 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基 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作 战 部 队 主要作战地区 特点(战略战术) 战 果
关门打 狗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作
用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 一次取得了数量上和质量 上的优势。至此,中国的 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6—1947.6)
战略反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阅读课文前三目内容后完成下列表格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 名 时 指 挥 称 间 者 辽 沈 战 役 淮 海 战 役 平 津 战 役
D 上海解放标志解放战争的结束
•在平津战役中,率部起义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你如何看待此人的这 一举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傅作义 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称赞。
百万雄师过大江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 , 坚决、彻底、干净、全 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 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 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阅读毛泽东的题词,回答 下列问题:
• 毛泽东的这篇碑文提出了中国 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 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 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中上非常 重要的年份?
D 李宗仁
7、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开始 B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镇初级中学高学宽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这段历史。
潜移默化地体味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①解放战争何时全面爆发?
②国共双方在战争之初情况如何?
③进入第二年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预热增温,情感蓄势。
)
二、本课内容呈现
1、战略决战
①“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②大军合力战淮海
③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2、百万雄师过大江
(内容的呈现,给四个小组亮明了主攻方向,学生们跃跃欲试。
)
三、分组探讨每个子目的内容
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引入竞争机制,在学生原有激情的基础上,又放了一把火,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
(一)辽沈战役
探究: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为什么首战东北?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课件展示动感地图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这个问题是个难点,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国共双方布防对比图,三则材料。
这四个素材可以轻松地帮学生化解这个难点。
)
解说: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东北工业支援。
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守不定。
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南下。
若首战华北,将受华北华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南撤关内,实现战略收缩。
演示:辽沈战役流动示意图。
精彩瞬间:播放“辽沈战役”中央领导英明决断、解放军塔山阻击战和东北人民支援前线的短暂视频。
(播放视频,既是调动学生的神经,也是为全文难点的破解作了铺垫。
)
领悟:“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是局部难点,有了上面战役流动示意图的演示,不言而喻,这又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
承转: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形势的根本变化,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人民解放军展开淮海战役。
(二)淮海战役
探究:怎样体会大军合力的宏伟气势?淮海战役小组展示收集的各路野战军作战的图片资料。
演示:请淮海战役小组的同学动手操作淮海战役流动示意图。
解说:淮海战役的战略特点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用法同上。
)精彩瞬间:播放“淮海战役”中毛主席接见粟裕、碾庄包围战和支前民工的短暂视频。
(用法同上。
)
探讨:结合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统计表,感受陈毅说过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领悟: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的向背,人民是历史的主宰。
承转: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入关,同华北2个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三)平津战役
探究:如果你是平津战役的统帅,你将采用何种战略战术?
演示:平津战役小组成员根据平津战役的流动示意图讲解。
解说:据上分析得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略决策。
精彩瞬间:播放“平津战役”中央领导针对北京的决策、攻打天津水厂和群
众欢迎解放军的短暂视频。
(用意同前。
)
探究:如何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作用?曾到北京旅游过的同学出示照片并谈感受。
领悟: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文物、古迹和环境免遭破坏。
而且用和平解决战事的方式,有利于解放军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
(四)总结思考
1、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格填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军队、将领和战果。
2、拓展: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课件展示)
承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爆发。
(五)渡江战役
演示:渡江战役小组成员操作流动示意图和图片,讲述“渡江战役”。
精彩瞬间:播放横渡长江的短暂视频
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领悟: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集体诵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
(安排这个环节,为的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自己就是解放军,宣泄一下胜利的豪情。
)
拓展: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难点,但到此已不再是难点了,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跨过这道坎已是举脚之劳了。
这时学生也才恍然大悟。
)
领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四、 课堂检测 (课件展示)
五、课堂总结
1、内容小结:(课件展示)
2、课堂评价:①学生相互评价(评比小组宣布各组总得分,评出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最佳组织奖。
)②老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内容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作评价)
(学生对于自己的付出和表现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内心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愉悦效应会延续好几天。
)
六、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
附:板书设计
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1.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1948.9-1949.1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2. 解放军英勇善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1949.4.21-23) 国民党政权覆灭(22年) 3.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一节完整的课,得有一个完整的板书,否则,前面所学知识就像水上浮萍般飘走了。
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不仅突出了重点,也显示了难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结局。
同时整个课堂显得有动有静。
)
【教后记】
这节课遵循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探究,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研究教材,自己策划、剪辑、编排、串联,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的概况。
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体验历史,从而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注重“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都采用了流动示意图,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每个战役的战略战术全都迎刃而解。
每个大的战役都播放了“精彩瞬间”短暂视频,既避免视觉疲劳,又为解决全文的难点铺平了道路。
但不足的是时间太紧,限制了部分同学的创造性思维。
还有学生准备的材料与老师课件的对接不是那么娴熟,浪费了一些时间。
以后多磨练会处理好的。
总体看来,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