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学校、学生及家长合作,为学生提供心理、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务。
这种模式在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增多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学生的心理、行
为和情感是影响其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学生工作主要由校
内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但由于学生问题的日益复杂和繁难,单一的
学校工作人员往往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引入社会工作者可
以增强学校学生工作的力量和有效性。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学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与服务。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职业规划、志愿者
培训等服务。
他们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还积极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包括:1.帮助学生处
理心理情绪和学业烦恼;2.组织社会力量,拓宽学生的社会资源;3.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增强儿童教育能力;4.参与学生社团
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锻炼应对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模式拓宽了学校学生工作
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辅导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学校
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科技信息
基础 理 论 研 讨
学 校 社 舍 工 作 介 兀 高 校 学 生 工 作 的 思 考
盐城 工 学 院 胡 凌 霞
[ 摘 要] 当前我 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 它带来的经济成分、 生活方式、 利益关 系等的 多样化深刻式和价值取 向。这给传统的 高校学生工作带来 了新的 困难和挑 战。这为学校社 会工作介 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 了良好 的契机 , 学校 社会 工作 理 应 成 为 其 重 要 的 补 充 , 以保 证 大 学 生 获 得 优 质 的服 务 和 良好 的 育 人 环境 。 [ 关键 词 ] 社 会 工作 介 入 高 校 学 生 工 作 学校
一
、
1 学 校 社 会 工 作 的 定 义 、
“ 学校社会工 作(c oloi ok ” sho ca w r )是社 会工作 的一个重 要分支 , s l 是 一 门 教育 学 与 社 会 工 作 学 之 间 的交 叉学 科 ,在 发 达 国 家 和 地 区 已成 为一项专业化 的社会事业。它是社会 工作者依据专业 的理论 和方法 , 在 学 校 教 师 和管 理 人 员 的 密 切 配 合 下 , 要 以学 校 为 工 作 范 围 , 主 以帮 助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和 促 进 学 生 成 长 为 T 作 重 点 , 学 生 、 长 、 师 以 及 相 应 为 家 教 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及发展 从 起 源来 看 , 校 社 会 工 作 是 社 会 工 作发 展 中很 早 的一 支 , 在 2 学 早 0 世纪初 , 国、 国和德 国就几乎 同时发展结 合教 育与福利两种制度 的 英 美 学校社会 工作 , 建家庭 、 创 学校 与社 区相互结合 的学校社会工 作体系 。 在 我 国 , 校 社 会 工 作 早 在 2 纪 早 期 就 曾 出现 过 , 要 由基 督 教 青 学 0世 主 年会( YMC 在 一些 中学 建 立 青 年 会 组 织 , 助 青 少 年 更 好 的 处 理 个 人 A) 协 生 活 与社 会 适 应 等 问 题 。 后 来 由于 种 种 原 因学 校 社 会 工 作 并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发 展 , 相 关 工 作 由 一 些 其 他 措 施 所 取 代 。 目前 , 发 达 国家 和 其 在 地区的高校 中学校社会工作 普遍存 在。在我国, 事业 尚未真正起步, 这项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探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探析作者:刘雨萌来源:《决策探索》2021年第14期【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管理;路径探析一、国内外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回顾(一)国外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学校社会工作泛指在教育体系内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英美国家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比较成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与建立、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等阶段。
日本学校社会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背景是当时的日本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等。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嗝嗝老师》等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在发展学校社会工作,教育者虽没有社会工作者之名,但是在工作中利用的却是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
(二)国内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包括民间开展、政府推行、整合实施、综合模式四个阶段,在学校设置专门负责青少年各项事务的办事处,帮助问题学生解决个人问题。
内地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较为缓慢,从理论研究层次来看,分为宏观和微观研究;从实务模式研究来看,分为体制外聘任模式、体制内并存模式和体制内整合模式三种。
学者王思斌谈到,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还没有制度化,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负责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二、高校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情况本研究针对河南省5所高校500名学生展开调查研究,问卷收集情况见下表:(一)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1.所学专业分布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学生的专业分布为:财务管理占10.7%,旅游管理占21.6%,工商管理占7.9%,市场营销占4.2%,会展经济与管理占12.1%,会计占21.4%,社会工作占22.1%,调查结果倾向于文科,明显受到所调研主题的特殊性影响。
2.性别分布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学生的性别分布为:男生占23.43%,女生占76.67%,这个受专业背景影响明显,文科类专业女生偏多是普遍现象。
3.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为:大一占73.13%,大二占14.76%,大三占8.28%,大四占3.84%,可见参与调研的意向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大一学生刚入学对参与各种活动都比较积极。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7.doc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7《社会工作》2007年第7期下半月SOCIALWORK社会工作[作者简介]学生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转型期,学生工作在应对大学生问题时更显得不可替代。
但是在解决诸如大学生网瘾、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等社会性问题时就有点力不从心。
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述(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产生学校社会工作是依据社会工作的原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解决存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引发及影响学生问题和干预效果的专业服务(顾东辉,2005)。
20世纪初(1906~1907)在社会改良趋势的影响下,学校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
最初是由校外的私立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工作人员担任访问教师,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彼此合作,使学校能够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逐渐得到学校董事会的认可。
1913年罗切斯特城的学校率先建立访问教师制度,随后各地的学校纷纷效仿。
1930年至1960年学校社会工作正式成为学校中的一个独立单位。
我国台湾早在1960年就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在1970年代,我国台湾就在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和低智能儿童学校)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范明林,2005)。
我国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开始由非政府福利组织推行,经过大约30年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基本实现了一校一社工。
我国大陆的学校社会工作最早出现在20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YMCA)在一些中学建立的青年会组织,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是学生,但也包括家庭、学校教职工和社区。
具体而言,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应该包括:其一,有各种困难或问题的在校学生,通过学校社工提供的专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

2、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职 业规划、困难帮扶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协助高校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此 外,社工还可以与高校教师、辅导员等共同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提 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果。
3、高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
3、高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可以采取高校与社会工作 机构合作模式。高校可以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场地、设施和一定的经费支持,同 时社会工作机构可以派遣专业的社工入驻高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 合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互利共赢。
2、社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 用
三、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
三、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
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学校社会工 作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学生服务。其 次,学校社会工作能够通过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个人 和人际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的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和责任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 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越来越 多的挑战。例如,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校园欺凌、学业压力等问题不断涌现。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些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管理 模式。
二、可行性分析
1、学生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1、学生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校园 安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挑战,如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就 业压力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学生的 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课题研究论文: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社会其它论文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一、学校社会工作20世纪初,学校社会工作开始出现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所谓学校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以帮助学生建立社会化人格,获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的能力。
”作为教育系统中一种特殊形态的专业服务活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社会工作专业使命的要求,是学校制度完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原则与方法的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工作,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能预防问题的发生以及注重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变传统教育中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理念的弊端,在互动过程中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关系,从而真正达到由“教”转“育”的过程。
二、现存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及特点在公立高校大学制度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一直没有摆脱思想政治工作统领下的附属地位,形成了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系统为辅的一套比较固定的学生工作模式。
当今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主要存在管理意识当先,服务意识薄弱;科层制的工作模式,管理效果差;辅导员的职责不明,人员配置不足;注重学生共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等特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工作方法单一,工作人员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的事实没有实质改变,很难适应大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在校大学生个性特征越来越鲜明的今天,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还要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必要性分析基于高校学生工作现存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工作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介入,以拓展学生工作的内涵理念、方式方法、组织结构功能,适应学生工作主客体、环境资源与工作目标的发展变化的现实需求,在以下方面有介入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生态系统理论
多元环境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多层次环境的影响,包 括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工作者应综合考虑学生所处 的各个环境,以全面理解其需求和问题。
强调环境改善
该理论主张通过改善环境来促进个体的发展。社会工作者 应积极与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环境。
开展社区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营造积极社区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同时,关注学生的社区参 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
05
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介入模 式的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明确工作成果
通过效果评价,可以明确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工作成果, 包括改进学生福利、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氛围等 。
VS
挑战
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人力等资源 不足的挑战,以及模式本土化、文化差异 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模式, 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06
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介入模 式的未来展望
模式创新与完善的方向
多元化服务模式
未来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经 济援助等。
网络化服务模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与覆盖面,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社会工作介入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挑战
高等院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学业 压力加大、校园欺凌现象、网络成瘾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 社会工作者采取更为专业、有针对性的介入措施。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一、引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也经常出现。
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不可或缺。
本文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主要采用的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心理支持模式和教育培训模式。
1.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社会工作干预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个体的精神卫生,主要包括评估、策划和实施三个步骤。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其次,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法。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个体的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提供家庭支持,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2.心理支持模式心理支持模式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倾诉的机会。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情感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听课、听课评估、家访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在心理支持模式中,也可以组织情绪管理、压力调适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
心理支持模式的特点在于重视情感倾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和焦虑倾诉出来。
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模式注重预防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教师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7-01作者简介:王杨(1981-),女,首都经贸大学德育助教,硕士。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王杨(首都经贸大学,北京100070)摘要: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系统承担了很多学生教育的工作,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存在着分工不明、工作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情况变化,原有学生工作的体系已不能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本文从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研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新构建,以期使学生工作系统更适应其育人要求。
关键字:学校社会工作;学生工作系统;重构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94(2009)03-0057-03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以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的限制,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区”。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及学生工作实施者始终不懈地探索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改革措施。
在此过程中,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理念及方法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切入点。
例如,当前利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临床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支撑已经被许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
学校社会工作应视为一种专业性工作,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工作配合,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协调家长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学校社会工作的涵义学校社会工作产生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
当时,美国中等学校开展的“访问教师运动”,被视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门专业。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语“schoolsocial work ”翻译而来。
学校社会工作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
一般而言,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领域可以包括卫生、教育、福利、司法、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其中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学校中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即为学校社会工作。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学者的理解表述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我国学者张乐天等人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学校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
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通常要与学校的行政教学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和社会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广义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狭义的学校社会工作则是以困难学生为研究、工作对象的一门学科和一项社会事业。
它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
2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2.1增强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性的需要从学校学生工作角度来说,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学生问题复合性及高校学生工作系统承载能力的强烈需要。
学生问题的复合性呼唤整体化工作思路。
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有复合性。
例如,一个厌学的学生,其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其背后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学校、社区,甚至是隐藏更深的原因,其影响因素往往交叉、叠加、累积,极具复杂性。
如果学生工作者不全盘考虑学生厌学的原因而盲目进行教育,可能就会由于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好、协调好,学生再回到原有情境中时又会发生问题的反复。
因此,将学生置于其所属的整体情境中加以分析,是解决当前学生问题复杂性的一剂良方。
学校社会工作符合了当代学生工作中整体性工作思路的需要。
社会工作认为人是一个生活于特定社会情境中的特殊个体,标准化的测试并不能反映案主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及其不幸状况。
对问题学生,他们强调“人在情境”,采取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跳出封闭的咨询室,运用整体系统的意识去关注社会要素对问题学生产生的综合性、威胁性影响,了解问题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区中所处的不利位置,并在此过程中为其奔走、呼吁,致力于为其构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的社会支持系统。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高校扩招,高等学校承载的教育任务太多,已经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和条件。
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任务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8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ug.2009第19卷第3期vol.19No.357··杂,细致的学生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
学生问题不断增多,其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其自身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社会、社区、家长等有关方面共同协作,综合解决。
另外,教育在面对大多数人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别需要。
对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仅仅依靠对教学组织形式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不够的。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个案和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一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2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其出发点和归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及社会化发展。
在高校介入社会工作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满足学生个人社会化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中除了要获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还要顺利实现个人社会化。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和家长难以及时发现并妥善地加以解决。
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需要发展性的工作思路。
21世纪的国家需要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学校教育应努力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前沿阵地。
高校中当前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其重点在于弥补学生过去已经形成的心理损害,解决和改变心理结构障碍。
然而这远远不能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学校社会工作除了强调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之外,其主要任务在于“危机干预”中让受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目标达成的全过程。
社会工作者坚信,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没有一个人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的。
而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都能在其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
因此,学校社工极少越俎代庖地为学生作决定,而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在每一步小目标达成后都能引导学生对下一个目标的思考,目的在于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以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和改变不利现状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咨询的方式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有益补充。
3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高校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必然面临社工的定位,与学生工作系统的原有成员的工作分工等诸多问题。
现有的学生工作系统需要进行重新构建,与学校社工合理配合,实现学生工作的合力。
3.1现有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主要架构现行高校通常采用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
学生工作部(处)统筹和指导学校整体学生工作,同时设共青团,作为全校团学工作的指导机构。
各院系设学生工作分支机构,由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主管,下设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岗位。
院系学生工作机构受学生工作处及学校团委的业务领导和指导。
院系分团委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分工各校不尽相同,并不十分明确,但分团委书记较多地负责团学工作。
党建、学生心理辅导、就业、勤工助学、日常工作等则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分工。
有部分高校专设或在学生工作处下设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独立开展或指导院系开展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现行高校学生系统的构架,使得院系学生工作繁杂且分工不明,特别是在院系多个专职辅导员的情况下,各院系多是按照工作项目分工而非性质分工,使得每个辅导员都要疲于应付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精力做细致入微的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职能混同于一人,使得学生工作老师经常给学生“两张面孔”,不利于在学生中获得信任感和威信。
同时,分工和工作方向不明也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图1现行学生工作系统图示3.2社会工作介入后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如上文所述,高校介入社会工作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从其定位和宗旨上应当介入学生工作系统。
然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存在很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较多地体现政治性、导前性和教育性,社会工作则较多地体现社会性、事后性和服务性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工作与传统的学生工作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也有明显不同。
因此,需要确定社会工作在高校的介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系统进行重新构建。
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在各高校成立社工站,由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担任高校社工,从事高校的社会工作开展及研究,并逐渐充实社工队伍,向达到一定人数的院系委派驻院(系)社工。
驻院(系)社工主要在院系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本院系学生,同时院系社工受学校社工站的专业指导及督导,并向学校社工站寻求专业、实务等支持。
基于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高校的学生工作系统应当在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建构。
高校学生工作仍然坚持由学生工作部(处)统筹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的整体框架,同时设团委、社工站。
从行政隶属上,团委与社工直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工作关系上,学生处、团委、社工站同属于学生工作系统,相互协作,有分工、有配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王杨58··合。
从学院一级学生工作体系看,各学院学生工作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管、下设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及驻院(系)社工。
分团委书记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委派,专职辅导员由学生工作处委派,驻院社工由社工站委派,分别负责团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及贫困生、问题学生工作。
这样,学生工作系统特别是基层学生工作队伍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理顺各自岗位的任务及关系,有利于明确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分工,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同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及专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表1新建构学生工作系统分工参考文献:[1]刘芳.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学校心理咨询相比较[J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9).[2]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J ].中国青年研究,2007,(5).[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4]盛跃明,彭娟.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新建构———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考察[J ].理论界,2005,(S1).责任编辑:王昌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8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ug.2009第19卷第3期vol.19No.3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Work SystemWANG Yang(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Abstract :China's current student work system in college undertakes a lot of educational work ,but 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s as ambiguous division of work and unprofessional work.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changes ,the original system can not adapt to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requirements ,which needs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The thesis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rvention from the necessity ,and stud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work system ,to adapt the educational demand.Keywords :Social Work in College ;Students Work System ;Reconstruction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