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作者:戴军涂海丽霍现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7期摘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动力转型。

江西省产学研用主体边界清晰,核心主体不明确,主体间缺乏合作和渗透,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程度整体不高,且产学研用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较弱,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效率较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市场化导向不足。

为此,需要从“三权改革”与“创新成果有效供需平衡”来思考江西省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市场化导向一、引言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的双转型关键时期,江西省要实现在中部的崛起,实现绿色发展、赶超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其必然之路是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实现创新人才高地、科研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高地的三位一体。

二、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程度有待提高1.产学研用主体间缺乏网络式合作关系。

产学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三螺旋”理论,大学、产业和政府各自作为螺旋创新进程中的重要一极,三者间相互作用、紧密融合,通过打破部门界限,形成三边网络和混生组织,促进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形成相互渗透、多元互惠、共生共荣的“三重螺旋”全新合作式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创新驱动型发展。

[1]但江西省在产学研各主体间关系尚处于一种松散、各自为政状态,各主体之间合作方式多以短期阶段性和单对单为主,多主体间没有形成聚集与合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生态网络系统。

2.产学研用主体间缺乏网络式互动渗透。

政府、大学及研究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技术中介机构是产学研用合作的要素,各要素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融合。

[2]但现阶段,产学研用各主体边界清晰,条块分割明显;主体间缺乏合作与共赢理念,缺乏主动合作和换位思考意识,主体间网络式互动渗透缺乏,产学研用协同性创新效率不显著。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待遇由职称和业绩决定,体制内的考核、评定制度的固化,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科研人员难以在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面向实际应用来开展合作式创新。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23•【字号】•【施行日期】2018.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23日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环境,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投资促进水平1.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政策,放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规定。

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各地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支持外资参与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在江西创业发展等战略实施。

支持外资依法依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引进外资。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工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2.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加大招大引强力度。

对国内外各行业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江西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新设或增资)或30亿元人民币,具体投向优势型、成长型和培育型产业,新设企业投产、增资企业扩产后,省财政按核定的实际引资金额2%的比例一次性奖励当地政府,最高奖励5000万元。

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6Vol.1 No.26〈区域发展〉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何源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近年来,江西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装备制造业成为江西省的发展重点,然而江西省装备制造业水平与我国发达省份发展程度还相差较大。

因此,研究江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26-0006-02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间接反映出国家经济实力,也是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基石。

2012年装备制造业也被江西省政府列入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8年的发展,江西省装备制造业势头较好,并成为了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柱,在智能制造、机械制造、汽车、航天、冶金、电子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包括华伍股份、国泰民爆、江铃汽车、洪都航空、昌河飞机、同方电子等,带动着江西工业的发展。

2018年江西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分别占全省企业的比重均超过了五分之一,可见,江西省装备制造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不仅是支柱型产业,也是优势产业。

1 江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运行态势1.1 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装备制造业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各项经济指标在江西省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比重较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江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数达2 766家,约占全省规模企业单位数的23.78%;工业总利润高达519.92亿元,约占全省规模工业总利润的24.09%;工业增加值达到2 506.17亿元,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7.03%;主营业务收入为9 121.94亿元,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28.44%;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有76.7万人,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的32.81%。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要点一
GDP
要点二
财政收入
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 7%。
江西省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均实现增长,财政收支总体平稳。
要点三
就业和物价
江西省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水平温和 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产
江西省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 控制环境污染。
优化创业政策、服务和平台,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创新发展, 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竞争力。
THANKS
加强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鼓励外商投资和技术转移,提高江西省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优化招商环境
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条件。
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 平,增加就业机会。
优化创业环境
02
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运行情况
概述
2022年以来,江西省经济运行整体 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 列,表现亮眼。
工业增加值
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 长,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均实现增 长。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当前中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的工作,也是对国家在推动社会发展是的良好参考。

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毋庸置疑,是绝对推动力,反过来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的。

所以如何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产生一个平衡点,使得两者可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最后使得两者产生良性的互相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和书籍,大致了解和梳理两者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进程和如今现状,对建国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镇化率,速度和效果进行较全面的描述。

除此之外,大致分析江西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城镇化发展可能的原因。

其次,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相关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得到大致两者的数量关系,得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以及相关结论。

为江西省更有力地推进城镇化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环境分析江西省Abstract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two main theme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an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have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object.A steady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to urbanization level enhances unceasingly.How to maintain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steadily advancing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o keep the benign interaction. This needs u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xi province. First of all, we book, and organize related literatures both overview and combing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nowadays, on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peed and the 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In addi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roughly to restrict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urbanization.Second, the selection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the per capita GDP data, build the model, using the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get roughly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of the two,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 on, to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urbanization;economic growth;situation analysis; jiangxisheng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言 (4)1.1选题背景和意义 (4)1.2研究现状 (4)1.3研究方法 (5)1.4论文结构安排 (5)第二章城镇化理论和问题的概述 (6)2.1 城镇及城镇化的内涵 (6)2.2 城镇化水平的衡量 (6)第三章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7)3.1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历史进程 (8)(一)城镇化开始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8)(二)城镇化震荡停滞阶段(1958年~1977年) (8)(三)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2000年) (9)(四)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9)3.2 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0)第四章江西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原因 (11)4.1 江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4.2 制约城镇化的原因 (12)第五章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4)第六章推进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15)致谢 (17)第一章绪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历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县域经济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本文对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深入分析了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及地域差异明显等总体特征,最后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为江西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江西省县域经济研究”(05yi86)的阶段性成果。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区域地理概况江西省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毗湖南,北隔长江接湖北、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全省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分别从南北和东西贯通全境外,多条国道、高速公路与外省相连。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全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8%,平原、岗地、水面的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2004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07.36万公顷,林地面积1062.92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6.38万公顷。[1](二)江西经济发展概况从纵向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95.94亿元[1],比1978年的87亿元翻了40多倍,比1990年的428.62亿元翻了8倍多。从横向看,目前江西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与中部内陆其他五省相比也有差距。这些差距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得以具体体现。以2004年为例,从全国来看,在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中,仅有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其他都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从中部六省来看,仅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第3位,处于中游水平,GDP、人均GDP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第5位,财政收入排在第6位,处于下游水平。县域经济是全省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因此,加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发展现状评述江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现有99个县及县级市(区),其中县70个、县级市10个、市辖县级区19个。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江西省80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县和县级市,不包含19个市辖县级区。这80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国土面积为15.5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3.41%,总人口为3443.4万人,占全省的80.38%。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县(市)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成为省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全省80个县(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628.7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6.59%。二是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地位突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省80个县(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68.39亿元,占全省的65.81%,在GDP中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36个百分点。三是县域经济为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实体。80个县(市)有占全省80%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农产品,是全省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总体特征及发展水平分析(一)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来看,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2000年起,中国第一个县域经济研究所——中部县域经济研究所连续五年对中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进行了排序。该排序采用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参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等八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强(A)到弱(J)划分为十个等级。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来看,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始终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中部六省也处于后进状态。江西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数始终在900—950之间,竞争力等级为Ⅳ等(全国共分五等)。在中部六省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省仅高于山西,排在第五位,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在2001—2005年期间,江西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第20位下降到22位,而山西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则由第27位上升到了23位[3] [4]。因此,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江西如果再不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水平极有可能沦为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来看,只有江西省与安徽省在历届百强县(市)排名中无一入选。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排位最高的南昌县仅排在206位。可见,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导致了江西县域经济的实力在全国相对落后。从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来看,江西省不仅数量少,而且很不稳定,时有时无。在第一、二、三、四届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中江西分别只有2、2、3、0个,而山西则有11、19、16、22个。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也是江西省县域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二)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是江西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县域经济的人均GDP来看。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中人均GDP为4730元,折合美元不足600美元,处于H.钱纳里世界标准模式中的第二时期,即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工业在江西省各县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看。2004年,江西县域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28.75: 39.00:32.25,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9个百分点。从城市化水平来看。若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城市化率,2004年,研究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为18.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25个百分点。(三)从地域构成来看,地域差异明显在2004年的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省80个县域经济实体的基本竞争力被划分为B-J九个等级(最高级别A级江西没有)。各级数量分别是B 级5个,C级4个,D级8个,E级14个,F级17个,G级12个,H级16个,I级3个,J 级1个。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将江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档次,即B级和C级为第一档;D 级和E级为第二档;F级、G级和H级为第三档;I级和J级为第四档。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明显。综合地理位置、行政所属等因素,将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划为南部地区,其余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萍乡市、宜春市等八个市划为北部地区。由此划分出来的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所辖的县市数量相当,北部地区包括42个县域经济实体,南部地区包括38个县域经济实体。从南北部各档次县域经济实体数量来看,位于第一档次的九个县市全部位于北部地区,第二档次的县市数南北部都是11个,第三、第四档次的县市数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从南北部县级市的竞争力水平来看。位于北部的县级市当中,只有德兴市和瑞昌市是属于第二档次,其余的乐平市、贵溪市、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都是属于第一档次,而南部的3个县级市当中瑞金市、南康市属于第二档次,井冈山市属于第三档次。可见,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二是以省会南昌为依托中心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高水平地区。这一地区集中了南昌县、丰城市、新建县、进贤县、樟树市、高安市六个县域经济竞争力位于第一档次的县市。这一地区是江西省县域经济基础最好的地区,也是未来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中心地区。三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落后的县市呈环状分布于全省的外围地区。在全省38个与外省交界的县市当中,第三、第四档次的县市有28个,第二档次的县市9个,第一档次的县仅有1个。四、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江西省80个县域经济实体的资源条件与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县情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县市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具有优势,也不可能处于完全劣势。各个县市应深入分析自身实际,广泛比较,准确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二)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江西省的县域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大。因此,实施工业化战略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以广丰县为例,通过相继推进“工业兴县”、“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等战略,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广丰县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一举成为江西省的工业强县、县域经济强县。此外,南昌县、贵溪市、丰城市等县市也因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县域经济的实力较强。(三)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给予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县域经济基础薄弱,需要给予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如优惠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匮乏问题;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解决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问题。(五)重视生态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好这个潜在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如以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以绿色食品工业为主的生态工业、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等。只有重视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江西统计局编.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 中部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县域经济的情况[R].中国县域经济网,2006-4-20.[3] 刘福刚,孟宪江主编.中国县域经济年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中国县域经济网,历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2-1-4、2002-12-10、2003-11-23、2004-11-6、2005-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作者:徐慧艳王善坤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先对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意义做简析,然后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政策等相关方面,总结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进而在合理制定规划方案、建设示范基地以及发展合作组织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的热门话题。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以林业经济科技作为支撑,有效使用林下空间,在不影响林业产业经营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林下生产的动物和植物,以此来建设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

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所以也形成多样化的林下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在政府部门、市场运作以及企业引导之下,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种植与养殖生产作为重点,以此来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

本文主要综合江西省的真实情况,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做深入分析与阐述。

1 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现状截止到2018年,江西省林下经济总产值高达1 533亿元,位居我国前列。

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江西省玉山县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该地区加强了对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

其中,主要是对林地划分了区域,并且进行重点保护,同时规范了林地的使用管理。

此外,玉山县林业还在当地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全县共选聘安排97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管护面积22 4670.8亩。

同时开展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使用课堂培训结合现场指导等方式,推进林下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截止到现在,玉山县已在临湖镇岭下村建高产油茶基地102亩、下塘乡下塘村建覆盆子基地310亩、在下镇镇西山村建覆盆子基地150亩。

这些林下产业有效地为玉山县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 [3]。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是江西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结合发展实际,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下好发展先手棋,构筑竞争新优势,特编制《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本规划以2022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23-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经过接续努力,江西已从整体上跨越工业化中期并加速迈向中后期,建成了新兴工业大省,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为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创新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一节发展支撑产业规模实力实现跃升。

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晋级“万亿元俱乐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跨上4万亿元台阶,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工业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工业产值进入全国10强。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新能源、航空、移动物联网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VR(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式增长至8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6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

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

拥有省级(培育)产业集群126个,其中过千亿元产业集群4个。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0%、40.5%。

技术创新引擎不断增强。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增长。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64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户,围绕14个产业链布局组建了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一核十城多链”创新区域体系逐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理,将模型(4)与(5)中的 X 和 Y 相互替换位置,可以检测 Y 是否是 X 的格兰杰原因。
4. 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江西省 2000~2018 年的相关指标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用人均 GDP 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情况,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产 业结构情况,并以人均 GDP 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大产业值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318
社会科学前沿
肖玲
2.2. 国内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的热点话题,国内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孔朝莉、李国徽、黄美婷等[5]建立了岭回归模型,探讨了海南的人均 GDP 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 得到了在海南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素英、李延军、金浩[6]也是运用岭回归方法,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还针对河北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提出了相关建 议;鲁齐[7]分析了上海、 南京、合肥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 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程毛林[8]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苏州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有时估计出的回归系数不符合现实情况,不能客观反映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影响预测结
果的准确性。
岭回归的方法就是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它是给矩阵 X T X 加上一个对
角矩阵,增大矩阵的特征值,在将奇异矩阵转化为非奇异矩阵的同时,提高估计的参数的稳定性,让回
归系数更切合实际。岭回归是用以下方法来求解回归系数 β:
肖玲
明,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为:第三产业、第二 产业、第一产业。此外,货币供应量会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第一产业的结果则相反。为 了促进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文章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岭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防止不同指标的不同数量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要统一将数据标准 化,下文都是基于标准化后数据的分析结果。本文的数据都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表 1 为文章选取的 变量与符号代表的含义。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岭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文中 以人均GDP和货币供应量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代表产业结构。研究结果表
文章引用: 肖玲. 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7): 1317-1326.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
式中,Y 是因变量,X 是自变量,β 为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其中,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的系数为:
( ) β = X T X −1 X TY
(2)
( ) 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矩阵 X T X 为特征值很小的奇异矩阵。由于矩阵
XT X
−1
对角线上
的值很大,使得估计出的参数极不稳定,当稍微改变下数据时,参数估计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
Open Access
1. 引言
人均 GDP 是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在宏观经济指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计算人均 GDP, 能够整体把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而言,科技水平、消费 水平、居民收入、经济政策和劳动力等众多因素对人均 GDP 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学者对于影响经 济发展的各个因素都有相关的研究,无论是对不同的地区还是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差异 性。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319
社会科学前沿
肖玲
s
∑ = Yt
αiYt−i + e1t
(4)
i =1
s
k
∑ ∑ Yt = αiYt−i + β j X t−i + e2t
(5)
=i 1=i 1
2) 作出原假设 H0 : β=1 β=2 = β=i 0 ,构造 F 检验统计量,即:
Received: Jul. 8th, 2019; accepted: Jul. 22nd, 2019; published: Jul. 29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ridge regression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GDP per capita and the money supply represen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industrial value is represented by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have a promoting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big to small is as the following: terti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primary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money supply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but the results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re the opposit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article giv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t the end.
=F
( SSR2 − SSR1 ) k SSR1 (n − s − k )
~
F (k,n − s − k)
(6)
3) 运用 F 检验来检验原假设,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性水平 α 上计算的 F 值大于临界值 Fα 时,则拒绝 原假设,认为在所有的 βi 中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 0,表明 X 是引起 Y 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认为 X 不是引起 Y 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3. 研究方法介绍
3.1. 岭回归
岭回归是对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改良的一种有偏估计的方法,专用于处理共线性的问题。它不具有最
小二乘回归的无偏性,同时还以损失部分信息、降低精度为代价来获得更可靠、更符合实际的结果。在
处理病态数据的问题上,岭回归要优于最小二乘回归。
有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 X β + ε
( ) =β X T X + kI −1 X TY
(3)
在式(3)中,k 表示的是领回归参数,其取值为 0 ≤ k ≤ 1 。当 k = 0 时,式(3)就变成了最小二乘回归,即为 无偏估计;当 k ≠ 0 时,预测方差会随着 k 值的增大而增大,此时为有偏估计。所以,参数 k 不仅要消除 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还是使自身的值尽可能小。一般情况下,k 取当岭轨迹图趋于稳定时的最 小值。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7), 1317-132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19.87181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Ridge Regress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肖玲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19年7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9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产业结构。当然,其他因素如科技水 平、教育水平、劳动力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也深入探 究了江西省的产业结构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用人均 GDP 以及货币供应量指标 来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三大产业增加值来代表产业结构,选取了 2000~2018 年这 19 年的人均 GDP、货币供应量和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作为样本,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简要地分析三大产业与 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再运用岭回归的方法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货币 供应量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利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并根据研究成 果,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为今后的研究和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