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厘米”作单位。 (2) 食指宽大约 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 1厘米。

(3) 1米=100厘米

(4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 m ”表示

(5)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

度几,就是几厘米。 2、 线段

(1 )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 0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 厘米处。

3、 长度的判断

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或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1、 加法

加法的计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一。

2、 减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

厘米可以用 “cm ”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

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当10 ,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

后再减。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计算时要先

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解决问题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3、求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再把

中间量与另一个已知条件联系,求出题中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角的初步认识

(1 )认识角: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

个角。

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定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

条笔直的线;②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线重合; 再从这点出发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笔直的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锐角:锐角比直角小。

(4)钝角:钝角比直角大

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

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6乘3等于18 ”。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 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 加数连加的和。如: 4 X 5

表示5个4相加。

5、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如:4+4+4=1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4 X 3=12 3 X 4=12 4 X 3=12 或 3 X 4=12 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 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 6 X 3=18 读作:

第四单元知识点汇集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 2+2+2=6 ,用乘法算 就是:2 X 3=6 或 3 X 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

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

;等号后面的得数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X因数=积或乘数X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一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

8、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 X 4+2=14 乘减:3 X 5-仁14

9、“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X倍数或倍数X这个数。

10、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