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合集下载

“稷下学宫”教育特征及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汇总

“稷下学宫”教育特征及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汇总

“稷下学宫”教育特征及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稷下学宫”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的典范,以独特的办学特色、灵活的教学艺术、实用的教学理念出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成功范本,更给现代教育做出了良好榜样。

关键词:稷下学宫;官私合营;经世致用;现代教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田齐政权所创设的一座高等学府,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而得名。

其先进的办学模式,自由的、经世致用的学术学风,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堪称中国古代高等学府的光辉典范,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给现当代中国教育诸多有益启迪。

一、“稷下学宫”的教育特征1.“稷下学宫”经世致用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新课改搞得如火如荼,新名词层出不穷,学者们翻阅了大量的欧美、日本等先进的教育理论著作,引进许多新鲜的术语、概念,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改革运动。

其实,这些引进的所谓先进理念,我们的先人早已提出,并实施得非常有效。

2.官私合营的办学性质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最早将官学与私学结合在一起的学校,是齐统治者为招致贤人、培养实现霸业需要的人才而创立,注定了其为齐政权服务的官学性质;另一方面,稷下学宫的主体是来去自由的各家私学,各家传授的内容、传授的方式、教学的风格等各不相同,齐政权也没有对此作统一的要求,且作为主持稷下学宫重大活动的祭酒,也多由知识渊博的名流担任,并非由齐政权派人管理,这说明稷下学宫保留着私学的特点。

3.全方位的参政议政功能齐政权创立稷下学宫是一个多功能的机构,谘议、育人、著述等都是其重要的目的。

其中,稷下学宫的谘议功能是值得研究的一项。

稷下学宫是“用士养士”制度高度发展的产物,士大夫的谘议职能自然地被继承下来。

历代齐王也都把稷下学宫看作是自己的议事机构,对稷下学者授予官职称号,以实现“不治而议论”。

以上所述,稷下学宫的教育特征虽然具有古代教育的诸多历史局限性,但其教育理念、办学性质、议政功能、教学组织方式诸方面着眼于解决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将教学和思考致力于对当代职业教育,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以下启示。

稷下学宫特色管理对当今高校发展的启示

稷下学宫特色管理对当今高校发展的启示

护 的责任 ,与他 的士人 价值 要求是 一致 的 。学 界对
这个 事件 一直存 疑 ,所疑 之处在 于是否 可 以由此判
— —
( 责任 编辑 :袁 海军)
- - — —
4 0
早 的 时 期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是 齐 国 首 都 的 稷 下 书
行讽 谏 。因 此 ,稷 下 学 官 的 政 治 服 务 功 能 十 分 鲜
林 栗所 言反 复 “ 验 ” 参 ,叶适 得 出的 结 论 是 “ 其 知 言熹 罪 ,无 一 实 者 ,特发 于私 意 而 遂 忘 其 欺 尔 ” 。
叶适 明确说 明 自己是 为 “ ”而 为朱 熹 辩 护 。 “ 义 栗 虽贵而 近 ,臣虽贱 而远 ” ,因为涉及 “ 义” 大 ,所 以
院 。① ” 他甚 至还将 其 与柏 拉 图在 雅 典创 建 的学 院相
比较 ,用他 的 话说 ,叫 “ 同” ②可 见 ,稷 下学 宫 趋 。
明 ,参政 议政 作用 十分 突 出。综 合上述 内容 可 以看 出 ,稷下 学 宫 融 育 才 、研 究 、咨 议 几 大 功 能 于 一 身 ,充分 展现 了古代 高 等教 育的 完备职 能 。 3 兼容 并 包—— 学术 管理特 色 . 齐 国统 治 者 出 于 “ 天 下 者 必 先 争 人 ” 的 目 争 的 ,把兼 容并包 作 为稷下 学宫 的办 学方 针 ,打破 了 各 家 各 派 的 门户 之 见 ,不 分 国 别 、派 别 ,只 要 有 “ 治平 之术 ”就 加 以 吸 收 ,使 其在 稷 下 享 有 一席 之 地 。儒 家 、道 家 、法 家 、阴 阳家 、名家 等各 家各派 几 乎都 云集 到稷 下学 宫研 究学 问 、著书 立说 、授徒 讲 学 ,不断 发展 和壮 大 自己的 学派 ,而 官方却不 加 干 涉 和 限 制 。另 外 ,各 家 各 派 的 学 术 地 位 是 平 等 的 ,齐 国统 治者并 没 有 “ 尊儒 术” 或根 据 自己 的 独 喜 好来 贬低 一些 学派 的理论 价 值 ,公 平公 正地对 待 每 一学 派 的 观 点 。各 个 派 别 在 相 互 斗 争 辩 难 的 同 时 ,又 自觉 地相互 吸 收 ,不 断走 向融合 。因而 ,出 现诸 如 苟子这 样 的博采 众家 之长 的集 大成 者也就 不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稷下学宫,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学宫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475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稷下学宫的创始人齐宣王为了吸引天下英才,提倡“笃信好学,博览群书”,鼓励学者们自由探讨,独立思考。

在稷下学宫,学者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不受任何政治势力的干扰,这种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为稷下学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重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稷下学宫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也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倡导师生互动和共同进步稷下学宫实行“名师授课,弟子聆听”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4. 强调德育和品行修养稷下学宫认为,学问的根本在于做人。

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和品行修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使得稷下学宫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于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重视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在当今社会,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该尊重学者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鼓励他们自由探讨,独立思考,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高校还应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 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更多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浅析稷下学宫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发表时间:2008-11-14T09:41:23.013Z 来源:《新学术论坛》供稿作者:张红梅[导读] 齐国稷下学宫,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始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齐桓公陈侯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揽贤人而尊宠之”齐国稷下学宫,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始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齐桓公陈侯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揽贤人而尊宠之”,初创稷下学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它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对当今高校教育有何启示?本文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获得一些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

关键词:稷下学宫产生特点启示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很显然,年代久远的稷下学宫不会有现代高校的高楼大厦、橡胶跑道以及各种智能化的现代设备,其建筑规模与现在某个所谓的高校比起来就好比是黄金大厦旁边的一间茅草屋,其内部基本的设施就是与现在最末流的高校设施相比也有天壤之别,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所大学,一所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从教育思想方面,现代大学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齐国稷下学宫产生的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伴随着社会的大动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学术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为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但稷下学宫之所以产生于齐国而不是产生于其他诸侯国,则是由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和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经济上,当时的生产力较之春秋以前有了迅速的发展,商业的逐渐繁荣,城市的逐步兴起,这些为学术文化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前提,特别是齐国繁荣的经济更是稷下学宫建立的物质基础,自齐建国开始,就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到齐桓公时生产力水平就富于其他各国,成为五霸之首,至战国进一步繁荣昌盛,又成七雄之一。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它的办学特色和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

一、教育理念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是以“仁爱”、“诚信”、“礼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理念与现代高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相契合。

例如,现代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都与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有着共同点。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教育理念中汲取灵感,为当代高校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学方法稷下学宫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和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现代高校中很多课程都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这些都是受到稷下学宫教学方法的启发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教学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当代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人才培养稷下学宫注重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例如,现代高校中很多专业都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些都是受到稷下学宫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稷下学宫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启示,为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在中国古代,有一所名为稷下学宫的著名学府,它的办学特色和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设立的一所全国性高等学府,汇集了各地的学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入手,探讨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1.1 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是“兼容并包”,即兼收并蓄各种学术流派,使各种学问得以繁荣发展。

这种办学理念使得稷下学宫成为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前来讲学、著书立说。

这种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1.2 强调实践教学稷下学宫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学问的根本在于实践。

因此,稷下学宫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际操作的训练。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

1.3 选拔优秀人才稷下学宫选拔人才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即选拔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这种选拔人才的原则使得稷下学宫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选拔人才的原则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应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2.1 坚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稷下学宫的开放包容办学理念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高校还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稷下学宫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当代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论稷下学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及两者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d i1 . 9 9 j i n 1 0 —7 3 .0 0 1 . 0 o :0 3 6 / . s .0 1 8 6 2 1 . 0 6 s 1
论 稷 下 学 宫 与北京 大 学 的相 同点
及 两 者对 现代 大 学 的启 示
孙 家 伦
(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 , 银川 7 02 ) 5 0 1
后经过齐成王 、 齐宣王 、 齐饷 王、 襄王 、 齐 齐王建六 代。公元 前 2 1 , 国被暴秦所灭 , 2年 齐 稷下学宫亦惨遭 战火 , 走完 了 自 己 10年的历史征程 。稷 下学 宫是我 国最早 的 由官方 创办 5
的高等学府 , 也是我国最早 的多学科 的社会科 学院。其 规模 之大 , 人员之众 , 阵容之强 , 历史 之久 , 史所 罕见。它 的繁荣
蔡元培( 88 14 ) 16 - 90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 间, 一个 将 具有浓厚封建性 的旧式学 堂 , 造成 为一所学 术氛 围浓厚 , 改
蔡元培吸取了稷下学宫的这种办学理念 , “ 他从 大学者 , 研究 高深学问者也” …这一理念出发 , 提出了“ 思想 自由、 兼 容并包 ” 的办学原则 , 这也是他 办理北京 大学 的基本指导思
想 。所谓“ 思想 自由” 是指应 主张学术 自由、 言论 自由、 思想 自由, 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 让不同学术观点并存 , 令学生
充满无限生机 的真正意义 上的新 式大学 。为 当今 中国高等 教育事业创造 了一个 不朽神话 , 也为现今的大学改革和发展
指 明 了方 向 。


稷下学 宫与北京大学的相同点
反, 而悉 听其 自由发展 ” 。
( ) 一 两者都具有容纳百家、 学术思想 自由的特征 由于具有 “ 天下 者必 先争人 ” 争 的明确 意识 , 因此包容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一、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稷下学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牛逼吧!其实,它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所大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有很多,比如说:1. 教育资源丰富:稷下学宫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他们在这里传授知识,交流思想。

据说,光是稷下的讲师就有360人之多!2. 学术氛围浓厚:稷下学宫提倡百家争鸣,鼓励学者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任何束缚。

这种自由的学术环境,使得稷下学宫成为了当时的学术圣地。

3. 实践教学注重:稷下学宫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稷下学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课程设置非常丰富。

除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基础课程外,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课程,如医学、军事、法律等。

二、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那么,稷下学宫的这些办学特色对我们当代高校建设有什么启示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1. 教育资源要丰富:现在的高校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教育资源还是不够丰富。

我们应该借鉴稷下学宫的做法,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来到我们的学校任教,提高教育质量。

2. 学术氛围要浓厚:学术氛围对于一个高校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教学要加强:现在的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较弱。

我们应该借鉴稷下学宫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应该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开设更多其他领域的课程,让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努力提高我们的高校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作者:周玲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7期【摘要】稷下学宫是封建社会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所独创的官私合作办学的模式,提倡学术自由,鼓励辩驳、争鸣,规范管理,强调人才流动自由,尊师重道等特色,对后世的官学和私学的办理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即使在当代高校的办理过程中,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稷下学宫特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门边,有一座规模宏大、待遇优厚的大学宫—稷下学宫。

几乎所有的贤士能人都曾聚集于此,他们议论时政、著书立说、广招弟子、聚众讲学,前后历时百余年之久。

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主要战场,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所大学,也是当时文化、教育、学术的中心,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奠定了中华学术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稷下学宫概况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

“稷下学宫”在当时具有多重功能,在历史上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同时还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堪称战国时期的社会科学院。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繁盛时达“数百千人”。

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说之士多曾先后或长期在此著书讲学,互相切磋驳难,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规模之大、人员之众、阵容之强、历史之久、史所罕见。

稷下学宫还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具有各派并立、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

容纳百家是学术自由的一种表现,出于“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的明确意识,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是稷下学宫的办学方针。

相互争鸣与吸取是学术自由的又一种表现。

学术论辩带来稷下诸子学派的吸收、交融和分化、嬗变,到过稷下的不少学者和学派因此都表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

总之,稷下学宫不仅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进入全盛时期,使齐文化得到了空前繁荣,带动战国文化进入黄金时代。

可以说,稷下学宫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一)官私联手,合力办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动荡的状态。

教育的权利被紧紧控制在奴隶主阶级手中,除了官府办学以外,不允许民间办学,教师必须由政府的官员来担任。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发展成熟,经济上的变化引起了思想、科学、文化上的一系列反应。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局面随着学术下移逐渐被“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所取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独霸的局面,养士之风盛行,“养士而强,士多则霸”成为各国统治者和官僚阶层的共识,招纳有识有才之士而礼待之蔚然成风。

齐国迫切需要网罗天下的人才,并且能迅速培养出适合本国发展的新一代人才,稷下学宫因此应运而生,这也决定了学宫的官办性质。

齐国的统治者不仅出钱修建了学宫,而政治上给前来学宫的学者们以相当高的地位,在经济上给他们以丰厚的待遇。

从办学的主体上看,稷下学宫属于官办的性质。

但是,从稷下学宫具体的管理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看,稷下学宫又颇具私学的性质。

私学作为民间办学形式,它是相对官学而言的。

私学不隶属于政府机关部门,因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独特性,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

由此可见,稷下学宫是由政府出资办学,但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中却相对比较宽松,通常由私家学者来出任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它兼具着官学和私学的特点。

(二)学术自由,鼓励争鸣、辩驳稷下学宫创办的目的就是要招揽天下的英才聚集到齐国,为齐国经济上的腾飞、政治上的霸业出谋献策。

在稷下学宫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上都有展现的机会。

由于允许学术上的自由发挥,使得各派学者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学派,维护自己的生存,争取社会的肯定,说服齐王采纳自己的意见,不得不通过公开的辩论,以理服人。

荀子就曾说过:“余岂好辩哉,不得己耳。

”说明在学宫里,辩论已经成为学派生存的重要手段了。

为了更好地开展争鸣和辩驳,稷下学宫还实行“期会”制度。

“期会”定期举办(目前已无可考证多久举办一次“期会”),演讲和辩论是“期会”的主要形式,全体师生和四方游士都可自由参加。

教师可作主讲,或提出重大课题,大家相互辩论,或相互问难,再进行讨论。

稷下学宫自由争鸣的风气促进了各学派之间的交流,诸子百家在争鸣中,互相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理论,争鸣还起到了去粗取精的作用。

那些没有学术水平的人,自然不敢参加争鸣与辩驳,也就不可能在学宫中长存,保证了在学宫中的都是真正有才华的人,而不存在像东郭先生之流的混饭吃的人。

(三)管理规范,来去自由稷下学宫的管理虽然松散,但却是比较规范的,并且随着稷下学宫办学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

稷下学宫制定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学生守则—《管子·弟子职》,大到师生关系、教学管理,小到日常的起居饮食、坐立规范等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规范的管理切实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的繁荣。

学生到了稷下学宫以后,不被限制跟从哪个先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并且还可以多次选择,弃旧从新,打破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门派之见。

这种自由灵活的教学制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学说,打破了学术流派的局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使许多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来去自由的管理方式使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中既互相批评,又互相吸收,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学派之间的融合。

三、稷下学宫对当代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一)公私合力办学的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当前,我们要促进高等学校的繁荣发展,就必须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既然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投入不可避免,那么高等学校也必须要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干预。

但是政府的管理必须从宏观角度上进行,政府可以通过拨款的方式调节高等学校的发展,例如增加补助冷门专业的资金,扶持冷门专业发展,加大拨款力度补助偏远地区的高校,缩短高等学校之间的差距等;继续完善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高等学校的行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高等教育的标准等等。

而且,政府要进一步放权,将招生、教学组织、教师管理、课程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利还给高校。

当然,对于拥有高度办学自主权的高等学校来说,也要面向社会,不能局限于学术的小圈子,就学术研究学术,应努力将学术研究与为社会发展服务结合起来,同时要自觉接受政府和人民的监督,依法办学。

(二)学术自由,鼓励百家争鸣的办学思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学术自由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所享有的不受外界无谓干扰的一种自由和权利。

追求学术自由,也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这方面稷下学宫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

第一,给予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尊重教师的学术劳动。

包括三个方面:(1)尊重教师的学术劳动成果。

高校要尊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展开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观点的自由,尊重教师在教学上选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权利。

(2)建立制度,给予教师必要的学术保护。

教师们在学术创新中难免标新立异,容易遭受非难,高校对此要采取措施,保护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避免外界环境过多的压力。

(3)建立自由平等的学术平台,提供开展学术交流的条件。

例如,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允许所有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上有兴趣的人一起参与,充分发扬稷下学宫“期会”的精神,在自由争鸣和辩驳中,加深参与者对该研究领域的思考,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第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

高校要给予学生选择教师的自由权利,在必修课程之外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他课程、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由安排学习计划,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是高等学校学术自由的保证。

一所大学能否成为具有特色、出好人才、多出人才的学校,主要看管理是否规范、要求是否严格。

稷下学宫虽然强调自由的学风,但是在管理上一点也不含糊,教师的聘用和任命都是由当时齐国的最高统治者齐王通过考察来决定的,教师的待遇是严格按照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来确定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业修行由《弟子规》来约束,学宫日常活动由祭酒来主持等等。

正是因为稷下学宫的规范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严格要求,才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

从稷下学宫的管理制度上看,确实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质量,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高等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之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高等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高校的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其次,制定的程序必须科学规范。

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应公开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让规章制度所涉及的人员都能了解以便积极参与到程序制定中去。

同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民主,例如实施听证会制度等,最大限度地动员师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

参考文献:[1]孙培青. 中国教育管理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3]喻本伐,熊贤君. 中国教育发展史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肖正德.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对当今兴办高校的启示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5]刘晓兰.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研究所培养的启示 [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6]王旭鑫. 稷下学宫办学特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J].民办教育研究,2005(9).[7]卢晓中.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