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扶贫致富之路
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公布日期】2012.02.29•【字号】•【施行日期】2012.0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行署有关部门,驻和有关单位:《〈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行署同意,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科学谋划、全面推进我地区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南疆三地州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函〔2012〕12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片区规划的重要意义(一)将包括和田地区在内的南疆三地州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攻坚确定的主战场,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针对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探索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创新。
(二)和田地区辖8个县市,总人口207万人,其中扶贫对象92.45万人、占全地区农村人口规模的5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
打好扶贫攻坚战,直接关系到国家新阶段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和田;关系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确保和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编制好《和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部门任务;有利于科学谋划和田扶贫攻坚工作;有利于引导和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有利于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序促进片区内外要素流动,发挥规模效益;有利于解决和田地区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促进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浅谈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扶贫攻坚措施

经济论坛浅谈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扶贫攻坚措施艾尼玩·布拉提1麦尔哈巴·迪力木拉提2(1.和田市伊里其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和田848000;2.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新疆和田848000)摘要: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乡积极响应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田地委关于精准脱贫的相关要求,加强抓支部、夯实战斗堡垒,选干部、打造过硬队伍,育人才、增强内生动力,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招商引资与输出劳动力相结合等4项措施,给当地村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到小康社会努力。
关键词: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扶贫攻坚措施1引言近年来,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不断加大和田地区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有力推动了和田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了做好脱贫工作,实现小康社会,和田市古江巴格乡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围绕脱贫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干部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
古江巴格乡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抓支部,夯实战斗堡垒古江巴格乡实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的能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集中整顿,将整顿工作纳入乡镇党建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检验标准,以从严问责倒逼工作推进,通过健全班子、配强带头人、发展致富产业等措施,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组织基础。
用好、管好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全地区贫困村活动场所全覆盖、全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脱贫攻坚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结合实际需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六位一体”的综合性阵地,不间断开展村级活动场所作用发挥情况督查,确保主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选干部,打造过硬队伍脱贫攻坚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在扶贫政绩和群众认可度的交叉点上选用干部,充分吸纳和运用扶贫工作考评结果,把精准扶贫作为干部调整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SWOT 分析框架

山西农经//2020年10期DOI :10.16675/14-1065/f.2020.10.009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钱程摘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在此背景下,以新疆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目标,采用经济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方法,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及优劣势,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农业政策支持、凸出特色农业产业引领作用等策略。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田地区;SWOT 分析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20-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04.3文献标志码:A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基于SWOT 分析框架农业产业化通常体现出产业化运作、市场化导向、一体化形态、规模化运营等特点,其发展不仅要求技术创新,更体现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因此,探讨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SWOT 分析方法[1],对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态势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寻出应对现实问题的最优路径及可行方案。
这一分析框架主要是由4方面的要素组成,即“优势”(S ,strengths )、“劣势”(W ,weaknesses )、“机遇”(O ,opportunities )、“挑战”(T ,threats )。
以新疆和田地区作为分析目标,探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现实环境,寻求科学发展路径。
2SWOT 分析下和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评价2.111S (Strenth )优势:优越的自然及特色农业资源和田地区地处新疆南部,总体地貌为沙漠绿洲地带,区域内半数面积为平原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盛产棉粮、瓜果、蔬菜,有“棉仓”“果乡”等美誉。
和田哪个行业好发展

和田哪个行业好发展和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
然而,和田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其拥有一些适合发展的行业。
首先,和田地区拥有大片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适宜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和田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具有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
可以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如葡萄、葡萄干和石榴等,通过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还可以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业,利用和田地区的独特草原资源和气候条件,生产优质的奶制品。
其次,和田地区属于中国的纺织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可以发展纺织业和纺织品加工业。
和田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和传统的刺绣工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纺织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产品。
可以发展高档纺织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打造自有品牌,增加经济价值。
同时,还可以发展羊毛纺织业,利用当地的羊毛资源,生产优质的羊毛织品和毛线,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和田地区还可发展旅游业。
和田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以发展旅游景区、度假村和特色民宿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可以开发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利用沿线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打造具有和田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和田地区还可以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业。
和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玉石、金、锂矿和盐等。
可以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可以开展玉石的加工和销售,打造和田玉的品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同时,还可以开展金、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和田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适宜发展农业、纺织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业等行业。
通过发展这些行业,可以提升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为家乡代言 新疆和田 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新疆和田作文《我爱和田:我的家乡》咱今儿个就来说说我的老家,新疆和田。
这地方啊,那可真是好得没法说。
一提到和田,大伙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和田玉。
我跟你讲,和田玉在我们那儿就跟宝贝似的。
我还记着小时候啊,村里有个大叔,运气特别好,在河里捞出一块和田玉。
那玉啊,白白净净的,透着一股温润劲儿。
这消息一下就传开了,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大家都跑去大叔家瞅一瞅,那场面就跟过年赶集一样。
大叔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块玉,好像捧着全世界最值钱的东西。
这时候你就知道和田玉在我们心里的分量了。
我们和田可不光有玉,那水果也是一绝。
就说和田的大枣吧,个个又大又甜。
到了红枣成熟的季节,从远处望过去,枣子树上就像挂满了一个个小灯笼。
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去打枣子。
那枣子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我就跟弟弟妹妹在树下抢着捡。
有时候捡到一个特别大的枣子,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宝贝得不行,非得塞到人家嘴里,还得大喊一句“快尝尝,这枣子甜得很”。
咬一口下去,汁水满溢,甜到心坎里去了。
那香甜的味道啊,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还有和田的和田馕,这可是我们的主食。
那馕坑烤出来的馕,外焦里嫩,香喷喷的。
我看着做馕的师傅把面团揉得圆圆的,在中间戳几个洞,然后啪地一下贴到滚烫的馕坑壁上。
过不了一会儿,一个金黄酥脆的馕就出炉了。
我饿的时候能吃一大个,扯着馕的边,咬一口再咬一口,越嚼越香。
无论是就着烤肉吃,还是干吃,都美味得很。
在和田啊,你能感受到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我们的生活就像那和田的蓝天一样,又透亮又宽广。
我爱我的家乡和田,这里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叫我忘不了。
《和田: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家乡》我的家乡和田啊,在大新疆的南边,那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
到了和田的集市,那才叫热闹非凡。
满大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小摊位,卖啥的都有。
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卖维吾尔族花帽的摊位。
花帽可漂亮了,五颜六色的丝线绣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有次跟着妈妈去市集,就闹着要一顶花帽。
林业推进和田地区精准扶贫的思考

李亚i f , 1
精准 扶 贫 、 精 准脱 贫是 新 时期 扶贫 开发 的 1 林 业推进 和 田地 区扶贫现 状分 析 基本 方 略 , 是 推动 扶贫 工作 提 质增 效 的重大 举 和 田地 区 自然条 件 恶 劣 , 干 旱 多风 , 植 被
总面积的 8 2 %。林 果 总产 值 5 7 . 4 4 亿元 , 农 民林 果 业 尘暴 天气最多 的地 区。每平方公 里月最 大降尘量 1 8 吨, 降水 量 3 5 毫米 , 蒸发 量 2 4 8 0 毫米 。全 地 区有 人 均 纯 收入 2 1 6 3元 , 占地 区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 6 0 3 块, 绿洲 面 积小 而分 散 , 承 载人 口较 多 , 3 5 . 5 %。特 色林 果产 业 已逐 步 发展 成 为拉 动 广 大农 大 小绿 洲 2 牧 民持续 快 速增 收 的支 柱产 业之 一 , 林 果产 业在 农村 生存 空 间压 力大 , 水 资 源 紧 缺 。生 态环 境极 其 脆 弱 , 经 济发 展 中的地位 越来 越高 , 在促 进农 民增 收 中 的作 人 均 占有 资 源要 素 少 , 人 口、 经 济 与生 态 承载 力 矛盾 防沙治 沙生 态建设 任务 十 分艰 巨 。 用越来越大 。随着果树结果面积的快速增加 和管理 突 出 , 水 平 的不 断提 升 , 林 果 产 量 也 随 之 大 幅 度 提 高 。同 2 . 2 林 农 间作 矛 盾 日益 突 出, 严 重 影 响农 林 产 业协 时, 和 田地 区大 力发 展红柳 接种 大芸 和沙 漠玫 瑰等 沙 调 发 展 产业 , 全 地 区人 工 种植 红 柳 2 . 4 万公顷 ( 3 6万 亩 ) , 接
小小马铃薯铺就致富路

他和老伴不 但投资入股保吉栋 的合 达到 8 5 %以上 ,机械化 覆盖率达 到 作 社 ,而且 还 在 合 作社 里 干 活 , 还有流转 土地的承包费 ,相 当于是 社发展 的越来 越壮大 ,2 0 1 5 年马铃
1 0 0 %。在 他 的示 范带 动下 ,合作 x i n n o n g . c o m 2 0 1 6 一l O -1 3)
里带来 的效益 ,阿不都扎克 ・ 买提 5 0 0 0 元没 问题 。 ”说 到将 来 的发
肉孜脸上 的笑容更加灿烂 。 展 ,努 尔买 买 提 ・白克力 信 t L , 满 今 年 ,和 田市 统 筹 兼 顾 ,将 满地对记 者说 。
( 来 源 : 新农 致 富 网h t t p / / w w w .
“ 宜 棚 则棚 、宜 林 则林 、宜 牧 则 把庭 院改造 和城 乡环境治理紧密结 题 。”8 月2 0日,说起 依托 院落 搞 牧 ”的原 则 ,将全 市4 万余 户农 户 合起来 ,坚持 “ 政府 主导 、全 民参 家庭养殖 的事 ,曾经 的贫 困户—— 庭 院进行 改造 ,按 “ 一户 一策”分 与 ,因地制 宜 、综合治理 ,城乡统
良品种 l 0 多种 ,特别是 引进 的航天
育种 “ 黑美人 ”马铃薯种薯 ,是普 刚开始种植 时没有专业 的机械 ,影 响 了种植效率 ,于是 他想 到从 网上 2 0 0 8 年 ,身为 村 干部 的保 吉 通马铃薯价格的 1 0 倍。 栋带领乡亲们在马铃薯上做 文章 , 保 吉栋 不仅重视技术在增 加产 购买机械设备 ,解决 了生产效 率低 的致 富能手 。
的富民政 策鼓舞下 ,带领 当地农 民 引进 了 “ 陇薯6 号” “ 青薯1 6 8 ”等
关于和田地区怎么做才能增收群众致富宣讲材料

关于和田地区怎么做才能增收群众致富宣讲材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和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尊敬的各位乡亲,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和田地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思考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和田县吐沙拉乡地毯产业的调查与思考摘要:关键字:正文: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们所垂青。
追溯历史,最早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是在1959年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研究东汉时期就开始生产地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后经过考古学家不断地考古与挖掘,地毯原始的制作工艺及原貌渐渐的清晰、完整。
东汉永元年间班超出使西域,他哥哥班固曾写信让班超以丝绸三百匹来换取西域地毯,使它不仅具有长远的历史,而且在国内享有了很高的声誉。
1949年我国成立后,在和田县吐沙拉乡这项民族传统的产业一直没有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始终沿袭着家庭小作坊的古老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的帮助和市场的日益扩大的需求,生产规模和制作工艺才开始发生了改良。
首先在规模上,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艺的投资,在和田县吐沙拉乡建造地毯手工艺学校,制定出口战略;在工艺上,采用了酸性媒介染料和蒸汽染色声染工艺,丰富了染色毛纱的种类,能染出400多种不同色彩,使地毯图案设色更加绚丽多彩,协调明快,能适应不同客商的爱好,被多个国家称为“东方式地毯”,热销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市场经济兴起,已发展大农业为主的多元化农村经济成分不断开发利用,对农牧民群众的发展毛革业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进入20世纪90 年代,由于普通农副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经济效益低,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首要。
通过积极探索研究,发掘本土内在的优势,确立了以稳粮增棉为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民族工艺地毯的发展思路。
一、和田吐沙拉乡民族工艺地毯产业的基本概况(1)和田吐沙拉乡民族工艺地毯的历史(2)自古以来就有“地毯之乡”美称的地吐沙拉乡,在世界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人们称他为卡其地毯。
1、文献记载:战国时期《逸周书》、《禹贡》,汉代《汉书》、《三辅黄图》三国时期《异物志》,唐代《一切经音义》、《大唐西域记》,宋代《广韻》、《元史》,明代《正韻》等书对两千多年前新疆传统地毯发展的历史沿革作了记载。
据东汉时期文献记载,居住在西域的人们织出了与地毯组织相类似的毛织毯,他们把这种织物称为罽,褐,氍毹(音qu shu)、毛席、毛褥等,它可能就是聚居在西部地区的羌、氏、小月氏以及塔里木盆地民族称谓地毯的词语或方音。
到了元代、清代,地毯业进入全盛时期,新疆传统地毯已开始向欧洲出口。
(2)和田县吐沙拉乡基本地理情况吐沙拉乡位于和田县南面,距市城区3公里,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城郊经济和民族工艺地毯业的优势。
全乡共辖19个行政村,2个农场,1个牧场,168个村民小组,共户数8211户,人口40152,其中农业人口37964人,总面积62000亩(包括新开荒地10000亩),起重工耕地面积51080亩,人均占有耕地约1.4亩。
201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641.5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91.38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20.38元,增长13.5%,仅地毯一项人均收入205.4元,占人均收入的23%。
粮食收入人均113.51元,占总额12.7%,棉花120元占11.4%,蚕桑18.5元,占总收入的2.1%,畜牧业83.82元,占9.4%,园艺业(包括瓜果蔬菜,庭院经济)671.2元占8%,加工、交通、运输建筑122.7元占13.7%,商业饮食服务业105.05元占11.79%,其他69.2元占7.76%。
第一产业占43.6%,二三产业56.4 %。
改革开放后吐沙拉乡的在政府推动下的历发展21世纪初期和田市政府根据城乡结合发展,综合本土特色产业的优势,针对农副产品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低,农牧民增收难得问题,积极展开调查研究,把发展乡村经济的目标定在了以地毯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上,尤其是该项发展民族手工艺地毯前景十分广阔、优势突出。
首先吐沙拉乡是和田地毯的发祥地,该乡的卡其村最为著名,在世界的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人们常称为卡其地毯,具备优越的国内外营销市场。
其次,发展地毯相对其他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农户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编织地毯,做到双管齐下,全乡有45%的农民具有编织地毯技术,76%的农户具备织毯设备。
此外,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扩大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最后,织毯毛线自产119.16吨的基础上,其余的全部地毯羊毛市场。
2012年地毯发展状况:全乡农户7958户,从事织毯的农户3700户,占总户数的46.5%,织地毯人口11142 人,占总人数的30.7%。
全乡有地毯支架6354个,木制的6022个,钢铁架332个。
家中有2个支架以上的农户有714户,农户办小型制毯厂的有20 余户,最多的有30个架子,最少的一户有15 个架子。
直至2012年全乡总织地毯19.34 万平方米,其中中高档的地毯7.74万平方米,普通地毯11.6万平米,平均每平方米地毯收入39元,总纯收入754.26 万元。
仅地毯一项全乡人均收入205.4元。
专门从事织毯典型专业户年均收入7200元。
收入较低织毯户也在1500元左右,由此可间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该乡加勒瓦格村的肉孜尼沙汗家,过去也是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其经济收入很低,生活困难,1990 他家开始学习纺织地毯,当时只有木头架子,一年织上大小不等的地毯约为18平方米,随着资金的滚动,逐渐扩大生产规模,2012织地毯1200平方米,年均收入7200元。
不但通过织毯脱贫致富,而且还帮助左邻右舍的村民学习纺织地毯,2012招收贫困户子女学徒工22人,招收孤儿10余人,厂房由过去的几平方米的土屋变成了200余平方米的小型砖木结构家庭地毯厂,织毯机子全部换成标准的钢架。
织毯户肉孜尼沙汗告诉我们:“现在织好的地毯不用拿到集贸市场上去卖,而是专营地毯者直接上门取货,有的外国客人也来家里直接购买地毯,也有的客户通过电话取货,地毯供不应求”,尤其是国内外客户对和田手工地毯更是情有独钟。
为此,大力发展地毯农户信心十足,决心很大,十分有利于地毯业生产规模。
肉孜尼沙汗本人2012年被评为“全疆劳动模范”和“优秀农民企业家”,并受到自治区领导的接见慰问,使他致富决心更大更有自信,积极响应江总书记提出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指导思想,致富不忘众乡亲。
四、新疆传统地毯工艺濒临衰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新疆传统地毯,其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原生态的民间工艺(新疆传统地毯)被边缘化、异化。
目前,新疆传统地毯的制作工艺与现代市场供求正处于急剧缩小的态势,据对和田地区洛浦县玉龙喀什镇的塔玛沟买勒村(地毯村)织毯老工匠阿不拉·居来提的调查:现在巴扎(市场)上看到的地毯大都抛弃了传统的工艺,掌握传统织毯工艺的传人和地毯图案设计师愈来愈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疆传统地毯的市场占有份额在减少,其经济价值被弱化,加之新材料、新工艺的挑战,使新疆传统地毯的发展举步维艰。
新疆传统地毯生存与发展遇到的困境说明,民族民间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新疆传统地毯及其工艺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一体化与物质生产、消费领域的标准化,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已经显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艺术超出地域限制遍及世界,为更多的人所感受、体验,已成为当今的现实。
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挑战,导致了当代受众逐渐产生审美取向的时尚化和趋同化,这就必然冲淡了群体对包括新疆传统地毯在内的民族民间工艺个性化美学特征的认同。
二是随着全球化、传媒大众化的到来,民族民间文化曾有的相对封闭、互相隔离的状态逐步被打破,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与文明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全面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文化艺术风采共呈、多元并存,正是当代人群所期盼、所追求的。
正由于此,文化市场几乎被占领,受众几乎被占有,因而民族民间工艺(传统地毯)受到极大冲击。
三是民族民间文化一经形成,便以极大的潜在惯性对人们的文化审美心理起着共塑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自足性,这种相对的自足和自重,存在于各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地毯)作为典型的地域文化形式,它是本民族人们精神世界与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往往根系极深,世代相传。
由于民族民间文化自身形态的特殊性,自然会在传播与交流方面出现障碍。
四是在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创新不够。
如上所述,面对新疆传统地毯工艺濒临衰落的状况,研究其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应正确认识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文化保护是前提,传承是基础,传承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存在、延续与发展的必要机制,发展是目的;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五、政府为何要保护地毯的发展?五、政府职能作用一、宣传乡党委,政府从本乡地毯生产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针对客户需求,一是加大对织毯户的宣传,紧紧抓住和田驰名中外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及独特的优势大力宣扬,而是针对部分对地毯发展前景认识不够,盲目织毯,不求质量,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和田的地毯声誉。
通过采取开展交流会、座谈会,组织典型织毯户农民发言,讲经验等形式,从而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发展地毯业内在的潜力优势。
向高质量,设计新颖,工艺考究等方面发展,永葆和田地毯的美名。
二、引导政府进行积极协调引导,打破过去分散的织毯技术,尽可能的把织毯农户相对的集中在一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户织自己的地毯,这样有三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一时打破过去那种封闭式的织毯模式,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达到织毯技术提高的目的,而是为今后壮大其生产规模打基础,同时有利于形成营销渠道,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三十通过大家面对面的互相观摩学习可以提高织毯质量。
过去因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又不会算账,不求质量而是盲目织毯,有的织毯户还把市场上的劣质毛线够来织地毯,指出的地毯每平方米之收入50元至80元左右,除成本外没有利润可得。
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的农户织中高档地毯,每平方米获纯利润80-100元,丝质地毯每平方米收入500-800元左右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对未来地毯业的发展增添了更广阔的前景,市场观念得不到不断更新,真正实现以质量取胜,以科技求发展的目标。
三、政府出台优惠政策1、在资金上给与帮助,主要采取内外援助的办法:一是政府积极协商金融单位给与贷款倾斜政策;二是政府尽可能把扶贫资金以扶持发展地毯业为重点项目投入;三是以扶贫办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为农户提供资金;四是通过妇女项目办争取加大外援资金的六个村已初见成效2、政府在建厂、生产上实行扶持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