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产业结构分析共32页文档
中国地理作业自1987年到2012江西的三大产业结构分析

自1987年到2012江西的三大产业结构分析摘要:改革开放后,江西的产业结构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江西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江西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江西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文章最后对我省支柱产业的选择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进入新世后,江西的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江西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本文从三次产业分类的角度对江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最后对我省支柱产业的选择发表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1江西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现状分析1.1江西产业结构的历史比较1.1.1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且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江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6.8%下降到2012年的11.7%。
而且下降速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逐步加快,特别是近年来下降速度显著加快。
从1980年的43.5%1985年的40.4%,再到1990年的41.0%,前一个5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后一个5年基本上在原地踏步,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稳定快速下降,1995年的比重为32%,比199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2000年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4.2%,又比1995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明显加快,每年的下降速度为0.9、1.4、2.1个百分点,说明第一产业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下降的通道。
同时,我们可以从第一产业内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却不断增加,2002年两者之和已占到第一产业的41.7%,说明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已从温饱型过渡到讲究营养和结构。
优化南昌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若干思考

优化南昌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若干思考一、引言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和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当前南昌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优化和调整。
本文从南昌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现状出发,分析南昌在产业布局和结构方面的不足,提出南昌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的具体思路和建议,进而探究如何推动南昌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示出NanChang的经济潜力所在。
二、南昌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南昌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南昌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比如消费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但是,总体上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低。
在产业布局上,南昌缺少规划和整合,导致许多优势产业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南昌未来经济的发展。
南昌还没有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低、成长空间小的传统产业,对南昌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
以上的现状说明南昌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与其他城市相比是比较落后的。
需要引进新的理念,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订更全面和更长远的规划方案。
三、南昌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思路和建议1. 以高新技术为引领高科技产业是南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未来几年,南昌要抓住机遇,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含量,进一步突出南昌的新科技优势,比如推动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这将为南昌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2. 优化产业结构南昌的产业结构非常分散,需要进一步整合和规划,建立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并且选取数个优势产业带,加强配套建设,在区域性、集成化和区域性共赢的原则下发展。
3. 社区服务产业与养老产业重视南昌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需要对社区服务产业和养老产业进行重视,逐步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
这将提高南昌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南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国内的一些重要城市比如上海、杭州和深圳相邻,而且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盘旋地带。
江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江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
长期以来,江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加大对江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力度,对于寻求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理论和实践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是通过提高生产率这一途径实现的。
因此,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具有增长效应,而且具有集约增长效应。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省处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在资源转移、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又呈现出与所处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未来江西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因此,本文拟从江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探讨江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因此,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经济总量
近年来,江西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GDP达到2.96万 亿元,同比增长8.6%。
产业结构
江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导 ,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社会发展
江西省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江西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南昌市
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 对较高,2019年GDP为5246.85亿元,居全省首 位。
赣州市
赣州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农业和人 口大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2019年GDP为 3474.24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九江市
九江市是江西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经 济发展也相对较好,2019年GDP为3768.66亿元 ,居全省第二位。
数据分析
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趋势预测。
案例研究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业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 业提供借鉴。
02
江西省经济发展概况
江西省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03
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
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估
要点一
经济总量
要点二
人均GDP
江西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较低水 平,2019年GDP仅为3.67万亿元,居 全国第18位。
江西省的人均GDP也相对较低,2019 年人均GDP为5.48万元,居全国第29 位。
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李钰欣,吴健辉(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0)摘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理论,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得到产业结构合理效益化公因子F1㊁绿色化公因子F2㊁科技竞争力公因子F3及2021年江西省11个地市各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对各地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将江西省11个地市分为三个类别㊂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据此提出各类别地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与建议㊂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9699(2023)06 0125 06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㊁相互激荡,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西也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㊂国内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江西省吸引和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构成了挑战㊂江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积极破解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等难题,促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11.2%ʒ53.8%ʒ34.9%调整为2021年的7.9%ʒ44.5%ʒ47. 6%,产业布局实现 二㊁三㊁一 结构向 三㊁二㊁一 结构的根本转变[1]㊂但经济总量不大㊁人均水平较低㊁经济结构不够优化㊁竞争力弱等仍然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㊂对江西省各地市的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㊁和谐美好的新江西显得尤为重要㊂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性原则,还要根据江西省各地市产业自身的特点,体现出产业结构的内涵,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1)科学性原则㊂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准确,使得每一个评价指标能科学地反映出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一个方面[2]㊂(2)完备性原则㊂在反映地区产业调整优化升级方面,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评价指标,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3]㊂(3)可行性原则㊂每一个评价指标应该基于可获得的官方统计资料或通过变量计算得到的数据㊂确保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准确可靠㊁公开透明,便于开展研究,并且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统计资料[4]㊂(4)简洁性原则㊂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注重表达的简练明了,易于理解和应用㊂须确保评价指标的可读性㊁可操作性及评价体系的稳定性,便于经济竞争力的横向和纵向比较[5]㊂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文章结合多套现有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第38卷第6期2023年12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38N o.6D e c.2023收稿日期:2023 08 14作者简介:李钰欣(2001 ),女,江西萍乡人,2023届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学号:190301030110),主要从事社会经济统计研究㊂通信作者:吴健辉(1969 ),女,湖南浏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数学与应用统计学教学研究㊂系,并考虑指标构建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经过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了8个指标[6]㊂(1)二元对比系数(X1):用于度量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程度,反映了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㊂该值越大,表示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别越小,即经济结构越趋于均衡,反之则越大㊂当二元对比系数达到1时,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将消失㊂其计算公式为:R1=G1/GL1/L/G2/GL2/L(1)上式中,R1为二元对比系数;G为地区生产总值;L 为就业总人数;G1为第一产业产值,G2为第二与第三产业产值;L1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L2为第二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㊂(2)就业-产值偏离度(X2):反映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㊂该指标越接近于0,说明该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匹配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经济发展增速与就业结构调整相协调㊂其计算公式为:P=ðG i G∕L i L-12(2)上式中,P为就业-产值偏离度;G为地区生产总值;L为就业总人数;G1㊁G2㊁G3分别为第一㊁二㊁三产业产值;L1㊁L2㊁L3分别为第一㊁二㊁三产业就业人数[8]㊂(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X3):反映劳动力配置效益水平,即平均每个从业人员每年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劳动效率越高[9]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3) (4)工业废气排放量(立方米)(X4)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X5):工业 三废 ,即工业废水㊁废气㊁固体废弃物,它们会对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产生影响㊂一些工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废弃物问题,使得一些传统行业难以满足环保标准,导致其逐渐被淘汰或被限制,环保技术较为成熟的清洁生产行业将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10]㊂(5)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亿元)(X6):政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之一,可以通过财政科技支出来投资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㊁环保产业等优势产业领域,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地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11]㊂(6)固定投资总额(万元)(X7):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购置㊁建造和扩建固定资产的总额,如工厂㊁机器㊁设备㊁房屋等㊂随着固定投资总额的增加,企业可以购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更高㊁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升级㊂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固定投资总额的分配方式和方向,引导企业将投资集中在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上,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2]㊂(7)地区进出口总额(万元)(X8):可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促使该地区加强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㊂如果一个地区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上,那么这将促使该地区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自身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㊂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进口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上,那么这将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挤压和冲击,需要加强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以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3]㊂3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因子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被认为是实现省内各地市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准确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经济变量的影响㊂为了避免主观赋权的随意性并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文章选择因子分析法作为评价工具,因子分析法可以基于公共因子的因子贡献率进行权重分配,提高精确性,凸显被评价单位之间的差异㊂根据上文列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8个评价指标,搜集了2021年江西省11个地市的相关数据㊂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㊁‘江西统计年鉴“㊁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㊂首先对搜集的8个指标原始数据使用S P S S22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㊂然后按主成分法求解因子载荷,按最大方差法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如下结果:㊃62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表1 KMO与B a r t l e t t检定K a i s e r-M e y e r-O l k i n测量取样适当性.612B a r t l e t t的球形检定大约卡方62.400 d f28显著性.000根据表1的结果发现B a r t l e t t球体检验的卡方值为62.4,其s i g.值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应该拒绝变量独立的假设;同时KMO的检验结果为0.612,大于0.5,说明数据适合用于因子分析㊂表2说明的变异数总计元件起始特征值撷取平方和载入总计变异的%累加%总计变异的%累加%13.68446.04646.0463.68446.04646.046 22.53231.64977.6952.53231.64977.695 31.09013.62991.3241.09013.62991.3244.3464.32895.6525.1692.11397.7656.1141.42099.1857.040.50499.6908.025.310100.000由表2可知,前三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324%,说明前三个公因子提取了8个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提取前3个公因子进行因子分析是合适的㊂表3变量共同度起始撷取Z s c o r e(X1)1.000.963Z s c o r e(X2)1.000.904Z s c o r e(X3)1.000.908Z s c o r e(X4)1.000.906Z s c o r e(X5)1.000.891Z s c o r e(X6)1.000.942Z s c o r e(X7)1.000.819Z s c o r e(X8)1.000.973表3给出的变量共同度表示提取的公因子解释各原始变量信息的能力㊂保留前3个公因子时各变量的共同度均高于0.8,这3个公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㊂表4旋转元件矩阵元件123Z s c o r e(X1).974.073-.093Z s c o r e(X2).895.310-.077Z s c o r e(X3)-.939-.090.134Z s c o r e(X4).189.914.186Z s c o r e(X5).018.922.203Z s c o r e(X6).130.174.946Z s c o r e(X7)-.886.086-.163Z s c o r e(X8)-.262.237.921由表4可以看到变量X1㊁X2㊁X3㊁X7在第一公共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第一公因子可概括为产业结构合理效益化公因子;变量X4㊁X5在第二公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第二公因子可解释为产业结构绿色化公因子;变量X6㊁X8在第三公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第三公因子可解释为产业结构科技竞争力公因子㊂表5元件评分系数矩阵元件123Z s c o r e(X1)0.2640.029-0.085Z s c o r e(X2)0.2430.122-0.071Z s c o r e(X3)-0.255-0.0360.123Z s c o r e(X4)0.0510.3610.171Z s c o r e(X5)0.0050.3640.186Z s c o r e(X6)0.0350.0690.868Z s c o r e(X7)-0.2400.034-0.150Z s c o r e(X8)-0.0710.0940.845由表5可以得到F1㊁F2㊁F3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F1=0.264X1+0.243X2-0.255X3+0.051X4+ 0.005X5+0.035X6-0.240X7-0.071X8F2=0.029X1+0.122X2-0.036X3+0.361X4+ 0.364X5+0.069X6+0.034X7+0.094X8F3=-0.085X1-0.071X2+0.123X3+0. 171X4+0.186X5+0.868X6-0.150X7+0.845X8根据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其计算公式为:F=(46.046%F1+31.649%F2+13.629% F3)/91.324%=0.5042F1+0.3466F2+0.1492F3最终计算出江西省11个地市的各因子得分与㊃721㊃第6期李钰欣,吴健辉: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综合得分及相应排名,结果见表6㊂表62021年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得分和排名地区F1得分F1排名F2得分F2排名F3得分F3排名综合得分排名赣州市1.333521.155021.824821.34501上饶市1.353610.56553-0.440860.81272宜春市0.775030.298740.281140.53623九江市-0.604681.528711.217830.40674抚州市0.72454-0.48738-1.184380.01975南昌市-1.3970110.134954.22601-0.02706吉安市0.14955-0.344660.01865-0.04137萍乡市0.04996-0.45967-1.45509-0.35138景德镇市-0.29347-0.785510-1.973411-0.71479鹰潭市-0.83079-1.058611-0.75977-0.899110新余市-1.260210-0.54749-1.755110-1.087011 4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聚类分析以3个公因子得分为分析变量,各地区为标记变量,基于平方E u c l i d e a n距离作为度量标准㊁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㊂表7凝聚顺序表阶段结合的丛集丛集1丛集2聚合系数阶段丛集第一个出现丛集1丛集2下一个暂置123.246003 289.683005 32101.360106 4562.079006 58113.072208 6254.9713410 7477.104008 84811.881759 91426.4980810 101250.162960使用E x c e l画出表7中的聚合系数随分类数变化的曲线得到图1,由图上曲线可以看出,分类数大于3时,曲线开始变得平缓,因此分为3类是合适的㊂图1聚合系数随分类数变化的曲线由保存的聚类结果得到表8㊂可以看到第1类只有南昌市,第2类包含景德镇市㊁萍乡市㊁抚州市㊁新余市㊁鹰潭市,其他的归为第3类㊂表8聚群成员表地市3群集地市3群集南昌市1赣州市3景德镇市2上饶市3萍乡市2九江市3抚州市2宜春市3新余市2吉安市3鹰潭市2表9各类的指标均值汇总C L U4_1F1_m e a n F2_m e a n F3_m e a n1-1.40.134.232-.32-.67-1.433.60.64.58㊃82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5总结与建议研究结果将江西省11个地市分为3个类别,由表9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效益化公因子F1得分与产业结构绿色化公因子F2得分均值最高的都为第三类地市,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领先的地区㊂第一类城市的产业结构科技竞争力公因子F3得分均值最高,综合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相对均衡㊂第二类城市各公因子得分均为负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较为落后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各地市必须在客观分析全省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准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与突破口,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划与措施㊂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可行的建议如下:(1)对于第一类城市南昌市㊂南昌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功,F3得分最高,但在F1㊁F2以及综合得分排名中均靠后㊂建议南昌市继续发挥其示范㊁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发展综合经济实力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要关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并继续致力于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推进南昌市与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理配置地区内部资源,提高产业效益,实现经济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㊂(2)对于第二类城市:景德镇市㊁萍乡市㊁鹰潭市㊁抚州市和新余市㊂这类城市的各公因子得分均较为落后,建议这些城市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㊂一是加强金融㊁保险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落户;二是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三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的协同共生;五是加强道路㊁桥梁㊁水利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城市的交通和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7]㊂(3)对于第三类城市:赣州市㊁宜春市㊁上饶市㊁九江市和吉安市㊂其中前四个城市公因子的综合得分排名前四,说明它们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得到均衡发展,建议继续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优化升级,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跨越式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水平,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㊂吉安市公因子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七,各公因子得分排名均位于中间位置,说明吉安市各方面发展比较平均,要科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吉安市的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增强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㊂江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同时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㊂参考文献:[1]赣府发 2021 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ʻ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N].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 02 05(5,6).[2]杨晓璐.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3]张华,刘洪昌.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2015(16):138 144.[4]吴义丹,李静,李明娟,等.赣南原中央苏区产业结构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4):75 78.[5]王继顺,葛仁福,闫敏伦.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江苏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1 24,64.[6]王亚会.西安市产业结构分析及调整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7]孟媛美,张明.基于偏离 份额分析法的新余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30):190 192,197. [8]付婷,龚琼,唐红英.新时代上饶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及路径优化研究:基于闽浙皖赣毗邻10市的比较视角[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5):85 95.[9]俞一珍,王章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6(6):17 24.[10]邢苗,张建刚.五大发展理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J].中国市场,2017(32):18 23. [11]徐仙英,张雪玲.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生产力研究,2016(8):53 57.㊃921㊃第6期李钰欣,吴健辉:江西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12]骆腾飞.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优度评价[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9):122 124.[13]刘瑞.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5):3 6.[14]王森林.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0.责任编辑:肖祖铭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U p g r a d i n g L e v e l i n C i t i e s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L I Y u x i n,W U J i a n h u i(J i n g d e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g d e z h e n3334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l e v a n t t h e o r i e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t h e 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T h e s c o r e s o f v a r i o u s c o mm o n f a c t o r s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c o r e s o f11c i t i e s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n2021a r e o b t a i n e d w i t h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a p p l i e d,a n d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l e v e l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i s c o n d u c t e d.B a s e d o n t h i s,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w i l l b e u s e d t o d i v i d e t h e11c i t i e s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n t o t h r e e c a t e g o r i e s.T h e 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t t h a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i t i e s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s e x t r e m e l y u n b a l a n c e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a d j u s t m 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i t i e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㊃031㊃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
江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19 99 年 20 00 年 20 01 年 20 02 年 20 03 年 20 04 年 20 05 年 20 06 年 20 07 年 20 08 年 20 09 年
构成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工业体系
4、科技开发
2013年江西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排第24位,比上年前 移1位。在科技投入方面,江西省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46.3 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1.33%,创历史新高; 在创新基地方面,截止2013年底,江西省共有47个国家级园 区、基地。包括4个国家高新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12个 国家级国际创新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 基地、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在知识产权方面,2013年,江西省专利申请总数为16938项, 专利授权总数为997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931项, 授权数923项,较上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江西历史上一直是稻米的主要产区。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 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 产量的95%。并盛产柑桔、脐橙、茶叶、毛竹和杉木等。广 昌,石城是全国通芯白莲、烤烟出口生产基地,省优质烤 烟生产基地。江西是中国优质农产品输出基地和有机食品 生产基地等。丰城市、南昌县、鄱阳县三县是全国粮食产 量百强县。2013年,江西粮食总产量2116.1万吨,实现 “十连丰”。粮食种植面积3690.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743.1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4.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563.7千公顷。80年代以来,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 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1999年至2009年间,第二产业在江西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由1999年的35.0%上升到 2009年的51.2%,上升幅度达16.2个百分点,且在 2003年,第二产业已经超过第三产业,成为江西省 第一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二、三、 一 图1:江西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区位商视角下的江西省产业结构

区位商视角下的江西省产业结构研究□李小玉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初期的“一、二、三”格局调整为现在的“二、三、一”格局。
本文从区位商的角度,对江西省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江西三次产业中的优势产业是第一产业,其他产业优势都低于全国水平。
第一产业内部的优势行业为林业,渔业发展也较快;第二产业内部的优势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内部结构以小企业为主;第三产业则是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优势产业,但其优势呈逐年降低趋势。
江西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加快大中型企业建设,将小型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必须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江西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优势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26-06[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规划项目“后危机时代我国中部地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批准号:10JL10)[作者简介]李小玉,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77)郭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福建厦门361005)Abstract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1978,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Jiangxi province has significantly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pattern of “one 、two 、three ”into “two 、three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cation quotient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ndustry structure between industries and the industry structure within the industry to discover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mpetitive industry in three industries is first industry,and other two in-dustries ’competitiveness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y within the first industry is forestry ,and the next one is fishery.Within second industry dominated b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non -ferrous metal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ing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one.Within third industry,communication,transportation,storage,and postal service are the most competitive ones ,but their advantages tend to decrease year by year.Therefore,Jiangxi province ha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expand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to strengthe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um and large -sized enterprises,and enlarge and strengt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subjects;constantly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Jiangxi forward the post -industrialization.At l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we provide meaningful suggestions for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Key words :location quotient;industry structure;competitiveindustries一、引言产业结构从广义来讲,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从狭义来讲,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江西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省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江西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等。
因此,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选题意义(一)为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江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提供决策支持。
(二)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
了解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和现状,可以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使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2.江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江西省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江西省各个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和梳理,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2.案例分析法:选取江西省典型的产业进行案例分析,对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实地调研法:实地走访江西省各地的企业和产业园区,了解江西省各个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专家访谈法:邀请江西省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江西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一)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和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二)揭示江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措施;(三)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