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24 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一预习提示1 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三大战役的胜利宣告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地域吗?2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的名句,你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的覆灭与它有何联系?3 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国共两党不分胜负,为什么解放战争三年国民党就垮台了呢?4 大决战为什么开始于东北?联系东北的位置等因素简单分析。

5用自己的话描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三大战役名称并可读图描述战况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及存在时间过程和方法用图示法描述大决战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计算南京国民政府的存在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历史事实认识到战争的力量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会最终胜利认识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特点五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大决战》片段,教师置疑:三大战役在短短四个月歼敌150多万,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二)进行新课1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读教科书解决问题(1)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作战地区、特点、战果(2)渡江战役的时间、区域、作用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填表格((2)回答问题A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战役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存在多长时间?(答案见教材)B 国民党现在台湾,你知道它为什么去台湾?(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3重难点突破(1)学生合作探讨人民解放军胜利原因是什么?教师帮助:用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A“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B“毛泽东转战陕北”C“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动总攻”D“国统区的反战游行”(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支持,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英勇善战等)(2)请同学们分组读三大战役示意图,简述它们的基本情况,看哪一组说得好。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课程标准〗
学生熟练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分析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设计理念
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主动地在课前查阅材料、处理材料,主动研究教材并结合本小组的特点,采用电视访谈、人物专访、小短剧、现场报道、讲故事等形式,亲自去体验和展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这四次战役。
本课的教学评价,采取各小组派代表组成评比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协助学生确定评价标准,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完全由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评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课需要多媒体的支持,通过播放节录的有关淮海、平津、渡江战役的纪录片把四大战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动感地图、讨论题、板书、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既直观又省时。将小组竞赛时现场填写的三大战役简表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学准备〗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分小组选问题,查阅材料,并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确定本小组的表述方式。
根据小组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述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活动中体验历史。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结合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以及所展示的材料、多媒体图片等,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6)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6)
第三篇章感悟历史
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课下作业:
引导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尝试记忆。
结合课本123页第一段内容和屏幕显示地图与表格展开讨论
结合课本内容与地图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课题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执教教师
秦刚
课型
新授课
学校
临清市京华中学




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军队
指挥员
歼敌人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回顾本单元内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加深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习题,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2、年月日,、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东到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宣告了延续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第二篇章理解历史
结合课本内容和提示分析:
1、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要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3、分析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4、体会:“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深刻内涵。
5、分析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 ______ 年9月, __________ 、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_ 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__ 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 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 ___________ 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_________ ,东到___________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渡江战役A胜利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江苏省句容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政权的崩溃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句容市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政权的崩溃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提升要求:理解三大战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为什么说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三大战役(战役名称、战术、指挥者、意义)(1948年——1949年)①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的战役是。

此战役解放军的战术是“”,、指挥野战军攻克封闭了国民党进出东北的大门。

最后趁胜追击,连克、,解放。

②1948年11月、、、、指挥和以为中心,发起了,并最终在全歼被围之敌,此战使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为奠定了基础。

③野战军与野战军合力发起,此战的战术是“、”,最后,北平国民党守军司令同意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

此战役解放了全境,这一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消灭和改编的敌军人数最。

2.渡江战役:(战线从江西到江苏)①时间:年4月21日开始,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指的历史事件是,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是。

3.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是宣告延续年的。

【合作探究】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如何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2.为什么说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基本要求题】1.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的主力D.推翻国民党政权2.陈毅说“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指的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傅作义和平起义前后的北平为故事发生地,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造就民族振兴、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责任。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设计理念学生对单纯的历史教学感觉十分枯燥无味,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一些影片资料,可以充分的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大量的利用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影片,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了影片资料外,我还利用了与此相关的一些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挥历史教学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说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教学准备】剪辑纪录片《战略大决战》四个片段【教研重点】在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较好去感受真实、鲜活的历史,以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案(3)

第24课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崩溃导入: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战略大反攻。

到1948年秋,国民党的兵力为365万,而中国共产党的兵力为280万。

虽然总人数上我军不占优势,但能否与敌决战?(能)好,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课: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背景三大战役中,第一次打响的是辽沈战役,也就是说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

请大家想一想: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全国主要的战场有:西北、中原、华北和东北、华东。

西北本身就是中共所在地,故不用打。

而国民党军队最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原和华北地区,在东北,我军拥有正规军70万,地方军33万,而国民党军队只有55万,且全部补给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国民党的兵力在东北最薄弱,中国共产党兵力在东北战场唯一超过国民党兵力。

)2、经过看来战机很重要。

于是,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请大家看到课本123页,找到辽沈战役最先攻打的是哪个城市?(锦州)为什么辽沈战役最先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北到华北的铁路都经过锦州,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要塞所在,打下锦州东北其他地方的敌人无路可逃,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这里的“门”指的就是锦州。

曾经有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指挥官感叹说:解放军首战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

)那么攻占锦州后,东北的敌人有何反映?(长春的敌人起义或投降,沈阳的敌人被全歼,解放东北全境)3、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何重要意义?(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军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1)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word教案 (1)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变化,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各路野战军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以胜利而告终。

本课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照三大战役空白图,根据所学分析1948年9月之前内战形势的发展和敌我军队力量的对比,说明国民党在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下,士气低落,兵力锐减,其主要兵力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失去了完整的防御战线。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探究: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东北的智慧所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及向全国进军等基本史实。

理解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理解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二、预习指导
1、阅读“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目,回答:1949年初,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北京谈判的结果如何?
2、阅读“百万雄师过大江”,简述渡江战役,尝试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3、阅读“向全国进军”一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和华南进军的基本情况。

三、预习成果检测
1.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南京解放
C.国民党败逃台湾D.新中国成立
2.2006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年纪念日。

A.55 B.56 C.57 D.58
3.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西北、西南和()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力量。

A.华东B.东北C.华南D.华北
4.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据此回答:
(1)毛泽东同志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平津战役尚未结束B.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2)下列对“大江”沿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江入海口已形成大城市带
B.沿线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和万家寨水利枢纽
C.沿线有我国一大直辖市
D.沿线有以能源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基地
5.指挥渡江作战的是()
A.朱德B.邓小平C.刘伯承D.彭德怀
6、1949年,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提出的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不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
C、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正权的合法地位
7、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发生在什么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2)这一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讨论探究,巩固提高
1、有人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迅速“壮大”,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企图都是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国共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4、看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定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蒋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材料二: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

(1)根据材料一,蒋介石提出的所谓“和议”条件的要点是什么?“和议”的目的是什么?
(2)中共参加北平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3)北平谈判的结果如何?
学习后记:
拓展阅读:关于时局的声明(摘录)
自一九四六年七月,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者的帮助之下,违背人民意志,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发动全国规模的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以来,已经两年半了。

在这两年半的战争中,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违背民意,召集了伪国民大会,颁布了伪宪法,选举了伪总统,颁布了所谓“动员戡乱”的伪令,出卖了大批的国家权利给美国政府,从美国政府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外债,勾引了美国政府的海军和空军占据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和美国政府订立了大批的卖国条约,接受美国军事顾问团参加中国的内战,从美国政府获得
了大批的飞机、坦克、重炮、轻炮、机关枪、步枪、炮弹、子弹和其他军用物资,以为屠杀中国人民的武器。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上述各项反动的卖国的内政外交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指挥它的数百万军队,向着中国人民解放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残酷的进攻。

所有华东、中原、华北、西北、东北各人民解放区,无一不受到国民党军队的蹂躏。

解放区的中心城市延安、张家口、淮阴、菏泽、大名、临沂、烟台、承德、四平、长春、吉林、安东等地,均曾被匪军占领。

匪军所至,杀戮人民,奸淫妇女,焚毁村庄,掠夺财物,无所不用其极。

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取消人民的一切自由权利;压迫一切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使其丧失合法的地位;压迫青年学生们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反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等项正义的运动;滥发伪法币和伪金圆券,破坏人民的经济生活,使广大人民陷于破产的地位;用各种搜括的方法,使国家最大的财富集中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系统。

总之,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其反动的卖国的内政外交基本政策的基础之上所举行的国内战争,业已陷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决不能逃脱自己应负的全部责任。

同国民党相反,中国共产党自从日本投降以后,即尽一切努力向国民党政府要求防止和停止国内战争,实行国内和平。

中国共产党根据此种方针,坚持奋斗,在全国人民的赞助之下,首先获得了一九四五年十月国共两党会谈纪要的签订。

在一九四六年一月,又签订了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并和各民主党派协作,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共同的决议。

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一道,为维护这些协定和决议而奋斗。

但是可惜,所有这些维护国内和平和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均不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尊重。

相反地,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不值一顾。

国民党反动政府认为人民可欺,认为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可以随意撕毁,认为人民解放军不值一击,认为他们的数百万军队可以横行全国,认为美国政府对于他们的援助是无穷无尽的。

以此种种,国民党反动政府就敢于违背全国人民的意志,发动了反革命战争。

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坚决地起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为着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奋斗。

自一九四六年七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抵抗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四百三十万军队的进攻,然后又使自己转入了反攻,从而收复了解放区的一切失地,并且解放了石家庄、洛阳、济南、郑州、开封、沈阳、徐州、唐山诸大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了无比的困难,壮大了自己,以美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的大批武器装备了自己。

在两年半的过程中,歼灭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和一切精锐师团。

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

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现在,情况已非常明显,只要人民解放军向着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击,全部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

现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的政策,业已自食其果,众叛亲离,已至不能维持的境地。

在此种形势下,为着保持国民党政府的残余力量,取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力量的目的,中国第一名战争罪犯国民党匪帮首领南京政府伪总统蒋介石,于今年一月一日,提出了愿意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个建议是虚伪的。

这是因为蒋介石在他的建议中提出了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等项为全国人民所不能同意的条件,以为和平谈判的基础。

这是继续战争的条件,不是和平的条件。

旬日以来,全国人民业已显示了自己的意志。

人民渴望早日获得和平,但是不赞成战争罪犯们的所谓和平,不赞成他们的反动条件。

在此种民意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声明: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

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
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如果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中的人们,愿意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而不是虚伪的反动的和平,那末,他们就应当放弃其反动的条件,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个条件,以为双方从事和平谈判的基础。

否则,就证明他们的所谓和平,不过是一个骗局。

我们希望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大家起来争取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反对虚伪的反动的和平。

南京国民党政府系统中的爱国人士,亦应当赞助这样的和平建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注意: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并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以前,你们丝毫也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

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