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课件()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ppt课件2

特异性免疫
B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T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刺激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相同抗原
再次 刺激
浆细胞
产生 分泌
记忆B细胞
快速 增殖分化
抗体
浆细胞
产生 分泌
记忆B细胞
抗体
体液免疫——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1
5.4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细胞识别
(1)“细胞识别”的含义 (2)海绵实验(1907 威尔逊) (3)“细胞识别”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有重要作用
(4)★抗原 ① 含义 ——识别为“异己”、受免疫排斥 ②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大部分)、多糖和脂类(少部分)
③ 种类
外源性:
据图分析: 1、从图中曲线走势比较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①潜伏期短;②抗体浓度高,且高浓度维持的 时间长——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2、二次免疫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尝试分析下列实例:
例1: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 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 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 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 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 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 样患感冒?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能牵手、拥 抱艾滋病患者吗?
(2)艾滋病是如何致命的?
5.4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制
造
免
贮
存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分
泌
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抗“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
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体 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抗 体 病原体入侵人体以后,刺激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 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 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
三、特异性免疫
初 次 免 疫 反 应
二 次 免 疫 反 应
------体液免疫
Q1:B淋巴细胞通过什么来识别抗原? Q2:B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都是相同的吗? Q3:该免疫反应通过什么来消灭抗原?
链接生活:说说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给你哪些健康生活启示?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
皮 肤
病
原 体
受损细胞 释放的
化学物质
皮肤 肿胀
巨噬细 胞
吞噬病 原体
1
2
3
4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的溶解作用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杀菌物质溶菌酶)
特点:先天,无特殊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特点:后天,特异性
• 1.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 2.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细胞识别与免疫汇总

有
有(表面约有 1000个相同抗原 识别受体,有特 异性)
释放淋巴因子
三者关系?
机体各种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抗原 呈递
增殖 分化
抗原 呈递
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反应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抗体
抗 原
抗体
相似性 Y型结构
特异性
Y的两臂末端的氨基酸种类 和序列有差异
思考:我们经常患流感,却无法获得
终生免疫,这是为什么?
组成:皮肤、粘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第一道
非
防线
特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异
性
人体的三 第二道 道防线 防线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识别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蛋白 糖脂
抗原: 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
• 1、引起人类感冒的病毒或细菌 • 2、引起禽流感的病毒 • 3、引起SARS的病毒 • 4、引起艾滋病的病毒 • 5、引起过敏症状的花粉 • 6、人体内衰老的细胞 • 7、人体内损伤的细胞
组成: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呼吸道黏膜上 的纤毛
功能: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目标对象:一切抗原类物质如细菌、病毒、外源蛋白
巨噬细胞
吞噬免疫
衰 老吞 、入 死、 亡溶 、解 突、 变清 细除 胞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1
2
3
4
1——吞噬
2——形成吞噬泡
3——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病原体被“酶解”
【新华社深圳电】经过16个小时 的手术,患病17个月的女婴日前 终于成功接受了活体肝移植手术, 为其捐出左外叶部分肝脏的是救 女心切的年轻母亲姜英。主刀医 生介绍说手术关、感染关都已平 衡度过,因为是亲属供肝,排异 会更少一点。姜英捐肝救女的举 动引起深圳各界关注,许多人请 求设立一个爱心捐助账户,以帮 助这对母女渡过难关。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共45页文档

医学免疫学
观点2:“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
医学免疫学
观点3:“送礼送健康”。
保持适量、均衡的营养。
补充营养素并非越多越好,要注意量的问题。 平衡膳食、综合摄取才是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营养免疫学
观点4:“男儿有泪不轻弹。”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态度。
发或W病全isT原部k和T先o因的t细B天t-胞细:免A性l免胞d疾疫胸r疫联i腺能病c缺h合发综或力陷育免合其。不疫症他良缺-因陷湿素种疹引免疫起球,吞 陷蛋噬 慢病白细 性人血胞 肉症丧免 芽失疫 肿部缺 瘤分
(DiGeoge综合症)
健康的生活策略 ——提高你的免疫力
观点1:发烧了(感冒了), 吃点抗生素。
精神免疫学
五、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1.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2. 人工免疫:主要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
根据天然免疫原理,用人工方法使 人体获得免疫力。
活疫苗:用低毒力或经减毒处理的活病原体微生物制成
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的病原体微生物制成
接种死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接种活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表现。其作用是识别和区
分“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己”物质
产生排斥。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主要作用有: ⑴ 防御感染 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杀灭侵入机体的
病原体,中和其产生的毒素。
⑵ 自身稳定 清除体内各种衰老和被破坏的细胞,从而
保证体内各类细胞正常功能。
⑶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机人体体内免已疫经器发官生突变的异常细
疮
组织器官,病情复杂而凶险。
高二生物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T细胞
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 B淋巴细胞与抗体产生过程
初 次 免 疫 反 应
二 次 免 疫 反 应
抗体
定义:特异性免疫中,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
作用: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分泌杀菌物质, 屏障。 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三、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定义:后天获得,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发生。 特点: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每一
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 构成: B淋巴细胞 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免疫。 人工免疫:利用天然免疫原理,通过人工方法使人体获得
免疫能力。 方法:接种疫苗 活疫苗:毒力低或经减毒的活病原微生物 死疫苗: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
免疫 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生理功 能的表现,其作用 是识别和区分“自 己”和“异己”物 质,并对“异己” 物质产生排斥。
一、细胞识别 Cell Recognition
• 威尔逊实验
• 识别“自己”和“异己” 细胞及物质。
• 物质基础:细胞膜表面的 糖蛋白和糖脂。
“自己”和“异己”
抗原: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 + 受免疫反应排斥。 抗原化学本质:蛋白质/多糖/脂类。
2、细胞免疫的过程(T淋巴细胞)
(1)抗原进入机体后除一部分侵入组织细胞内部,另一部分被 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释放出来 呈递给T细胞。
特异性免疫-课件

1、致敏T细胞与抗原细 胞密切接触并裂解细胞
2、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 因子,杀死抗原细胞
共同点
1. 都产生记忆细胞,形成二次免疫。 2. 都是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作用对象
免疫 获得 方式
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
所有抗原
特异性免疫
一种免疫细胞只作用一种抗原
生来就有
后天逐渐形成
1. 具有协同作用。 2.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②抗原细胞
A: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B:体内病变的细胞 C:移植的异体组织细胞
细胞免疫过程
病毒(抗原) 抗原细胞(靶细胞)
T淋巴细胞
增殖、分化
致敏T细胞
途 释放 径 一 淋巴因子
杀死抗原细胞
记忆T细胞
途
致敏T细胞与靶 径
细胞密切接触; 使其细胞膜通
二
透性增大裂解
死亡
细胞免疫过程是T淋巴细胞介导,致敏T细胞或淋巴因子消灭抗原细胞的免疫
抗原细胞
使与 其靶
刺激
细细 胞胞
T淋巴细胞
膜密
杀
通切
死
增殖、分化
透接
性触 增
致敏T细胞 记忆T细胞
大 裂
相同抗原
解 死
淋巴因子
再刺激
亡
新的致敏T 新的记忆T细胞
细胞
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的特异性表现在:
一种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细胞 一种T淋巴细胞(致敏T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淋巴因 子 一种致敏T淋巴细胞只能杀灭一种抗原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第四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特异性免疫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4节动物体的 细胞识别免疫教案

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课题: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材分析:动物体细胞识别和免疫是信息传递的另一种方式。
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细胞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特殊的糖脂和糖蛋白。
免疫有三道防线,初中学习过免疫的初步知识,本节教学主要讨论免疫的机理,通过比较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材中人工免疫的发展和作用为挖掘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了解政府、社会对儿童的关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细胞识别过程和生物免疫过程。
叙述细胞识别的定义并能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相纤细。
能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能列举不同种类的抗原。
列表比较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列举常见疫苗并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不同功能,说明分工与合作是生物普遍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工免疫的历史,认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知识是逐步积累的。
通过分析淋巴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结构适应于其功能。
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自己接种过疫苗的种类和作用,讨论免费疫苗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认识国家、家庭和个人的不同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疫苗和人工免疫难点:细胞识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教学用具:自制PPT教学过程:课前请学生回家找出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了解疫苗的种类,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各种疫苗的作用。
寻找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工免疫的发展资料,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要有年代、发明者的史实,能说明一种疫苗或针对某种疾病的人工免疫的发展进程。
板书: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细胞识别1、抗原2、人体内的三种免疫细胞二、非特异性免疫1、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2、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三、特异性免疫1、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2、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四、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1、天然免疫2、人工免疫3、疫苗讨论:国家提供免费疫苗的意义及我们的义务。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免疫增强剂的应 用前景:在动物 疾病防治、食品 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
免疫学新技术研究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免疫细胞多样性和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等疾病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设计及生产技术
免疫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针对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研究 免疫机制:揭示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方法研究 免疫预防:通过免疫手段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免疫类型
主动免疫:通过 接种疫苗或接触 病原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
被动免疫:通过 注射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使机体 获得特异性免疫 反应
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识别并清 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通过 B细胞产生抗体, 中和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数量 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细胞因子检测:检测细胞因子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球蛋白检测: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检 测动物体内残留的 兽药成分
免疫学原理:利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 原理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 荧光技术等
应用实例:检测动 物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激素等兽药成 分
兽医免疫学研究 进展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类型:DNA 疫苗、RNA疫苗、 重组疫苗等
免疫治疗方 法:疫苗、 抗体、细胞 因子等
免疫调节方 法:免疫抑 制剂、免疫 增强剂等
免疫治疗与 免疫调节的 应用: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人工自动免疫: 慢 久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人工被动免疫: 快 短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在感染天花病毒后的15至20 天内致死率高达30%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9 年10月26日正式宣布全世界消 灭天花
种痘预防天花
细胞外
产生免 疫物质
抗体
防御方式
溶解、附着使 易吞噬、粘结
直接或 间接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T 淋巴细胞
细胞内
淋巴因子
五、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1、概念
天然免疫 ——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 ——用人工方法使人获得免疫力
定义 分类
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抗原
B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抗原决定簇
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 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 但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
肿瘤细胞
效应T细胞
如果人(动物)的组织细胞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细胞 (肿瘤细胞)由于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 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就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变异 的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
三、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免 疫 的 类 型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 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 原体无效。(专一性)
反馈练习2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C、上皮细胞 (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
能力。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 (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
4.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5.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 C )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 免疫监视 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3) 自我稳定 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电镜下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属哪种免疫?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属哪种免疫?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属哪种免疫?
第一道防线
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 人体后会怎样呢?
第二道防线
皮肤破损,病原 体进入体内
病原体 吞噬细胞在组 织中吞食和消 化病原体 血液中的吞 噬细胞 皮肤血管巨噬 Nhomakorabea细
胞
吞 噬 大 肠 杆 菌
(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 应的过程。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将抗原消灭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 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 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 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 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 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② 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 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抗原
B细胞 T细胞
吞噬细胞
(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 ①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 效应B细胞是终末细胞,不再增殖,寿命很短,经过 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效应B细胞后, 随血液、淋巴液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 ②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 如 住”入侵的抗原。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 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 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原抗原 浆细胞 B细胞 抗原 抗原 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 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 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 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抗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体 数 量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第一道防线 表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组成)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属哪种免疫?
抗原
B细胞
T细胞
效应B细胞
体 液 免 疫
抗原与抗体结合
细 胞 免 疫
效应T细胞
靶细胞
感应阶段: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 反应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抗体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的阶段。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是在第三阶段,如: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细胞免疫
抗原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作用 方式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效应T细 胞释放淋巴因子,促 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 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类 型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病原体 所 在
(3)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与被抗原细胞侵入的组织 细胞(靶细胞)紧密接触,激 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 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 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细 胞内部的抗原也因此失去藏身 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此外,效应T细胞还能释 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 素等)来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各种各样的细菌
各种各样的病毒
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物体 (国家)
免疫系统 (安全保卫部)
免疫器官 (保安部队)
主要包括胸腺、骨髓、 脾脏、淋巴结
免疫细胞 (士兵)
如:巨噬细胞、粒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免疫分子 (武器)
免疫器官 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 疫 系 统
巨噬细胞、粒细胞
*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活疫苗 来源 免疫效果 接种次数 死疫苗
毒力低或减毒的 杀死的病原 或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
较强、较持久 一次
较弱、时间短
多次 较大
较小 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
用量
[课内练习]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B )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 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C )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
(二)抗 体
天 花 侵入 人 产生 抵抗天花病 天花病毒 病 体 毒的物质 消灭 毒 (病原体) (特殊蛋白质)
抗 原
抗 体
1、抗体发现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产 生的外毒素注射动物,该动物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能 防御这种细菌的物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证实这种起防御 作用的物质是球蛋白,统称为抗体,注射的细菌或细 菌外毒素则起了抗原的作用。 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 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 “Y”型的四链分子。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进行一 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这些T细胞有 小部分成为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体内,其余进一步 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烈 的免疫反应。
效应 T细胞 抗原 抗原 更多的效 应T细胞 记忆 细胞
T细胞
T细胞
B细胞
细菌、病毒等 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使靶细胞死亡 产生淋巴因子
抗体 抗体使抗原失去活性
(三)体液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 ①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 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其内部的 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 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
我国宋朝就已经采用 接种人痘(天花病人的 痘浆)的方法来预防天 花 18世纪英国医师爱德 华· 詹纳通过接种牛痘 成功地预防了天花,开 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这种方法明显降低了天 花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