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
LTE载波聚合方案的试点效果分析

LTE载波聚合方案的试点效果分析臧军;宋春鹏;李凤花【摘要】With the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4G networks, 4G businesses needs more and more urgent, all operators ar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4G net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4G network peak rate and frequency effi ciency, carrier LTE-A system in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content of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ployment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 test case analysis schem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随着4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4G业务需求越发紧迫,各运营商均加速了4G网络建设。
为提高4G网络峰值速率和频率效率,LTE-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原理及部署策略等内容,并结合试点案例分析了载波聚合技术的实现方案及效果情况。
【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载波聚合;LTE-A;边缘速率;4G+【作者】臧军;宋春鹏;李凤花【作者单位】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济南 250031;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济南 250031;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济南 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随着4G网络的规模部署,4G网络能力在业务承载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已成为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国内各运营商纷纷加大了4G网络的建设力度,做广、做深、做厚4G网络已是目前各运营商的建设目标。
lte载波聚合工程部署指导原则及问题解决方案0923

现网 工程方案 新增设备 场景一:现网4端口天线+2T4R 1.8G RRU RRU内置合路方案 新增2.1G 2T2R RRU 场景二:现网2端口天线+2T2R 1.8G RRU 替换多端口天线 场景三:现网4端口天线+2T2R 1.8G RRU 天线直连方案
中兴区
备注 详 见 后 面 新增2.1G 2T2R RRU; 说明 替换4端口天线 新增2.1G 2T2R RRU
RRU 内置合路方案
RRU 外置合路方案
1.8G 和 2.1G 两路信号一并传输 至BBU,在BBU 内进行信号合并, 该方式安装简单,没有合路器插 损。 新增 2.1G RRU 设备内置合路器, 中兴 在工程上节省了外置合路器的安 装和成本。减少了故障点。 外置合路器是传统方案,在 1.8G 阿朗/爱立信/诺基亚 和 2.1G RRU 外部增加一个或两 个合路器,工程安装复杂,合路 器插损影响网络性能。
主设备升级和改造
RRU
在原有1.8G的RRU的基础上,新增加一套支持2.1G的RRU设备
17
前传改造 (1)
三种连接方式:星型连接、同扇区级联、同载频级联 星型连接可用于光纤充足且BBU具备6载扇或3载扇处理能力信道板场景 为了保障同载频扇区间CoMP性能,建议同扇区级联用于BBU信道板具备6 载扇处理能力场景,当信道板不具备6载扇处理能力时不建议使用同扇区级 联 同载频级联可用于6载扇或3载扇能力信道板场景,为了不因CPRI压缩而影 响性能,建议2T4R的RRU不采用同载频级联
5
载波聚合的聚合方式(1)
BBU内CA和BBU间CA:
BBU内CA:做载波聚合的多个频点的RRU连接到同一个BBU; BBU间CA:做载波聚合的多个频点的RRU连接到不同BBU;
TD_LTE载波聚合技术分析_李坤江

(1)载波管理 载波管理主要是针对CA UE辅载波的管理,负责
4a .性能检测,故障及故障恢复处理等。
处理CA用户SCell的配置和SCell的激活/去激活。
图10 载波聚合业务流程
如图11所示,CA UE共有3种状态:SCell配置未 激活、SCell配置并激活、SCell未配置。
载波管理分为辅载波的配置及辅载波的激活。载
Band1 LT E载波1
其他运营商
LT E- A载波
场景B: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
Band2 LTE载波2
个载波上发送/接收数据。 R12协议引入TDD+FDD CA特性,既有FDD频段
又有TDD频段的运营商可以通过TDD+FDD的载波聚
LTE- A载波 场景C:带间非连续载波聚合
LTE-A载波
合,提升峰值速率,提升用户感知。鉴于商用进展,
持S1、S2、S3(Flex CA灵活的载波聚合小区选择)3 种场景,对于S4和S5场景,需要考虑多个CC的TA同
要做异频切换。
(2)打开载波聚合功能后,支
持载波聚合的终端可以同时接入2个载
波,并同时在2个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 据传输,使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 载波聚合的多载波负载均衡不需要切
S1
•聚合载波共站部署同覆盖 •增加整个小区覆盖吞吐量
图2 载波聚合分类
本文暂不涉及T+F CA。 1.2 技术对比
2 载波聚合技术原理
简单多载波与载波聚合对比:
2.1 应用场景
(1)未打开载波聚合功能前,一个终端只能同时
CA的主要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协议R10版本支
接入某一个载波,在该载波上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 传输速率受到单载波带宽的约束,多载波负载均衡需
载波聚合技术在4G+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载波聚合技术在4G+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金勇;方志林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
【年(卷),期】2016(40)9
【摘要】针对4G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4G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2016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将大规模升级LTE网络至4G+,即在原有4G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载波聚合技术.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的背景及功能,对载波聚合技术的频谱聚合方式、载波管理以及载波聚合部署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国内运营商现有频谱资源,探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载波聚合频谱组合方式,最后针对中国联通的现有频谱资源,给出了中国联通载波聚合部署的方案建议,为即将升级的4G+网络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6页(P62-66,88)
【作者】金勇;方志林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应用研究所,重庆400065;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400042;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应用研究所,重庆4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
【相关文献】
1.TD-LTE网络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 [J], 胡君;何明刚;顾静军;
2.TD-LTE网络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 [J], 陈捷
3.载波聚合特性在TD-LTE商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J], 王洋;刘曾怡;左成华;李华木
4.TD-LTE网络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 [J], 胡君;何明刚;顾静军
5.4G+及5G网络中双连接技术在矿山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朱瑞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Te-A中载波聚合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报告

LTe-A中载波聚合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报告1. 概述LTE-A(LTE-Advanced)是LTE的升级版,它引入了许多关键技术,其中载波聚合是最重要的之一。
载波聚合技术可以通过同时利用多个不同频段的载波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加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本文介绍了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和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原理载波聚合是一种多载波技术,它将不同频段的载波组合成一个通道,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LTE-A中,通过引入多个开销较小的3GPP频段,可以提升系统覆盖范围和容量。
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两端设备间建立多个物理通道,每个物理通道都可以利用不同频段的载波。
然后,这些物理通道将被聚合成一个逻辑通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3. 现有研究成果目前,载波聚合技术已经在LTE-A 网络的实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个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部署了这一技术。
根据实验结果,采用两个40Mhz 的载波聚合,在现有LTE网络下,可以实现最大600Mbps的下载速率,最大还可扩展到1Gbps 左右。
同时还可以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当然,目前这项技术还有一些瓶颈,例如网络节点复杂、终端设备兼容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4. 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LTE-A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但载波聚合技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网络端和终端设备兼容性上。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集中解决这些问题:4.1 减少网络节点的复杂性。
载波聚合技术需要在网络中引入多个物理通道,这会增加网络的复杂度。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和开发中,需要考虑如何减少网络节点的复杂度,简化网络结构和部署。
4.2 提高终端设备的兼容性。
载波聚合技术需要支持多种频段和带宽,同时需要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的协作,因此其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后,需要开发更加智能的终端设备和协议,以提高其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4.3 优化网络资源管理。
随着用户数量和流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TD-LTE载波聚合(CA)技术应用分析

TD-LTE载波聚合(CA)技术应用分析王海根;宋京;李果【摘要】通过介绍载波聚合CA原理,及适用场景和实现方式,结合天津现网实验效果,提出载波聚合CA技术在今后TD-LTE网络大规模应用的的优势。
【期刊名称】《电子世界》【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7页(P82-88)【关键词】载波聚合;CA;LTE【作者】王海根;宋京;李果【作者单位】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正文语种】中文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各类终端性能的提升,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无处能离的网络,同时人们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能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载波聚合(CA)成为运营商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载波聚合就是把零碎的频段合并成一个“虚拟”的更宽的频段,以提高数据速率。
1 载波聚合CA1.1 载波聚合的发展历程1)2013年,韩国电信首次商用CA,通过载波聚合以获得下行峰值速率150Mbps。
2) 2013年11月,英国运营商EE宣布完成40MHz载波聚合,下载速率理论值可达300Mpbs。
3)随着载波聚合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场景也广泛,2013年12月首次完成在TD-LTE上实验载波聚合成功。
2014年9月中国电信在成功演示了FDD和TDD的载波聚合,这也是载波聚合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2 载波聚合 CA的原理载波聚合是能满足LTE-A更大带宽需求且能保持对LTE后向兼容性的关键技术。
目前,LTE支持的最大带宽是20MHz,LTE-A通过对LTE多个载波进行聚合,可最大聚合支持到100MHz。
对于接收能力超过20MHz的LTE-A终端(UE)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成员载波,而对LTERel.8和Rel.9的终端,也可以正常接收其中一个成员载波,CA只在3GPP R10及以后的版本中存在。
CA(载波聚合)技术是指基站根据UE能力将2个以上的20MHz载波成员聚集起来,形成后向兼容的最大支持100MHz(CC;最多5个;每个最多20MHz;频率上可以紧挨者也可间隔开)带宽的载波,一起为UE提供服务的技术。
中国联通lte部署建议与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lte部署建议与解决方案篇一:中国联通LTE无线设备配置要求中国联通LTE无线设备配置要求1. 配置要求软件以本地网整体为单位配置和报价,硬件按站型配置和报价。
硬件配置要求TD LTE设备? 单基站至少须支持6个20MHz 2T2R载扇或6个20MHz 8T8R载扇??? LTE单载波带宽须支持5MHz,10MHz,15MHz和20MHz 单用户吞吐量应能达到下行80Mbps上行30Mbps(2:2配置)单载扇峰值吞吐率应能达到双/八通道下行80Mbps、上行30Mbps(64QAM),20Mbps(16QAM);单基站峰值吞吐率应达到下行N×80Mbps(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上行N×30Mbps(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必需保证所有扇区能够同时达到峰值速度。
? 单载扇RRC连接数很多于1200个,其中非DRX连接数很多于400个;单基站RRC连接数很多于N×12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其中非DRX连接数很多于N×4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RRC连接数须支持在载扇间共享。
RRC IDLE态用户数不受限制。
每TTI单载扇调度用户数应达到12个。
? 单载扇承载RAB数很多于3600个,单基站承载RAB 数应很多于N×36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须支持载扇间共享。
? 单基站的支持信令数量要求(如BHCA、切换、状态转换、SRB等):折换成BHCA后应达到20万,能够知足各类基站配置的RRC连接用户数的正常业务利用? 单载扇同时支持VoIP数量应大于等于200个(20MHz LTE小区);单基站同时支持VoIP数量应大于等于N×2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
? 基站的工作带宽应知足:频段(暂定2535MHz-2575MHz,以牌照发放为准)?? 基站的瞬时工作带宽(IBW):频段应至少达到40MHz 双通道覆盖基站单载扇每通道功率配置不得低于40W,八通道覆盖基站单载扇每通道功率配置不得低于10W,该功率指机顶功率,即通过所有滤波器后接天馈线前的实际功率。
联通LTE网络部署及优化方案探讨

深圳联通LTE网络部署及优化方案探讨摘要:本文基于深圳联通发展LTE网络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现有2G/3G网络基础上建设LTE网络,要考虑在低成本、短周期下几张网络的共存,并分析LTE网络优化的差异。
关键字:LTE 网络部署网络优化目录1背景 (3)2面临挑战 (3)2.1 热点地区众多且分散 (3)2.2 LTE频段较高 (4)2.3 高速高铁地铁分布广 (4)2.4 竞争分析 (4)2.4.1联通优势 (4)2.4.1.1 产业链成熟 (4)2.4.1.2 3G网络覆盖完善 (5)2.4.1.3 FDD链路预算优势 (5)2.4.1.4 对多天线依赖程度低 (5)2.4.2联通劣势 (5)2.4.2.1 LTE启动稍晚 (5)2.4.2.2 对手C-RAN的应用 (5)2.4.2.3 频谱资源较少 (5)2.5 LTE优化复杂度高 (8)2.6 用户识别度 (8)2.7 国内市场只有联通搞FDD (8)3应对策略 (9)3.1 分阶段建网 (9)3.2 多制式共存 (9)3.3 共站点 (9)3.4 LTE与2G/3G的互操作 (9)3.5 多业务(语音业务的支持) (10)3.6 热点/室内分布重点考虑 (11)3.7 小站补盲 (11)3.8 高速高铁解决方案 (11)4网络结构 (12)4.1 现有2G/3G网络结构 (12)4.2 LTE网络结构 (12)5LTE网络优化的思路 (14)5.1 关注的指标有变化 (14)5.2 同频组网下小区间成为主要干扰 (14)5.3 优化的原则有变化 (14)5.4 对数据业务要求更高,增长更快 (14)5.5 上下行不平衡的变化 (14)5.6 异系统之间的干扰 (15)6总结 (15)1背景LTE在全球范围逐渐步入商用阶段,北美和欧洲地区已经有部署并运营LTE网络。
随着工信部频谱规划的出台和终端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国内LTE时代有望在1到2年内实现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联通LTE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及技术试点分析夏皛1,鄢勤2 ,耿玉波3(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传输无线一部200050)摘要:本文从载波聚合发展的技术和行业竞争背景出发,简介了载波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联通的频率现状,并提出了载波聚合长期部署策略。
针对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进行的外场试验,介绍了1.8+2.1G的测试情况,证明了部署载波聚合可以带来更高的数据速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载波聚合;主载波;辅载波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context, 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key techniques of Carrier Aggreg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 Unicom’s frequency band utilization, and proposes a long-term deployment strategy for this technology. The testing results of 1.8+2.1G from the on-going field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by China Unicom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proves that higher data bandwidth and better user experience can be achieved by the deployment of Carrier Aggregation.KEY WORDS:Carrier Aggregation;Primary Cell;Serving Cell1引言1.1技术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大量网络应用的出现,以数据业务为主的移动宽带技术成为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
从应对未来数据业务高速发展的角度,特别是应对峰值速率需求和带宽需求的角度而言,需要通信系统提供更大的带宽。
载波聚合将多个载波聚合为一个大的传输带宽,同时后向兼容Rel.8/9系统,是LTE的核心技术,是LTE-A 达到4G移动通信峰值速率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
载波聚合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运营商所面临的由于频谱过于分散,而导致的整体频谱利用率偏低的问题。
它是LTE-Advanced R10标准中的代表性技术,通过将多个LTE成员载波聚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带宽,实现上下行峰值速率、上下行边缘速率成倍的提高,同时实现小区容量的成倍提高。
从2013年6月SKT部署全球首张载波聚合网络起,截止2015年4月,全球共有39个国家,已经部署了64张LTE-A商用网络,其中52张网络部署了CAT6系统。
同时,还有116个运营商(约占全球30%)也已正在投资建设LTE-A网络或开展载波聚合试验,包括13张CAT9网络正在澳大利亚、日本、葡萄牙和韩国等国部署或试验。
1.2行业竞争(1)中国移动发展情况中国移动已于2013年底完成D频带(2.6GHz)、F+D跨频段(1.9GHz+2.6GHz)、E 频段(2.3GHz)载波聚合现网验证,实现D频段载波聚合223Mbps峰值速率、F+D跨频段载波聚合430Mbps(4×4MIMO模式)/223Mbps(2×2MIMO模式)峰值速率、室分站点E 频段载波聚合193Mbps峰值速率。
2014年底开始在部分省公司开展载波聚合商用部署。
近期中国移动又开始启动TD-LTE 2.6GHz下行三载波聚、TD-LTE上行载波聚合等商用试验网工作,全方位提升4G用户体验,持续提高4G竞争力。
(2)中国电信发展情况中国电信主要致力于推动LTE FDD 1.8GHz+2.1GHz频带载波聚合,于2014年在部分城市进行1.8GHz+2.1GHz 35MHz带宽的载波聚合精品网络验证,联合测试中最高下行速率超过250Mbps,并于近期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厂家加快相关终端、芯片、网络设备研发。
与此同时,又开始启动LTE FDD三载波聚合技术(1800M+2100M+850M),能够实现聚合带宽为20MHz+20MHz+10MHz下的375Mbps理论极限速率。
2载波聚合关键技术2.1载波管理LTE-Advanced下行控制信道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支持跨载波调度。
在进行载波聚合时,系统支持半静态地配置是否进行跨载波调度。
当未配置跨载波调度时,每个成员载波上拥有独立的下行控制信道,各信道工作方式与LTE系统中类似。
当配置跨载波调度时,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新增载波指示位(CIF)来指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成员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
CIF长度固定,其位置在不同格式的DCI中也是固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LTE中,终端通过盲检测来确定增强基站(eNB)发给自己的PDCCH。
如果允许任意的跨载波调度,这虽然增强了eNB调度的灵活性,但是盲检测搜索空间的个数将随跨载波调度的成员载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将导致终端检测PDCCH的复杂度呈指数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TE-Advanced标准规定:在确定某个成员载波上是否有自己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时,终端只会在一个成员载波上检测与此相关的PDCCH。
图1 LTE-A跨载波调度示意图图1给出了LTE-Advanced的跨载波调度示意图。
LTE-Advanced不支持图1(a)所示的跨载波调度,但是支持图1(b)所示的跨载波调度。
在LTE中,终端需要在小区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专用搜索空间中检测是否有自己的PDCCH。
在引入载波聚合后,为了进一步降低PDCCH盲检测复杂度,终端仅在主成员载波上检测小区公用搜索空间。
在异构网络中,不同成员载波的干扰情况是不同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干扰规避或干扰管理非常重要。
而上述的跨载波调度则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控制信道干扰规避机制。
跨载波调度在异构网络中的应用如图2-2所示。
图2中UE1、UE2、UE3都是具有载波聚合能力的终端,UE1附属于宏基站Macro,UE2、UE3则分别附属于家庭基站HeNB1和HeNB2,Macro通过成员载波1(CC1)的PDCCH 来调度CC1和CC2;而HeNB1和HeNB2则通过CC2的PDCCH来调度CC1和CC2。
由于频率差异,Macro小区和HeNB的控制信道干扰通过跨载波调度的方式得到了有效规避。
图2 跨载波调度在异构网络中的应用2.2资源调度图3 载波聚合下的典型资源调度模型图LTE-A载波聚合之下的资源调度模型如图3所示。
首先需要给基站配置合适的资源调度器以及每一个资源调度器所管理的成员载波,考虑成员载波的带宽、所处频段、所需的数目等。
当一个UE有新业务请求时,基站首先执行接入控制,即综合考虑E-URAN中无线资源的总体情况,如业务的QoS需求、优先级、正在进行会话业务的QoS情况及新请求业务的QoS需求等,判断允许新业务接入/拒绝新业务接入。
一旦UE的新业务被允许接入,那么层3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用户业务分配到不同的成员载波。
当用户业务被调度到特定CC 上之后,层2开始为每一个用户业务执行包调度,即在每一个TTI中,按照一定的资源调度算法把传输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RB上。
然后把来自不同CC上的数据单元在层2进行合并,之后在层1上配置各自的传输参数(如传输功率、调制编码方案以及多天线配置等)进行独立传输。
在整个资源调度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各成员载波之间的协作、各成员载波到用户的分配、各成员载波上资源块的分配,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资源调度流程图3中国联通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在LTE网络部署初期,由于用户数较少,网络容量压力并不明显,然而随着用户数的增多以及移动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移动视频业务使用越来越多,联通LTE网络部署中后期势必会面临网络扩容的压力。
国内友商也均积极开展载波聚合试验工作,特别是中国移动已经将TD-LTE下行三载波聚合提上日程。
联通是三家运营商中现有无线业务资源利用率最高,后续无线频谱资源储备最少的运营商:●F(1.8GHz 10M带宽)+F(1.8GHz 20M带宽),10M带宽为运营中的联通DCS频段,特殊场景适用,存在政策风险;●F(1.8GHz 20M带宽)+F(2.1GHz 20M带宽),2.1GHz带宽需额外申请;●T(2.3/2.6GHz 20M带宽)+F(1.8GHz 20M带宽),均为已分配的自有频段。
目前联通可采用的几种频率组合方案产业链支持情况如下表:表1 载波聚合频率组合方案产业链支持情况联通频率资源受限且各地资源使用差异较大,在目前阶段任一频带组合都不具备全国部署条件。
为应对竞争,需统盘考虑,全面推动1.8GHz带内、1.8GHz+2.1GHz、1.8GHz+2.6GHz 以及1.8GHz+2.3GHz载波聚合的技术方案,并最终向三载波和四载波聚合演进。
各项载波聚合技术在技术与产业链成熟度差异较大,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导产业链加快演进,一方面在网络中要分步实施,加快技术应用步伐。
优先部署和试商用技术和产业链成熟的1.8GHz带内和1.8+2.1GHz载波聚合,加快推进FDD+TDD的载波聚合和三载波聚合技术。
由于中国联通各本地网业务发展差异巨大,需要根据网络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部署载波聚合方案,满足网络需求。
对于GSM业务量低且GSM900能够承载的竞争地区优先部署1.8GHz带内载波聚合;否则,对于具备 2.1GHz LTE FDD应用条件的区域可以采用1.8GHz+2.1GHz的载波聚合方案;对于1.8G和2.1G均无频率可用地区,加快推进FDD+TDD 载波聚合方案实施。
4载波聚合试验情况2015年,中国联通在外场进行了1.8+2.1G载波聚合测试,测试情况总结如下:4.1载波聚合系统容量性能(1)单载波聚合终端测试情况●双载波情况下,终端的下载速率会提高1倍左右,随着信号的变差速率逐渐变低。
●近点的速率是中点速率的1倍左右,中点速率是远点的1倍左右。
●开启载波聚合后,即使在远点,终端的速率也可以达到50Mbps左右。
●单载波聚合终端下行物理层速率近、中、远点分别为:216.34Mbps、109.58Mbps、49.84Mbps。
(2)多载波聚合终端测试情况●多终端定点分布,终端数从1逐步增加至6个,物理层近、中、远点总下行吞吐率为:201.05Mbps、127.67Mbps、70.82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