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习题1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 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
A.1949年4月20日
B.1949年4月21
C.1949年4月22日
D.1949年4月23
4.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5.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
6.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
7.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
A.杜聿明
B.傅作义
C.李宗仁
D.
8.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请完成:
(1
(2
(3
【参考答案】
1.彭德怀
2.千里跃进大别山
3.D
4.A
5.A
6.D
7.B
8.(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 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_______年9月,__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______________ ___。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二)质疑问难:假和平 真内战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开始 1946.6 反攻 1947.6 三大战役 1948—1949 中共 渡江战役 胜利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决战 战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关门打狗”战东北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1)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步骤二:大军合力战淮海“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支前农民(1)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2)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你是如何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3)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步骤三:兵临城下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步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2.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时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结果意义: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 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提示:以下几个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或者老师提示着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说几条算几条。
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
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请参考下面几句话:在东北战场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等等。
2.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能采取和平方式?请参考下面几句话: (1)中共中央出于新中国定都北平的想法,非常希望和平解放北平。
(2)北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故宫、北海、天坛等珍贵文物古迹。
北平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流的高等学府,汇集了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3)在和平解放北平的问题上,天津之战起了决定作用。
天津之战是平津战役的最后一战,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小时就攻占了城防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致使北平无险可守,傅作义陷入困境。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共42张PPT)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刘、邓、陈、 粟、谭
东 北
47 万
55 万
长春 和平 解放
人民 群众 积极 支援 前线
解放东北全 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 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以徐 中间 州为 突破, 中心 肢解 敌人 的广 大地 区
解放长江中 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为解放军渡 江战役奠定 了基础
战役 名称
时 间
作战军队 战略 指挥者 战术
作战 地区
主战 歼敌 特 场 人数 点
意 意 义 义
三 大 战
役
辽 沈 战 役 淮 海 战 役 平 津 战 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名称 东北 华北 华东
42万
中原
20万
西北
7万
解放军 70万 20万
国民党 55万 55万
60万
75万
30万
战役 名称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刘、邓、陈、 粟、谭
东 北
47 万
55 万
长春 和平 解放
人民 群众 积极 支援 前线
解放东北全 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 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以徐 中间 州为 突破, 中心 肢解 敌人 的广 大地 区
解放长江 中下游以 北的广大 地区,为 解放军渡 江战役奠 定了基础
平津 战役
人民 群众 积极 支援 前线
解放东北全 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 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以徐 中间 州为 突破, 中心 肢解 敌人 的广 大地 区
55 万
平津 战役
解放区民众组成的担架队整装待发,准备支 援前线的解放军
山东支前船工在微山湖破冰航行,为前线运输物资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试题

初二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试题1.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
【答案】辽沈战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可知,故填辽沈战役。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10月,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
”可知,辽沈战役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3.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第一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中的内容:“辽沈战役歼灭敌军47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可知,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故选A。
【考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辽沈战役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
4.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军合力战淮海史实的识记。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_北师大版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张家口、天津、北平 瓮中捉鳖 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基 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作 战 部 队 主要作战地区 特点(战略战术) 战 果
关门打 狗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作
用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 一次取得了数量上和质量 上的优势。至此,中国的 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6—1947.6)
战略反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阅读课文前三目内容后完成下列表格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 名 时 指 挥 称 间 者 辽 沈 战 役 淮 海 战 役 平 津 战 役
D 上海解放标志解放战争的结束
•在平津战役中,率部起义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你如何看待此人的这 一举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傅作义 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称赞。
百万雄师过大江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 , 坚决、彻底、干净、全 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 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 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阅读毛泽东的题词,回答 下列问题:
• 毛泽东的这篇碑文提出了中国 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知 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为 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中上非常 重要的年份?
D 李宗仁
7、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开始 B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PPT)5-1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 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的货币。③()名姓。 【贝】(貝)量贝尔的简称。 【贝雕】名把贝壳琢磨加工制成的工艺品。 【贝多】名贝叶棕。也作??多。 【贝尔】’量计量声强、 电压或功率等相对大小的单位,符号。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美国发明家贝尔(AaGaa)而定的。简称贝。参看页〖分贝〗。[英] 【贝壳】(~儿)名贝 类的硬壳。 【贝勒】?名清; 速冻食品 速冻食品 ;代贵族爵位,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下。 【贝雷帽】名一种没有帽檐的扁圆形帽子, 多用呢绒等制成。[贝雷,法] 【贝母】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或披针形,花黄绿色,下垂呈钟形。鳞茎扁球形,可入。 【贝书】名指佛经,因古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一、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3、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4、回顾中共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得出人民群众创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广大人民的热爱。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力量对比:兵力、士气、后方)情况表明,敌我双方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抓住这个战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大决战并取得胜利。
随后又发动了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总统府上空,蒋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动画),这一切都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崩溃了。
蒋家王朝是怎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学习了这一课,你将会有所了解。
学习新课(整体感知本课内容)教师分析本课的结构:本课共有四个子目。
前三个子目是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最后一目介绍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排列的。
[一]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并在课本上标注所填内容(自学提纲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在课前设计导学案)1._______年____月,______、_______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______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__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胜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二] 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学生看多媒体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媒体出示问题: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简要分析:首选辽沈的原因(对照地图)。
媒体出示问题: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对照地图)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学生自读P124课文的小字内容,由“辽沈战役组”的学生来自主解答这些问题。
)媒体出示问题: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课文P124)解放了东北全境,歼灭敌军47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2.大军合力战淮海(多媒体显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对于淮海战役的战况,先给学生3分钟阅读教材,并在地图上找出本次战役的的中心和主要地点——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地名(让“淮海战役组”的学生来讲述战况。
)(看“支前民工小车队”等图)人民群众产支援前线,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P25(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淮海战役歼敌55万多,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和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为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3.兵临城下直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引导学生看地图,找到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的地区。
在此基础上,让“平津战役组”的学生介绍战役进行经过,突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特点。
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为了使北京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也使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故宫这座皇家园林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
(增强学生保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4、指导学生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教师通过讲述导入第四子目)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短短的四个月里,灰飞烟灭。
国民党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5、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覆灭(指导学生看《渡江战役示意图》)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引导学生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或电影片段)(教师讲述)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即将迎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三]理解巩固多媒体显示(也可在以课前准备本课的导学案)一、选择题1.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C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D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5.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利B.北平和谈失败 C .解放军占领南京 D.解放军进军全国6.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A.12年B.22年C.25年D.30年7.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解放南京A.②①③④B. 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指名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二、理解感悟阅读下列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1)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首七律诗。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2)“百万雄狮过大江”中的“大江”指,解放军在这条战线长达千米,战线东起,西至。
(3)材料中的“天翻地覆”具体指什么?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虎踞龙盘”之地。
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新闻记者,你会从哪些角度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历史事件?(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借用了什么历史典故?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寓意?(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说出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补充,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四]小结本课师: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关键词小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的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上述结构图,并根据以上结构图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