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朱拉扎嘎金矿区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合集下载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区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普查找矿中的作用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区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普查找矿中的作用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区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普查找矿中的作用张振法 李超英 牛颖智杨万金 李福喜 高越胜 葛昌宝内蒙古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 内蒙古地勘局地矿处摘 要 朱拉扎嘎金矿是内蒙古第一物化勘查院最新勘查成果,也是自五十年代开展物化探工作以来,应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内蒙古找到大型金矿床的典型案例。

在内蒙古西部广大荒漠地区,这一综合物化探找矿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化探 激电中梯 激电测深 高精度磁法 甚低频电磁法 金矿 综合找矿前 言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出的金异常,经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和地质检查,找到了异常源,发现了朱拉扎嘎金矿。

根据物性前提和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结果,开展了激电中梯、激电测深、高精度磁法和甚低频电磁法综合普查,在18勘探线两侧大面积覆盖区,圈出了高视极化率(6%-20%)、低视电阻率(100 ・m-800 ・m)激电异常0.5km2和(10nT-130nT)低缓磁异常,局部区段还伴有甚低频电磁法各参数异常。

现已施工完毕的8个钻孔,均在50m深度之下见硫化物金矿层,平均金品位3.5g/t,其中ZK(-2)-1孔见矿最大,累计厚度91.6m,证实0.5km2激电异常为深部大面积层状原生矿体引起,目前估算黄金储量大于30吨。

沿走向,激电异常在北东、南西两端尚未封闭,有大幅度向外延伸趋势,显然是深部硫化物矿层也在向外延伸的反映,矿区远景规模相当可观。

1 地质概况1.1 区域地质特征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和元古宙片岩、片麻岩、浅变质碎屑岩等,古生界下二叠统流纹质凝灰岩、浅变质岩,侏罗系山间断陷盆地沉积碎屑岩有零星分布,中生界白垩系陆相湖盆沉积碎屑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

从中元古代吕梁期至中生代印支期均有岩浆活动,其中以华力西中晚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的侵入岩分布较广,多呈巨大的岩基,岩性为花岗岩、安山-流纹质次火山岩,其次为印支期侵入岩,岩性为闪长岩、二长或钾长花岗岩等。

浅析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金矿成因

浅析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金矿成因

组合 划分 三个 亚段 。 一亚段 为浅灰 色 中晶一微 晶 白云岩 、 砂砾屑 自 云岩 , 其 次为
含水 镁透 闪微 晶白云 质大理岩 , 局 部夹 条带状 石英岩 、 透 闪石岩 等 , 该 段下部 与
布。 值得一提的是铜元素既与金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又与A g 、 A s 、 S b 等
前缘元 素存 在显 著 的正相 关 , 因此 , 区 内的 c u + A g + As + s b 组合异 常 对深 部找
矿具有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2 3 不同 裂隙物 元素 含量变 化 关系
1 . 2赋 矿地 层特 征 矿脉 主要赋存 在研 究区 中元 古界渣 尔泰 山群 的 阿古鲁沟 组 , 该 组分布于 研
究 区 中部 、 南部 , 是研 究 区出 露 的主要 地层 , 占研究 区面积 的7 0 %左右 。 根据 岩
3 3 2 , 其 次为与 A s NC , u , 分别 为0 . 1 6 2 和0 . 1 8 0 呈弱 的正相 关 。 区 内C u 元素 和a g 、 As 、 s b 元 素相 关性 较好 , 分 别为0 . 6 2 8 , 0 . 5 2 5 和0 . 5 2 8 , 为 明显 的正相 关 。 金及 其
科 学 论 坛


浅 析 阿拉 善 左旗 朱 拉 扎 嘎 金 矿 成 因
任 科泰
( 四川 六新 勘 测规 划设 计 有 限公 司 四川 六新 6 1 0 0 4 1 )

[ 摘 要] 为 了查 明阿 拉善 左旗 朱 拉 扎嘎 金矿 的成 因 , 分 析 了研 究 区构 造特 征及 赋 矿地层 特 征 , 测试 了3 5 6 块样 品的A u 、 Ag 、 A s 、 S b、 H g 、 B i 、 c uP b 、 Z n 、 w等 十个元 素 , 分析 了各元 素之 间的相 关性 并探 讨 了不同裂 隙 物元 素含 量变 化关 系 , 同时对 含金 矿物 的赋存 状态及 容矿 岩石 与 围岩 做 了研究 。 研究 结论 : 金 矿物 多数 为 晶隙金 和 裂 隙金 , 金矿 床 与海 西期 花 岗岩 浆 热液 活动 有密 切 的 内在 联 系 , 主体 成 因类型 应属 岩浆 热液 蚀变 岩型 矿床 。 [ 关键 词] 朱 拉 扎 嘎 金矿 阿古 鲁 沟组 热液 中图分 类号 : C 7 5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3 8 — 0 2 7 3 —0 2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许磊;刘永团【摘要】特拜金矿位于朱扎拉嘎-甲生盘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区内地质工作,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厘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对研究区内的找矿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探讨,研究表明:① 该矿床为岩浆后期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性金矿;② 研究区内发现的矿体主要赋存于绢云母千枚岩中;③ 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型构造破碎带及其次级断裂交汇处;④ 矿床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近矿蚀变主要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为主,远矿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Tebai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Zhuzaraga-Jiashengpan metallogenic belt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uperior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work area ,the area of geological background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types of ore deposit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study area of prospect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 is a magmatic hydrothermal filling metasomatic stage change of lithology of gold .The orebody was found in the region mainly occurs in the sericite phyllite .The ore bodies mainly occur in the large tectonic fracture zones and their secondary faults .The deposit rock alteration has obvious zonation ,near ore alteration mainly in pyrite ,arsenopyrite , silicification , near ore alteration is mainly chloritization and carbonatization , kaolinitization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2【总页数】4页(P227-230)【关键词】特拜金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交代蚀变【作者】许磊;刘永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 100083;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 10008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位于阿拉腾朝格苏木境内,该矿床为甘肃省第六地质大队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首次发现,后经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大队进行详查工作,储量达中型以上。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青德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青德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4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青德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杨小伟(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队,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阿拉善右旗青德木金矿位于朱拉扎嘎一甲生盘元古代、古生代金、铅、锌、硫、铁、铜、铂、镍成矿带上[1],为笔者在呼和陶勒盖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

该矿床是一处与华力西晚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受区域构造控制的韧性剪切破碎带背景下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

关键词:青德木金矿;构造-蚀变岩型;柳树沟岩组;阿拉善右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3-0049-2收稿日期:2019-03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MDK2013-29)。

作者简介:杨小伟,生于1987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工作。

1 区域地质概况青德木金矿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东距朱拉扎嘎特大型金矿约70km,与后者同处朱拉扎嘎一甲生盘金多金属成矿带上。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陆续进行着砂金的探采及金矿勘探活动,但一直未探寻到岩金矿产地。

经2013-2016年在该区开展的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系统工作,首次在区内发现了青德木金矿。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历,对该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探讨。

1.第四系;2.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3.二叠纪二长花岗岩;4.石炭纪石英闪长岩;5.断层;6.地质界线;7.1万化探综合异常;8金矿体及编号;9.1:1万化探金异常图1 阿拉善右旗青德木金矿地质简图及金异常分布图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该区地层可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

基底为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2223~2485Ma),以一套中-高级变质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岩石组合为主,主要由阳起斜长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及少量角闪片岩、大理岩组成,岩层构造变形强烈。

本岩群被华力西期岩浆岩广泛侵入。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论文天地I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周怀鲲瑞凯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乌海016000摘要:巴彦乌拉t t t:t t,部岩金矿详查区,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2条矿化带,圈出6条矿(化)体。

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矿床,含金层位主要为乌拉山群;赋矿围岩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建造的中一高级变质岩。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的巴彦乌拉山山脉的北部,位于华北地台西端北缘(I)阿拉善台隆(I1)巴音诺尔公断隆(I11)南缘。

该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良好,在该带上已经发现了大量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有巴音诺尔公珠拉扎嘎金矿等。

矿区位于珠拉扎嘎矿区北东延长线上,矿床(点)地质特征与珠拉扎嘎矿床类型相同,因此在区内开展找矿工作具有有利的条件。

1.矿区地质霄量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西端北缘(I)阿拉善台隆(I1)巴音诺尔公断隆(I11)南缘。

1.1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 r2w1),中新生界为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地层缺失较多。

由老到新有:侏罗系下统芨芨沟gt(J..i),侏罗系中统龙凤山组(J21);自垩系下统巴音戈壁组(K l b),古近系渐新统(E,),新近系上新统(N:)及第四系(Q)。

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在该区大面积出露,侏罗系、白垩系则零星出露,古近系渐新统(E3)、新近系上新统(N:)及第四系(Q),分布广泛,出露于山麓、平滩、河谷中。

1.2岩浆岩区内发育有多期次脉岩,从加里东期(.y1,)到印支期(11,)均有,岩石类型较多,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主要为:斜长角闪岩脉(^y l l,)、辉长岩脉(v)、角闪辉长岩脉(u)、辉长辉绿岩(v13斗)、辉绿岩(B斗)、辉绿玢岩(B斗)辉长闪长岩脉(1,8)、伟晶脉岩差键逦;巴彦皇拉出金芷芷庭盛园(P)、石英脉(q),分布广泛。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叠加成矿特征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叠加成矿特征

矿床地质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叠加成矿特征*彭润民1,2,翟裕生2,王建平2(1 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朱拉扎嘎金矿是上世纪末在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黑色岩系型金矿床(黄占起等,2002)。

研究其成矿特征,对于深入认识古陆边缘与黑色岩系有关金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介绍该矿床在后期造山岩浆侵入过程中叠加形成的石英硫化物型金矿脉的有关特征。

1 区域与矿区地质概况朱拉扎嘎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端的阿拉善境内(图1)。

其含矿地层是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

它是一套富含炭质和有机质的厚层浅变质黑色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的重要含矿地层。

朱拉扎嘎金矿床东部邻区的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等铜多金属矿床也都产在阿古鲁沟组(或称狼山群二组)黑色岩系内。

图1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区域构造地质与矿床分布略图1-中新生界;2-古生界;3-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及白云鄂博群;4-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5-上太古界乌拉山群;6-印支期侵入岩;7-海西期侵入岩;8-加里东期侵入岩;9-元古宙及太古宙侵入岩;10-台缘断裂;11-吉兰泰断裂;12-断裂;13-矿床区内古生代以来的侵入岩体发育,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侵入岩发育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沿EW和NE向断裂向展布。

据物探资料揭示,在渣尔泰山群之下可能发育隐伏岩体,为金矿的富集提供了热源。

2 矿床地质与叠加成矿特征2.1 矿床地质特征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地层阿古鲁沟组一段中,受地层和岩性控制明显。

矿体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矿带:I号矿带分布在矿区东南部,由12个露头矿体和19个隐伏矿体组成;Ⅱ号矿带位于矿区西北部,由13个露头矿体和3个隐伏矿体组成;这两个矿带的走向总体号呈北东向展布,总体与地层走向和矿区构造线方向相一致(图2)。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朱拉扎嘎金矿的成矿时代_李俊建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朱拉扎嘎金矿的成矿时代_李俊建
& !’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 ;#’ 中国地质调查局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 , $((!*( ;$’ 中国科学 !(((#+ ;%’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要: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朱拉扎嘎金矿是新近发现的特大型层控改造型金矿床, 该矿床以产于中元古界地层中和
以前者为主; 成矿作用中, 由于构造的多次活动, 因 而发生多次的叠加热液活动和矿化作用, 因此, 当顺 层早期浸染状矿化发生后, 在又一次构造活动中, 含 矿热液又一次矿化, 产生新的富硫化物脉体, 从而加 强了矿体的矿化程度, 因此, 矿体中富硫化物多组脉 体越多, 矿化也越好 * " + ;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 磁黄铁
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而引人注目。容矿岩石主要为钙质粉砂岩、 粉砂质板岩。采用颗粒锆石 -./0 法和 %( 12 3 $+ 12 法 获得成矿期花岗斑岩的锆石 -./0 对成矿期花岗斑岩、 成矿后期闪长玢岩和含金石英 . 硫化物矿体进行了年龄测定, 年龄为 & $(% 4 5 , 67,成矿后闪长玢岩为 & #5+ 4 8 , 67,朱拉扎嘎金矿体中石英的 %( 12 3 $+ 12 年龄为 & #)#’ $ 4 (’ + , 这一结果揭示, 朱拉扎嘎金矿是华力西晚期形成的, 这与前人采用 90.:2 法测得矿石的等时线年龄 & #*5 4 8 , 67 67。 是一致的。 结合阿拉善地区的呼伦西白金矿和欧布拉格铜金矿都是华力西晚期形成的, 表明华力西晚期是中国西部 最重要的金 & 铜 , 矿化期。 关键词:石英 %( 12 3 $+ 12 年龄;锆石 -./0 年龄;华力西期;朱拉扎嘎金矿;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5+*; /8!)’ 5! 文献标识码:1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李林庆;李瑞清;杨文瑞;袁华钵;李国春;张强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1区域地质概况朱拉扎嘎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阿拉善台隆的雅布赖山-巴音诺尔公断隆的东侧。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渣尔泰山群书记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与下伏新太古界哈布达哈拉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增隆昌组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不等厚互层,与下伏书记沟组呈整合接触;
【总页数】2页(P953-954)
【关键词】朱拉扎嘎金矿;渣尔泰山群;浅变质碎屑岩;华北地台北缘;增隆昌组;地质概况;碳酸盐岩;阿拉善台隆;磁黄铁矿;不整合接触
【作者】李林庆;李瑞清;杨文瑞;袁华钵;李国春;张强
【作者单位】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筑波大学生命环境科学研究科;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赵月明;黄占起;张志祥;马润;宋俊峰;贺丽
2.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江思宏;聂凤军
3.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穆龙套型金矿床的异同性 [J], 王庆超;张道阔;豆猛;周蕾蕾;陈静;徐勇;杨国强
4.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J], 江思宏;杨岳清;聂凤军;张建华;刘妍;李福喜;贾林柱
5.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叠加成矿特征 [J], 彭润民;翟裕生;王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阿拉善朱拉扎嘎金矿区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朱拉扎嘎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阿古鲁沟组1段,火山岩为围岩或矿体的组成部分。

矿体基本顺层产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

阿古鲁沟组的火山活动使成矿物质预富集在地层中,为后期岩浆热液活动及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与矿区岩浆侵入活动时间一致或稍晚,金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岩体,主成矿作用与海西晚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具密切的联系。

标签:岩浆活动金矿床成矿作用朱拉扎嘎朱拉扎嘎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旗,矿体产于中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中,目前工程控制矿床的金储量为31t①②,远景储量大于50t。

朱拉扎嘎金矿的发现是我国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界找金工作的重大突破,为研究中国北方中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形成机理及其成矿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华北—塔里木地区中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分布广泛[1],找金潜力巨大。

本文将根据近几年来在本区开展的普、详和研究工作,讨论该区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1区域成矿背景区域内出露地层有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二叠系苏吉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白垩系上统乌兰苏海组,第三系清水营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湖积、风积砂等。

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为朱拉扎嘎金矿的含矿层位,主要出露于沙布根次以东,为一套浅变质滨海相碎屑沉积岩和碳酸盐岩,呈复式向斜产出,受岩体侵入以及中新生界掩盖,多呈孤立的地质体出露(图1)。

根据岩性组合、层序和界面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

珠拉扎嘎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阿拉善台隆巴彦诺日公断隆东侧,北部以区域性深大断裂为界与天山造山带之北山晚华力西褶皱带的乌兰呼海坳陷相邻。

该区基底由色尔腾山群变质岩系构成,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不整合覆盖其上,构成了阿拉善的第一个盖层沉积,由浅变质的碳酸盐岩及砂泥质岩石组成。

其后本区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分布甚少。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其构造格架主要呈NE和NW向。

NE向断裂控制了区内地层和岩浆岩的展布,NW向断裂多发生在不同地质体内。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十分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基岩面积的二分之一,具有分布范围广、活动时间长的特点。

主要有中元古代中基性深成岩和浅成岩,古生代及中生代酸性深成岩。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类为主。

岩浆活动的演化表现为从老到新由基性至中酸性再到酸性演化。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朱拉扎嘎金矿区内地层(图2)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增隆昌组和蓟县系阿古鲁沟组,地层总体倾向南东,倾向一般120~170°,倾角35~60°。

增隆昌组位于矿区北部。

岩性组合为白云质结晶灰岩夹变质绢云母钙质粉砂岩、变质粉砂岩,最上部为厚层状含叠层石细晶白云岩。

与上覆阿古鲁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阿古鲁沟组位于矿区中南部,为朱拉扎嘎金矿的赋矿层位。

可分为2个岩性段8个亚段,其中第1岩性段进一步分为5个亚段,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第1岩性段的第4、5两个亚段中[2]。

矿区东部相变为浅变质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砂质灰质大理岩。

岩石中阳起石化最为普遍,其次是透闪石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

矿区内本段岩性局部有变沉凝灰岩和酸性火山岩。

2.2构造矿区内总体构造线方向呈NE—NNE 向,与地层走向一致。

根据其产出特征及相互切割关系,断裂活动可大致分为3期:第1 期为区域近EW 向的逆冲断裂活动,基本沿地层走向发育,局部斜切地层,使部分地区地层沿走向不连续。

受这种逆冲断层活动影响,可能在阿古鲁沟组的第 1 岩性段内产生了大量的层间破碎带,为后期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赋矿空间。

第2期形成纵贯矿区的NNW 向右旋压扭性断层(F1),它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金矿体分布在其东西两侧。

它切穿了第一期的近EW向构造,并在其两侧形成了派生的次级NE—NNE及近SN向断裂构造,沿这些主、次级断裂构造,贯入了后期侵入的斜闪煌斑岩脉、闪长玢岩脉和花岗细晶岩脉。

第3期为第2期主次级构造再次活化,使侵入其中的脉岩破碎,并又派生了一系列NNE—NE向次级构造。

上述第1期和第2期主要断裂破碎带均发生了金矿化,破碎带中侵入的脉岩也局部伴有矿化,但均未形成金矿体,不具有工业意义。

F1是朱拉扎嘎金矿的主要导矿构造,而其次级构造对金矿体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第3期断裂构造中未见任何金矿化,而且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属成矿期后构造。

2.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在矿区范围内见大量岩浆岩分布。

在阿古鲁沟组第1岩性段的4、5亚段有薄层的变沉凝灰岩和酸性火山岩,包括霏细岩、石英角斑岩和粗面流纹岩。

在矿区的南部有大量的花岗斑岩体和辉长岩体群分布。

脉岩在矿区,特别是矿层中分布很广,包括闪长玢岩脉、花岗细晶岩脉、斜闪煌斑岩脉、辉绿玢岩脉等。

辉绿玢岩脉一般呈细小脉状穿插于闪长玢岩脉中。

2.4矿体特征金矿床产于阿古鲁沟组第1岩性段第4、5亚段内,主要赋矿围岩为酸性火山岩、中-厚层状变质砂岩、互层状变质钙质砂岩-变质砂板岩、变质砂砾岩等。

区内已控制金矿体58个,矿体受层间裂隙及层间滑动断层控制,绝大部分矿体顺层产出,局部有穿层现象。

特别是在赋矿地层中有多组裂隙存在时,常在裂隙交叉部位形成矿结、矿囊。

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脉状次之;矿体规模大小不一,长十余米到三百余米,厚数米到数十米,延深可达近四百米(图3)。

矿体总体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倾向东南,倾角35°—45°,矿体沿走向常出现分枝复合、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现象。

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类,工业类型属中等硫化物金矿石。

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晶—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留结构、碎裂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稠密~稀疏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矿石中矿物种类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其次为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少量方解石、粘土矿等。

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产出,硫化物含少量或不含金,纯脉石矿物不含金。

金矿物多数为晶隙金和裂隙金分布于脉石矿物之间或裂隙中,少数分布于磁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矿物边部(图4)。

矿石品位在1.0 —8.8×10-6之间。

3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活动特征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有中元古代流纹岩类(霏细岩、石英角斑岩和粗面流纹岩)和海西期花岗斑岩、辉长岩以及相关的脉岩等。

3.1火山活动霏细岩产于阿古鲁沟组1段4亚段主矿层中,与变质砂岩、粉砂岩互层产出,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特别是后期岩浆热液的强烈改造蚀变后构成了部分矿体。

粗面流纹岩、石英角斑岩主要产于5亚段。

粗面流纹岩和蚀变流纹岩(霏细岩)的稀土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稀土含量较高,轻重稀土比值小,曲线显示较平缓的右倾斜(图5),Ce异常不明显,而Eu显示较大的亏损,Y含量偏高,显示了深源岩浆在到达海底的过程中接受了围岩的混染,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2]。

石英角斑岩的稀土组成和前二者明显不同,轻重稀土比值很高,模式曲线右陡倾斜,属强富集轻稀土型,稀土总量及Sc均偏低,显示了深源岩浆迅速到达海底,受围岩物质混染甚小,分异作用较差的特点[5]。

粗面流纹岩和石英角斑岩的Pb同位素在铅构造模式图中投点靠近地幔演化线,显示了深源特点[2]。

二者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是1187Ma 和1293Ma,暗示两类火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2]。

总之,朱拉扎嘎金矿区的火山岩是较典型的海底喷发酸性熔岩,从火山岩的共生组合特征显示,其外围不仅存在有中基性火山熔岩的可能性,还应当分布有更广泛的火山碎屑沉积岩。

火山活动在矿区不仅形成了火山岩,而且还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形成火山喷流沉积型金矿石和蚀变火山岩型金矿石[3]。

3.2岩浆侵入活动矿区南部出露大量花岗斑岩体和辉长岩体,脉岩较发育。

除极少数脉岩具有Eu的正异常外,大多数岩体及脉岩的Eu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以花岗斑岩最为明显(图5)。

尽管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差别较大,但都具有轻稀土元素总量明显大于重稀土元素总量的特点,配分曲线皆呈明显的右倾,且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些岩石可能是同源岩浆演化产物[5]。

花岗斑岩里的黑云母K-Ar法测年结果为(291±4)Ma[5],说明花其为早二叠世侵入产物。

矿区的斜闪煌斑岩、辉绿玢岩、闪长玢岩等脉岩,大多较破碎,并有一定的矿化,因此,这些脉岩基本上属成矿前产物。

花岗细晶岩脉不但切穿了早期侵入的闪长玢岩脉,而且也切穿了矿体,属成矿后脉岩。

3.3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金矿石δ34S(‰)值具有一定的塔式效应(图6),峰值出现在1-3之间,反映了深源硫参与成矿的特点,硫可能主要来自深源的岩浆[6]。

金矿石的铅源比较复杂,跨越了下地壳、地幔和造山带演化线,形成混合铅带(图7),但多集中于地幔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暗示铅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火山岩和后期的侵人岩,少量来自正常沉积地层[6]。

朱拉扎嘎金矿的硫和铅同位素特征表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可能是侵入岩铅与地层中铅混合的结果,并与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较为接近。

反映了铅的来源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而成矿热液中的硫主要来自深源,或来自地层中的火山岩,或来自矿区附近的岩体或脉岩。

由于脉岩规模较小,且多为成矿前脉岩,大多数已破碎,虽有一定的矿化,但可能是成矿热液叠加形成的。

要形成这么大的金矿,这么少的脉岩在上侵过程难以提供这么多的热量和成矿物质,而矿区南部海西期深成岩分布广泛,可以为成矿提供足够的热量、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

对由蚀变矿物组成的矿石采用Rb-Sr等时线法测定获得的主成矿年龄为275±6Ma,稍晚于矿区南部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29l±4Ma)[6]。

显示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对朱拉扎嘎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因此硫、铅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

也就是说,中元古代阿古鲁沟组中伴随地层沉积发生的火山活动是朱拉扎嘎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它有可能使大量的成矿物质预富集在地层中,而后期的海西期岩浆活动可能使地层中的这些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金矿床。

4结论(1)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阿古鲁沟组1段的4、5亚段,火山岩为围岩或矿体的组成部分。

矿体基本顺层产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局部见矿体穿层现象。

(2)阿古鲁沟组火山岩是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伴随火山作用大量的成矿物质预富集在地层中,为后期岩浆热液活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岩浆侵入活动时间一致或稍晚,金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岩体,成矿作用与海西晚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具密切的联系。

注释:①宁夏矿产地质调查所. 2004.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珠拉扎嘎矿区金矿(首采)详查报告.②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11.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矿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Magmatism and metallogenesis Of Zhulazaga Gold Deposit in Alxa area,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Huang Jiu-yuan Zhang Dao-kuo Liu Ying-hua Qin Xiang-hong(Henan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Henan,Zhengzhou,450003)Abstract:Zhulazaga gold deposit mainly exists in Agulugou Formation first member. The ore body or wall rock is mainly composed of volcanic rocks. The ore body generally occurs along bedding and is controlled by fracture zone between layers. The volcanic activities in Agulugou Formation first member lead to the richness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which provide basis for the future magma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and mineralization. The metallogenic epoch of gold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rusion of the magma or a little late. The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sulphur and lead in the gold deposit show that some metallogenic materials are from rocks. Main metallogene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magma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during Hercynian late Period.Key words:magma activities;gold deposit;metallogenesis;Zhulazaga参考文献[1]马启波,杨芳林,李才春等.1994. 中国热液金矿床含金建造及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29~34.[2] 杨岳清,张建华,刘妍,王剑民,李福喜,贾林柱.2001.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中火山岩的发现[J].中国地质,28(9):13~19.[3] 刘妍,杨岳清.2002.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火山岩岩(矿)相学及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21(3):304~310.[4] 邱家骧主编.1991. 应用岩浆岩岩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61.[5]江思宏,杨岳清,聂凤军,张建华,刘妍,李福喜,贾林柱.2001.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J]. 矿床地质,20(3):234~242.[6]江思宏,杨岳清,聂凤军,等.2001b.内蒙古西部朱拉扎嘎金矿硫、铅同位素地质学研究[J].地质论评,47(4):438~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