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初三化学熄灭与灭火的总结1、熄灭的概念熄灭是指可燃物发作的发光、发热的猛烈的化学反响,熄灭现象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响,但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熄灭,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着火点可燃物熄灭所需的最高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动而改动,普通条件下,只能降低或降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降低着火点。
3、熄灭的条件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有:〔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时,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针对灭火原理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掩盖沙子、洒水、用灭火器等都是针对灭火原理而采取的方法。
5、促进可燃物熄灭的方法由于熄灭的猛烈水平是由同一时辰,一定体积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决议的,促进可燃物完全熄灭的方法有两种:〔一〕增大氧气的浓度;〔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两种都能添加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熄灭。
6、可燃物完全熄灭与动力和环境的关系可燃物不完全熄灭会发生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同时也糜费了动力,例如: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完全熄灭会发生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可燃物的完全熄灭可以浪费动力,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7、熄灭和爆炸的关系熄灭又分为:〔1〕熄灭惹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作氧化反响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收缩,惹起爆炸,是化学反响。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收缩惹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例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8、爆炸极限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浓度范围,是指可燃性气体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2〕并不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就一定能爆炸,必需到达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才干发作爆炸。
9、罕见易燃,易爆物的平安消防知识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熄灭,自燃或遇到水可以熄灭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惹起其他物质熄灭的物质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火焰的产生。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清除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点火源分离,使其无法发生燃烧。
2.隔绝助燃物:使用灭火器等设备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离,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
3.降低温度:使用水、泡沫等物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无法达到燃烧点。
三、燃料的选择和利用4.煤是常用的燃料之一,它含有碳、氢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产物。
煤的燃烧效率取决于其含碳量、煤粉的细度和空气的供应量。
5.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主要用于生产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
石油的开采和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6.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天然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比煤炭和石油更高,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7.太阳能是一种无限的能源,它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太阳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因此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能源。
8.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并且风能资源丰富,因此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能源。
四、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9.能源的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0.能源的转化:能源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煤炭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等。
11.能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2.环保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焚烧及其利用焚烧和灭火一、焚烧1、观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响。
2、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行,不然不可以焚烧)3、焚烧与迟缓氧化的比较迟缓氧化 :铁生锈、食品腐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同样点:都是氧化反响、都放热;不一样点:前者发光、反响强烈,后者不发光、反响迟缓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焚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需损坏焚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除去可燃物(如丛林大火时制造隔绝带)(2)隔断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3、泡沫灭火器:息灭木材、棉布等焚烧惹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息灭一般的失火外,还能够息灭电器、油、气等焚烧惹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息灭图书、档案、名贵设施、精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快速反响产生大批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响方程式: Na2CO 3+2HCl=2NaCl+H 2O+CO 2↑二、爆炸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 化学变化惹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焚烧,短时间内聚集大批的热,负气体体积快速膨胀而惹起爆炸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淆,碰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查验纯度 ,以防备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禁止烟火” 的标记: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焚烧越强烈常有灭火的方法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断空气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③ 煤气泄露,先应封闭阀门,再轻轻翻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 酒精在桌面上焚烧,用湿抹布扑盖⑤ 息灭丛林火灾,将大火延伸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余: 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由于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假如翻开门窗,会增添空气的流通 ,增添氧气的浓度,反响强烈,焚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固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添了空气的流通,因此越扇越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知识拓展
(1)发光、发热是燃烧的特点,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2)广义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H2在Cl2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燃烧条件的探究
铜片上的白磷
燃
燃
的白磷不燃烧
(2)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
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物质具有的固有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1)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3.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1)爆炸的含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法规律总结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的原理并会依据灭⽕原理解释“⽕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缓慢氧化放热、电器产⽣的电⽕花、发动机等产⽣的各种明⽕。
4.知道着⽕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能带⾛⼤量热起到降温作⽤。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灾⾃救等常识。
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磷着⽕点是40℃,红磷着⽕点是256℃。
⑴⽣活中我们知道,⽯头和⽔是⽆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燃烧的第⼀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
⑵如图所⽰的实验现象是:A.铜⽚上的⽩磷燃烧了,B.红磷没燃烧,C.⽔中的⽩磷没有燃烧。
A 与B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点,A 与C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要与氧⽓接触。
⑶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点。
⑷要使⽔中⽩磷燃烧,⽅法是把氧⽓通到⽩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常中,⽩磷要浸没在⽔⾥,原因是⽩磷是可燃物且着⽕点很低,暴露在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点⽽燃烧,放在⽔中能隔绝氧⽓。
3.灭⽕原理:⑴灭⽕原理:隔绝氧⽓、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⑵灭⽕原理应⽤:下⾯是⼀些灭⽕实例,试分析所⽤的灭⽕原理:①油锅着⽕可盖上锅盖,灭⽕原理是隔绝氧⽓;②柴草着⽕可泼⽔灭⽕,灭⽕原理是⽔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点以下;③森林着⽕可在⼤伙蔓延的前⽅割出⼀条隔离带,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④野外野营时,可⽤沙⼟覆盖压灭篝⽕,灭⽕原理是隔绝氧⽓。
4.常见灭⽕器,及灭⽕常识分析(紧扣灭⽕原理进⾏分析和表达):⑴灭⽕器种类及灭⽕对象:扑灭⽊材、棉布等⽕灾常⽤泡沫灭⽕器;扑灭档案、图书、电器、档案材料的⽕灾常⽤CO 2灭⽕器;扑灭燃油、燃⽓的⽕灾常⽤⼲粉灭⽕器。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7.1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熄灭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重、难点)1.燃烧的利用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化学反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燃烧是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钻木取火、冶炼金属、烹调食物、火箭升空等都利用了燃烧反应。
2.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如图所示,通过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现象不同,逐一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起来。
【实验分析】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紧靠热水加热是达不到的。
通过二者着火点的比较,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引申拓展】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3.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的大小、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1.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三只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扣一只烧杯;将另外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备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必备知识点梳理课题1 燃料的燃烧(一)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对比1.燃烧:①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②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到达着火点。
③燃烧现象: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
④充分燃烧的条件:要有足够的氧气(或空气);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爆炸:①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才有可能发生)。
②举例: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
③爆炸极限:可燃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验纯。
3.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农家肥腐熟。
4.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均属于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其中燃烧、爆炸属于剧烈氧化。
(二)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2)方法(任一即可):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三种常用的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场景:①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②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空气、降温):可用来扑灭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起的失火。
③水基型(泡沫)灭火器(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4)不同火灾的灭火方法以及灭火原理:①油锅着火;灭火措施:用锅盖盖灭盖灭;或者加蔬菜。
灭火原理:隔绝空气:②纸箱着火;灭火措施:用水浇灭;灭火原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③森林火灾;灭火措施: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除去可燃物。
④酒精着火;灭火措施: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灭火原理:隔绝空气。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一)燃料与能源1.能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其它:水能、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2.燃料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爆炸、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的剧烈的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2Mg+CO点燃2MgO+C;因此广义的燃烧指的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1)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可燃物在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爆炸与缓慢氧化、自燃、燃烧都属于反应,反应过程中都热量,但程度不同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5.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灭火时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灭火时喷出的二氧化碳有和
的作用。
二、燃料、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⑴_____:“工业的粮食”(主要含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为许多有用的物质,此过程为变化。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CO、NO2、烟尘等,其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⑵______:“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他们分离,此过程属于变化。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⑶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化学式为。
它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具有性,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沼气和乙醇
⑴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______,
第1页/共2页
⑵乙醇俗称______, 化学式为_______,和沼气一样都是再生能源,又
被称为绿色能源。
乙醇具有性,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优点①②减少汽车尾气③促进农业发展
④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⑵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4.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⑴氢气是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
它来源广泛、热值高、。
但
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暂不能广泛使用。
⑵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可用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为。
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溶于水。
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
为、(还原CuO)。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