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称呼对比

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2008-4-14 14:47:01浏览:433 次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序論親族呼称とは、ある親族関係者に呼びかけたり、呼びかけらられたりする時に用いられる言葉である。
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は、一見簡単に見える、地味的な問題であるが、社会言語学の重用な課題の一つとされている。
その背後に、それぞれの民族文化的、社会的な要因が働いで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私は思う。
つまり、その呼び方は文化と社会に密接にかかわっている。
中国と日本両国の間に二千年あまりの友好交流史があり、親族呼称の面においては、似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れば、違っ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
中日両国国民の親族呼称の研究を通じて、両国国民の間での価値観とものの考え方を互いに理解することを深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だけでなく、異文化間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役立つのであろう。
私は先行諸説を踏まえて、両国の文化の異同をめぐって、中日両国の親族呼称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いと思う。
この小稿は主にみっつの方面から中日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にアプローチしようと思う。
本論第一章日本語親族呼称1.1親族呼称の形式及びその構成の理念「親族」とは、民法上、六親等内の血族および配偶者と三親内の姻族の総称である。
(広辞苑)すなわち、父、母、兄、弟、夫、妻を主線としての血縁、実の関係である。
次の図は日本親族間の関係図である。
親族名称祖父母父母伯父さん、伯母さん母の兄弟姉(おじ、おば)兄夫婦従兄弟夫婦従姉妹夫婦弟、妹甥、姪義理の祖父母義理の父母叔父さん、叔母さん呼び方お爺さん、お婆さん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お兄さん、(義理の)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姉さん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弟さん、お妹さんおい、めい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からみれば、日本親族の呼称はとても単純である。
日本の多くの同輩の親族の呼称は同じだということが分かる。
例えば、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父母を祖父と祖母と呼ぶ。
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兄弟姉妹及びそれの配偶者をおじさんとおばさんと呼ぶ。
中日校园称谓语系统比较

浅析中日文人称代词的差异

0 引 言
/” 、
,
,
1 尊 敬 的 程 度 的 变 化
日语 的人称代词 . 在使用的过程中 . 其尊敬程度 有减低的趋势 , 这 也是汉语 中没有 的现象 可以说是 因为过度 的使用表示尊敬 的人称代 词. 甚 至是对 地位低下者也使用 . 所 以这些人 称代词失去 了原 有的尊 敬 的含义 其 中最典 型的就是本来是尊称 的“ 真檬” 这个词。 如果我们 仅从汉字来判断 , 毫无疑问它应该表示尊敬。 但是 , 实际上 随着它越来 越多 的用于称呼地位低下者 . 其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来越 低 , 现在 , 一般 仅用于吵架时对对方的轻蔑称呼 第二个 词例就是“ 馔” 这个词 , 它的训渎是“ b{ ) ” , 原意是指“ 地 位低 的人 . 卑贱的人” , 因此如果对地位高的人 自称是应该 把“ c < ” 说 成“L屯 ” 。 但是, 实际上 如果我们对别人 自我介绍 “ 乙屯 e O0 寸” . 是极其失礼的 。 相反 , 用“ 才 ) L” 反而是合理的。换句话 说, 也就 是“ 6 < ” 这个词本意是表示 自我贬低的 , 但 是实际上却 是用于对 同等 地位 . 或者是地位低下者的 自称 . 这是十分不可思议 的一点 。 “ 君” 这个词也是一样的情况。“ 年 三v )  ̄ 1 1 1 J : ‘ 王・ 神’ ℃南 弓。, ) 圭 } )、 奄扎 e 耋 本 来非常汇相手 老高幻 呼 呼称 南 弓 、 毛 ) L安部首 相 二E老‘ 安部君 ’ 言, ) 寸札e 、 _ j 6 南 . j 。 ‘ 奄尢 失礼 ! ’ E允 圭 怒 岛札 否二 必定 南6。 ” ( 注①这是 因为在 现代 日语中如果在别人的姓氏后面加上“ 君” . 就等于是 把对方当成 了 和 自己同等地位 的人 . 或者在更多 的场合 . 是把对 方视作 自己的手下
中日职场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职场称呼语的对比研究我们与他人交流时,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职场中,恰当的称呼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称呼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论文以电视剧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在中日两国职场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称呼上司、同事和下属时使用的称呼语,明确两国称呼语使用的异同并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该研究有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与对方产生摩擦,促进中日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两国职场称呼语使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下所示。
共同点有以下2点:①在中日两国职场中称呼上司时使用最多的是"职衔称呼语",称呼同事和下属时使用最多的是"姓名称呼语"。
②在两国职场中很少使用"零称呼语"和"社会通称语",几乎不使用"职业称呼语"。
不同点有以下4点:①中国职场的称呼语种类比日本的种类更丰富。
②在中国职场中经常使用"拟亲属称呼语"称呼对方,但在日本职场中几乎不使用这类称呼语。
③虽然在两国的正式场合中都可以使用"职衔称呼语"称呼同事和下属,但从使用频率来看汉语比日语更高。
在中国职场中称呼副职衔上司时基本上使用它对应的正职衔称呼语,但在日本却没有这种使用现象。
④在使用"姓名称呼语"时在中国职场中使用最多的称呼语是"姓名"和"名字",但在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姓/名+词缀"这类称呼语。
称呼语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由于中日两国人受到儒家的影响"上下"意识很强,所以称呼上司时使用最多的是"职衔称呼语",在称呼部下时使用最多的是"姓名称呼语"。
其次,由于两国"家文化"的不同,中国人与日本人相比"血缘"意识更强烈,所以在中国职场经常使用"拟亲属称呼语"但在日本职场中却没有这种用法。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变化,而且表现在它们的文化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从尊重老人到尊重客人,我们都是以家庭中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在表达敬意方面,中国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敬意,例如,男性称呼面前的女性为“姑娘”,女性称呼面前的男性为“先生”。
而在较老的人的地位更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爷爷”,而女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奶奶”。
另外,“师傅”通常被用来称呼老师或者上司,而“大爷”则是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例如,服务员。
而在日本,它的语言文化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例如,在街头或者礼仪会上,日本人通常都会以“您”或者“恭喜”来称呼对方,以此表达敬意。
日语中提到家庭成员时,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男性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岳父”,而女性则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岳母”。
另外,“先生”和“小姐”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称呼,主要用于称呼陌生人或者对上司表示尊重。
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上,这种敬语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日本的文化则强调的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社会。
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敬语用以表达尊重老人和祖先,而在日本,人们则更加强调遵守礼仪,用尊重的称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也反映在两国的文化之中。
另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敬语形式之后,也可以培养出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中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联系。
中日商务沟通语境下的称呼语对比研究

134基金项目:2016年闽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16SKX24。
摘要: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语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商务会谈的完美开端,能够有效地帮助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对于中日商务沟通语境下称呼语的对比分析,主要是从制约称呼语使用的主要因素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中日两国的商务活动中称呼语的使用异同,了解中日商务沟通中称呼语的使用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中日称呼语的比较研究,从中日商务沟通语境入手,来探讨中日商务交流活动中称呼语的使用,以期能够在中日商务沟通中,对称呼语的正确选择有所帮助。
关键词:称呼语;中日;商务沟通;职衔;权势;距离一、引言称呼语是在人际交往中经常用来称呼他人的语言,称呼语的正确使用与否关系到人际关系的建立、保持、维护。
中日两国商务往来日益密切,民间交流活动频繁,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是跨文化交际中双方联系建立的开端,正确的使用称呼语可以有效帮助交流的进行。
中国和日本两国语言中的称呼语使用异同,反应出其各自文化中的民族特性。
关于中日两国称呼语的对比研究很多,如卢万才的《汉日称呼语礼貌功能对比》、任若男的《中日职场中称呼语使用的对照研究》、刘明鑫的《称呼语的汉日对比研究》等等。
本文是在中日商务沟通语境下,尝试探索在中日商务交流活动中,从汉日两种语言的沟通语境中,称呼语的使用上寻找异同。
从制约称呼语使用的主要因素方面入手,寻找中日商务沟通语境下称呼语的共性和特性,以期对人们在中日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正确使用称呼语有一定的帮助。
二、商务沟通语境下称呼语的使用对比1.商务沟通语境沟通是商务活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企业和单位对外联系的唯一渠道。
商务沟通是一种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中,相对非正式的谈判沟通。
要保证商务沟通的顺利进行,不仅是礼仪礼貌上需要特别注意,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是商务沟通活动的开始,它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洽谈对方的直接印象,得体的称呼是商务沟通活动顺利开展的最有效的保障。
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的比较研究——基于礼貌原则

年轻人·教育NIANQINGREN JIAOYU2019·0 9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的比较研究——基于礼貌原则*钟子龙,郭 瑜(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与日本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语用失误也日渐增多。
文章结合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运用礼貌原则对中日英亲属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出该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背景,进而帮助减少或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中日英亲属称呼语;礼貌原则;文化交流;语用失误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3-0027-01称呼语是人们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它们具有构筑、维护、弱化、加强和参与者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西方学者对称呼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1950年的称呼语的研究中,众多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介绍了呼称语的体系和呼称语的选择规则。
1960年Roger Brown和Albert Gilman出版的作品被认为是称呼语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最具典范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称呼语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展开,但研究的范围大多局限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文章以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为基础,对中日英三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探讨,考查了三者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亲属称呼语的意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找出产生不同点的文化背景。
1 中日英亲属称呼语不同的国家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称呼语的体系。
文章对称呼词的分类作了初步的综述。
首先,总体上呼称语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亲属称呼语;(2)社会呼称语;(3)代词呼称语;(4)礼仪呼称语。
称呼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们具有语言的特征和功能。
另外,呼称语与语境密切相关,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关于亲属称谓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亲属称谓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比较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日两国是东亚文化圈内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国家,两国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由于中日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因此亲属称谓方面也有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
开展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提高中日之间的理解和互信。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入手,探讨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日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介绍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包括各自称呼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亲属的方式及其表示的含义。
2. 中日亲属称谓中的文化差异:分析中日亲属称谓中的文化差异,从文化传统、礼数观念、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3. 中日亲属称谓的翻译比较:从翻译角度出发,比较中日亲属称谓的不同翻译方式,并探讨如何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翻译。
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三、论文结构及预期成果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和中日亲属称谓的翻译比较。
预计研究成果包括明确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四、研究难点难点主要在于如何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全面地比较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如何理解中日互相称呼亲属中的文化差异,如何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翻译策略。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中日亲属称谓作为日常语言中的核心词汇,文献和调查材料非常丰富,可用于本研究的实证调查和文本分析;其二,本研究将采用跨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参考文献矢野义晴. 中日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崔利梅
【摘要】: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
称呼语又是礼貌用语的一部分。
许多国内外学者在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学等学科中进行了一些研究。
本论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把汉日称呼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称呼语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论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言,简单介绍称呼语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中介绍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立场。
称呼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切入点,就欧美国家、中国及日本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中国的称呼语重点研究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语用功能及其社会功能等;而日本的称呼语则重点研究了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日美间称呼语的对比等。
在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中,很少涉及到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
第三部分中,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日称呼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根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
在第四部分中论述中日称呼语的比较。
本文中的称呼语特指面称时使用的对称语。
在此部分中对中日称呼语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亲属称呼语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使用情况,发现中日家族称呼有很大不同:汉语特别强调血缘关系,称呼父系和母系的亲属时,区分严格;而日语中却不分父系母系、同等对待。
2、比较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汉语中称呼听者时一般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两个,但使用时一般要跟其他称呼词连在一起,不能单独作为称呼语使用。
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数量远远超过汉语,而且有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差别,其中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用,并且第一人称的“ぼく”和第三人称的“かれ、かのじょ”也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称呼对方。
3、分析职场中的称呼语。
在中国,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对称呼语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日本不仅要考虑职位的高低还要考虑年龄大小、入社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4、论述日语中的”さん”与汉语的对应关系。
第五部分论述中日称呼语的选择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此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称呼语依据心理变化而变化。
此变化能够反映出说话人的心情。
在汉语中,心理变化直接反映在称呼语的变化上,而在日语中却相反被隐藏起来,以此突出纵向的上下关系,
而淡化横向的亲密关系。
2、在中国“官本位”思想较重。
虽然在称呼上级时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用表示职衔的“长”一词,但在中国它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在日本则是责任的象征。
3、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也根深蒂固。
所以在称呼女性时一般用接头词“小”,而称呼男性时则用“大”。
4、在汉语中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严格区分辈分、年龄、性别、父系母系等。
最后,在第六部分中,综上所述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
本论文只分析了中日两语言中面称时的对称语,而怎样称呼说话者本人及第三者,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关键词】:中日称呼语家族代名词职场异文化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3;H36
【目录】:
中文摘要4-6
要旨6-8
1. はじめに8
2. 先行研究と本稿の立場8-11
2.1 先行研究8-11
2.2 本稿の立場11
3. 研究方法、目的及び意義11
3.1 研究方法11
3.2 目的及び意義11
4. 中日呼称語の比較11-36
4.1 呼称語の定義と機能11-17
4.2 親族(家族)の呼称17-28
4.3 二人称代名詞について28-30
4.4 職場の呼称30-33
4.5 日本語の「さん」と中国語の呼称33-36
5. 呼称語選択への異文化影響36-42
5.1 呼称語と心の変化36-38
5.2 呼称語と官本位38-39
5.3 呼称語と男尊女卑39-40
5.4 呼称語と親族、血縁40-42
6. おわりに42-44
6.1 結び42-43
6.2 今後の課題43-44
注44-46
参考文献46-49
謝辞49-50
在学期間の論文50
/Article/CDMD-10445-2007144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