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棋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围棋的文化介绍

中国围棋的文化介绍

中国围棋的文化介绍中国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围棋作为一种智力竞技游戏,不仅在中国深受喜爱,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哲学的体现。

围棋起源于中国,具有超过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据传说,围棋最早始于中国的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人们用棋子在木板上进行对弈。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中国围棋以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而闻名于世界,被誉为“智慧的游戏”。

围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竞技游戏,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象征。

在围棋中,需要玩家通过布局、攻防、计算等手段来制胜,这需要玩家具备深思熟虑的能力。

围棋的规则简单,但变化复杂,需要玩家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围棋的对弈过程中,不仅需要玩家运用自己的智慧,还需要理解对手的意图,把握整个棋局的走势。

因此,围棋被认为是一种训练智慧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良好方式。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围棋的棋盘上有19条横线和19条竖线,共有361个交叉点,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可能。

围棋中的黑白棋子代表着阴阳二元论,象征着天地的对立和统一。

围棋的规则中强调平衡和和谐,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和“阴阳调和”的思想。

围棋中的棋局变化无穷,每一步都需要玩家深思熟虑,这也启示着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慎重思考和行动。

中国围棋文化也体现在围棋的传承和发展上。

中国围棋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围棋大师,他们不仅在围棋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对围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围棋协会成立于1950年,致力于围棋事业的推广和普及。

中国围棋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围棋比赛和活动,吸引了众多围棋爱好者的参与。

中国围棋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围棋在东亚地区非常流行,尤其在日本和韩国有着大量的围棋爱好者和专业选手。

围棋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在各大国际围棋比赛中,中国围棋选手屡次获得佳绩,展现了中国围棋的实力和魅力。

中华文化之围棋

中华文化之围棋
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6 5
其次,围棋体现了中国传统 的礼仪文化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 文化
1 2
在中华文化中,围棋被赋予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3 4
首先,围棋体现了中国传统 的哲学思想
围棋的布局和收官都讲究"阴阳 调和"、"天人合一",这与中国 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4
围棋的影响
围棋的影响
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此外,在唐代,围棋 还传入朝鲜半岛,成 为了朝鲜半岛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代,围棋传Leabharlann 日 本,成为了日本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以来,围棋逐 渐走向世界,成为了 国际性的智力游戏
在日本,围棋被称为" 碁"或"本手谈",并发 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和 技巧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 大量的围棋爱好者,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 模的围棋比赛和活动
围棋起源于中国,据史 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围棋就已经开始
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 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高雅 的智力游戏,深受文人 雅士的喜爱
2
围棋的规则
围棋的规则
1
2
3
4
围棋的规则简单而 又复杂
简单来说,围棋是 在一个19×19的棋 盘上进行对弈,双 方轮流下子,谁先 围住对方的棋子为

然而,围棋的复杂 之处在于其千变万 化的策略和深奥的
总之,围棋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智力游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 特的魅力。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 宝。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围棋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 爱这项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游戏吧!

中华传统围棋知识

中华传统围棋知识

中华传统围棋知识一、围棋的起源围棋可是咱中国超级古老的棋类游戏呢。

传说它是尧帝为了教导丹朱而发明的。

在古代,它就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条线,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

棋子分为黑白两色,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就这么简单的黑白子,却能演变出无数奇妙的局势。

二、围棋的规则1. 落子规则围棋是下在交叉点上的,黑先白后,交替落子。

棋子一旦下到棋盘上,就不能随便移动啦,除非被对方吃掉。

2. 气的概念棋子周围的空白交叉点就是气。

如果一个棋子的气被对方棋子全部堵住,那这个棋子就会被吃掉。

比如说,一颗棋子在棋盘中间有四口气,在边上有三口气,在角上有两口气。

而且,被吃掉的棋子可以被对方从棋盘上拿掉,这就像是战场上的俘虏一样。

3. 胜负判定围棋的胜负是看谁占领的地盘多。

当双方的棋子在棋盘上都没有可下之处,或者双方都认为没有必要再下的时候,棋局就结束了。

计算地盘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棋子所占据的交叉点和围住的空白交叉点都算上。

三、围棋的战术1. 定式定式就像是武林中的固定招式一样。

它是在长期的围棋对局中形成的一些固定的下法。

比如星定式、小目定式等。

学习定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局的时候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布局。

2. 布局布局就像是打仗时候的排兵布阵。

一般来说,会在棋盘的角上开始争夺,因为角上比较容易建立根据地。

然后再向边上和中腹发展。

有的布局会比较注重实地,也就是占领更多的交叉点;有的布局则更注重外势,也就是通过棋子的连接形成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势力范围。

3. 中盘战斗中盘战斗是最激烈的部分。

这时候双方的棋子开始相互接触、碰撞。

就像是两支军队正面交锋一样。

在中盘战斗中,要学会计算棋子的死活,判断局势的优劣,还要考虑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弱点。

4. 官子官子就像是打扫战场。

是棋局接近尾声的时候,双方争夺那些剩余的小地盘。

虽然每个官子的价值可能不大,但是积累起来也会对胜负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官子阶段也要非常细心。

对围棋文化的体会

对围棋文化的体会

对围棋文化的体会
围棋文化是一种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对智慧、战略和精神的追求。

通过学习和参与围棋,我对围棋文化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围棋教会了我如何思考。

围棋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棋类游戏,需要深入思考每一步的后果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

这种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会了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和可能的变数。

其次,围棋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

在围棋中,每一次落子都要考虑到整个棋局的大局观,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这使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制定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围棋还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围棋中,一局比赛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耐心,一直持续到最后一颗棋子落下。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帮助我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并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围棋文化传承了智慧和经验。

在围棋的世界里,有许多聪明才智的棋手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局面和棋谱。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对局和棋谱,我可以了解到棋手们的智慧和战略。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在围棋和生活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决策。

总的来说,围棋文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体会。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制定战略和坚持不懈,还传承了智慧和经验。

围棋文化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和体验它的魅力。

简谈围棋的历史与文化

简谈围棋的历史与文化

简谈围棋的历史与文化摘要: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棋类游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围棋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

本文将介绍围棋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解析围棋游戏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围棋、历史、文化、哲学一、引言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棋类游戏,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围棋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介绍围棋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解析围棋游戏的内涵和意义。

二、围棋的历史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围棋游戏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围棋还称为“弈”。

围棋游戏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唐朝时期,围棋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游戏传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了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

三、围棋的文化内涵围棋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围棋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1.哲学围棋游戏在哲学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围棋游戏的核心是“气”,“气”在围棋游戏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围棋游戏中的每一颗棋子都有自己的“气”,棋子的“气”是指与它相邻的空格子的数量。

如果一颗棋子周围的所有空格子都被对手占据了,那么这颗棋子就被吃掉了。

围棋游戏中的“气”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即“气”是一种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的存在。

2.文学围棋游戏在文学上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围棋游戏中的棋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它记录着围棋游戏中的每一步棋。

围棋游戏的棋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它还反映了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

围棋游戏中的棋谱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围棋文学”。

3.艺术围棋游戏在艺术上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围棋游戏中的棋盘、棋子都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围棋游戏中的棋盘通常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的木块拼接而成的,棋子则是由石头或木头制成的。

浅谈中国围棋文化

浅谈中国围棋文化

浅谈中国围棋文化闲看数招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明.徐渭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围棋的起源关于围棋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作为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跟所有具备某些神秘特征的艺术一样,关于她的起源自然从神话版本开始。

目前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尧造围棋”。

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西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从这里的文字记载来看围棋一开始便作为“教”的工具、具备开智功能为大家所接受。

但这毕竟存在着众多需要考证的因素在内,实在无从确定其可信度。

另据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隅,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里包含了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举棋不定”。

且由此看出,围棋已经为大家所相互熟悉的事物了。

”。

《左传》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48年,这里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

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围棋的文字记载。

二、我国古代围棋的发展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围棋就逐渐传播开来,并已相当普及了。

三国两晋时期,围棋发展兴盛。

梁朝的沈约在《棋品序》中说:”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土,逸思争流”。

可见当时围棋兴盛,高手辈出。

那时已出现了关于围棋的著作。

唐代国力强盛,统治者为粉饰太平,也为自我欢娱,建立了棋诗诏制度,设有棋待诏和棋博士。

这种官方设置的专业棋手,有时受皇帝的召见,弈棋为娱,有时教官人等下棋。

约在隋唐棋间,围棋开始传入朝鲜和日本,后来,日本、朝鲜棋手还多次访问我国,交流棋艺。

宋代张拟撰写的《棋经十三篇》,是一部流传很广的系统论述棋艺的著作。

围棋的传统文化

围棋的传统文化

围棋的传统文化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棋艺,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围棋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不仅是一项智力游戏,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围棋起源于中国,源远流长,被誉为"棋中之王"。

围棋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上。

围棋棋盘上的黑白对弈,象征着阴阳交融、五行相生的哲学理念。

在围棋的世界里,黑白两色的对弈,体现了生命和死亡、胜利和失败的对立统一,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围棋的棋盘如同人生的舞台,每一步着子都蕴含着智慧和谋略,教导着人们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行走。

围棋的传统文化还体现在其对待对手的态度上。

围棋是一项对抗性的游戏,但在对弈过程中,对手之间互相尊重、礼貌待人是围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棋棋手在对弈中要坦诚相待,尊重对手的智慧和努力,即便是失败也要学会接受,虚心求教。

围棋的传统文化强调团结、友爱、互助,倡导着人们在竞争中保持风度,不忘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围棋的传统文化还体现在其对于智慧和思维的培养上。

围棋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智力游戏,它不仅考验着棋手的计算能力和谋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棋手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围棋的对弈需要棋手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形势,灵活应对局势变化,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人们的智慧品质。

总的来说,围棋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围棋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棋局的思考、对对手的尊重、对智慧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对一种传统游戏形式的保护,更是对一种智慧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希望围棋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为人们的智慧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围棋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与意识的结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围棋文化是中国思维形式,甚至是中国人形象的代表与缩影,所以说,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

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棋盘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

甚至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最高级的境界,不提倡斩尽杀绝、擒贼擒王。

从表面上看,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缺乏生机和变化。

然而棋子除了以黑白分清敌我外,棋落在如此的盘子上,就突然神奇地活起来,从少到多,自简到繁的招招式式,都于平静中存在谋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亦使满盘皆输,变幻莫测对弈,双方进行的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争。

更吸引人的是,围棋中阴阳谋略的结合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

同时也有人说,围棋是中国人超脱老辣的形象相像。

其实在围棋中,还体现了一种和谐理念,围棋落子的目的远非杀伤对方。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围棋本质是一项和平运动。

越是高手就越不咄咄逼人,不以吃杀为目的;而是在双方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动与先机,保持扩大自己,压缩对方。

所以说,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我们正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强调的和谐。

围棋的存在,至少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还有中国的哲学思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表现与内涵,并承认其关联性,重视事物之间的渗透和转化,而对于各个部分的仔细考察则置于次之。

这正是围棋不能孤立和单一地考虑一块地盘的得失,必须从全盘局势和趋向的高度和广度去考虑各块棋的关联,以及他们之间蕴含的转变来影响整个棋局的可能。

围棋的思想光芒,还有很多诸如谦虚礼让、尊师敬长、虚怀若谷。

它处处流露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思想魅力,堪称中华文化的瑰丽奇葩。

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也有利于传统道德的维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围棋文化
“闲看数招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明.徐渭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南朝《述异记》有载,“晋樵夫王质,入石室山,观二童子下棋,不觉斧烂柯矣。

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

这个烂柯的故事,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棋事,古人有很多关于烂柯的诗句,传颂着其中的围棋精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中包涵着中国文化内涵与围棋文化内涵相通的地方。

围棋在东晋被称作“坐稳”、“手谈”,道出了围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至北宋,又有徽宗所言“忘忧清乐在枰棋”,围棋又称“忘忧”;烂柯传说流传,围棋又有“烂柯”之名。

坐隐、手谈、忘忧、烂柯,这四个词,正是围棋文化和中国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行其道,道教开始创立,佛教逐渐兴盛。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围棋已经在理论上、地位上、棋艺上均有质的提高,并在那些名士中广为流传,这不能说是巧合!而是在那样哲学背景的影响下,围棋、围棋的别名、围棋的传说正是这些思想文化表现的必然产物,并且与道家的关系极其密切。

并且以此为发端,在三者的影响下,向后一直传延并发扬着其文化精神。

围棋被称之为坐隐,正是道家所崇尚隐者风范。

道家的代表人物
杨朱,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正是一位隐者。

玄学包含着道家“道可道,非常道”的精神,实际上就是道不可道,只可暗示。

庄子曾说,“道不可闻,闻非闻也;道不可见,见非见也;道不可言,言非言也。

”不闻之闻,不见之见,不言之言,这就是道家哲学的表现方式,他们不给你精密的推理,只给你比喻、隐语,让你自己去悟。

围棋,在魏晋名士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了,而是一种哲学活动,悟道活动,对弈折射出他们的生命哲学。

佛家讲顿悟,围棋讲感觉,棋理佛理相通,围棋也是佛门弟子的爱好。

手谈二字,就是高僧支道林命名的。

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也是此道高手,下棋讲究美感,是个求道派,如同日本唯美的大竹英雄,与人下棋,“拾敌死子,空处如龙凤形”。

唐朝的高僧一行本不会下棋,有一次看当时第一高手王积薪与人对弈,看罢一局后,竟然能和王积薪匹敌,并说,“此但争先耳,若年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

这说明棋理禅理相通,境界达到高妙之时,二者是互通的。

黑白世界犬牙交错,变化莫测,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正是佛门弟子堪破生死的好借助。

明朝的中峰和尚有谒,“俗谛事黑子,真谛是白子,十八界内,夺用争先。

平地起是非,终难逃生死,纵教看得眼睛穿,翻转棋盘都不是。


应该说儒家对围棋的看法,不过是小艺耳。

《论语.阳货》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你要是实在没事干,还不如去玩玩六搏、围棋,也比无所事事强。

宋儒们的解释就是“圣人非教人博弈也,所以甚言无
所用心之不可尔。

”孟子更是把“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当作是不孝之一。

也就是说,在儒家眼里,围棋就是奇技淫巧一类的玩意,不值得提倡,玩玩可以。

不过北宋时期的儒者大多不像前人那么严肃,对待围棋就温和了许多,比如王安石,“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

觉其势将败,便敛之,谓人曰: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

”这就是将围棋当作一种适情游戏罢了,他也经常下棋,但是估计棋艺不怎么样,眼看快要输了,就不下了,玩嘛,别那么费神。

实际上这里所表达的态度就是,只要不为其所惑,玩玩无所谓。

苏轼也是个臭棋篓子,“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就是他说的。

然而苏轼晚年这一句,也许正是围棋的奥妙所在。

围棋,从文化角度而言,不是让人去争胜负的,而是去取势,去求常,去悟道。

当然,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三家大成的高人,他的言论很难说就代表某一家,这里却正是反映了宋代儒释道三家的合流,各种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时候。

围棋是文人雅士的玩物,虽然包含了天地机理,但是儒者依然以闲情待之。

虽说是闲情,但是由于围棋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风范,故而儒者也喜欢。

我们常常在市井街巷看到几个人围成一堆,棋子摔的啪啪乱响,呼喝喧闹,大叫将!将!将!吃了它!然而,你很少看到能有人在大街上摆出围棋摊子,去静雅地手谈几局。

那些市井们的象棋举动,对文人而言,实在有辱斯文。

围棋,只能和烂柯、青山、绿水、鸟语、书画、琴箫等等连成一体,构成中国古代文人的水墨图,而不是流于贩夫走卒之徒,构成市井图。

应该说围棋文化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主要是道家精神,其间有和禅理相通的地方,这就是与中国文化暗合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就如此定论,因为对弈时中所表现出来的杀伐阵阵,起起伏伏,是不能忽略的。

古人仿效《孙子十三篇》,编出了《棋经十三篇》,其中的奇胜正和无不包含着兵家的思想,甚至有很多言论可以算作是《易经》的注脚。

围棋中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棋经》有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

清朝的尤侗也有一句,“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四史”,把下棋和读二十四史相比,高度不可小觑。

而《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中国古典小说中,更是常常能看到围棋的影子。

实际上,围棋这种小小的博弈游戏,已经被众多的人喜爱,并依照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赋予了围棋各种意义,它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世界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围棋的影子,到处都有参悟的玄机。

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人生如棋,有进有退;棋如人生,胜负寻常。

闲敲棋子中,一局千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