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PPT(18张)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专业认同,作为大学生个体在其专业领域内形成的自我概念和专业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包括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与学业成绩、职业满意度、专业选择动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系统梳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差异和共性,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现象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题,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结果,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上的接受和认可。

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认同不仅涉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接受和喜爱,更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以及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专业认同的概念涵盖了多个维度。

认知维度上,大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特点、发展前景等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情感维度上,大学生应当对所学专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如喜爱、自豪等。

再次,行为维度上,大学生应愿意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承诺和行动力。

价值维度上,大学生应认同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认为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学校教育方式、师生互动、同伴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塑造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专业认知社会调查课件

大学生专业认知社会调查课件
• 2自己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所转专业要符合 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不要跟随大流。
• 3所选择的专业的发展前景:所选择的专业 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毕业以后能适应市 场需求。
• 4是否适合考研或出国深造:对于想要继续 深造的同学要优先考虑这一点。
学习交流PPT
29
决定要转的专业后,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 1转专业时需要考得课程内容:对于商学院内部转
13
我们的调查方法
• 问卷调查 包括三部 分内容:(认知度 现状、原因追踪、 所带来的影响)
图书馆ing
学习交流PPT
14
现状小觑
• 1、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是否 和同学们梦想的一样
学习交流PPT
15
• 2、填报志愿之前对各 大学及所感兴趣的专业 了解情况
学习交流PPT
16
• 3、对所在的专业的就 业前景/发展方向的了 解情况
• 4了解好转入的专业要学什么课程,以便自己在日 后去补大一落下的。
学习交流PPT
30
转专业后会遇到的问题:
• 1所转专业落下的课程的自己一点一点的去补,全 靠自己去专研。
• 2转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会比较繁重,经常会全天有 课,课余时间很少。
• 3需要重新去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再次建立起一个 新的朋友网是比较困难的,以前的关系脉络也会 渐渐断开。
• 为以后考研时专业选择做准备
学习交流PPT
5
开工啦
学习交流PPT
6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前期:小组七名成 员均分了问卷发放 及回收工作。
学习交流PPT
7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中期:共同访谈了两位已转专业的学长学姐,梁泽
超和王荻对6位学长学姐进行了电话访谈。加深了对 专业的认识,并记录和分析了采访内容。

大学生专业认知社会调查PPT课件

大学生专业认知社会调查PPT课件
22
导致的......
• 是否有转专业想法
近三分之二 的学生有过转专 业的想法,约三 分之一的学生仍 然具有转专业的 打算。说明大多 数学生进入大学 对本专业不满意

精选PPT课件
23
选择?选择!
• 你觉得填报志愿时怎么做可以让自己对现 在更加满意(问答题信息提炼)
• NO.1了解专业,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为以后考研时专业选择做准备
精选PPT课件
5
开工啦
精选PPT课件
6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前期:小组七名成 员均分了问卷发放 及回收工作。
精选PPT课件
7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中期:共同访谈了两位已转专业的学长学姐,梁泽
超和王荻对6位学长学姐进行了电话访谈。加深了对 1专业的认识,并记录和分析了采访内容。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董文志:查阅相关书籍并 向小组成员推荐。总结课 题所得并撰写结题对策与 建议。
黄致富:协助问卷PT课件
11
我们的成员及分工
• 王荻:组合大家意见,组织设计并确定问卷,整 理结题报告,制作PPT 。
精选PPT课件
12
结果小议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6
转专业??纠结!肿么办?
肿么办?
听听学长学姐怎么说
精选PPT课件
27
• 访谈(邀约访谈、电话访 谈) (转专业流程;选择 所要转的专业时需要考虑 的问题;需要做的准备工 作;转专业后会遇到的问 题)
精选PPT课件
3
名词剖析
• 专业是什么?我们的认为: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 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 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 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问卷调查-文档资料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问卷调查-文档资料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问卷调查目前我国国内对专业认同的研究还不多见,研究的领域也还不够广泛。

由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关于专业认同情况的得分基本上没有超过总分的一半或是认同度的50%,也就是说研究者基本上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认同度普遍偏低。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较低;其次,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年级、性别、学科等人口统计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也警示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正式问卷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600份,被试来自于某市A,B,C,D四所大学,取样时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式,尽量考虑到性别、年级、专业的均衡,最终回收559份,有效问卷521份,有效回收率为86.8%。

(2)方法与材料。

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卷。

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得分越高,表明专业认同度越高。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考察全体调查对象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总分和各维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首先从总体上初步认识其基本特征:表1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521)从此表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认同总平均分M=3.03,略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所以总体上看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2)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在问卷上的得分情况见表3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比较(注:*代表p?0.05)由此表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并且在专业认知、行为、情感三个维度上也没有体现出性别的差异。

(3)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年级差异。

年级因素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中的得分情况见表3,由方差分析可知其是否存在差异,再由事后检验得知年级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情况。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以H师范大学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学专业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以H师范大学为例,深入探讨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教育学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H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数据,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因素、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

通过对H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也期望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提供自我认知和专业发展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二、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理论框架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学专业的接受、认可和投入的程度,它涉及对专业价值的理解、对专业身份的认同以及对专业发展的期望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学领域,专业认同感对于本科生的学习动力、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而言,专业认同感不仅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同,更是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构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理论框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专业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中,我们可以借鉴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来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这为我们理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如何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专业认同感提供了理论支持。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也变得多样化,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疑惑,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这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内涵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包括对专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同。

一个具有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会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努力发掘专业潜力,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 个人因素:个人兴趣、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对专业认同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浓厚兴趣和热情的个人会更加愿意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从而形成更强的专业认同感。

2. 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态度和支持程度也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教育观念和对学生的指导都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也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践平台以及职业规划指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

4. 社会因素:社会的认可度和需求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社会热门专业往往能够受到更多社会认可和支持,从而促使学生对这些专业形成更强的认同感。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施对策。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认同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宣传活动、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实践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热情。

2024年大学生调查PPT模板

2024年大学生调查PPT模板
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重 新建立社交圈子,适应与 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 。
2024/2/29
宿舍关系处理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 所,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 对于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 至关重要。
人际沟通技巧
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人际 沟通技巧,容易导致误解 和冲突。
18
心理健康问题剖析
焦虑与抑郁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出 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28
THANKS
2024/2/29
29
自我认知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兴 趣、能力和价值观。
心理求助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缺乏主动寻求帮助 的意识和途径。
2024/2/29
19
消费观念误区及纠正建议
2024/2/29
盲目消费
部分学生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如追求名牌、过度消费等 。
缺乏理财观念
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观念,容易导致财务困境和信用问题 。
02
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 表现,如焦虑、抑郁等。
03
求助意愿与途径
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 愿意求助及求助途径选择。
04
心理辅导与咨询
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提 供情况及效果评估。
2024/2/29
14
消费观念及行为特点揭示
01
消费水平
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及其与家庭 经济状况的关系。
4
调查目的
01
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态度和行为
2024/2/29
02
探究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 题和挑战
03
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 提供数据支持

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作者:高霞陈淼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6期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上海交通大学抽取165名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被试者,共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4.55%。

同时对被试者的性别、生源地和专业类型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分布如下:农村53人、城镇103人;文科30人、理科40人、工科43人、经管类43人。

1.1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通过对156名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以了解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基本状况。

其中,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一: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平均分M=3.3381,略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所以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各因子平均分大小排序分别是:认知性>情感性 >行动性>适切性,符合专业从了解——情感依附——行为投入——匹配的过程。

1.2 大学生专业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多元方差分析以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分及其四个因子为因变量,以生源地、专业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以检验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多因素方差分析所得P值都不显著,不存在任何交互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两个变量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

1.2.1 生源地与专业认同。

对生源地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

具体见表二: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认同的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个维度以及认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1.2.2 专业类型与专业认同。

对专业类型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认同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三个维度以及認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型差异,在四个维度以及认同总分的得分情况是文科>工科>经管类>理科。

可能因为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更容易入门,更愿意投入一定精力进行专业学习。

2 研究建议2.1 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教育笔者建议,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高中学校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志愿填报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生15044.13 7.613 .622 42.91 45.36
22
63
女生 9045.60 6.044 .637 44.33 46.87
29
61
Tota2l 4044.68 7.088 .458 43.78 45.58
22
6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性别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ANOVA
Attitude
是,“个人因为想要同另一个人或一群人或维持一 种令人满意的关系而接受影响时发生的。”也就是 说,由于喜欢某人或某个群体而自愿接受它。还有 学者认为,“认同是某种事物本身包含的给人们带 来利益的价值,得到它所在的社会环境(包括人、 制度、文化)的认可、接受、赞同,并鼓励、支持 其存在和发展”。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专业认同 感是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能否给其在现在的学习状 态、未来的就业、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等方面起作 用和带来利益的认可、接受的程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意愿专业与否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是否显著
ANOVA
Attitude
Sum of Squares Betwee 3n 65G0r.o6u1p 2s W ithin8G 3r5o7u.3p2s1 Total12007.933
dfMean Square F 13650.611203.962
Sum of Squares Between12G1r.o0u0p0s W ithi1n1G 8r8o6u.9p3s3 Total12007.933
dfMean Square F 1 121.000 2.423
238 49.945 239
Sig. .121
经过方差分析,得到F=2.423,P=0.121>0.05。 所以我们可以说男女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不存在 显著差异。
238 35.115 239
Sig. .000
经过方差分析,我们得到F值为103.692。P值明 显小于0.05,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意愿专业 学生与非意愿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存在显 著差别。根据95%的置信区间,从上表中可以看 出,意愿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非意愿 专业的专业认同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
——对安徽大学06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社会工作 ,安徽 合肥 230601)
指导老师:田飞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目录
◆ 摘要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不足之处 六:未来研究方向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讨论
• 热门专业与否对专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这 在某方面说明,很多热门专业的学生虽然就读热 门专业,但并非就是他的兴趣所向,但迫于各种 压力,他才选择了此专业,导致热门专业的学生 对专业认同感并不明显高于非热门专业学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引言
• 随着我国大学生分配制度的瓦解以及大学生按市 场需求自主择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市场需要的 人才也多样,同时,大学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由 于市场需求、专业发展以及专业本身等原因,各 个专业的认同是不一样的,出现了所谓的“热门 专业”与“非热门专业”。
• 所谓的非热门专业往往受到忽视,这些专业的学 生也往往因此对本专业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一 般人也会认为“非热门专业”的学生相对于“热 门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专业认同感会低一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意愿专业与否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是否显著
表2 意愿专业与否对专业认同感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
Descriptives Attitud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N MeSatnd. DevS iattdio. nLEorrwoer r BUopupnedr BoMuinidmMuamximum 是 12748.36 5.249 .466 47.44 49.28 32 63 否 11340.55 6.605 .621 39.32 41.78 22 55 Tota2l 4044.68 7.088 .458 43.78 45.58 22 6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抽样方法
• 总体:安徽大学06级在校本科生(除艺术 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
• 样本: 80名热门专业学生,160名非热门 专业学生,共计240名06级本科生
• 样本框:安徽大学06级所有列入调查范围 的专业
• 规模:240 •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后再随机抽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 意愿专业与否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是否显 著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性别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表1 性别对专业认同感的方差分析结果
Descriptives
Attitud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N MeSatn d. DevS iattdio. nL Eorrwoer r BUopupnedr Bo MuinidmMuamximum
资料分析方法
• 资料的录入、分析与统计都是采用 SPSS 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主要对自变量与 因变量进行F检验、t 检验与方差分析,然 后根据结果进行描述、推论和解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结果与分析
• 男女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 异
• 热门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是否比非热门专 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研究介绍
• 通过个别发送法,让被抽取的2006级在校 本科生填写自制的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 据。
• 主要的自变量有性别、热门专业与否、意 愿专业与否,因变量是专业认同感——通 过操作化后形成13项具体指标。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研究介绍
主要概念:专业认同感,凯尔曼给认同下的定义
摘要
• 本研究运用调查所获得的调查资料是以安徽大学 磬苑校区06级本科生的24个专业240名同学为样 本。
• 从性别、热门专业与否、意愿专业与否三方面描 述和分析各类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是否存在显著差 别。
• 经研究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热门专业学生与非 热门专业学生以及男生和女生在对专业认同感的 总体评价上不存在明显区别;而意愿专业和非意 愿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感的总体评价上存在显著 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