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作业

合集下载

生理作业

生理作业

1举例说明何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答: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主动转运。

如:当细胞内Na离子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离子浓度降低时,Na泵被激活,α亚单位上结合的ATP分解为ADP,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将3个Na转运到细胞外,2K离子转到细胞内。

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由ATP分解供给,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差或电化学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小肠上皮细胞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心肌细胞的Na——Ca 交换。

2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何变化,为什么?静息电位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钠泵工作时排除三个钠进入二个钾,总共产生一个负电荷,抑制时则增加一个正电荷,故静息变小,钠内流驱动力变小,动作电位变小3试比较神经纤维生物电的类型、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其生理学意义?答:无髓神经纤维与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无髓神经纤维上依次传导,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跳跃式传导,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的安静梁飞结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只发生在郎飞结,不仅提高了传导速度,而且减少了能量消耗。

4细胞外K或Na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单根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各有何影响?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离子外流有关,K离子外流的动力为膜两侧K离子的浓度差,阻力为膜两侧的电位差。

如果膜外Na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差降低,K离子外流阻力降低,K平衡电位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动作电与Na离子内流有关,膜外Na离子降低,内流动力降低,动作电位的降低。

细胞外Na离子浓度升高:静息电位值降低,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降低:静息电位值升高,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细胞外K离子浓度增高:静息电位值降低,动作电位不变。

《生理学Z》(作业)

《生理学Z》(作业)

作业①A型题:* 1、血浆得比重主要取决于[1分]E。

血浆蛋白含量* 2。

血浆中最重要得缓冲对就是[ 1分] C.NaHCO3/H2CO3* 3、下列有关刺激有效量得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得?[1分] D.在基强度条件下得最小有效作用时间称为时值*4. 激素与递质得分泌属于[ 1分]D。

胞吐* 5。

肌肉收缩时,后负荷越小则[1分]E、克服后负荷开始肌肉出现缩短得时间越早*6.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 钠-•钾泵运转可使[1分] 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7、在神经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得时期?[ 1分]B。

低常期* 8。

调节红细胞生成得最主要体液因素就是[ 1分] E、促红细胞生成素* 9。

小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就是属于[ 1分]C。

主动转运* 10. 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性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1分]C。

吞噬作用*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得就是[1分] E、降压反射* 12、人体得血浆约占体重得[1分]C.5%*13.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得就是[1分] C、神经调节* 14、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O2与CO2 进出细胞膜就是通过[ 1分]A.单纯扩散* 15。

血(红)细胞比容就是指[1分]E。

血(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16、肌肉得初长度取决于[ 1分] A。

前负荷*17。

血液凝固得三个基本步骤就是[ 1分]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8.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得规律性变化就是[ 1分]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9. 最主要抗凝物质就是[1分]C、抗凝血酶Ⅲ与肝素* 20.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 1分] D。

以通道为介导得易化扩散* 21.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得白细胞就是[ 1分] E、淋巴细胞*22、钠—钾泵得本质就是[ 1分]E.Na+—K+依赖式ATP酶* 23。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室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植物样本(如豆芽、植物叶片等)- 干燥器- 秤- 显微镜- 毛细管- 温度计- pH计- 高速离心机- 甘油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3.1.1 准备不同植物材料,确保植物样本的健康状态。

3.1.2 对植物样本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至一定程度。

3.1.3 使用秤量取干燥后的植物样本质量,并记录下来。

3.2 水分传导实验3.2.1 取一段长度适当的毛细管,将其一端与水分容器相连,另一端插入植物茎部。

3.2.2 观察水分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并记录下来。

3.2.3 根据水分上升高度计算植物茎部的水势。

3.3 光合作用实验3.3.1 准备好一片健康叶片,并在其表面涂抹甘油。

3.3.2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中的叶绿素体,并记录下来。

3.3.3 在不同光强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并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曲线。

3.4 酶活性实验3.4.1 取一定量的酶液,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酶活性测定。

3.4.2 使用高速离心机离心酶液,并测定上清液中的酶活性。

3.4.3 根据测定结果,分析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对每个实验环节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数据指标等方式呈现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讨论。

5. 思考题5.1 就水分传导实验结果,探讨植物水势与植物体内水分传导之间的关系。

5.2 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以及甘油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3 对酶活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6. 实验总结结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思考题,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提出改进措施,并陈述你在本次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生理实践作业心得体会

生理实践作业心得体会

一、引言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生理实践作业,我对生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作业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本次生理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准备:在实验前,我们学习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器材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三、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生理学知识:通过本次实践作业,我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实验时,我了解到神经递质在神经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学习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生理学实验器材,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例如,在“神经干传导速度”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制作神经干标本,如何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等。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科研态度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

因此,我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力求做到最好。

5.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教师等方式,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使我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6.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本次实践作业,我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一生理学寒假作业

高一生理学寒假作业

生理学基础(一)命题人:郭蕾审题人:孟倩倩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 )A.正常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正常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正常人体各器官功能活动的过程2、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C.刺激强度变化率 D.阈强度3、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D.尿液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特点的是( ) A.反应速度快 B.作用范围广泛C.反应准确 D.作用范围局限5,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借助膜蛋白帮助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6、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B、Na+外流C、K+外流D、K+内流7、钠钾泵能逆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其转运方式是()A、将Na+和K+转入细胞B、将Na+和K+转出细胞C、、将Na+转出细胞,将K+转入细胞D、将Na+转入细胞,将K+转出细胞8、小雷,男,7岁,试图提起重约3千克的水桶,但没有提动,在提起水桶的过程中,小雷上肢的肌肉发生的收缩形式为( )A.单收缩B.强直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张收缩9、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0.1%氯化钠溶液B.5%葡萄糖溶液C.2%尿素溶液D.5%葡萄糖盐水10、白细胞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二、名词解释题:1、反射2、静息电位3、交叉配血试验三、简答题:1、何谓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有何区别?2、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简述生理性止血过程。

生理学基础(二)命题人:郭蕾一、单项选择题:1、纤维蛋白溶解过程是()A.纤溶酶形成与抑制物的释放B.纤溶酶原激活与纤维蛋白降解C.纤维蛋白形成与纤维蛋白降解D.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与抑制物释放2、下述哪种凝血因子不存在于血管内A.因子ⅠB.因子ⅢC.因子ⅣD.因子X3、某人的红细胞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为()A.O型B.AB型C.A型D.B型4、小张停经三个月,因阴道出血前来医院就诊,HCG 阳性,医生初步诊断先兆流产,原因待查。

植物生理作业及答案

植物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渗透作用: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4.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5.渗透势(ψπ):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ψπ。

用负值表示。

亦称溶质势(ψs)。

6.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

一般为正值。

符号ψp。

初始质壁分离时,ψp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7.衬质势(ψ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ψm。

8.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9.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主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

(g/dm2·h)14.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

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

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

自由水束缚水2.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和。

凝胶溶胶3.水在植物体内整个运输途径中,一部分是通过和的长距离运输;另一部分是在活细胞间的短距离径向运输,包括水分由根毛到根部导管要经过及由叶脉到气室要经过。

导管、管胞;内皮层、叶肉细胞4.某种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蒸腾比率为。

500克水 / 每克干物质、2克 / 每公斤水5.设有甲、乙二相邻的植物活细胞,它们的ψπ及ψp,甲细胞分别为 - 8及 + 2巴;乙细胞分别为– 6及 + 1巴,则水应从流向。

生理学作业练习

生理学作业练习

1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 )A、肝糖原B、三磷酸腺苷C、脂肪酸D、葡萄糖E、磷酸肌酸2安静状态下机体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A、心脏B、肝脏C、脑D、肾脏E、皮肤3体温调定点位于( )A、脊髓B、中脑C、延髓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完全靠增加产热来维持体热平衡D、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5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避免作外功,当体重不变时,消耗的能量最终都转换为( )A、热能B、ATPC、脂肪D、电能E、糖原[单选题]6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糖和蛋白质B、蛋白质C、脂肪D、糖和脂肪E、维生素7下列哪种情况下代谢率最低( )A、熟睡无梦时B、基础条件下C、清晨醒后未进食之前D、平卧时E、安静状态下8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混合食物9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率,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A、食物的卡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商D、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E、食物的呼吸商10酒精擦浴降温可增加皮肤的( )A、传导散热B、对流散热C、辐射散热D、蒸发散热E、对流和传导散热11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 )A、肌肉活动状态B、耗氧量多少C、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D、机体内在生物节律E、定时进餐的节律12关于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由进食动作刺激引起B、进食蛋白质食物,额外消耗能量可达6%C、进食后7~8小时左右开始D、额外消耗能量可能与肝脏有关E、糖的作用高于蛋白质二.多选题(共3题,20.8分)1使能量代谢率增加的因素是( )A、肌肉运动增加B、进食脂类食物C、进食蛋白质D、进食糖类E、肌肉紧张度降低2能增加机体散热的措施是( )A、给患者以酒精擦拭B、皮肤涂油脂类物质C、增加环境湿度D、增加皮肤血流量E、增加体表裸露面积[多选题]3基础状态是指( )A、清晨、清醒、静卧B、禁食12小时以上C、安静D、环境温度等于皮肤温度E、清晨睡眠消化与吸收1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B、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C、迷走神经兴奋D、交感神经兴奋E、迷走神经抑制2交感神经兴奋时( )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加C、胆囊收缩加强D、括约肌收缩E、胃肠血供增加3下列哪种因素可促进钙的吸收( )A、碱性环境B、Na+-K+ 泵的活动C、维生素D3D、载脂蛋白E、维生素B24有关胃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胃蛋白酶的形式存储在细胞内B、最适pH是7.4C、可分解蛋白质为大量氨基酸D、由胃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E、由盐酸激活5关于内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主细胞分泌,参与蛋白质消化B、由壁细胞分泌,参与脂肪的消化C、由壁细胞产生,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D、由所有的胃黏液颈细胞产生,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E、可由食物摄取6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胃液B、胆汁C、胰液D、小肠液E、大肠液7缩胆囊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消化酶、HCO3- 和水分含量均高B、消化酶和HCO3- 多,水分少C、消化酶少,HCO3- 和水分多D、消化酶和水分多,HCO3- 少E、消化酶多,HCO3- 和水分少8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B、紧张性收缩C、容受性舒张D、分节运动E、集团蠕动9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作用B、副交感神经作用C、壁内神经丛作用D、食物消化产物的作用E、平滑肌本身的特性10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部位是( )A、空肠B、回肠C、十二指肠D、胃E、大肠11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 大量内流B、K+ 大量内流C、Ca2+ 大量内流D、Cl- 大量内流E、Ca2+ 大量外流12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 )A、糜蛋白酶B、胰淀粉酶C、肠激酶D、胰脂肪酶E、胃蛋白酶13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酶多B、HCO3- 多C、H2O多D、HCO3- 和H2O多E、酶少14胃蠕动开始于( )A、胃中部B、胃下部C、胃上部D、胃幽门部E、胃贲门部15关于钙吸收的正确叙述是( )A、食物中的钙大部分被吸收B、肠内容物酸度对钙吸收无影响C、脂肪食物可以促进钙的吸收D、维生素D可抑制钙吸收E、磷酸可促进钙吸收16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甲状腺B、脑垂体C、下丘脑D、性腺E、消化道17关于慢波电位的正确描述是( )A、由消化道平滑肌细胞自动产生B、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自发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频率较慢C、不受自主神经的调控D、慢波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E、慢波本身不可以引起肌肉收缩18葡萄糖主动转运依赖于( )A、Na+的主动转运B、K+的主动转运C、Cl-的主动转运D、Ca2+的主动转运E、直接水解ATP19肠肝循环可以促进( )A、肠运动B、胆汁排出C、胆汁分泌D、小肠液分泌E、胃的运动20分泌胃酸的细胞为( )A、壁细胞B、主细胞C、ECL细胞D、黏液细胞E、Cajal细胞二.多选题(共4题,18.0分)1可抑制胃排空和胃液分泌的激素是( )A、促胃液素B、促胰液素C、缩胆囊素D、抑胃肽E、生长抑素2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 )A、胃肠道平滑肌收缩B、胃肠道括约肌收缩C、消化液分泌增加D、消化液分泌减少E、促胃液素分泌减少3能抑制胃酸的因素包括( )A、乙酰胆碱B、组胺C、阿托品D、甲氰咪胍E、促胃液素4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加( )A、葡萄糖B、脂溶性维生素C、铁D、氨基酸E、钠离子。

生理学作业

生理学作业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阈值4.内环境二、是非题:1.反射是反应,反应不一定是反射2.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增强,说明其兴奋性增强。

3.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因素稳定不变的状态。

三、填空题1.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和。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它是由、、、、五个部分组成。

3.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和。

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其与兴奋性呈关系。

5.反射分为和两大类。

四、选择题1.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称为( )A.新陈代谢B.合成代谢C.能量代谢D.异化作用E.以上都不是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兴奋性B.新陈代谢C.适应性D.生殖E.反馈作用3.某组织的阈值越大,说明其(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4.人体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血浆C.体液D.血液E.细胞外液5.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有()A.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C.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的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和物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E.细胞的代谢和外环境的因素对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影响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作用E.负反馈作用7.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最重要的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适应性E.正反馈作用8.在生理学实验中,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A.反应B.抑制C.兴奋性D.兴奋E.反射9.下列生理过程哪些是属于负反馈( )A.排尿B.排便C.分娩D.血液凝固E.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阈电位二、填空题1.细胞膜对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即(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Barorecepter reflex(baroreflex)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这一反射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

2.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较小,对血流的阻力大,且它们在毛细血管之前,因而被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管壁含有丰富的平滑肌,平滑肌自身有紧张性收缩,称为肌源性基础紧张,这对维持一定的外周阻力,形成动脉血压有重要作用。

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和各种血管调节因子均可以调节平滑肌的舒缩,从而对器官组织的灌流量进行调节。

3.renin-angiotensin-systerm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分泌后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Ⅰ在血浆和组织中,特别是在肺循环血管内皮表面,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后者在血浆和组织中氨基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皮质等细胞的血管紧张素受体。

4.vasopressin血管升压素(VP)。

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由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抵神经垂体储存,需要时释放入血,随血液循环到肾脏,增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5.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内的血压。

正常值为4—12cmH2O,反应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休克等情况下,对控制补液量、补液速度和观察心脏射血功能是否健全等反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6.blood-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

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的屏障。

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血管周足组成。

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对维持中枢神经的内环境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7.intrapleural pressure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等于肺内压。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为1个大气压。

实际上是由肺的回缩压造成的。

使肺扩张,有利于肺的正常通气,有利于胸腔内腔静脉和胸导管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8. Specific compliance比顺应性。

肺顺应性除以肺总量得比顺应性,即单位肺容量的顺应性,它可用以比较不同肺总量个体的肺弹性阻力。

9. Pulmonary surfactant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Ⅱ型细胞产生的脂蛋白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在肺泡液体表面,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系数稳定肺泡内压的化学物质,称为肺表面活性物质。

10.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在第1秒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临床上常以FEV1/ FVC的比值做判定,正常值为83%;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 FVC变小;限制性肺疾病患者FEV1/ FVC基本正常。

11.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有效滤过压。

滤过力量和重吸收力量之差=(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有液体被滤过到毛细血管外,即生成组织液;当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则有液体被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即组织液回流12. Physiologic dead space生理无效腔。

每次吸入的气体,有一部分留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间前的呼吸道内,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13.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比值无论增大还是减小,都表示两者匹配不佳,气体交换的效率均会降低,导致机体缺O2或CO2潴留,尤其是缺O2。

14. Oxygen saturation of hemoglobinHb的氧饱和度。

指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通常可视为血氧饱和度。

15.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氧解离曲线。

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即表示在不同P O2下O2与Hb的解离情况,也反映在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16. Bohr effect波尔效应。

pH降低或PCO2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相反pH升高或PCO2降低时,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曲线左移。

血液酸度和PCO2对O2的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17. Pulmonary stretch reflex肺牵张反射。

又称黑-伯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

前者加快吸气向呼气的转换,后者促进呼气转换为吸气。

问答题1.试述心脏和血管的主要神经支配及其作用⑴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①交感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对心脏产生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如: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心脏收缩力增强②心迷走神经通过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对心脏产生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和负性变力作用如: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⑵血管受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支持①感缩血管神经纤维通过乙酰胆碱与α受体结合,可使血管收缩②舒血管神经纤维通过乙酰胆碱可使血管舒张2.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主要反射是什么?试述其主要机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反射机制: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扩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机械牵张刺激而兴奋,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至延髓孤束核,与延髓尾端腹外侧区发生联系,抑制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使心交感紧张性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与迷走神经背、疑核发生联系,使心迷走紧张性增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该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3.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去甲肾上腺素(NA/NE)主要结合α1受体,也可结合心脏β1受体,对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1)对血管作用血管的α1受体,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2)心脏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CO增加。

肾上腺素(AE/AD)主要激动α和β受体1)心脏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加强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肌兴奋性。

2)血管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作用于β2受体血管舒张。

4.试述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当肾脏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缺血;致密斑小管液中Na+浓度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肾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经血浆中转换酶的作用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它再分解为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Ⅱ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和Ⅲ,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醛固酮可促使肾脏水、钠重吸收,循环血量增多,升高血压。

5. 试述血管升压素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与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的V2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作用于血管平滑肌V1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但仅在高浓度时才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6. 试述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及其生理意义形成原理:与肺及胸廓的自然容积不同有关。

胸廓发育快,自然容积大;肺发育慢,自然容积小,由于脏、壁层胸膜紧贴,肺始终处于被扩张状态, 胸廓则处于被缩小状态。

在肺的内向回位力和胸廓的外向回位力作用下,胸膜腔内压便降低而低于大气压,形成负压生理意义:有利于肺的扩张、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7. 何谓氧解离曲线?有何特点及其生理意义?有哪些影响因素。

氧解离曲线。

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S形。

分上、中、下三段。

上段:60~100mmHg范围, 平坦,表明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较小。

意义:只要PO2不低于60mmHg, Hb氧饱和度仍能维持在 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中段:40~60mmHg范围, 较陡,表明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较大意义: 是机体安静时动脉血向组织释O2的部分通常释O2 5ml/100ml血液下段: 15~40mmHg范围, 最陡,表明PO2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很大意义: 是组织活动加强时动脉血向组织释O2的部分通常释O210ml/100ml血液, 是安静时的2倍影响因素:血液pH、PCO2、温度、红细胞内2, 3-二磷酸甘油酸、CO、高铁Hb等8. 平原地区的居民初到高原地区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因为高原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较平原低,导致吸入气PO2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9. 动物实验中,吸入气CO2浓度增加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吸入CO2浓度增加导致PCO2上升,一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通过提高脑脊液中H+浓度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出现肺通气增强的反应;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