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介绍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介绍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前身是北京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
我系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1名。
我系的课程和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
我系教师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具有坚实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系同国外学术界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我系教师多次出国访问,或被国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重要职务。
我系同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先后邀请美国乔治亚大学,德州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来我系进行学术交流。
另外,2005年在我系与乔治亚大学工业工程学院以及INFORMS ENRE。
目前同美共同努力下,成功主办2005INFORMS管理科学WORKSHOP国乔治亚大学工业工程学院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关系,成立了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Ellis Johnson教授在内的国际战略联盟委员会,并同香港中文大学工业工程系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初步达成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同时,我系教师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外、省市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
近年来,我系教师在SCI检索的学术刊物、ICIS,AMCIS,PACIS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撰写了国家重点教材和多种学术著作,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信息系统工程》、《中国计算机用户》、《每周电脑报》、《中国信息化》、《北大商业评论》等媒体、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关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我系还和IBM公司、Hyperion公司、神州数码公司、IDS scheer公司等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并成立了以我系教师为主体的光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北大联泰供应链管理研发中心等跨学科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企业信息化中的现实问题做出了贡献。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拟录取名单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拟录取名单公示期为自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如有任何问题请在公示期内向系教务办公室 反映。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咨询电话:62754114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咨询邮箱:zhaolx@。
北大信息管理 系推免生姓名
北大信息管理系 推免生毕业学校
图书馆学专业
硕士
图书馆学
81.5
Y
尉鑫
中山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1
Y
周翔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80
Y
李宇佳
安徽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学
77
Y
张申扬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75
Y
杨昕辰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编辑出版学
83.6
Y
姜明雪美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生 毕业专业
北大信息
北大信息
管理系推 北大信息管理系推免 管理系推
免生申请 生拟录取专业名称 免生复试
学位
成绩
北大信息管理 系推免生是否
初取
王哲
南开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7
Y
王申罡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图书馆学
84.5
Y
涂志芳
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
硕士
图书馆学
84
Y
杨珊
北京大学
情报学
74
Y
李振淼
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硕士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doc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高考热讯】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社会科学部——信息管理系信以通达管则治世院系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其前身为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1992年更现名,是我国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图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机构之一。
本系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图书馆学(本、硕、博),情报学(硕、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编辑出版学(硕、博士点为自设)两个本科专业与三个硕、博士点以及图书情报专业和编辑出版专业两个专业学位点。
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此外,本系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继物质、能量之后,成为支持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着重培养领导型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应用人才。
多年来,本系就业率接近100%,为全校就业率较高的几个院系之一。
人才培养1)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本系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兴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秉承优良学科传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②培养领导型复合型专业人才;③培养具有良好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具体来讲,主要培养能够适应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趋势,能从事IT、文化事业机构、政府部门、企业、新闻媒体、咨询等各类组织机构的数据分析、信息产品设计、信息产品开发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综合性专门人才,满足数字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2)教学改革我系借助“创新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对教学体系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①梳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②按照“按需选择,按趣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③把数据分析、信息设计、信息行为分析、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⑤开设大班教学小班讨论课程,鼓励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图书档案学类名校介绍

图书档案学类名校介绍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是我国自行创办的最早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基地之一,其前身是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1987年5月改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系,1992年改名为信息管理系。
系内设有3个教研室(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经济与立法),1个研究所(信息传播研究所),2个实验室(电子图书实验室、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实验室)等。
拥有图书馆学博士点和情报学博士点以及一级学科授予权。
本科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图书馆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设有2个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
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身为1920年美国人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
1952年武汉大学在并入该专修科的基础上成立图书馆学系,1978年在国内率先创办了科技情报专业(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83年创办了我国第1个图书发行专业(现为编辑出版学专业),重建档案学专业。
1984年建立图书情报学院。
1999年与新闻学院合并,成立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
2001年1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立,下设信息管理科学系、图书馆学系、档案学系和出版科学系4个系,8个专业方向和4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3个博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和4个硕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始建于1952年。
是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的中心和培养高等学校档案学师资的基地,国际档案理事会C 类会员。
学院现设档案学、科技档案2个本科专业,档案学、中外政治制度2个硕士学位专业和档案学1个博士学位专业。
四、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南京大学曾于1940年成立图书馆学专修科,1978年恢复,1985年恢复图书馆学系,1988年更名为文献情报学系,1992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
现有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和编辑出版4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3个硕士专业,拥有情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北京大学院系介绍:信息管理系.doc

信息管理者任重道远。
——赖茂生(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茂生老师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离不开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人才是决定信息管理的水平重要因素。
信息管理系将为你提供展现才能、实现理想的舞台。
——李广建(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广建老师
校友风采
作为系友会会长,杨学山表示将与系友们共同努力,在把系友会建设成为活跃组织平台的同时,“回报国家、回报北京大学、回报信管”。
——杨学山先生(1978级本科;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1981年以来,先后发表了150余篇论文,著有《专家系统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等著作)
杨学山先生
“从创立百度的第一天,我的理想就是“让人们最便捷的获取信息”。
这个理想不局限于中文,不局限于互联网。
做为一名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幸运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大学时就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
所以,百度从第一天起,
就胸怀远大理想:我们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寻求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寻求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
”
——李彦宏先生(1987级本科;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先生
毕业前景
本系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在国内外深造,攻读硕博士学位。
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被海外的名校录取,50%以上的毕业生被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
我系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竞争优势,就业行业包括IT业、信息行业、中外大型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
图书馆学研究:科学与规范刘兹恒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共26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图书馆学研究:科学与规范刘兹恒北 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导师介绍——闫学杉新祥旭考研辅导

1985.9~1986.7,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从事语言信息与处理研究
1986.9~1994.7,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从事计算学信息管理系,从事信息科学和人类信息学的教学与研究
学术论文:
5、 Yan,Xue-Shan."Information Science: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2):113-120。说明:华中科技大学以此文为基础,于 2006 年 5 月成立了世界首
家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
2、“关于 21 世纪信息科学发展的一些见解”,科技导报,1999(8):3-6。说明:此文
被许国志院士主编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0
月),孙小礼教授主编的《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
等著作予以全文转载。
1、“人类信息学的基本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97(6):31-37。说明:此文为除了
新祥旭.未名堂
日本名古屋大学人类信息学研究生院等机构之外,中文学术界第一篇讨论人类信息 学的文章。 ▲ 花絮读物: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十人谈(上) ▲ 花絮读物: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十人谈(下) ▲ 花絮读物: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教授课程: 本科生:信息科学概论 研究生:人类信息学 获奖情况: 1、1998 年台湾中流文教基金奖(人民币 5000 元) 2、2000 年台湾陆铿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新闻与传播研究奖(新台币 10 万元) 社会兼职: Vice-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国际信息学会副主席) E-Mail:yxs@, Mobile Phone:13611171573
《2024年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范文

《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篇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特地拜访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主任李广建教授,以深入了解信息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管理的现状与挑战李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信息管理的现状。
他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需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然而,这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是当前信息管理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谈到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李教授认为,未来信息管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协同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信息管理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协同化也是信息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三、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在谈到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时,李教授表示,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技术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同时,系里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对于未来,李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我国信息管理的不断发展。
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他还建议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应加强对信息的认识和管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五、结语通过与李广建教授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管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我们需要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一、信息管理系简介
信息管理系始建于1947年,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的支持下设立,是我国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机构之一。
其前身是图书馆学系,1987年5月改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系,1992年改为现名。
其中图书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设有两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
按系招生,文理兼收,入学后第三年自主选择专业。
现有教职员34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2人。
图书馆学博士生导师5人,情报学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另外,聘有外籍客座教授3人,国内兼职教授7人。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48学分,其中
1)必修课:87学分;
2)选修课:54学分;
3)毕业论文:6学分;
2)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48学分学分,其中
1)必修课:87学分;
2)选修课:54学分;
3)毕业论文:6学分;
2.专业代码:
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职务姓名办公电话系主任王余光 62756907 主管教学副主任周庆山62755677 教务员石晓华62751680 四、师资力量(姓名前打*者为博士生导师)
五、教学设备与设施
1.教学与研究实验室
教研室:图书馆学教研室,情报学教研室。
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开放实验室,中国人搜索行为实验室,智能信息服务实验室,自动分类实验室等。
实习室:工具书实习室。
2.图书资料
3. 研究基地: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
4. 研究所:信息传播研究所,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
中文图书(册) 论文 (册) 外文图书 (册)
中文期刊 (册) 外文期刊 (册) 报纸(种)
中 文 13304 2453 11456 7 外 文 684 2963 图书总
量 16441
期刊总
量 14419
总藏书
量
30860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一、专业简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1998 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成立,由原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组建而成。
该专业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专业的特色是将信息管理的理论、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从事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综合性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8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7学分;
2.选修课程54学分;
3.毕业论文6学分;
4.社会实习与实践1学分
通过此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本行业或某一信息机构的主要业务,将学过的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由实习单位与本系协商确定,主要围绕信息组织、加工处理、检索、分析、传播、服务、利用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业务环节来进行。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2)大类平台课程:16学分,其中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大类平台基础课程:至少选三门,本系两门课必选,至少10学分
大类平台开放课程:至少选三门,本系两门课程必选,至少6学分
3)专业课程:
必修:39学分
注:理科生必须选高等数学B。
文科学生如果选择高数C,必须从专业选修课中补选2个学分的课作为必修课。
选修:至少42学分(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修最多10个学分)
其它选修课程:如所选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够选修课程42学分的要求,在此类课程中补齐学分。
4)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4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2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F.社会可持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4学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成立于1947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该专业已建设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培养模式,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图书馆学专业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许多知名学者,如王重民、刘国钧教授,曾在该专业任教。
该专业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除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外,该专业目前着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等领域。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综合性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8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7学分;
2.选修课程54学分;
3.毕业论文6学分;
4.社会实习与实践1学分
通过此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本行业或某一信息机构的主要业务,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由实习单位与本系协商确定,主要围绕信息组织、加工处理、检索、分析、传播、服务、利用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业务环节来进行。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2)大类平台课程:16学分,其中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大类平台基础课程:至少选三门,本系两门课必选,至少10学分
大类平台开放课程:至少选三门,本系两门课程必选,至少6学分
3)专业课程:
必修:39学分
注:理科生必须选高等数学B。
文科学生如果选择高数C,必须从专业选修课中补选2个学分的课作为必修课。
选修:至少42学分(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修最多10个学分)
其它选修课程:如所选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够选修课程42学分的要求,在此类课程中补齐学分。
4)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4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2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F.社会可持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