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计算机程序设计”是面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必修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基础和重点。

目的: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初步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把各个领域的基本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变成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

任务: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同时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1.C++语言基础知识

掌握变量与常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掌握C++的基本语句。理解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掌握C++程序的基本框架和上机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2.数组、指针与引用

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访问方法;掌握字符串使用方法;理解指针和引用的概念,掌握指针使用方法,理解指针与数组的关系,了解动态内存管理方法。

3.函数

掌握函数的定义与函数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生命周期、作用域和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掌握C++库函数的使用方法。

4.类与对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类及其成员的声明、定义、访问方法,对象的创建与使用方法;掌握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掌握静态数据成员与静态成员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5.类的复用

掌握类的组合语法;掌握派生类的定义和访问权限,类的数据成员与成员函数的继承;理解多态性概念及虚函数机制的要点;了解运算符重载。

6.输入/输出流

理解C++流的概念,掌握数据的格式输入输出,掌握文件的I/O操作。

7.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掌握利用所学到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含有多个类的程序;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和给定的算法,设计类结构并编码实现,解决小型问题。

8.程序调试

掌握C++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理解程序错误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掌握排除语法错误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如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中间运行结果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C++语言简介

1.了解C++程序基本要素和结构;

2.了解算法与程序;

3.掌握用C++解块实际问题的步骤;

4.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5. 学会编程环境的使用方法。

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1.理解数据类型;

2.理解常量和变量;

3.理解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自增运算符和自减运算符;

4.理解表达式中各运算符的运算顺序;

5.理解类型不同的数据之间的混合算术运算;

6.掌握变量、常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7.掌握各种表达式的书写方法。

第3章控制结构

1.理解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2.掌握选择、循环控制结构的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简单问题的编程

4.学习程序的调试方法,能解决程序编译中出现的语法错误问题。

第4章数组与字符串

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字符数组表示字符串的方法

4.学会字符串的输入输出和字符串的基本运算程序设计

5.学会使用字符串处理库函数;

6. 了解string类。

第5章函数

1. 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2.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原型;

3.掌握函数间的参数传递;

4.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5.了解函数的声明、默认参数、变量的存储类别等。

第6章指针

1.理解按址操作;

2. 理解地址和指针概念;

3.理解指针的运算;

4.理解指针与数组关系;

5. 掌握指针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啊;

6.掌握通过指针操作数组元素的方法;

7.掌握动态存储分配的方法;

8.了解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

第7章函数与指针

1.理解递归的概念、形成递归的条件和递归的适用范围;

2.掌握递归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递归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4.理解函数重载,掌握重载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5.理解指针和函数的关系;

6.掌握带参数的main()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7.了解内联函数,void和const类型的指针。

第8章结构化设计方法

1.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2.理解结构体和枚举类型;

3.掌握结构体和枚举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4.学会简单的综合应用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法;

5.了解编译预处理。

第9章类和对象(一)

1.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理解类与对象;

3.掌握类、数据成员、成员函数的声明方法;

4.掌握成员函数的定义和数据成员的初始化方法;

5.掌握类的使用、对象的声明方法;

6.了解接口与实现方法的分离。

第10章类和对象(二)

1.理解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2.掌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掌握构造函数的重载;

4.理解指向对象的指针及应用;

5.了解this指针。

第11章继承

1.理解继承的概念

2.理解派生类的继承方式;

3.掌握派生类的定义和使用;

4.学会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定义和使用;5.理解派生类对基类成员的重载和同名覆盖;

6.了解基类成员的显示访问。

第12章多态性

1.理解多态性;

2.理解派生类对象替换基类对象;

3.理解虚函数;

4.理解抽象类;

5.掌握虚函数、纯虚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6.掌握运算符的重载。

第13章模板与异常处理

1.理解模版的概念,掌握函数模板与类模板的定义;

2.理解异常处理机制,学会简单的异常处理

3.了解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第14章标准库和输入输出流

1.了解标准库;

2.理解流的概念;

3.掌握格式化I/O的方法;

4.掌握文件处理的基本方法。

四、实践环节

五、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法

实验、作业:编程题,在线评测;期中测试:5道编程题,机考;期末考试,5道编程题,机考。成绩评定:平时实验、作业(20%)+期中测试(10%)+期末考试(70%)。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64学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程序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课程编号:COMP1001

实验学时:32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50%。

学分:课程总学分为3

适用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开课学院:电信学院

开课学期:春、秋季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罗建军等编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高教出版社,2007年8月。

2.罗建军编著,《C++程序设计教程学习指导(第2版)》,高教出版社,2007年8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编程方法与调试技术。其实验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介绍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控制结构、数组类型、函数、编译预处理、结构体和共用体、指针和文件;第二部分为介绍面向对象技术,包括类和对象、继承与派生、多态性、模板。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计算机程序设计”是面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必修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实验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

任务:

(1)培养学生C/C++程序设计能力,涵盖C/C++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软件测试与调试的能力,学会C/C++程序的基本调试技术。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独立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1.C++语言基础知识

掌握变量与常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掌握C++的基本语句。理解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掌握C++程序的基本框架和上机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2.数组、指针与引用

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访问方法;掌握字符串使用方法;理解指针和引用的概念,掌握指针使用方法,理解指针与数组的关系,了解动态内存管理方法。

3.函数

掌握函数的定义与函数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生命周期、作用域和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掌握C++库函数的使用方法。

4.类与对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类及其成员的声明、定义、访问方法,对象的创建与使用方法;掌握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掌握静态数据成员与静态成员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5.类的复用

掌握类的组合语法;掌握派生类的定义和访问权限,类的数据成员与成员函数的继承;理解多态性概念及虚函数机制的要点;了解运算符重载。

6.输入/输出流

理解C++流的概念,掌握数据的格式输入输出,掌握文件的I/O操作。

7.综合程序设计能力

掌握利用所学到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含有多个类的程序;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和给定的算法,设计类结构并编码实现,解决小型问题。

8.程序调试

掌握C++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理解程序错误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掌握排除语法错误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如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中间运行结果等)。

四、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名称:C++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了解C++程序的基本特点。

实验内容提要:

(1)熟悉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2)编写一个计算矩形面积的程序。

(3)编写乘法计算器程序。

(4)编写生日卡程序,使其能够输入和显示日期。

2.实验项目名称: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类型,整型、长整型、浮点型、双精度型和字符型等数据类型; (2)掌握常数和变量的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运算符及表达式的使用; (4)掌握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原则。 实验内容提要:

(1)带数据检验的三角形面积计算。

(2)输入两个角度值x 、y ,计算如下式子的值。

|

)cos(||)||sin(|y x y x ++

(3)求平均值并四舍五入。 (4)字符加密。

3.实验项目名称:控制结构 实验目的:

(1)掌握C++的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如: if …else …, switch … (2)掌握C++的循环结构语句的使用,如: while …, do …while …, for …. 实验内容提要:

(1)编写计算n 的阶乘程序。

(2)编写程序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 项和前n 项之和。

(3)编程求 ...)

12()!(2)!2(...5423132arcsin 2

21

253++++????+?+≈+n n x n x x x x n n 。 (4)求解猴子吃桃问题。 (5)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

(6)求a+aa+aaa+aaaa+... ...+aa...a (n 个)。

4.实验项目名称:数组与字符串 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处理的库函数

实验内容提要:

(1)使用数组来求斐波那挈数列的第n项和前n之和。

(2)编写程序实现矩阵的转置。

(3)替换加密(恺撒加密法)。

(4)编写程序,实现不同数制的转换。

5.实验项目名称:函数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

(2)掌握函数间参数传递方式(值方式和引用方式);

(3)掌握库函数的使用。

实验内容提要:

(1)编写字符串反转函数mystrrev。

(2)编写一组求数组中最大最小元素的函数。

(3)编写函数isprime(int a)用来判断变量a是否为素数,若是素数,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

(4)打印杨辉三角形。

6.实验项目名称:指针

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的概念,学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掌握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正确使用字符串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实验内容提要:

(1)编写一个字符串复制函数mystrcpy。

(2)不区分大小写字母的部分字符串比较mystrnicmp。

(3)字符串反序输出。

(4)利用指针输出数组中的元素。

(5)用指针编写冒泡排序函数。

(6)编写生成一个空白字符串的函数。

7.实验项目名称:函数和指针

实验目的:

(1)掌握递归函数的调用方法;

(2)掌握函数重载的方法;

(3)掌握函数调用中参数的值传递、地址传递,理解返回指针的函数。

实验内容提要:

(1)用递归算法编写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的函数。

(2)重载判断两个数值大小的函数max

(3)编写一个用于去掉字符串尾部的空格符函数。

(4)整数转换成相应的英文单词。

8.实验项目名称:结构化设计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枚举等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2)理解并应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来解决复杂问题。

实验内容提要:

(1)输入某小组5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等信息,统计男女人数以及1988年以后(含1988年)出生的人数。

(2)定义一个名为Circle(圆)的结构体,其数据成员是圆的外接矩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两点的坐标,计算该圆的面积。

(3)读入5个用户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按姓名的字典顺序排列后,输出每个用户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4)口袋中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小球若干个。如果每次都从口袋中取出3个不同颜色的小球。问有多少种取法?要求使用枚举类型来表示小球的颜色。

(5)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找出2~10000之内的所有完全数。

9.实验项目名称:类和对象(一)

实验目的:

(1)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

(2)掌握类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内容提要:

(1)设计并测试Dog类。

(2)设计并测试Ellipse类。

(3)设计并测试Time类

10.实验项目名称:类和对象(二)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

(2)掌握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理解对象和指针的关系。

实验内容提要:

(1)设计带构造函数的Dog类。

(2)设计带构造函数的Ellipse类。

(3)设计带构造函数的Time类。

(4)为类Person增加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1.实验项目名称:继承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的成员的访问的控制。(2)掌握通过继承派生出新类的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

(1)定义基类Person的派生类Teacher。

(2)从Student类和Teacher类多重派生Graduate类。(3)Line类继承基类Point。

(4)从Date类和Time类派生一个DateAndTime类。

12.实验项目名称:多态性和运算符重载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

(2)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

(1)虚函数的声明和使用。定义一个类Base,该类含有虚函数display,然后定义它的两个派生类FirstB和SecondB,这两个派生类均含有公有成员函数display,在主程序中,定义指向基类Base的指针变量ptr,并分别定义Base、FirstB、Second的对象b1、f1、s1,让ptr分别指向b1、f1、s1的起始地址,然后执行这些对象的成员函数display。

(2)基类Shape含有一个虚函数Area,由它派生出一个类Point类。Point类有两个数据成员x和y。正方形类从Point类派生,增加一个数据成员:边长;圆类也由Point类派生,增加一个数据成员:半径;圆柱体类从Circle类派生增加一个数据成员:高。编写程序,输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体积。

(3)扩充实例编程中的日期类,为Date类增加一个成员函数,可以判断一个日期是否是系统当前日期。

(4)定义Point类,有坐标x、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5)重载矩阵加法运算。

13.实验项目名称:模板与异常处理

实验目的:

(1)理解函数模板和类模板的概念。

(2)能够编写和使用函数模板和类模板。

(3)理解异常处理机制。

(4)编写具有异常处理功能的程序。

实验内容提要:

(1)编写一个求绝对值的函数模板,并测试。

(2)请将的冒泡排序函数改写成为模板函数并编写一个程序进行测试。

(3)编写同时带有虚拟类型参数和常规参数的函数模板,其功能是求数组的前n个数的和,它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数组,类型为T(模板类型参数,虚参);另一个参数是整型(常规参数),表示待求和元素的个数。函数的返回类型为T,返回值表示计算结果(和)。

在主函数中定义两个数组,一个为整型,元素为:1,2,3,4,5,6,7,8,9,10;另一个为双精度型元素为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调用模板函数,根据用户输入,求它们的前n项和,在主函数中显示结果。

(4)数组下标超界的异常处理。

(5)编写求阶乘n!的函数,当用户的输入太大时(如51),会出现错误,使用异常处理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6)编程并观察当库函数sqrt()的参数为负数,log()的参数为0时,系统会出现什么情况,请解决之。

14.实验项目名称:标准库和输入输出流

实验目的:

(1)掌握C++的流和流类库的使用方法。

(2)掌握C++的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

(3)掌握文本文件的读写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

(1)分别用不同的域宽显示整数和浮点数。

(2)打印出ASCII字符集中码值为33~126的字符的ASCII码表。

(3)编写一个程序,可以读入一个C++语言的源文件,每一行加上行号后保存到另一个后缀为.prn的同名文件中。

(4)编写程序,读取第上题保存的有行号的文件,去掉行号后,写入另一个文件。

15.实验项目名称: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顺序表和链表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实验内容提要:

(1)线性表采用顺序表类来存储,编写程序,颠倒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的顺序。

(2)线性表采用带头结点链表类来存储,编写程序,颠倒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的顺序。

(3)设计一个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分解为两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B和C,使得B表中含有A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而C表中含有A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且保持其相对顺序。设单链表中的数据元素为英文单词及词义。

(4)设有一个带头结点的链表,其数据元素值为整数,试编写程序,反复查找链表中的最小元素并删除该结点,直到链表为空。

16.实验项目名称:综合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所学到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含有多个类的程序;

(2)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和给定的算法,设计类结构并编码实现,解决小型问题。

实验内容提要:

(1)编写一个电话簿管理程序,可以增加一个电话号码,删除电话号码,按姓名和电话号码排序,显示电话列表,分别按姓名和电话号码查询等。请用类实现,电话簿能保存在文件中。

(2)编写程序,模拟手机的菜单功能。

(3)编写程序,模拟电视遥控器的功能,能存储电视屏道,存储常看电视屏道。五、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1.实验考核每次依据预习、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综合给出实验成绩。未参加实验者或实验成绩不合格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2.实验成绩加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使用的主要仪器

1.硬件环境:普通联网的PC机

2.软件环境:VC++ 6.0或者Quincy 2002

七、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后续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能够对一维数组进行遍历,能够定义并使用简单函数,掌握主程序中使用函数建立功能模块的方法,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根据流程图和算法,编制出相应的C语言程序。 后续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 2. 能够对一维数组进行遍历; 3. 能够定义并使用简单函数,掌握主程序中使用函数建立功能模块的方法; 4. 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 5. 能够根据流程图和算法,编制出相应的C语言程序。 三、教学条件 机房上课,每个学生有一台电脑,机房安装软件Turbo C 或 Borland C,要求具有投影仪。 教学仪器:计算机。 训练场所:机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2、难点在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一维数组、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3、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 4、教学过程中注意构成形成性成绩的各项过程分数的记录。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二部分组成,分数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学习表现、作业与实训项目二部分组成。二种成绩的分数比例为:学习表现成绩(40%)+作业与实训项目成绩(60%)。 具体评分方法参见《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说明。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程序设计基础》,石光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张强华、吕新平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1 一元稀疏多项式的运算 问题描述:设有两个带头指针的单链表表示两个一元稀疏多项式A、B,实现两个一元稀疏多项式的处理。 实现要求: ⑴输入并建立多项式; ⑵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 n,e 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 i,e i分别为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列; ⑶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加的多项式; ⑷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减的多项式; ⑸多项式A和B相乘,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乘的多项式; ⑹设计一个菜单,至少具有上述操作要求的基本功能。 测试数据: (1) (2x+5x8-3.1x11)+(7-5x8+11x9) (2) (6x-3-x+4.4x2-1.2x9)-(-6x-3+5.4x2+7.8x15) (3)(x+x2+x3)+0 (4)(x+x3)-(-x-x-3) 2 成绩排序 假设某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5名同学。本学期有5门课程考试,每门课程成绩是百分制。假定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包含:学号、姓名各门课程的成绩共7项,其中学号是一个10位的字符串,每个学生都有唯一的学号,并且这4个班的成绩分别放在4个数组中,完成以下操作要求: ⑴编写一个成绩生成函数,使用随机数方法,利用随机函数生成学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每门课程的成绩都是0∽100之间的整数),通过调用该函数生成全部学生的成绩; ⑵编写一个平均成绩计算函数,计算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并保存在成绩数组中; ⑶用冒泡排序法对4个班的成绩按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的以非递增方式

进行班内排序; ⑷用选择排序法对4个班的成绩按每个同学的平均成绩的以非递增方式进行班内排序; ⑸对已按平均成绩排好序的4个班的同学的构造一个所有按平均成绩的以非递增方式排列的新的单链表; ⑹设计一个菜单,至少具有上述操作要求的基本功能。 3 迷宫问题 问题描述:以一个m×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实现要求: ⑴实现一个以链表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的形式输出,其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 ⑵编写递归形式的算法,求得迷宫中所有可能的通路; ⑶以方阵形式输出迷宫及其通路。 [测试数据] 迷宫的测试数据如下:左上角(1,1)为入口,右下角(8,9)为出口。 1 2 3 4 5 6 7 8 实现提示: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员必修课。通过学习,测试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的名词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2.正确理解微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声音图像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常识 (1)计算机常用术语:位(bit)、字节(byte)、存储容量(KB,MB, GB,TB)、ASCll码 (2)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3)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视窗、网络、多媒体等 (4)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定义、来源、特点、表现、预防与清除 (5)软件的知识产权常识:商品软件、共享软件(shareware,PD)、自由软件(freeware) 2.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OM、RAM) ②外设: ·外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 ·其他外部设备(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 ·软磁盘、硬磁盘、只读光盘的使用常识 键盘、鼠标器的使用常识 ·软件系统 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的常用术语:源程序、目标程序、运行程序、编辑、编译、解释 人机交互方式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1.操作系统的应用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编号:2115000601-07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4 实验学时: 36 实验学分:1 执笔人:杨艳丽 制定时间:2011.06.10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以C++语言为依托介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本课程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等6个知识点分别设置实验项目,其中函数是综合型实验,其它为验证型实验。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其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其编程和调试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仪器设备:任何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VC++6.0或Turbo 3.0

*说明:实验一主要是熟悉上机操作,以教师机房指导和现场考核(或考查)为主,一般不要求提交文字实验报告。 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 教材 [1] 钱能著,《C++程序设计教程》(修改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实验指导书 [1] 钱能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上机指导与习题解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自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操作指南(电子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六、大纲审核人:张席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班级:计0902 姓名:付乐颖 学号:20091221067 完成日期:2010.10.15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过去有人工处理的繁杂事务开始交付计算机来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得力助手,它利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学生成绩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效率。 本程序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熟悉C语言的文件等的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对C语言的文件操作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为进一步开发出高质量的信息管理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学生包含以下信息项:学号、姓名、学院、班级、高数成绩、英语成绩、C语言成绩、总分、平均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创建学生成绩信息文件,根据提示输入学生的各项信息,计算出总分和平均分,然后按学号对学生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学生成绩信息存储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 2. 增加学生信息,在原有学生信息文件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学生成绩信息,要求:增加后的学生信息仍按学号排序,并继续保存至原文件。 3. 删除学生信息,提示用户输入要进行删除操作的学号,如果在文件中有该信息存在,则将该学号所对应的学生信息删除,否则输出提示信息,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删除操作。 4. 修改学生信息,提示用户输入要进行修改操作的学号,如果在文件中有该息存在,则将提示用户输入该学号对应的要修改的选项,结果保存至原文件,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继续进行修改操作。 5. 按不同条件对学生信息进行查询操作,输出满足条件的学生信息。 (1) 按学号查询,输入一个学号,输出对应的学生信息。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 浙工大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采用教材:国家统一试题库不同模块的培训教材。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部门已将其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相应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劳部发[1996]19号《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开展这项考试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促进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应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择业、流动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以适应劳动力的市场化管理。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和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采用模块化的培训考试设计,根据不同领域中的计算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英文名称:C Language Programming 课程编码:161002 学分:分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上机学时:20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为全校所有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及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并掌握几种典型的算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C语言编写各种应用程序,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3学时) 本章重点:一、算法及特性;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难点:算法设计及其表示。 第一节程序和程序设计 一、程序;二、程序设计。 第二节算法 第三节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四节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5学时) 本章重点:一、标识符的正确使用;二、各种基本数据类型的使用;三、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四、表达式计算中的类型转换。难点:一、各种类型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形式;二、自增自减运算。 第一节 C语言的数据类型 第二节常量与变量 第三节整型数据 第四节实型数据 第五节字符型数据 第六节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第七节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一、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二、复合的赋值表达式;三、自加、自减运算符; 四、赋值运算中的类型转换。 第八节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学时) 本章重点:一、printf函数;二、scanf函数。难点:输入与输出时的格式控制。 第一节 C语句概述 第二节赋值语句 第三节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一、printf函数;二、putchar函数;三、scanf函数;四、getchar函数 第四节顺序结构程序举例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内容样例

第一章目的与要求 书上有。 第二章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需求分析。本章在对ATM取款机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并对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用户的需求。以下是ATM取款机管理系统所需要的需求分析。 ATM管理系统包括六个模块:登录,挂失功能,修改密码,取款功能,转账功能,查询功能。 ①登录: 输入银行卡的账号,密码,验证银行卡的卡号,密码是否正确,之后进入主界面 ②挂失功能: 确认是否对银行卡进行挂失,挂失后账户无法操作 ③修改密码: 用户可自由对其银行卡密码进行修改,修改之后的新密码将会覆盖其原密码 ④取款功能: 用户可自由取得所持银行卡内的存款,所取款数必须在其原有账户余额之内 ⑤转账功能: 用户可将本账户中的存款转入其他账户,转账过程中,需要转入账户的账

号 ⑥查询功能: 用户可查询用户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姓名、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以及存款余额 模拟ATM取款机的操作: 首先录入账户信息,格式如下 ㈠、登录功能: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如密码错误提示重新输入密码,如帐号错误提示无此帐户。 ㈡、查询功能:查询账户余额。 ㈢、取款功能:取款,更新余额。 ㈣、挂失功能:挂失后,该账户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㈤、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和新设置密码。 ㈥、转账功能:输入转账的转出账户以及转账金额,进行转账。

第三章设计分析 3.1、ATM系统管理 3.1.1系统基本功能 首先,确定系统中存在两种用户,一种是ATM,可以进行信息录入和后台管理。另外一种是取款人,取款人主要是进行信息的查询,不能进行信息录入。所以在创建类的时候,先创建一个ATM类,然后创建取款人类,并与ATM 类形成有元,进而继承ATM的所有功能,并添加录入信息的功能。 基本功能: 登录功能---------输入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如密码错误提示重新输入密码,如帐号错误提示无此帐户。 查询功能---------查询账户余额。 取款功能---------取款,更新余额。 挂失功能---------挂失后,该账户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修改密码---------输入原密码和新设置密码。 转账功能---------输入转账的转出账户以及转账金额,进行转账。、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长岭县东鹏职业培训学校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本大纲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并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及使用;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一)整体教学设计 (1)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突出上机操作环节; (2)每一教学单元列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配合的操作实例综合本教学单元知识点,设计的操作实例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完成实例后,不仅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学习重点,也全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每个任务分为“任务要求”、“任务目标”、“基础知识”和“任务实现”4部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 (1)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Windows XP基础知识;使用汉字输入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Windows XP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了解Word 2007基础知识;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和打印文档;使用表格;使用图形和图片;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 (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工作表的插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数据的图表化 (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创建超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印、打包及发布(6)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与搜索Internet信息;利用电子邮件 传递信息;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与杀毒软件。 附件: 计算机培训课时安排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概况 注:(1)平时实5金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的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的综合考核; (2)笔试或门试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知识的考核。

2.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3.教学要求

4.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5.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1、《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专业个性化需求补充说明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进一步说明(见下页)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进一步说明 1.重新审定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除保留必做的经典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外,应尽量开设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做到各专业有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的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80%以上;力争各专业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数占总实验项目数的30%以上。 2.实验教学大纲中设置的实验项目数应适当多于课程实际必须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要求设置选修实验项目,以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3.实验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内容提要):从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简要阐述。 4.实验项目学时:每个实验项目有明确的实验学时数。因为设置有选做实验项目,各实验项目学时数之和应大于实验课程总学时数。 5.实验项目类型:分为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其它等。 (1)演示性实验项目:由教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验证理论、说明原理和介绍方法。 (2)验证性实验项目:按照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学生操作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3)综合性实验项目:可以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要求(或自拟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1涵盖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1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 %1本课程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4)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内容,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学生独立完成或教师指导下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撰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 矩阵的操作(6人) 设有两个矩阵A=(a ij)m×n,B=(b ij)p×q 实现要求: ⑴编写矩阵输入函数INPUT_MAT,通过该函数完成矩阵的输入并返回保存矩阵的数组和对应矩阵的行数、列数。(不能使用全局变量) ⑵编写矩阵输出函数OUTPUT_MAT,通过该函数完成矩阵的输出。 ⑶求矩阵的转置,矩阵的转置A’=(a ji)n×m,转置前输出原矩阵,转置后输出转置矩阵。 ⑷求矩阵A、B的和。矩阵A和B能够相加的条件是:m=p,n=q;矩阵A和B如果不能相加,请给出提示信息;若能够相加,则求和矩阵C并输出C。 C=A+B=(c ij)m×n,其中c ij=a ij+b ij ⑸求矩阵A、B的积。矩阵A和B能够相乘的条件是:p=n;矩阵A和B 如果不能相乘,请给出提示信息;若能够相乘,则求积矩阵D并输出D。 D=A×B=(d ij)m×q,其中d ij=∑a ik×b kj,k=1,2,……,n ⑹设计一个菜单,具有求矩阵的转置、求矩阵的和、求矩阵的积、退出等基本的功能。在求矩阵的和或求矩阵的积时要求能够先提示输入两个矩阵的,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2 数据汇总 (6人) 问题描述: 在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将相同关键字记录的某些数据项的值叠加起来,生成一个分类汇总表。 假设某超级市场销售有m种商品(假设商品的编号为1,2,3,┅┅,m),有n台前台收款机(假设收款机的编号为1,2,3,┅┅,n)进行收款,以记录的形式提供给计算机,每个记录表示某台收款机的一种商品一次交易的数量和销售额。记录由4个域组成:收款机编号、商品编号、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构造一个结构体类型,每次销售数据以一个结构体变量保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实现要求: ⑴编写实现将数据记录插入到数据文件的最后的函数; ⑵编写以收款机为单位的数据分类处理函数。构造n个单链表,每个链表保存一台收款机的销售记录,这n个单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一个指针数组中,通过数组的下标就可以知道是哪台收款机。读取数据文件的记录,将所有的销售记录(数据文件中的全部记录)分解插入到n个单链表; ⑶统计每台收款机的销售总额; ⑷编写以商品为单位的数据分类处理函数。构造m个单链表,每个链表保存一种商品的销售记录,这m个单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一个指针数组中,通过数组的下标就可以知道是哪种商品。读取数据文件的记录,将所有的销售记录(数据文件中的全部记录)分解插入到m个单链表; ⑸以商品为单位,统计每种商品的销售总额。 ⑹设计一个菜单,具有插入数据记录、按收款机统计销售总额、按商品统计销售总额、退出系统等最基本的功能。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一、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Windows 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因特网(Internet)。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Word的功能和使用;Excel 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上机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分配 序号内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10 30 1

的操Window15252 五笔字型输入20320 文字处20 4 30 - 2 - 演示文稿制作20 10 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5 6 25 7 90

150 计小 240 计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0课时+10课时实践)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二进制及其特点;计算机对数据的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范。 2、教学要点:二进制的应用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展望 2)二进制与计算机 3)ASCII码、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外存储器;I/O设备;基本软件。 5)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第二章 Windows的操作(30课时+10课时实践) 、教学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逐步熟练掌Window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点Window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资源管理器、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 - 3 - 3、基本内容 1)操作系统的功能 2)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300字以内) 《程序设计基础》是软件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用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本课程主 要介绍 C 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数据类型、基本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具有使用当今流行的系统平台的初步能力, 具有熟练使用C 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 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培养上机解题调试程序的初步能力,为以后的软件开发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M ) 1.课程概 况 课程代码 B1102301 课程所属模块/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名称 程序设计基础 总学时/学分 82/4. 5 理论学时/学分 54/3 实践实训学时/学分 28/1.5 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 计算机导论 所属教研室 软件工程 选用教材 C 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 蔡勇 大纲审核人 曾安平 M3:掌握编程一些常用的算法 M1: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相关语法规则 M2: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控制结构和语句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程序设计与C 语言 1.教学内容 第一节C 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C 语言的特点第二节简单的C 语言程序介绍 第三节运行C 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C 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C 语言的特点理解简单的C 程序功能及结构 掌握C 程序的上机调试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C 语言的特点,运行C 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算法——程序的灵魂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性、简单算法举例 第二节算法的表示、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性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表示、传统流程图表示、N-S 流程图表示、伪代码表示、计算机语言表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算法的表示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教学内容 第一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第二节数据的表达形式及其运算 第三节C 语句 第四节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与输出 2.教学要求 掌握C 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变量赋初值、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算术运算符算术表达式、赋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理解C 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概念掌握字符数据输入输出、格式输入输出,熟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简单的格式输入与输出,较复杂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 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第二节if 语句、switch 语句 第三节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综合举例 2.教学要求理解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掌握if 语句、switch 语句,熟练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if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利用switch 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为什么需要循环控制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指导书 设计名称: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计划周数:2周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控制测量,测量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大地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测量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为了系统理解控制网平差的整体过程及综合运用科学工具而安排的。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掌握控制网平差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编写代码,上机调试和编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阅读各类编程参考书籍及加以编程运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日程 在VB、 VC软件或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平台上,选择的具体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与实现,共计10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如下: 三、设计的组织: 1.设计领导 (1)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实验员兼任。

职责:全面组织设计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2)设计队长:学生班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 (3)设计组长:每组一人。 职责:组织执行下达的设计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2.设计分组 学生实习作业组由3~4人组成(含组长一人)。 四、设计内容 在VB、VC或MATLAB 软件平台上,按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程序开发 1、闭合导线简易平差、附合导线简易平差支导线计算 2、闭合水准网计算、附合水准网简易平差 3、地形图编号(新、旧两种方法) 4、误差椭圆的参数的计算与绘制误差椭圆 5、水准网严密平差 6、高斯正反算计算 7、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8、七参数大地坐标转换(WGS84-bj54坐标转换、WGS84-CGCS2000坐标转换) 9、四参数坐标转换(西安8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西安80坐 标转换(平面) 10、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 11、工程投影变形超限的处理 12、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13、曲线(曲面)拟合 14、摄影测量空间后方交会 1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五、上交成果 1) 小组利用vb、vc或matlab编写的软件包一个及测试数据一份 2)小组关于所开发程序设计说明书一份 3) 个人课程设计的心得一份 4)小组答辩PPT一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