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

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怎样才能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真正起到减负增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就着手对作业设计的探究。通过研究我认为课外作业的布置应该注重突出实践性、层次性、探究性、创新性等。具体如下:

(一)突出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好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我们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应注重的是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讲清了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后,布置了一道实践操作性作业。每个学生发一张购物记录卡。让学生带着购物记录卡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一样东西,并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记录卡。学生首先考虑买什么东西,然后去观察了解商品的价钱,即单价,再确定所买的数量;考虑怎样用所学的知识算出要付的钱,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其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作业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突出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指定习题,学生统一进行指令性书面练习,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为此,在作业布置上,我们要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

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层次性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梯度,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同时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要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如在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有层次性的课堂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4×28+28×66;125×(80+8)。第一题就是基本形式的练习,是将34个28和66个28合并为100个28;第二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字母公式,不仅可以从左往右算a×b+a×c=a×(b+c),也可以从右往左算a×(b+c)= a×b+a×c。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25×44;99×101-99;134×34+134×25+134×49。这一层次中的第一题需要学生将数先进行合理分拆,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二题属于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的,需要将题补充完整后再进行简便计算;第三题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推广。第三层次(提高题)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13×36+12×36)×4;53×64+37×53。这两题都是需要进行两次简便计算题,第一题中就需要先在括号内进行乘法分配律再结合前一课时的乘法结合律进行第二次简便计算;第二题就需要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101×53,再将数合理分拆后,第二次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在新授课后的课堂练习中,夯实基础,灵活掌握新知,尝到了成功的欢乐。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坡度,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实处。同时这种作业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又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突出探究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探究性是指作业内容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实践中老师们可设计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如四年级在学习直线和线段的内容,设计了以下一题:

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突出创新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导演”,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己画组合图形计算面积,可自己做,也可和别人交换做。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开始动笔画起来,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图形就出来了,并给自己的图形起了些名字:“勇往无前”“至高无上”“至尊一号”等等。

当然,有些学生出的题目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计算。我就引导他们:“你认为该增加什么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大家围绕着问题一步步地展开,各种各样的方法应运而生,对方法的正确与否他们又展开了争论……此时,教师成了“多余人”。从学生欢乐的笑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确实是他们自己种的“果子”甜,自己获得的知识沉。此时,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以上是我对课外练习设计的种种探究,这种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从作业对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塑造,情感的发展方面等进行探究的,主要通过对练习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变化,内容的多层次变化,使作业的设计更富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学以致用的宗旨。同时使练习更趋于趣味性、探索性以及合作性,从而提高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