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48例
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影响

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影响生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通利肠胃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而在老年中风恢复期,由于躯体功能受损,患者常常出现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本文将探讨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具体情况。
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
在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活动能力受限,饮食和排便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便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康复进程。
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确定了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
生大黄可通过敷贴在脐部,通过经脐道作用于整个腹部,刺激蠕动加速排便。
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大肠俞等,配合按摩手法,促进肠道蠕动,进而改善便秘症状。
我们还考虑到老年中风患者活动能力差的特点,将按摩手法设计为轻柔缓和,以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多身体负担。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名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每天一次,持续4周。
观察周期内,我们记录了患者排便情况和日常生活质量等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
经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排便情况方面,治疗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显著减轻,排便频率增加,排便困难程度明显缓解。
在日常生活质量方面,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不适感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也有所改善。
这些结果表明,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掘更多的中医药物理疗法,为老年中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

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目的:探究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以2014年10月15日-2016年10月15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96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6例中风后便秘患者进行分组。
西药组48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48例,应用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研究对比两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中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西药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后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频度、腹胀程度的评分分别为(0.89±0.23)、(0.57±0.22)、(0.87±0.26)、(0.78±0.30)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低于西药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风后便秘患者采取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标签:小承气汤;中药穴位贴敷;中风;便秘;效果便秘属于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出现该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其胃肠道蠕动功能逐渐下降所致[1]。
该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易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猝死,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
笔者所在医院对中风后便秘患者分别实施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西沙比利治疗,以探究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0月15日-2016年10月15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96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经医生介绍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均已自愿签署同意协议。
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便秘124例

中药贴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便秘124例熊涛【摘要】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给予神阙穴中药(木香、苦杏仁、大黄)贴敷,每日2次,足三里穴位按摩,每日2次。
对照组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并予膳食指导,嘱患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摄取适量的食物纤维。
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便秘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18【总页数】2页(P2705-2706)【关键词】中风;便秘;神阙穴;足三里;贴敷【作者】熊涛【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很多病人中风后易出现便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对疾病的康复也有负面影响。
中风病人大便长期不通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易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
同时由于便秘,排便时费劲用力,可使血压骤升,引起再次中风。
因此,中风病人不仅要预防便秘,一旦出现便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近2年来,采用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均来自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脑病科住院病人,共248例。
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24例,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40~78岁,平均52.4岁;对照组124例,男64例、女60例,年龄41~79岁,平均52.6岁。
两组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中风病人,在年龄、病情、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中风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1]。
1.2.2 便秘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便秘诊断[2]。
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对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为临床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预防卒中患者便秘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5 月我科住院治疗的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和常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观察中风患者便秘预防的疗效??结果: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组与传统护理干预组在预防中风患者便秘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按摩加葱白敷神阙穴能有效预防中风患者便秘,效果好,方法简便,经济实惠,适于推广。
关键词:中风患者,穴位按摩,葱白,神阙穴,便秘中风是卒中的俗称,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络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轻者仅见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重者可见剧烈头痛、呕吐、昏仆等症。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中风分为中经络于中脏腑,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
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重。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秋季节最为多见。
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30%~60%,由便秘引起的多种症状群,如便秘后引起血压升高,有可能再次中风,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便秘在临床上常被人们忽视。
发生便秘后,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导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部胀痛、排便困难、烦躁不安等,而过于用力排便,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分析便秘的原因进行预见性护理对中风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医学对中风后便秘[3]的认识指出:中风后便秘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发生之后,机体气血耗散,最终导致本虚。
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

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治疗便秘的三个特效穴位,每天按按改善便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算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症状。
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饮食不当,如饮水过少或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过少;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滥用泻药,对药物产生依赖形成便秘;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年老体虚,排便无力等。
今天主要讲的特效穴位:支沟、气海、上巨虚支沟穴清利三焦、通利肠腑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ráo)骨之间。
按摩→将食指指尖放于前臂背侧的支沟穴上按压。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150次】气海穴健运脾气助通便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肚脐中下1.5寸。
按摩→将食指放于下腹部气海穴上环形按揉,力度轻柔。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200次】上巨虚通调大肠腑气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按摩→将拇指指尖放于下肢上巨虚穴上,微用力压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呼气时默念“1,2,3”,力度加重;吸气时默念“1,2,3”,手指放松。
【按摩50次】人体有个通便穴,治疗便秘是一绝同学老是便秘,有时候七八天都不上厕所,问我有什么方法,我就告诉按压通便穴就可以治疗。
她去学校后就给同学按压,当天她同学腹泻4次。
从此后,有很多同学都来问她,凡坚持按压者都有疗效,而按压时候少的则效果不佳。
临床上我也多次按压便秘病人的通便穴,大部分都有很痛的反应,没有反应的则效果不是很好。
本穴位又叫痔疮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
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分析

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9年2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中风后便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大黄敷脐治疗,一组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穴位按摩,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5d后大便性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结合护理措施对中风后便秘患者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中风;便秘;护理;应用效果便秘常发生在中风患者中,属于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一般将便秘分为以下几类:热秘、虚秘、寒秘、气秘,其中,中风患者一般属于热秘和虚秘,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局部脑神经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引发不排便感,并且伴有肠道水分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次数减少、便干、排便困难等症状。
同时,长期卧床中风患者受活动频率下降,肠道蠕动功能降低,动力不足致便秘[1]。
穴位按摩主要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在特定穴位用正确手法进一步调节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本文将穴位按摩应用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2019年2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中风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介于42~68岁,平均年龄(55.9±5.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范围介于40~72岁,平均年龄(56.5±6.0)岁。
纳入标准:(1)本次实践经伦理委员会同意;(2)经临床《脑血管诊断要点》证实为中风便秘;(3)患者意识清楚且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便秘48例护理

2.2心理护理:中风后便秘患者常有不同的焦虑心理,护士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尽力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向病人介绍痊愈病例,增加治疗信心。
2.3饮食调护:患者宜食清淡、粗纤维饮食、绿叶蔬菜等,少食油炸高热量食物。
2.4生活指导:适当活动,长期卧床易发生便秘,应在病情允许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活动,可进行每日2次平卧抬腿、单桥或双桥运动,每次20分钟。养成排便习惯:嘱患者尽可能调整在每日清晨或早餐后20分钟排便,即使此时无便意,也应去排便(或放置便盆)10分钟,由此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2.治疗方法
2.1耳穴压豆:以脾、便秘点、大肠、皮质下、直肠、交感为主穴,将胶布剪成0.5cm×0.5cm小方块,取备好的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正中,常规消毒皮肤后,贴压在选好的耳穴上。嘱患者按压所贴穴位,直至麻热胀酸为止。夏天留豆2-3天,冬天留豆7-10天。每日按压2-3次,每次不少于3 min,两耳交替进行治疗。
3.临床治愈
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应在72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4.结果
本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表1本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n)
时间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按摩治疗便秘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中风;便秘;穴位按摩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据国内外调查显示,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1]。
临床上大便秘结对中风患者危害性很大,轻者可出现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头昏、心烦失眠、体温升高等症状,而严重便秘者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增加颅内压导致再出血或再梗死,危及生命。
2012年我科对36例中风便秘患者采用口服酚酞配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法,通便效果较好,取得一定疗效,由于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且无不良反应,现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12月收治我科的中风后便秘患者7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52~86岁,平均68岁;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3~84岁,平均66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发病特点、既往史等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中风常规护理及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有糖尿病者严格糖尿病饮食。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予酚酞片口服,1次/d,100mg/次,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口服酚酞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具体方法:①选取穴位:中脘(前中线上,脐上4寸)神阙(脐窝中央)、天枢(脐中旁开2指)、水道(脐中下3寸,前中线旁开2寸)归来(脐中下4寸,前中线旁开2寸)、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4];②穴位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宽衣松带,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右侧,以拇指按摩中脘、神阙、天枢、水道、归来各穴位5min,然后再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腹部10min,使热量深透腹部,最后按压长强穴2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稿 日期 2 1 0 收 0 0— 3—2 ) 5
的提出 , 术后生存率较 以前有了明显大部 分 患 者 都 会 出现 排 便 功 能 失 调 的症 状 , 恢 复 但 其
周 期 长 , 的甚 至 无 法恢 复 至原 来 的 水 平 。 有 由于 术 后 排便 恢 复 情 况 不理 想 , 者 生 活 质 量受 到很 大 影 响 。 们 应 用 益 气补 中升 陷 患 我
也 有 不 通 程 度 的 正气 耗 伤 , 胃又 为 “ 血生 化 之 源 ” 故 直肠 癌 脾 气 , 术 后 基 本 辨 证为 脾 虚 气 陷 。 以益 气 举 陷 为 治 疗 大法 。 中 重用 黄 方
【 要 】 目的 观察 益 气 举 陷 法 治疗 大 肠 癌 术后 腹 泻 的临 摘
床疗效。 方法 以益气举陷法为主要 , 给予相应中药煎剂服
用 。结 果 2 中治 愈 6例 , 转 1 , 效 3例 , 有 效 2例 好 3例 无 总 率 8 .6 。 论 益 气 举 陷 法 对大 肠 癌 术 后 腹泻 有 确 切 的 63% 结 疗 效 , 以提 高患 者 体 质 , 善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 可 改 【 键词 】 大 肠 癌 关 腹泻 益 气举 陷法
引起 大 肠 癌 患 者 术 后腹 泻 的原 因繁 多 ,机制 至今 也 未 有 统
一
定论 。解 剖 结 构 改 变 、 围神 经 损 伤 、 道 内菌 群改 变 均 有 可 周 肠
能 导致 腹 泻 。有 研 究 证 实直 肠 在 控 制 排 便 过程 中起 着 “ 存 自 储 制” 的作 用 , 直 肠 癌 手术 后 肠 管 管 径 变 小 , 应 性 降低 , 便 次 行 顺 大 数 则 可增 多 甚 至 失禁 。排 便 活 动 需 要 通 过 一 系列 神 经 反 射 来 完 成 , 术 导 致 神经 反 射 受 损 , 而排 便 功 能 可受 到影 响 。研 究发 手 因 现 ,存 在 于 直 肠 壁外 的耻 骨 直 肠 肌 内或 者 盆底 组 织 骶 前 间 隙 的 直肠 感 觉 器 能 感 受粪 便 是 否 从 结 肠 到 直 肠术 前 彻 底 清 肠 , 口服 抗 生素 及 术 后 静 脉 给 予大 量 抗 生 素 加 重 了肠 道 菌 群 紊 乱 。 大肠 癌 术 后 腹 泻 , 属 中医 学 “ 泻 ” 畴 , 归 泄 范 由于 癌 毒 伤 正 , 之 手术 加
19 , ( )2 9 9 5 8 6 :4 .
甚重 用 黄 芪 5 g 升 麻 1g偏 阳虚 加 附 子 1g 干 姜 6 ; 热 者加 0, 5; 5, g偏 黄连 1g 湿 重 者 加 苍术 、 0; 车前 子 各 1g 每 日 1 , 煎 2次取 5。 剂 水 汁 4 0 L 早 晚 分 服 。 1 为 1 程 , 疗 6个 疗 程 后 评效 。 0m , 周 疗 治 14 疗 效 标 准 . 临 床 治 愈 : 药 3~ d 泻停 止 , 便性 状 正 用 7腹 大 常 。 转 : 药 3~ d每 日便 次 减 少 , 便 性 状 由水样 变 糊 状 、 好 服 7 大 或 糊 状 变 为接 近 正 常 便 。 无 效 :服 药 7 d后 无 明 显 改 善 或 症 状 加
芪 补 中益 气 , 阳 固表 ; 参 、 甘 草 、 升 人 炙 白术 补 气 健脾 ; 归养 血 当 和营; 陈皮 理 气 和 胃 ; 以升 麻 、 胡 升 阳举 陷 。诸 药 合 用 , 奏 佐 柴 共 补 脾 益 气 、 阳止 泻 之功 , 升 用之 临床 疗 效 满 意 。
结 肠癌 与 直 肠癌 总称 为 大 肠癌 , 常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为 近 年 来 随 着人 们 生 活 习惯 和饮 食 结 构 的改 变 ,其 发 病 率呈 上升 趋 势, 治疗 一般 以手 术 为 主 。 随着 各 种 新技 术 的广 泛 开 展 和新 观 念
重。
2 结 果
【 ] 何 鲜 平 , 世 雄,赵 琦 , .微 生 态调 节剂 治 疗 肝 硬 化 腹 泻 4 例 4 宋 等 1 疗 效 观 察 [】 床 内科 杂 志 ,0 5 2 ( )6 . J.临 2 0 , 2 1: 7 [ ] 金 世 琳 .双歧 杆 菌 的功 能 : 康 科 学 的探 索 [] 5 健 J .中 国 乳 品工 业 ,
・
19 ・ 70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0年 l 第 1 0月 9卷 第 l O期 J T M. e 2 1 , o.9。0 1 E C O t 0 0 V 11 N . 0 .
[ ] 庞佑 清 .慢 性 肝病 腹 泻 的成 因与 治 疗探 讨 (] 3 J .医学 理 论 与 实践 ,
G T酶 活 性 的影 响 [] J.中 国微 生 态 学杂 志, 0 0 1 3 :8 2 0 , () 1 3—14 8.
2 2例 中 治愈 6例 (7 2 % ) 好 转 1 2 .7 , 3例 (9 0 % ) 无 效 3 5.9 ,
( 稿 日期 2 l 收 0 0—0 4—2 ) 9
1 9 , 7 3 : 0—4 . 99 2 ( )4 3
【】 周笑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腹泻 的临床分析 [] I床 6 J .1 缶
和 实 验 医学 杂 志 , 0 65 7 :6 . 20 , ( )9 7
[] 孔 力 , 晓 红 .金 双 歧 制 剂 中三 种 菌 苗 对 大 鼠血 清 G T、 P 、 7 阎 O G T C—
例 ( 36 % )总 有 效 率 8. 6 。 1. 3 , 63%
3 讨 论
益气举陷法治疗大肠癌术后 腹泻 2 2例
王 溯 强 雷 震云
中 图分 类 号 :7 0 5 文 献 标 志码 : R 3 .9 B
文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1 0 7 5 2 1 )0—19 0 7 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