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名词解释

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

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

强信息透明度,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媒介的新闻自由权,保证公开审判,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2)媒介应做不懈努力自律,不是仲裁者媒介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等基本原则,忠实于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坚持用中性语言,尽可能做到平衡报道,力求司法机关处理该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公众也应出一份力。解决好受众的问题,“媒介审判”也就更容易消除,公众自觉学习法律,增强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遇事理性思考,理性判断,不轻易受媒介的煽动,做一个信法、守法的群体,才能更好地保证司法的权威性,阻止”媒介审判”的发生。

7、如何理解公民对政府或官员行使批评建议权时不能动辄以煽动定罪P150-P153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即借助于舆论监督来实现的。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影响大、约束力强等特点,是广大普通公众实现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因此,依法保护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而不动辄以“煽动”定罪就显得尤为重要。

8、预防自杀媒体职业指导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做了哪些指导P307-P330

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应遵守的指导原则:1、不附加图片或视频,不将自杀方式描绘成无法解释或浪漫或神秘的行为。2、不对自杀方式进行详尽描述3、切忌为自杀者歌功颂德或大肆渲染4、不要使用煽动性标题5、报道标题用词谨慎6、不要报道经常有人自杀的地点7、关注自杀者的亲属。

9、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P307-P308

一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

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有从新闻自由原则到后来的社会责任论、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是客观与公正。2、清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