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复习

体育概论复习
体育概论复习

体育概论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体育与体育科学

(重)

体育(广义的):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狭义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身体锻炼:是指以健身、医疗、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身体娱乐:是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

总概念视图:

注:广义的体育(亦体育运动),广义的体育的上位

概念是文化(人类中文化),下位概念是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身体娱乐,形成概念体系。

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体育概论》是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定的学科。

体育概论通过阐明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任务和发展规律等,使人们正确地理解体育的实质,端正对体育的认识。

体育概论的研究过程:①收集信息

②加工信息

③创造信息

④反馈信息

研究方法----系统方法

常用科研方法:(一)情报资料搜集和文献资料综述法

文献资料图书索引查阅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调查问卷法

(二)整理和研究资料的方法

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分析综合法、图解法、数学方法..

体育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术语问题,它是由一些术语组成的一个术语体系,体系中各个不同层次的术语有着内在的联系

确定体育术语考虑的三种原则:①科学性

②民族传统习惯

③力争与国际用语一致

体育科学体系结构:(一)指导科学

(二)基础科学

(三)体育的应用科学

①自然科学类

②社会科学类

③人文科学类

④管理科学类

(四)体育专项技术学科---最近于“实践”层次

注:是个开放体系而不是封闭体系

现代竞技运动特点:(一)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二)具有国际性

(三)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

(四)参加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因而

增加了对活动参加者的压力,加强了活动

的严肃性

(五)活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重)

体育产生的动向:讲体育产生于劳动,这是对的,但不仅仅产生于劳动,因为劳动仅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的身体活动。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一)原始体育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生

(二)体育是原始省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三)原始的体育与军事、医疗卫生、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体育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个体和社会、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的激励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主要产生于生产劳动过程中。

中国体育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建基业阶段(1949-1956)

第二阶段:两个高潮,一个低谷(1956-1966)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十年挫折(1966-1976)

第四阶段:迅速恢复,阔步前进阶段

注:体育的盛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演进的。表现在体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政治上统一、安定,经济上繁荣,体育就兴盛,就发展;反之。乃至萧条、凋敝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重)

体育引起各政府重视:

(一)政府部门的体育机构

(二)体育政策法令的制定

(三)把体育纳入教育制度

(四)各国政界人物重视体育,参与体育,把体育放在显赫位置

体育社会分析:

(一)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不仅改变社会生产的面貌、生产方式、兴致和内容,而且影响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生存的一切方面。影响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身体发展以及文化。

(二)都市化生活给人体发杂带来不利条件

①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居住条件大大改变

②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

③城市交通工具现代化,减少人们走路的机会

④家务劳动社会化,使人们日常生活体力活动减少

⑤由于食物构成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越来越多

(三)现代社会为体育运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①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

②余暇时间的增多

第四章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重)

体育与政治

关系:系统互动、相互作用

证明:(一)政治干预体育,体育受政治制约

(二)政治参透体育,体育为政治服务

理论分析:体育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

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美学来为社会服务的。体育与经济

证明:(一)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依赖性

经济是基础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体育运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能推动整个经济建设

注:体育运动本身也能发挥经济效益

体育与教育

证明:(一)体育是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技术教育的关系

①体育与德育有机联系,互相促进

②体育与智育互相联系,辩证统一

③体育与美育关系密切

④体育与技术教育提高各种生活技能

体育与军事

关系:难解难分的联系

证明:(一)军事需要体育,体育要为军事服务

(二)体育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注:只懂练,不懂学(知识性不够)

体育与大众传播

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证明:(一)推广和普及体育运动、扩大体育的影响

(二)吸引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媒介

(三)体育宣传工作是实现体育目的的任务的重要媒介

第五章体育的功能

(重)

体育的功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功能的两大要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

体育功能的要素: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人类对它的需要。

体育功能的变化性、流动性

古奥运会的宗教功能,现在没有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越来越被强化了。

系统理论的结构——功能说

杨文轩、杨霆的三层次说:自然质、结构质、系统质

功能的层次性

自然质:自然存在的物质。

结构质: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改变结构,产生新功能。木材加工成家具。

系统质:自然质、结构质系统进入社会系统产生新功能。木材、家具到市场换粮食。体育属于人类总文化的范畴

主要从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归纳:①健身功能

②娱乐功能

③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④社会感情功能

⑤教育功能

⑥政治功能

⑦经济功能

体育与艺术区别目的不同,但是相互渗透。

第六章体育的目的任务

(重)

意义:目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体育的目的任务有极大的动员作用。

体育的目的任务是制定体育方针、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体育目的: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服务。

确定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目的任务的制约,或称社会需要

(二)必须反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或称人的需要: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贡献需要。(不仅注重物质需要,也要注意精神需要)

(三)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我国体育任务:

(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延长工作年限,使人长寿

(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

(三)提高运动技术,攀登世界体育高峰

(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一)体育教学的一般概述

(二)身体锻炼的一般概述

(三)运动训练和竞赛概述

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处理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二)处理好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四)处理好学习与独创、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体育的组织机构和制度

(略)

体育制度是指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有它们制定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体育制度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目的基础。

(一)我国体育的政府机构:国家体委、各省市(自治区)体委

(二)我国体育的社会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三)我国体育的学术组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我国体育干部应具备的条件

(一)热爱人民

(二)对体育事业的浓厚兴趣

(三)良好的个人品德、较强的工作能力

(四)体育工作者的职业准备和培养教育

体育工作者培养

(一)高等体育院校(包括运动技术学院)

(二)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等

(三)短期训练班、培养班等

我国体育的几项基本制度和措施

(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体育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组织好青少年身体锻炼的一项重要措施。(二)《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目的在于鼓励运动员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三)《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了鼓励裁判员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裁判水平,做好运动竞赛裁判工作,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优秀运动队试行工作条例》

(五)《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裁判员守则》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竞赛制度》

我国体育改革

国家体委提出了”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名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使之在实践中协调发展。

第八章体育手段

(重)

从宏观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一般手段,并着重对这些手段的特点、分类、作用、构成及其运用进行理论上的论述,以便使学生对体育手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一)体育手段的定义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二)体育手段的特点

历史性特点;国际性特点、民族性特点;地域性特点。

(三)体育手段的分类

健身类手段;健美类手段;娱乐类手段;竞技类手段;冒险类手段。

(四)体育常用的手段

游戏;体操;舞蹈;竞技运动项目;野外活动;武术、气功。

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

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

对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质量评定:

动作的准确性;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力量性;动作的经济型;动作的艺术性;动作的弹性。

第九章国际体育

(略)

国际体育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双边或多边的,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文化交往活动。

意义:(一)国际体育促进了各国家、各民族的相互了解

(二)国际体育促进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繁荣

(三)国际体育为各国各民族间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四)国际体育加速了各项竞技运动记录的更新

(五)国际体育促进了国际文化模式的形式

(六)国际体育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坚决执行我国的对外方针和政策,为进一步开创我国体育工作飞新局面,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迅速发展服务”在这前提下“应实行更灵活的开放政策,发展多形式、多种渠道的对外交往,更好地为体育社会化和体育科学化服务”

我国在国际体育活动的成就:(有很多举例)

洗刷了“东亚病夫”的民族耻辱;我国和74个国家在正式建交之前就进行了体育交往,起到了外交“先行官”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参加国际活动多达6600多次,近10万人次;参加重大国际竞赛多次,并赢得了205个世界冠军;我国已全面登上了国际体育的大舞台,成了国际体育组织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第十章未来体育

(略)

未来学家把未来分为现未来(今后10年),近未来(今后100年),以及远未来(今后1万年)。

未来社会的体育

(一)体育运动进一步国际化

(二)体育运动将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

(三)未来体育将更加科学化

(四)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的广泛性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五)未来体育将是终生化

(六)学校体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

(七)体育场地设施的充裕和体育组织的遍在性

(八)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讲大大提高,寿命将延长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对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步骤的高度概括。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具有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实现体育强国的主要指标:全国近5亿人程度不同地参加体育活动;青年一代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奥利匹克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大多数项目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出现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体育科研成果,在重

要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普遍增加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建成一批现代化的场地设施;拥有一支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彻底改善队伍的人才结构。

战略思想:实现体育强国要抓好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和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名健身战略和协调发展。“两个战略”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有重点。

总结

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深化和加强加快改革的步伐,抓好“两个战略”协调发展,坚持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实现体育腾飞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飞要求;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发展体育事业;适应对外开放的形式,加速体育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丰富和完善体育发展战略研究;重视和加强体育理论的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在本世界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体育的道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