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CA载波聚合测试技术
TDD LTE A CA终端测试规范 v

TDD LTE-A终端功能性能测试规范——载波聚合(CA)分册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目录1概述 (3)1.1测试设备基本要求 (3)1.2测试环境基本要求 (3)1.3终端要求 (3)2载波聚合基本功能测试 (4)2.1工作频段和系统带宽 (4)2.1.1下行载波聚合 (4)2.2调度和资源分配 (8)2.2.1下行载波聚合的资源分配和调度 (8)2.2.2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 (13)2.3载波聚合下的ACK/NACK反馈 (13)2.3.1PUCCH格式1b (13)2.3.2PUCCH格式3 (14)2.4RRC配置功能测试 (14)2.4.1增加辅小区 (14)2.4.2释放辅小区 (15)2.4.3切换 (16)3载波聚合基本性能测试 (18)3.1下行载波聚合时的峰值速率性能测试 (18)3.1.1单UE下行峰值速率 (18)3.1.2单UE上下行峰值速率 (20)1概述本规范仅针对TDD LTE-A终端载波聚合(CA)功能进行测试验证,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上行和下行两载波聚合基本功能测试;上行和下行两载波聚合基本性能测试。
1.1测试设备基本要求测试环境设备基本连接图如图1-1所示,其中,UE为被测终端,EPC和eNodeB为网络设备。
图1-1 TDD LTE-A终端两载波聚合测试设备连接图1.2测试环境基本要求在正常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时,测试条件应介于下述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如表1-1所示。
表 1-1 正常测试环境条件范围1.3终端要求参与测试的终端形态可包括多种LTE终端形态,如数据卡、CPE、手机以及芯片开发板等。
终端或芯片开发板需支持TD-LTE两载波聚合相关功能,包括:B38/39/40/41等频段内连续、非连续两载波聚合以及频段间两载波聚合。
要求参与测试的终端可连接PC机,进行相关终端业务建立与释放等操作,并配备有专用测试log软件,可输出物理层、L2、L3以及终端与网络空口信令显示,可解析消息的各个IE信息(包括RRC和NAS 消息),并能输出相关信号测量指标等。
LTE-Advanced(4G)主要技术学习:CA、CoMp、HetNet

LTE-Advanced(4G)主要技术学习:CA、CoMp、HetNet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从LTE到LTE-Advanced演进过程中,更宽频谱的需求是影响演进的最重要因素,为此3GPP标准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
简单地说,它可以将多个载波聚合成⼀个更宽的频谱,同时也可以把⼀些不连续的频谱碎⽚聚合到⼀起,能很好地满⾜LTE、LTE-Advanced系统频谱兼容性的要求,不仅能加速标准化进程,还能最⼤限度地利⽤现有LTE设备和频谱资源。
得益于更宽的频谱,载波聚合后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传输速度的⼤幅度提升,以及延迟的降低。
同时,载波聚合还能有效改善⽹络质量,提升吞吐量,使⽹络负载更加均衡,尤其是在负载较重的时候效果会更明显。
打个⽐⽅,载波聚合就好⽐“黏合剂”,将零散的频谱粘在⼀起,提供更快速率。
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协作多点传输技术是指协调的多点发射/接收技术,这⾥的多点是指地理上分离的多个天线接⼊点。
CoMP技术的实质是在不同基站之间通过协同处理⼲扰、或者避免⼲扰、或者将⼲扰转化为有⽤信号,为⽤户提供更⾼速率,从⽽提⾼⽹络的利⽤率。
本质上,CoMP技术是MIMO技术在多⼩区下的应⽤,利⽤空间信道上的差异来进⾏信号传输。
CoMP技术引⼊的主要⽬的是提升⽹络性能特别是对于⼩区边缘⽤户的速率。
针对于下⾏链路需要通过CoMP动态协调eNode-B之间对某UE数据传输,实现⽤户速率提升。
虽然LTE CoMP技术是⼀个复杂技术,但是它给LTE⽹络带来很多的好处: 提升⽆线资源利⽤率:终端同时由多个基站服务,通过CoMP可以选择最好⼩区为终端提供服务,实现最⼩资源最⼤速率体验,从⽽有效提升⽆线资源利⽤率; 改善⼩区间切换性能:由于UE同时与多个⼩区保持连接状态,这意味着⼩区的总体接收能⼒的提升并将极⼤地减少掉话情况的发⽣; 多基站接收提升接收功率:CoMP使得每个UE与多个基站或⼩区相连,通过处理使得UE接收电平得到提升; ⼲扰消除:使⽤专门合并技术可以有效利⽤有⽤⼲扰⽽不是⽆⽤⼲扰,从⽽降低⼩区间的⼲扰CoMP具有提升整体频谱利⽤率、改善⼩区间切换性能、提升UE接收功率和⼲扰消除等优点,同时由于其对时频同步要求较⾼导致要求较⾼的⽹络配置要求(BBU集中放置并使⽤GPS同步)。
LTE-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测试技术

LTE-CA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测试技术载波聚合是什么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
于是富有远见的工程师们将目光放在了载波聚合技术上,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也简称CA),载波聚合技术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如图1为有无载波聚合下的传输方式对比。
当前市面上很多手机已经支持载波聚合CA技术如华为大部分手机等。
图1 有无载波聚合对比载波聚合测试方案及原理经过大量的优化、改进,不断吸收客户需求,目前新益技术有限公司LTE-CA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测试方案已可以轻松应对手机终端载波聚合测试。
作为国内唯一成熟的载波聚合测试方案,新益系统在华为等客户处进行了严格论证,获得多位客户充分认可与好评,印证新益技术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新益技术载波聚合CA系统设计师李美秀指出:“传统测试系统主要是采用SISO技术来测试手机2G、3G、4G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无法模拟出真实环境中存在的多径和干扰同时对支持CA技术的手机不能进行吞吐量测试,无法对支持CA技术手机的性能进行评估,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切实可用的载波聚合CA测试方案。
”图2 CA载波聚合测试原理图3 3GPP规范CA测试图2015年8月新益技术基于《3GPP TS 36.508 version 12.9.0 Release 12》、《CTIA Test Plan for 2x2 Downlink》等法规、参照《MIMO and Transmit Diversity Over-the-Air Performance》规范对2*2测试模式的说明和《MIMO OTA Handset Performance and testing》规范对2*2测试规范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载波聚合CA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
【VIP专享】LTE-CA测试介绍

LTE-CA测试方案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
于是富有远见的工程师们将目光放在了CA技术上,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CA 技术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如图1为有无载波聚合下的传输方式。
当前市面上很多手机已经支持CA载波聚合如华为大部分手机等。
图1 有无载波聚合对比新益技术CA系统设计师李美秀指出:“传统测试系统主要是采用SISO技术来测试手机2G、3G、4G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无法模拟出真实环境中存在的多径和干扰同时对支持CA技术的手机不能进行吞吐量测试,无法对支持CA技术手机的性能进行评估,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切实可用的CA测试方案。
”图2 CA测试原理图3 3GPP规范CA测试图2015年8月新益技术基于《3GPP TS 36.508 version 12.9.0 Release 12》、《CTIA Test Plan for 2x2 Downlink》等法规、参照《MIMO and Transmit Diversity Over-the-Air Performance》规范对2*2测试模式的说明和《MIMO OTA Handset Performance and testing》规范对2*2测试规范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CA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
该方案配合罗德公司提供的R&S CMW500可以实现双通道载波聚合,从而精确甄别CA终端设备的性能表现。
该方案用CMW500综合测试仪替代基站模拟器和信道仿真仪,配合新益暗室实现,如图4 LTE CA OTA测试方案所示。
TD-LTE专项优化--CA载波聚合测试报告

广西移动LTE CA测试报告测试终端:华为荣耀6测试地点:南宁兴宁区烈士林园门口小站_HLH测试方式:定点、拉远测试站点配置:AAU3240,D频段D1+D2(频点号37900+38098),带宽20M+20M,配置为2个CA集0(本地小区1、2)和CA集1(本地小区3、4)测试内容:CA峰值速率、定点单载波和双载波下载速率对比(模拟用户体验:手机侧大流量FTP下载)测试结果:1、CA峰值速率激活CA集0(本地小区1、2),在好点(RSRP: -68dBm,SINR:28dB)仅手机FTP下载(服务器地址:111.12.33.5),峰值速率达154Mbps(161594000bit/s)。
激活CA集0(本地小区1、2),在好点(RSRP: -71dBm,SINR:28dB)手机FTP下载(服务器地址:111.12.33.5)+空口灌包测试,峰值速率达202.77Mbps(212620000bit/s)。
2、定点单载波和双载波下载速率对比(模拟用户体验:手机侧大流量FTP下载)1)、定点测试:在距站点256m,RSRP平均值为-100dBm处开启单载波、双载波测试下载速率。
单载波下载速率:65.03Mbps(68191000bit/s),双载波聚合下载速率:126.66Mbps(132815000bit/s2)、定点测试:在距站点481m,RSRP平均值为-110dBm处开启单载波、双载波测试下载速率。
单载波下载速率:33.31Mbps(34823000bit/s),双载波聚合下载速率:59.64Mbps(62536000bit/s).3)、定点测试:在距站点679m,RSRP平均值为-120dBm处开启单载波、双载波测试下载速率。
单载波下载速率:6.54Mbps(6853000bit/s),双载波聚合下载速率:19.97Mbps(20940000bit/s).测试总结:南宁兴宁区烈士林园门口小站_HLHD频段(D1+D2)CA功能测试正常,峰值速率提升明显,在同等信号覆盖水平下载波聚合能明显提升速率改善用户体验。
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与LTE兼容
LTE-UE能够接入任何被聚合的载波 LTU-UE只能接入唯一的单个载波 LTE-UE能够接入部分被聚合的载波
载波聚合需要考虑的问题
1、不同频带相差的传播损耗不同频率高的路径损耗大 2、不同频带多普勒频移和相干时间相差很大 3、功率控制 4、终端复杂度的问题 5、小区边缘接收问题
载波技术的需求分析--------业务与应用的发展
为什么用载波聚合
LTELTE- Advanced 系 统带宽扩展方式
联合扩展
载波聚合
为了提高峰值速率和每个小区的平均 吞吐量,需要更宽的带宽。
什么是载波聚合
连续载 波聚合
载波 聚合
将相邻的数个较小的载波整 合为一个较大的载波
非连续 载波聚 合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来, 将离散的多载波聚合起来, 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使用, 当作一个较宽的频带使用, 通过统一的基带处理实现离 散频带的同时传输
LTE载波1
LTE-A载波
LTE载波1
LTE-A载波
LTE载波2
LTE载波2
LTE载波2 LTE载波3 LTE-A载波
LTE-A载波
同一频段内,非连续载波
不同频段内,非连续载波
载波聚合的切换问题分析
希望UE在切换过程中及切换后仍然支持载波 聚合技术 同一频带内采用载波聚合技术,要求实现简单, 且易于保持切换中及后的连续性 在不同频带内,要保持切换过程的载波聚合连 续性,会更复杂 便于切换易实现,载波聚合只在同一个频带内 与同一个eNodeB内进行。
频带内不相邻载波聚合 (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 )
联通LTE-CA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1.特性概述1.1基本定义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C:Component Carrier ,分支载波。
PCC:Primary Cell,主小区SCC:Secondary Cell,辅小区小区集:CA载波集合主要包括PCC、SCC,小区集为PCC、SCC共同组成的集合。
1.2应用场景3GPP Release 10(TS 36.300 AnnexJ)定义了CA的5种典型场景。
华为eNodeB对这5种场景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场景1:共站同覆盖目前协议明确规定CA典型场景中,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是在同一个eNodeB内,即intra eNodeB。
F1:载波频率1F2:载波频率2场景2:共站不同覆盖场景3:共站补盲场景4:共站不同覆盖+RRH场景5:共站不同覆盖+直放站1.3载波聚合类型标准上支持的CA载波聚合类型有:Intra-Band和Inter-Band,详细如下:类型1:Intra-band 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类型2: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类型3:Inter-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注:协议规定,连续两个CC的载波间隔必须为300kHz的整数倍,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若非连续载波,没有要求。
1.4网元要求CA特性对于网元的要求,如下表所示:根据3GPP 36.104 6.5.3要求:●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0ns以下;●intra-band CA (non-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用RRU/RFU,同步时延需在260ns以下;●inter-band CA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us以下。
LTE的载波聚合技术CA

LTE的载波聚合技术之马矢奏春创作人们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成为运营商面向未来的肯定选择.什么是载波聚合?简单一点说,就是把零碎的LTE频段合并成一个“虚拟”的更宽的频段,以提高数据速率.我们先来看看全球CA发展历程.1),韩国SK电信首次商用CA,其将800MHZ频段和1.8GHZ频段聚合为一个20MHZ频段,以获得下行峰值速率150Mbps.LGU+一个月后跟进.2)11月,英国运营商EE宣布完成interband 40 MHz载波聚合,理论速率可达300Mpbs.3)12月,澳年夜利亚运营商Optus首次完成在TDLTE上载波聚合.紧随其后,日本软银、香港CSL、澳年夜利亚Telstra等也相继布置或商用载波聚合.刚开始,载波聚合布置仅限于2载波.,韩国SK电信、LGU+胜利演示了3载波聚合.随着技术的不竭演进,相信未来还有更多CC的载波聚合.固然还包括TDD和FDD、LTE和WiFi之间的载波聚合.中国电信在9月胜利演示了FDD和TDD的载波聚合,这也是载波聚合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了说清楚载波聚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LTE的频段分配.载波聚合的分类载波聚合主要分为intraband 和 interband载波聚合,其中intraband载波聚合又分为连续(contiguous)和非连续(noncontiguous).对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中心频点间隔要满足300kHz的整数倍,即Nx300 kHz.对intraband 非连续载波聚合,该间隔为一个或多个GAP(s).3GPP关于载波聚合的界说下图是3GPP关于载波聚合从Re10到Re12的界说历程.3GPP Rel10界说了bands 1 (FDD) 和 band 40 (TDD)的intraband 连续载波,分别命名为CA_1C 和CA_40C.同时还界说band1和5的interband载波聚合,命名为CA_1A5A.3GPP Rel11界说了更多CA配置,如下图:3GPP Rel12包括了TDD和FDD的载波聚合,同时还界说了支持上行2CC和下行3CC载波聚合等等.连续CA带宽品级和呵护带宽对频段内连续载波聚合,CA 带宽品级根据其支持的CC 数量和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PRBs)) 的数量来界说.CA 带宽品级暗示最年夜ATBC和最年夜CC 数量.ATBC,即Aggregated 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指聚合的PRB的总数量.呵护带宽(Guard bands)专门界说于连续CA,指连续CC之间需有一定的呵护带宽.下表列出了CA带宽品级和相应呵护带宽.另外,对带内连续CA,PCell和SCell频段相同,频点间隔为300kHz整数倍,且满足如下公式:明白了上面关于带宽品级的界说,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载波聚合的命名规则了.比如,以CA_1C 为例,它暗示在band1上的intraband连续载波聚合,2个CC,带宽品级为C,即最年夜200 RBs.对应于带宽品级为C,每CC的RB分配也可以是分歧的组合,不外范围在100200 RBs之间.带内连续intraband(contiguous)载波聚合有两种方案:●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F1 和F2 小区位置相同而且重叠,提供几乎完全相同的覆盖范围.两层都提供重复的覆盖,并在两层都支持移动性.相似的方案是F1 和F2 位于拥有相似路径损失配置文件的同一频段上.● 另一方案是F1 和F2 位置相同而实现分歧覆盖范围:F2 天线导向至F1 的小区鸿沟或者F1 覆盖空洞中,以便改善覆盖范围和/或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频段间非连续● 当F1(较低频率)提供广覆盖而且F2 上的RRH F2(较高频率)用于改善热点上的吞吐量时,可以考虑射频拉远(RRH) 方案.移动性根据F1 覆盖来执行.F1 和F2 处于分歧频段时考虑类似的方案.● 在HetNet 方案中,有望看到许多小型小区和中继在各种频段上工作.PCell / SCell / Serving Cell 概念每个CC对应一个自力的Cell.配置了CA的UE与1个PCell和至多4个SCell相连.某UE的PCell和所有SCell组成了该UE的Serving Cell集合.Serving Cell可指代PCell也可以指代SCell.PCell是UE初始接入时的cell,负责与UE之间的RRC通信.SCell 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PCell是在连接建立(connection establishment)时确定的;SCell是在初始平安激活流程(initial security activation procedure)之后,通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添加/修改/释放的.每个CC都有一个对应的索引,primary CC索引固定为0,而每个UE的secondary CC索引是通过UE特定的RRC信令发给UE的.某个UE聚合的CC通常来自同一个eNodeB且这些CC是同步的.当配置了CA的UE在所有的Serving Cell内使用相同的CRNTI. CA是UE级的特性,分歧的UE可能有分歧的PCell以及Serving Cell集合.Pcell是UE与之通信的主要小区,被界说为用来传输RRC信令的小区,或者相当于存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小区,这个信道在一个指定的UE中只能有一个.一个PCell 始终在RRC_CONNECTED 模式中处于活动状态,同时可能有一个或多个SCell 处于活动状态.其他的SCells 仅可在连接建立后配置为CONNECTED 模式,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所有PCell 和SCell 统称为服务小区.PCell 和SCell 以此为基础的分量载波分别为主分量载波(PCC) 和辅助分量载波(SCC).● 一个PCell 配有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和一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丈量和移动性过程基于PCell随机接入过程在PCell 上进行PCell 不成被去激活.● 一个SCell 可能配有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可能不,具体取决于UE 功能.SCell 绝没有PUCCH.SCell 支持以MAC 层为基础的激活/去激活过程,以便UE节省电池电量.简单地做个比力:还以上面的运输做类比,PCell相当于主干道,主干道只有一条,不单运输货物,还负责与接收端进行交流,根据接收真个能力(UE Capability)以及有几多货物要发(负载)等告诉接收端要在哪几条干道上收货以及这些干道的基本情况等(PCell负责RRC连接).SCell相当于辅干道,只负责运输货物.接收端需要告诉发货端自己的能力,比如能不能同时从多条干道接收货物,在每条干道上一次能接收几多货物等(UE Capability).发货端(eNodeB)才好依照对端(UE)的能力调度发货,否则接收端处置不外来也是白费!(这里只是以下行为例,UE也可能为发货端).因为分歧的干道还可能运输另一批货物(其它UE的数据),分歧的货物需要区分开,所以在分歧的干道上传输的同一批货物(属于同一个UE)有一个相同的标识表记标帜(CRNTI).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是Release 10 中为UE 引入的可选功能,它可以在UE 能力传输过程中通过RRC 激活.此功能的目的是减少使用了年夜型小区、小型小区和中继的异构网络(HetNet) 方案中对载波聚合的干扰.跨载波调度仅用于在没有PDCCH 的SCell 上调度资源.负责在跨载波调度上下文中提供调度信息的载波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 中的载波指示符字段(CIF) 指明.此调度也支持HetNet 和分歧毛病称配置.激活与去激活为了更好地管理配置了CA的UE的电池消耗,LTE提供了SCell的激活/去激活机制(不支持PCell的激活/去激活).当SCell激活时,UE在该CC内1)发送SRS;2)上报CQI/PMI/RI/PTI;3)检测用于该SCell和在该SCell上传输的PDCCH.当SCell去激活时,UE在该CC内 1)不发送SRS;2)不上报CQI/PMI/RI/PTI;3)不传输上行数据(包括pending的重传数据);4)不检测用于该SCell和在该SCell上传输的PDCCH;5)可以用于pathloss reference for measurement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可是丈量的频率降低,以便降低功率消耗.重配消息中不带mobility控制信息时,新添加到serving cell的SCell初始为“deactivated”;而原本就在serving cell集合中SCell(未变动或重配置),不改变他们原有的激活状态.重配消息中带mobility控制信息时(例如handover),所有的SCell均为“deactivated”态.UE的激活/去激活机制基于MAC control element和deactivation timers的结合.基于MAC CE的SCell激活/去激活把持是由eNodeB控制的,基于deactivation timer的SCell激活/去激活把持是由UE控制.AC CE的格式:LCID为11011,见下图:Bit设置为1,暗示对应的SCell被激活;设置为0,暗示对应的SCell被去激活.每个SCell有一个deactivation timer,可是对应某个UE的所有SCell,deactivation timer是相同的,并通过sCellDeactivationTimer字段配置(由eNodeB配置).该值可以配置成“infinity”,即去使能基于timer的deactivation.当在deactivation timer指定的时间内,UE没有在某个CC上收到数据或PDCCH消息,则对应的SCell将去激活.这也是UE可以自动将某SCell去激活的唯一情况.当UE在子帧n收到激活命令时,对应的把持将在n+8子帧启动.当UE在子帧n收到去激活命令或某个SCell的deactivation timer超时,除CSI陈说对应的把持(停止上报)在n+8子帧完成外,其它把持必需在n+8子帧内完成.SCell 添加与删除载波聚合新增SCell 无法在RRC 建立时立即激活.因此,RRC 连接设置过程中没有针对SCell 的配置.SCell 通过RRC 连接重新配置过程在服务小区集合中添加和删除.请注意,由于LTE 间切换视为RRC 连接重新配置,SCell“切换”受到支持.SCell添加与删除,涉及A4、A2事件的具体原理和计算公式. SCell添加添加SCell的预置条件基站目前仅仅支持同一基站的小区作为CA小区,即主辅小区必需属于同一基站.UE接入或者切入后的服务小区即为PCell,要将某小区配置为SCell需满足如下条件:1>UE的CA能力及协议界说的频段组合,支持PCell与该小区之间进行CA;2>该小区与PCell互为邻区;3>该小区与PCell互为CA协同小区;两种SCell添加方式1)附着或切入后基站主动为UE添加SCell2)基站收到添加辅载波的A4陈说后为UE添加两种添加方式都需满足上述配置SCell的3个预置条件,分歧仅在邻区关系,邻区关系在网管可配,若为“同覆盖”或“邻区包括本小区”则基站主动添加,其它邻区关系基站会在初始接入下发针对该邻区所在频点的A4丈量,UE上报A4陈说后,基站配置该邻区为UE的SCell.A4事件下发信令添加SCellRRC重配消息配置SCell:SCell删除基站在配置某个邻区为UE的SCell的同时,会下发针对该SCell 的A2事件,用来监控SCell的信号质量,当SCell的信号质量小于A2事件的门限,UE上报A2陈说,基站通过RRC重配通知UE删除该SCell.A2事件下发删除SCell切换Release 10 引入了一个新的丈量事件:事件A6.当相邻小区的强度比SCell强一个偏移量时,便会发生事件A6.对频段内SCell,此事件没那么有用,因为PCell 和SCell 的强度通常极为相似.然而,对频段间服务小区,相邻PCell 的强度可能会与服务SCell 的年夜不相同.根据网络状况(如流量负载分布),切换至事件A6 标识的小区可能会很有利.基站在配置某个邻区为UE的SCell的同时,如果这个SCell有同频邻区,且该邻区与PCell为邻区(非同覆盖关系)、CA协同小区,基站会下发用于SCell更新的A6事件,当邻区信号质量减去SCell信号质量年夜于A6事件门限,UE上报A6,基站通过RRC重配通知UE删除原SCell并添加丈量陈说中质量更好的邻区为SCell.A6事件下发更新SCellRRC重配消息携带删除原辅小区、增加新辅小区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CA载波聚合测试技术
载波聚合是什么
为了满⾜单⽤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
于是富有远见的⼯程师们将⽬光放在了载波聚合技术上,LTE-Advanced系统引⼊⼀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也简称CA),载波聚合 技术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起,实现最⼤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了上下⾏传输速率,终端根据⾃⼰的能⼒⼤⼩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个载波进⾏上下⾏传输,如图1为有⽆载波聚合下的传输⽅式对⽐。
当前市⾯上很多⼿机已经⽀持载波聚合CA技术如华为⼤部分⼿机等。
图1 有⽆载波聚合对⽐
载波聚合测试⽅案及原理
经过⼤量的优化、改进,不断吸收客户需求,⽬前新益技术有限公司LTE-CA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测试⽅案已可以轻松应对⼿机终端载波聚合测试。
作为国内唯⼀成熟的载波聚合测试⽅案,新益系统在华为等客户处进⾏了严格论证,获得多位客户充分认可与好评,印证新益技术领先的技术实⼒和服务能⼒。
新益技术载波聚合CA系统设计师李美秀指出:“传统测试系统主要是采⽤SISO技术来测试⼿机2G、3G、4G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法模拟出真实环境中存在的多径和⼲扰同时对⽀持CA技术的⼿机不能进⾏吞吐量测试,⽆法对⽀持CA技术⼿机的性能进⾏评估,因此迫切需要⼀个切实可⽤的载波聚合CA测试⽅案。
”
图2 CA载波聚合测试原理
图3 3GPP规范CA测试图
2015年8⽉新益技术基于《3GPP TS 36.508 version 12.9.0 Release 12》、《CTIA Test Plan for 2x2 Downlink》等法规、参照《MIMO and Transmit Diversity Over-the-Air Performance》规范对2*2测试模式的说明和《MIMO OTA Handset Performance and testing》规范对2*2测试规范推出⾃主知识产权的载波聚合CA测试系统(如图2所⽰)。
该⽅案配合罗德公司提供的R&S CMW500可以实现双通道载波聚合,从⽽精确甄别具有载波聚合功能⼒CA终端设备的性能表现。
该⽅案⽤CMW500综合测试仪替代基站模拟器和信道仿真仪,配合新益暗室实现,如图4 LTE CA OTA载波聚合测试⽅案所⽰。
图4 LTE CA OTA载波聚合测试⽅案
载波聚合测试软件
2015年10⽉新益技术⾸家推出Sunvey LTE CA Measurement载波聚合测试软件,该软件配合新益技术暗室进⾏使⽤。
在计算机上安装LTE CA载波聚合测试软件,软件通过控制R&S CMW500测试仪将两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起,发送双通道载波聚合信号,信号经过射频处理后将通过RF线传给探头阵列,软件根据特定的算法,控制探头阵列组合切换,将双载波信号以空间任意⽅向组合的两个探头发射向DUT,从⽽形成理想的射频环境模型,⼿机(DUT)接收到以不同⽅向⼊射的双载波信号,将其进⾏变频,解调和其他基带处理,得出相关解调参数,如误码率,数据速率等,并通过抱杆内的link天线发送⾄CMW500的接收端⼝,形成通信闭合回路。
软件通过控制射频开关阵列从⽽控制探头⽹络的切换,改变发送双通道载波聚合信号的⽅向组合,同时通过控制电机使抱杆偏转,从⽽将双载波⼊射⽅向组合拓展到三维。
系统采集DUT在三维空间中任意组合⽅向模型下的的性能数据,通过计算得到DUT在CA载波聚合⼯作环境下的吞吐量与灵敏度表现。
LTE-CA载波聚合测试软件可根据测试精度的需要选择全探头测试和固定探头测试,全探头⼜分为多⼩区测试和单⼩区测试,LTE-CA软件界⾯如图5所⽰。
图5 LTE-CA软件界⾯
载波聚合测试原理
全探头多⼩区测试模式是双载波信号以空间任意⽅向组合的两个探头发射向DUT,模拟真实环境中DUT接收多⼩区信号,⽽全探头单⼩区测试模式是双载波信号经过特定的射频处理以空间中任意⼀个探头发射向DUT,模拟真实环境中DUT接收单⼩区信号。
为了⽅便⼿动调试,该软件设计了固定探头测试模式,固定探头测试模式是双载波信号经过特定的射频处理在空间中任意选择两个探头(两个探头选择后固定不变)发射向DUT。
如图5所⽰为全探头多⼩区的测试界⾯,测试过程中实时显⽰不同⾓度下的DUT吞吐量变化曲线,测试完成计算出被测试设备吞吐量的Total值及保存测试数据进⾏分析,从⽽可以评估被测设备性能。
同时可以查看和保存某个特定⾓度多次测量DUT时的吞吐量变化情况。
如图6所⽰。
图6 特定⾓度吞吐量显⽰
载波聚合测试技术未来展望
新益技术研发负责⼈表⽰,⽬前新益开发的多探头MIMO系统已经进⼊最后测试阶段,多探头MIMO系统将搭载真实信道模型,这⼀技术也将LTE-CA载波聚合测试升级⾄LTE-CA MIMO 载波聚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