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矿山测量

矿山测量

绪论矿山测量的概念:综合运用测量、地质及采矿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探、建设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各种空间几何问题。

矿山测量的任务:(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矿)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矿山基本建设中的施工测量(3)测绘各种采掘工程图、矿山专用图及矿体几何图(4)对资源利用及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5)观测和研究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组织开展“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采矿和矿柱留设的实施方案(6)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及环境综合治理研究(7)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8)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一、井下导线的等级(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二、井下导线的发展与形式:1.分次布设,逐步敷设2.先低级,后高级3.不断向前,直至边界三、钢尺两边的方法—悬空丈量法:用经纬仪的水平视线瞄准前后视点所挂垂球线,用大头针在绳上标出十字丝交点,然后用钢尺丈量仪器镜上中心或横轴右端中心与大头针之间的距离。

对准经纬仪镜上横轴中心,另一端加钢尺检定时的拉力P并对准大头针,两端同时读数。

零端估读到毫米。

每读一次数后,移动钢尺2~3cm。

每条边要读数三次。

互差小于3mm,同时还要测记温度。

为了检验,每边须往返测量,即在每一测站上量前后视距离。

在倾斜巷道中则丈量倾斜距离。

当丈量的边长大于尺长时,则必须分段丈量,为此要进行定线。

钢尺量边的改正:比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标准拉力时不改正)、垂曲改正。

四、井下导线测量外业井下导线测量外业,与地面导线基本相同,但由于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如导线不是一次全面布设,而是随巷道掘进而不断延长,每次延长之前都要对上次测设的最后一个导线角度进行检查;井下导线点多设于顶板,仪器要在点下对中;井下黑暗,仪器及觇标均需照明,井下巷道狭窄,运输繁忙,观测条件不利等。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L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一般是从井底车场内的起始边开始, 向井田边界分段测设的;而起始边的数据是由定 向测量确定了的。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 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规程》 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 ( 表 1-1) 和采区 控制(表1-2)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 线或复测支导线。
四、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测角
1.度盘及读数设备 绝对编码度盘,光栅度盘,电栅度盘,记时测角盘 2.补偿方式 单轴补偿,双轴补偿,三轴补偿 3.电经+光电测距+微处理器=全站仪 4.防爆改装 5.使用方法
第三节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通常是用钢尺直接 丈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光学电 子仪器制造水平的提高,现已应用电磁波物 理测距方法来测量井下导线边长。 一、钢尺丈量边长
二,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1.矿用经纬仪的检验 2.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敲帮问顶 专人看护 擦干装箱 防震 出汗,晾,温度均匀,擦
三、 井下角度测量方法与限差规定 井下角度测量的方法步骤为: 1. 安置仪器: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 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 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 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 对准垂球尖。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 ( 垂 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 光学对点)
表1-2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km ≥1 <1 测角中误 差/″ ±15 ±30 一般边长 /m 30~90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1/4000 1/3000 复测支导线 1/3000 1/2000

煤矿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献,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运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防止、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记录分析;对的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

按《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规定;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记录个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柱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行。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规定,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勘踏,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册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自身须有校核。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需通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

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

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教程课件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教程课件

06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未 来发展与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
智能化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将更加智能 化,实现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测量

实时数据处理
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快速 获取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提高测 量效率和精度。
多源数据融合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矿井建设
在矿井建设过程中,需要 进行大量的井下平面控制 测量工作,以确保矿井建 设的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
通过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可以及时发现矿井中的安 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 保障。
资源开发
在资源开发领域,井下平 面控制测量可以为资源开 采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数据整理与检查
对外业数据进行整理,检查数据准确性,剔 除异常值。
外业数据采集
按照测量计划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各点的平 面坐标数据。
内业数据处理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点的 平面坐标,生成测量成果图。
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后处理与精度分析
资料归档与更新
对测量数据进行后处理,进行精度分 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的进 步。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井下平 面控制测量技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THANKS FOR WATCHING

矿山测量-1.1.1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则及特点.

矿山测量-1.1.1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则及特点.

布置井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
2、特点
井下测量工作不同地面测量 ,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 制,只能沿巷道设点,因此,井下平面控制的形式只能是导 线。
• • • 开始只能是布设支导线的形式; 随着巷道的延伸和增多,可逐渐布设成闭(附)合导线; 最后形成导线网。
布置井下导线
二、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 井下导线的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 我国《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 和采区控制(表一)两类,这两类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 复测支导线。 • 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 7 ″和 ± 15 ″ 两级。 • 采区控制导线也按测角精度分为± 15 ″和± 30 ″两级。 见下页表
1/6000 1/4000 1/3000 1/2000
采区控制
布置井下导线
表一 矿井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 (km) 测角 中误差 (〞) 边长 (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 导线 60—200 40—140 30—90 — 1/8000 1/6000 1/4000 1/3000 复测支导线
基本控制
≥5 <5 ≥1 <1
±7 ±15 ±15 ±30
《矿山测量》
主讲人:李长青
布置井下导线
井下平面控制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一、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则及特点 1、原则 (1)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面控制测量一 样,必须遵循“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的测量原则; (2) 测量精度应与采矿工程所要求的精 度相适应,既要保证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生产要 求,也不要过高的追求测量精度。

第1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解

第1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解

15/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2 井下导线的角度测量
(5) 松开复测钮,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B点, 读取最终读数b;
(6)计算水平角
ba
2
以上为一个复测测回测量水平角。
当用n个复测时,与一个复测的观测步骤相同,只是在取得检验 读数b1之后,不倒转望远镜,重复(2)、(3)两步(n-1)次,但不读数;然 后倒转望远镜重复(4)、(5)两步n次,只在最后取得一次最终读数b。
边时的钢尺温度; t0为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 ,一般取
t0=20℃ ;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 王庆林 制作
23/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3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3.拉力改正
设量边时施加的拉力为P, 则拉力改正数为:
LP
L(P P0 ) EF
式中:E 为钢尺的弹性系数,一般取E=1.96×107 N/cm2 ;F 为钢
1.等级 1) 基本控制导线 2) 采区控制导线
是井下的加密控制,精度较低。一般由主要巷道中的基本控制导 线点开始,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及其它次要巷道布设,有两种形 式。导线的布设要求见下表所示。
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采区一翼长度 测角中误差
(km)
(〃)
≥1
±15
<1
±30
一般边长 (m)
30~90
基本控制导线应每300~500米延长一次,采区导线每30~100米 延长一次。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 王庆林 制作
6/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1 井下平面控制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矿山测量学

矿山测量学

绪论一、矿山测量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矿山测量学(Mine surveying)是采矿科学的一个分文学科,是采矿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综合运用测量、地质及采矿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据、建设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各种空间几何问题。

因此,它是一门边缘学科。

矿山测量是开发矿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

在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各个阶段直到矿井报废为止,都要进行矿山测量工作。

在矿床勘探阶段,要建立勘探区域的地面控制网,测绘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标定设计好的勘探工程,例如钻孔、探槽及探井、探巷等,并将它们测绘到平面图上。

还要与地质人员共同测绘、编制图纸资料和进行储量计算。

在矿山设计阶段,需要测绘比例尺为1:1000、l:2000的地形图,供工业广场、建(构)筑物、线路等设计用。

还应进行土方量计算等工作。

在矿山建设阶段,主要是进行一系列施工测量。

例如标设井筒或露天矿开挖沟道位置,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放样,凿井开巷测量,设备安装测量及线路测量等。

在矿山生产阶段,需要进行巷道标定与测绘,储量管理,开采监督,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观测与研究,参加采矿计划编制和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工作。

当矿山报废时,还须将全套矿山测量图纸、测量手簿及计算资料转交给有关单位长期保存。

综上所述,尽管煤矿和金属矿,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的具体工作任务各有特点,但按其工作性质,可将矿山测量任务归纳为以下几项:(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矿)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矿山基本建设中的施工测量;(3)测绘各种采掘工程图、矿山专用图及矿体几何图(4)对资源利用及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5)观测和研究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组织开展“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采矿和矿柱留设的实施方案;(6)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及环境综合治理研究;(7)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8)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矿井测量规程

矿井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只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献,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运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防止、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记录分析;对的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

按《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规定;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记录个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柱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行。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规定,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勘踏,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册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自身须有校核。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需通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

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

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纬仪----钢尺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 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四、 井下导线点的设置
井下导线点按照其使用时间长短和重要性而分为
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
导线点应当选择在巷道顶(底)板稳固、通视良好 且易于安设仪器观测、尽量不受来往矿车影响的 地方。 永久导线点应埋设在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300~500m埋设一组三个永久点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L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一般是从井底车场内的起始边开始,
向井田边界分段测设的;而起始边的数据是由定向 测量确定了的。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 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表1-1)和采区控制(表 1-2)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 测支导线。
B
β
C
图1-14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限差见下表。当倾角大 于30时,限差放宽1.5倍,并且要特别注意仪器 整平。
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限差
仪器级别 同一测回中 两测回间 半测回互差 互差
两次对中测回 间互差
DJ2
20″
DJ6
40″
12″
30″
30″
60″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角度测量
一、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的不同 (1) 井下测点多设于巷道顶板上,因此
经纬仪要在测点下对中,经纬仪望远镜筒 上刻有仪器中心,即镜上中心。为利于点 下对中,最好在望远镜筒上安装点下对中 器,或利用专门的点下光学对中器。
(2) 在倾角很大的急倾斜巷道中测角时, 望远镜视线可能被水平度盘挡住,故矿用 经纬仪望远镜筒要短,最好有目镜棱镜或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 测量角度:
前后视点上挂垂球线,作为瞄准的标志。
若井下巷道中风大,锤球加重,放入水桶中稳定, 或加挡风布。
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尘,仪器有较好的 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 照明设备。
将矿灯置于垂球线的后侧面,并在矿的光亮背景上。
井下测角方法与地面一样,有复测法和测回法。 其步骤如下: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B A
β
1) 设欲测角度ACB(如图),则在测站CC 上安置经 纬仪后将度盘对在0°附近 图1-14
2) 正镜瞄准后视点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1,十 字丝中丝瞄准垂球上标志,竖盘指标水准管 气泡居中后读取竖盘读数LA
第一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全)
特点: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制,井 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 而不能像地面控制网那样可以有测角网、 测边网、GPS网和交会法等多种可能方案。
目的:是建立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作为 测绘和标定井下巷道、硐室、回采工作面 等的平面位置的基础,也能满足一般贯通 测量的要求。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7″导线
基本控制

15″导线


15″导线
线
采区控制
30″导线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表1-1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km
≥5
测角中误 差/″
±7
一般边长/m 60~200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1/8000
永久点的结构应以坚固耐用和使用方便为原则 所有导线点均应做明显标志并统一编号,用红漆 或白漆将点位圈出来,并将编号醒目地涂写在设 点处的巷道帮上,以便于寻找。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φ25~30
铁 芯
200 5 30
临 时 点 构 造 (单 位 : mm)
返回
下一页
铜 头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永久点构造(单位:mm)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三、 井下角度测量方法与限差规定 井下角度测量的方法步骤为:
1. 安置仪器: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 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 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 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 对准垂球尖。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垂 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 光学对点)
(3) 由于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 尘,仪器有较好第一的章井密下平封面控性制测量。
二,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1.矿用经纬仪的检验
2.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敲帮问顶 专人看护 擦干装箱 防震 出汗,晾,温度均匀,擦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 正镜顺时针旋转瞄准前视B,读取b1和LB
4) 倒镜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B,读取b2和
RB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5) 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A,读取a2和RA
水平角β=(b1-a1+b2- A a2)/2
垂直角:
后视δA=(RA-LA-180゜ )/2
前视δB=(RB-LB-180゜ )/2
导线 级别
7″ 15″ 30″
1/6000
<5
±15
40~140
1/6000
1/4000
表1-2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km
≥1 <1
测角中误 差/″
±15 ±30
一般边长 /m
30~90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1/4000
1/3000
1/3000
1/2000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 ±15″两级,一般从井底车场起始边开始, 沿主要巷道( 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 下山等 )敷设,通常每隔1.5~2.0km应加测 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和方位平差条件。 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 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 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矿图测绘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二、井下导线的发展与形式
分次布设,逐步敷设; 先低级,后高级; 不断向前,直至边界。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三、 井下导线的类型
支导线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导线网 但由于井下测量的某些特点,有时形成一些特殊
的导线。 如交叉闭合导线, 坐标附合导线, “无定向导线”; 方向附合导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