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中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路基强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概述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基强夯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清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强夯设备,如强夯机、振动锤、液压系统等。

(3)施工材料准备:备足强夯材料,如碎石、砂石、水泥等。

2. 地基处理(1)地质勘察:对地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为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2)基础处理: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如清除软弱层、换填、排水等。

3. 强夯施工(1)夯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夯点位置和数量。

(2)强夯作业:按照夯点布置图,依次进行强夯作业。

(3)施工监控:在强夯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结束(1)验收:对强夯施工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维护:对强夯地基进行维护,防止地基沉降。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施工参数,如夯击次数、夯击能量等,确保施工质量。

5. 强夯施工结束后,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地基沉降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6. 强夯施工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 施工结束后,要对强夯地基进行养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总结路基强夯施工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确保施工效果。

通过强夯施工,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强夯法用于高速公路湿馅性黄土路基

强夯法用于高速公路湿馅性黄土路基

强夯法用于高速公路湿馅性黄土路基摘要:强夯法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馅性黄土等地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前,使用强夯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就某种程度而言,强夯法比机械的、化学的或其他力学的加固方法更为有效。

本文试对强夯法处理地基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强夯法在高速公路湿馅性黄土路基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法;高速公路;湿馅性黄土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强夯法因其具有处理地基的施工快捷、价格经济实惠等优点,在许多重大的工程项目上得到了大量推广和使用。

然而由于对其理论研究掌握还不完善,使其在湿馅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存在比较难以把握或准确性难预估的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对如何发挥强夯法对湿馅性黄土地基处理作用的研究。

强夯法简述强夯法是一种为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的高度后使其自由下落,夯击土层以达到地基迅速固结效果的方法。

由经验可知:在100~200的夯实能量下,一般可获得3~6米的有效夯实深度[1]。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关注于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然而由于高速公路的地基填筑普遍偏高,因此公路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高速公路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经实践证明,强夯法用于加固公路路基,具有良好的提高地基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其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清除本土的湿馅性。

用强夯法加固路基会形成不均匀沉降的机理,在短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力,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能令土体发生诸如土体结构破坏或液化、排水固结压密、触变恢复等一系列的物理变化。

强夯过程对地基土体状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ⅱ区具有较明显的强度提高,压密区深度就是加固深度。

2.强夯法对湿馅性黄土地基的含水率范围强夯法对湿馅性黄土地基的处理通常使用重量100~400kn的夯锤先提升至一定高度蓄积势能,再使其自由下落转化为动能反复冲击夯面地基,缩小夯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湿馅性黄土的孔隙体积,增加干密度。

强夯法加固黄土填挖路基试验及效果评价

强夯法加固黄土填挖路基试验及效果评价

强夯 法 加 固黄 土填 挖 路 基试 验及 效 果 评 价
房 海 昌
摘 要: 针对 黄土与湿 陷性黄 土的结构特性 , 结合 工程实例进行 了强夯法加 固黄土填挖路基 的试验 , 对强夯 法加 固路基
的效果进 行 了评价 , 验结果表明 , 试 强夯法在整体处 理黄土路基 的湿陷性和提高承载力方面 非常有效 。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2 5期
20 0 8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 4 No. 5 13 2
S p 20 e. 08
・ 28 ・ 7
文章 编 号 :0 96 2 2 0 )50 8 .2 1 0 .85(0 8 2 .2 70
. .
[] 王丽 勋. 路 除 雪及 安 全技 术 的研 究 [ ] 西部 交通科 技 , 1 公 J.
2 0 ( )3 .0 0 6 3 :94 .

1 % 1 8 8 1 0 1 1 5 4 1 3 6 1 0. 5 1 3. 5 1 1 9 0 1 5 2 5 2 . 2 2 1 2 1 2 4 2 4
工简单 、 固效果好 、 加 使用经济 、 用面较广等优点 _ 。 运 4 j
取样深 度 含水量 密度 p 干密度
W/ % 10 0
20 0

<005 . 1
000 .7
1 强夯 路基 加 固试 验
1 1 工程 地 质 概 况 .
以某 公路 工程为例 , 强夯试 验 区填方段 1 挖 方段 2 5m, 0 m。 共 长 3 , 1 试 验 段 面 积 4 0m2 5m 宽 2m, 2 。该 试 验 场 地 地 貌 为 黄 土 峁, 坡前形 成高 填路堤 , 后缘形成 深挖路 堑 , 坡 根据 钻探资 料 , 试 验区工程地质特征 如下 : 方 区由黄 土状粉 土组 成 , 挖 新近 堆积 黄 土, 黄褐 、 棕褐 色相 杂 , 土质不均匀 , 松散 , 混有岩 性不 同的红棕 色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通病防治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通病防治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通病防治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填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路基填筑的质量,我们需要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路基填筑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准备在进行路基填筑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原地面进行清理,清除杂草、树木、腐殖土等杂物,并对原地面进行平整和压实。

其次,要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路基的填筑范围和填筑高度,并设置好控制桩和水准点。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填料,并对填料进行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最佳含水量等参数。

2、填料选择填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填料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

一般来说,路基填料应选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压缩性小的材料,如砂砾、碎石、矿渣等。

严禁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殖质土等不良材料。

3、分层填筑路基填筑应分层进行,每层的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压实能力确定。

一般来说,每层的填筑厚度不宜超过 30cm。

在分层填筑时,要按照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每层填土应平整均匀,并保持一定的路拱坡度,以利于排水。

4、压实度控制压实度是衡量路基填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并根据填料的性质和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在压实过程中,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压实,相邻两次的碾压轮迹应重叠 1/3 左右。

同时,要对压实后的路基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环刀法、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法等。

5、排水处理水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

首先,要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将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及时排出。

其次,要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如设置盲沟、渗井等排水设施,降低地下水位。

此外,在雨季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避免雨水浸泡路基。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施工准备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 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 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对原 有构筑物造成破坏。在施工现场有代表 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 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初步确定强夯参
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 夯。在试夯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调 整,编写施工组织计划,经驻地监理组 审查,报总监代表审批同意方可施工。
铺机自身缺陷等多方面因素相叠加造成 有规则的纵向裂缝,而行车荷载加速其 发展过程,这给以后老油路上摊铺水泥 稳定碎石提供施工依据,也敲响警钟。
防治措施
为防止今后道路施工中类似裂缝 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特提出以下几点 防治措施:
施工时间选择,尽量选择温差不 太明显的初秋季节。
设计配合比,须要验证级配的合 理性,配合比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同时 水泥标号及含量从严控制,才能满足强 度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指土层浸水后,由于土自重及附加压力 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湿陷。黄土地区场 地的湿陷类型按实测自重湿陷量或室内 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不超过70mm 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 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超过70mm时, 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场地。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施工工艺
夯点布置与强夯
夯点布置是否合理对于夯实效果 也有直接影响。夯点一般布置成正三角 形或正方形,这样布置比较规整,也便 于强夯施工。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 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其 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构筑物类型和重 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夯点间距可根据 所要求加固的地基土性质和要求处理深 度而定。夯点间距一般取1.5~2.5倍的 夯锤直径。每4000mm2工作面为一个 施工单位。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 质确定,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 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可分两遍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浸水处理、土垫层法、强夯法、压浆法、素土桩挤密法和复层地基法等,具体措施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选择,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结构。

1、换填土:挖出一定深度的湿陷性黄土,用合格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数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夯实,强力夯实基础,使浅层和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

强夯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

因此,要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处理,土壤含水量应比塑限含水量低1%~3%。

3、预浸法: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性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用冲击、振动或爆炸形成孔洞,然后用石灰或石灰土填充,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通过多孔注入管压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生成硅胶,使土壤胶结。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前工程建设中大量存在堆填不久的松散土问题,采用强夯法加固新近回填土地基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强夯法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强夯法亦称为动力固结法,有别于静力固结法。

强夯分为主夯、副夯和满夯三个阶段,是改变深层土体结构的动力方法,其原理是:将很重的锤起吊到一定的高度后自由落下,使其很大的势能转变成冲击能。

这种势能转换为冲击能,同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冲击力。

如此反复冲击地面,使深层湿陷黄土的结构产生裂隙,结构破坏,孔隙变小,水分从孔道被强行挤压出去,减少压实土的含水量,增加土的密度,达到处理湿陷黄土的目的。

一、强夯法的概念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将重锤(一般l00kn~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一般为6m~40m),给地基以冲击能和振动。

国外最大的夯击能曾达至u50mn·m。

它适合加固从砾石到不饱和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强夯法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士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黏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使土粒重新排列从而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法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为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_。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

强夯法在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性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强夯法逐渐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

强夯加固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强夯加固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e b d e tu t r n i - p sr cu e m e d d sr cu ea dp l u tu t r.Th fe t er if r e e td p h o u g a ele swi ifr e eefc i en o c m n e t fs b r d o s t dfe — v h e ttmpn o r c u d b eem ie t n o fn d c m p e sv te g h t s. Th o a t e so n a ig p we o l e d tr n d wih u c n ie o r s ie srn t e t e c mp cn s f

p o L fGe lg oo yEn ie rn n gn e g a dSu v yn En i i rei g g —
Ab t a t sr c :Th r ame tr s l o o s u g a ewi to g t mpn en o c me twa n lz d fra ete t n e u t fle ss b r d t sr n a i g ri fr e n sa ay e o n h
PANG — i g Xu qn
( . S h o f i yEn ie rn 1 c o lo Ral wa gn eig,S a x Ral yI tt t ,W en n 7 4 0 ha n i i wa nsiu e ia 1 0 0,Chn ia;2 . n eig,Cha ’ lUniest e rn g n al v riy,Xia 7 0 5 ’n 1 0 4,Chn ) ia
强夯加固技术在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中的应用
庞 旭卿
(. 1 陕西铁路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 系, 陕西 渭南 7 4 0 ; .长安大学 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 100 2 陕西 西安 7 05 ) 1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法在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摘要:文章通过天定高速公路工程实例,介绍了黄土地区强夯法加固公路地基的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黄土地区强夯法地基加固1 引言强夯是黄土地区处理地基较为常用的方法,用强夯法加固地基,是按动力固结理论,借用动力荷载将夯锤提升,然后夯锤脱钩以自由落体冲击和振动土层表面,使土体中的空气被挤出,土颗粒迅速产生相对位移,土颗粒间的空隙缩小,从而使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达到密实状态,以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提高承载力。

强夯法加固的地基,能消除湿陷性的土层厚度一般为1~2m,影响深度可达到6~7m。

它不仅适用于湿陷性黄土,也适用稍湿的粘性土、砂性土的地基加固处理。

经强夯处理后的土层可作为良好的持力层,夯实后的顶面承载力可达到250kpa。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我省的各条高速公路建设中,用强夯法加固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如天(水)定(西)高速公路项目,在黄土区路基填土高度大于4m的填方区,为尽量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设计中大量地采用了地基强夯加固。

另外对纵、横向填挖结合部,每填高5m,在结合部两侧各5m范围内也进行了强夯加固。

现结合天定高速公路第十八合同段路基强夯的施工实例,来探讨强夯加固地基的质量控制措施。

2 确定强夯施工参数2.1 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一般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2.1.1 起重设备:本标段选用了100t履带吊车及自动脱钩装置;自动脱钩装置开钩拉绳一端系在脱钩装置的把柄上,另一端穿过焊在吊车大钩侧板上的转向滑轮,然后固定在吊车起重臂底部的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拉绳即张紧而拉开脱钩装置的锁卡,使夯锤脱钩下落。

2.1.2 夯锤选用:根据单击夯击能的不同,选用了两种不同重量夯锤;主夯单点夯锤重250kn,,直径2.5m,底面积a=4.9m2 ;满夯夯锤重100kn,直径2.42m,底面积a=4.59m2;;;以20mm厚的钢板为底,外包高0.96m。

厚10mm钢板,内设多层锚固钢筋并满浇c28混凝土,锤底到锤面埋有四个直径10㎝的通气管,以降低夯击的气垫作用,锤顶采用刚性吊环。

2.2 夯锤落距确定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 h=e/m式中: e—单击夯击能(kn·m);m—锤重(kn);h—夯锤落距(m)主夯单击夯击能设计为3000 kn·m,满夯单击夯击能为1000 kn·m,2.2.1主夯夯锤和落距确定第一,第二遍主夯单点夯击能为3000 kn·m,夯锤为250 kn,夯锤落距为:h=e/m=3000/250=12m,2.2.2满夯夯锤和落距确定第三遍满夯单点夯击能为1000 kn·m,夯锤为100 kn,落距为h=e/m=1000/100=10 m2.3 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一般为三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一遍隔1点跳夯,第二遍补第ⅰ遍空隙,第三遍补第一、二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也叫搭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本施工合同段夯击遍数确定为三遍,一、二遍为主夯,第三遍为满夯。

2.4 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以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测每击高差、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本段夯击次数确定为12~15击(次),主要以最后三击沉降量平均值主夯小于100㎜,满夯小于50㎜作控制指标,夯击次数作参考。

2.5 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击点间距应由单点夯击实验和标贯检验分析得到的数据确定,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

本标段夯点间距采用5m,夯点按梅花形布置。

路堤坡脚外5m宽度范围内均以强夯加固。

2.6 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一般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

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

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夯击点布置图3 强夯施工工艺3.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每点夯击流程为:平整场地→夯点放样→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拉开脱钩装置锁卡夯锤自由落下→夯锤顶抄平→作夯沉量记录。

这样循环12~15次,直至达到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标准,即为完成第一遍夯击次数。

3.2强夯施工工序1)对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强夯施工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进行测量布置第二遍夯击点位置及水准测量。

第二次按设计选用已夯点间隙中间,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其工艺流程与第一遍相同;2)在规定的间隔时间,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后,用推土机填平夯坑,再进行低能级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地表高程。

即重复上述工作,进行最后一遍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3)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次数和最后三击平均沉降量为施工控制数值。

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应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完成地表夯击。

但应注意满夯锤印搭接不小于1/4夯锤的直径。

4 质量检测及标准4.1在强夯过程中,每遍夯点的夯击次数用最后三击的平均夯沉量控制。

第一、二遍夯沉量不大于10cm,第三遍夯沉量不大于5cm。

4.2在强夯施工结束两周后,应对加固地基质量用标准贯人、动力触探、现场荷载等原位测试方法和室内土工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深度要超过设计加固深度1.0m以上,每个加固段不小2处,每处3点。

4.3加固范围内质量标准满足一般路基及坝式路堤、高填土路堤的93区压实标准,即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湿陷系数小于0.0015,地基承载大于或等于250mpa。

5 强夯施工注意事项5.1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务必选择具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的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等强夯参数。

5.2夯锤的四个通气孔一定要贯通,否则会增加夯锤着地瞬间由土中气体产生的上托力,从而造成能量损失,影响夯实效果。

5.3夯锤起吊后,力求平稳自由下落,若坑底面出现倾斜时应及时用土填平。

5.4第一、二遍的强夯高能级达到加固深度,第三遍低能级满夯主要是加固表层,要保证锤印彼此搭接,不留死角。

5.5若起锤困难时,对夯坑应随夯随填料,若地下水位较高,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及时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填铺一定厚度的粒料,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5.6强夯施工人员施工时严格按施工规程及步骤进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做到统一指挥,信号准确,且施工人员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5.7现场机械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施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非施工人员不得进人施工现场,要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强夯地段附近的房屋及建筑物,务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8施工中现场监测人员着重检测夯点位置、夯锤落距、夯击击数、每击沉降量等关键项目,并详细记录每点的夯击情况。

现场监理要旁站监理、及时抽检各项指标。

6 强夯效果根据强夯施工观测结果,在天定十八标强夯施工的段落中选取两段较典型土质为代表说明强夯效果。

6.1k304+313~350段,土质为新黄土,第一、二遍夯击均为12击(达到最后三击沉降量标准),强夯后地基平均总下沉量1.37m;满夯三击,地基平均总下沉量0.28m;6.2k308+862~944.1段坝式路堤段,土质为亚粘土,第一、二遍夯击均为15击(达到最后三击沉降量标准),强夯后地基平均总下沉量1.16m;满夯三击,地基平均总下沉量0.15m;6.3以上夯击点周围没有隆起现象,在夯击截面2m范围内,通过现场测试,地基承载力提高1-2倍,地基顶面承载力达到250kpa以上,有效影响深度达7m左右,改善了地基的物理性能,质量效果明显。

7 结语强夯法,是在重锤表层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和重锤表层夯实法不同的一种加固技术,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国内外的看法还很不一致,尤其对地基经强夯后,其强度提高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理论还很不统一。

因此,强夯法加固地基从设计到施工,除路基施工规范中有三条基本要求外,尚无统一的检验标准。

但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强夯法对地基加固效果显著,有使用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相对其它地基加固方法有速度快,投资省,既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又能增强抗液化稳定性等优点,深受广大公路建设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1]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刘宇峰陈开圣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年01期[3]马俊杨明晨强夯法[j].施工技术.1983年04期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