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末-初二物理-实验题专题

上学期期末-初二物理-实验题专题
上学期期末-初二物理-实验题专题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王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ON、FON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线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并测量角和对应的角的大小,数据如表,并比较大小,所得结论是.

(2)把纸板NOF向后折,则纸板NOF上接收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由此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O点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表明:光反射时.

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20cm和4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

(1)为保证实验能够完成,应选择_____(填L1或L2)进行实验.

(2)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向_______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像.

(3)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

向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 的实

像;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亮点F,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14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是小明摆放的实验装置,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调整后恰好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实像,生活中的 ______是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作的.

(3)小明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丙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应佩戴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视力.

6.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f和2f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________________的.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___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移动.或者保持透镜和光屏均不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凸/凹)透镜也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7、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

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调整平行光光源,使它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A 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cm.

(2)小华用蜡烛替换掉平行光源进行试验,实验前应先将蜡烛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调到 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A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可说明

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可

以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

9、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关系”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如图所示.

(1)图a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b、c,则图中______是沸腾前的情况,______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3)当水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从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接着就将烧瓶倒立安放到如图d所示的铁架台上,再用冷水浇,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______重新沸腾气压减少,沸点降低

(4)如图e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_____℃.如图f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

10、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中,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像丁时指出:图象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秘:________________.

1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

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过程.

甲乙丙

1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1)他仔细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

(2)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min的记录。

(3)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你认为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____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__比较大时,______较大;反之,则______较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