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尝君是个知错能改、貌似宽厚的大叔,所以手下海纳百川,冯弹剑也有,鸡鸣狗盗也有;但他手下的人大多是才巧之辈,可见他是生活型的,收集一批士来保证自己生活得比较有趣——事实也是如此。当然,他被人嘲笑了就灭一县,说明本性有点儿偏狭。

平原君是常存好心但手腕子软那种。毛遂自荐得靠毛遂。薛公事件被信陵君比下去了。魏齐事件处理得也不好。有许多细节,与其说他是伪君子吧,不如说他真不太知道该怎么办了那种。

春申君很有才智,私认为心眼儿之多,是四君子之首,居然试图跟吕不韦一样让国君戴绿帽。这种招式太妖孽,但临了玩脱了。

魏无忌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但说实话,性格上有血气,但欠考虑。魏齐事件就没处理好。但手下收的人比如朱亥、侯公,那都是壮士侠客型,就比孟尝家那些五彩缤纷的要更血气些。当然,他的圆滑度比其他三位差很多。

大体上,搁到现代,孟尝就是个很有品位、收藏丰富、偶尔急眼的大叔;平原就是个人缘挺好,但急起来得跟人到处要主意的青年;春申就是个鬼主意一肚子的花花大少;魏无忌就是跟平民一起坐着喝酒的急脾气阔少爷。

大致如此。

昨天08:31 33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杨帅,媒体新人

侯聪、田悦、张子琛等人赞同

《史记》中四公子主要事迹:(载于四人列传及四国世家,魏齐事件见《范雎列传》,熟悉史记的少年可以直接跳去看重大减分项)

孟尝君田文:善遇宾客(+)、相秦(-)、鸡鸣狗盗(0)、受讥灭县(-)、

冯谖弹剑烧券狡兔三窟诸事(+)、劝秦伐齐助燕破齐直至中立于诸侯(--);

平原君赵胜:美人笑躄(-)、请赵王受上党(-)、庇护魏齐(+)、毛遂自荐(0)、邯郸之战及请封事(0);信陵君魏无忌:仁而下士(侯朱毛薛)(+)、劝阻魏王伐韩(+)、魏齐自刭(-)、

窃符救赵(+)、返魏拒秦(0)、忧谗自毁(0);

春申君黄歇:说秦止战(+)、救楚太子(+)、复兴楚国(+)、绿了楚王还作死啥的(-)。

《资治通鉴》中,另有孟尝君不受象床(+)、信陵君逼死缩高(-),都是引用战国策里的故事。

(+)是加分项,(-)是减分项,(0)是不加不减。为求直观,难免偏颇,诸位见谅。

评价:

求士方面,魏公子和孟尝君做得最好。在关键时刻为信陵支招的,都是他此前三番五次请来的贤士。孟尝则是不分贤愚,好坏都要,不知谁在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相较之下,平原“徒豪举耳,不求士也”,弱了不止一档。

能听异见,知错就改的,还是信陵与孟尝。魏公子在上述每一个减分项乃至0分项里,都是认过错的。赵胜要等宾客跑掉一半才回过味儿来,太糟糕。

春申和以上三人不是一个系统,说客出身,无论是否有王室血统都是靠自己打拼得势的。论个人才能与见识,应该是他最优,在后楚怀王时代犹能使楚国复强,着实不易。《史记》对他养士的描述不多,不过记有“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嗯,至少眼光不差。

重!大!减!分!项!:

孟尝君:(在乐毅破齐前后的表现)

从他爹田婴受封于薛开始,他家就和主家的关系就有点微妙。到田文为自保地位写信劝秦国伐齐,这tm就是带路党了好吗!再后来齐湣王昏虐,孟尝君逃到魏国。直到湣王身死、淖齿作乱、乐毅把齐国打得只剩莒和即墨两城都没回头,甚至遣魏军助攻……他心里有薛没有齐。换成魏公子无忌,早就疯了似地跑回去救国了。

《史记》相关记述非常简短,又或许是因为纪传体,大家没有意识到两事件的重合:

(注:田文=薛公=孟尝君)

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其间乐毅破齐……田单复国……)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资治通鉴》在四公子皆殁之后,引用扬雄的话评价他们“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最应这句批评的便是田文,仔细看看他上面的加分项,就会发现没有一件是益于齐国的。

“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因此私以为@张佳玮对孟尝君的评价还是过高了,此人贵为王族却不明大义。

平原君:(在长平之战前后的表现)

建议赵王接受上党地区,直接导致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又全无存在感(其间赵王不听虞卿与秦媾和及任用赵括),身为赵相却不干点儿有用的事……但如张佳玮所说,应该是真不太知道怎么办了,后面的表现总归不失大节。

托这个问题的福,对四人事迹又认真回顾了一番。

最爱的当然是魏公子,以至于对张佳玮都忍住没用“公子”二字,通篇只用它来称呼信陵。

于是公子泣。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写这篇回答时翻来覆去地看四人的列传,谁知写完脑中徘徊不去的不是什么丰功伟绩,却是信陵君为晋鄙的这一哭。

公子真性情。

(“嚄唶”读作“或则”,满腔慷慨之情卡在这里读不下去的话,不是很难看嘛!)

15:04 7 条评论

赞同28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匿名用户

侯聪、白熊、孟瑾等人赞同

四君子是戰國四位著名的”養士“的貴族,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春申君黃歇。

四人都是戰國時代的四個諸侯國的同姓貴族,但其中春申君是唯一一個有疑問與諸侯王室不同姓的。維基百科春申君條目,引自《史記箋證。春申君列傳》中指出

“而司马迁、韩非子、金正炜、钱穆、杨宽均认为春申君为楚顷襄王之弟“,但也有學者認為春申君黃歇是黃國的後人。

四人既為貴胄,在資源和眼界上均高於常人,因而責任也不同於普通人。稍有不同的是,平原君,信陵君因為與秦國為鄰,飽受強秦的侵擾,他們表現出了對本國諸侯的忠誠和團結一致對付秦國的決心,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抗秦故事,如”毛遂自薦“,”竊符救趙“等,信陵君自古以來一直認為是”義士“的形象。相反,平原君卻有不少負面評價:

例如,貪圖眼前利益,從韓國手中接過上黨,導致長平之戰40萬趙國將士的坑殺飽受後人詬病。而且,如果沒有信陵君的拔刀相助,以及毛遂成功說服楚國出兵相救,平原君這一生最大的功績就可能成為埋葬他的墓志銘。

孟嘗與春申君來自當時與秦國沒有爆發全面衝突的齊國和楚國,尤其是較早的孟嘗君,曾經一度將出任秦國的相國。他所表現的主要是個人的機智,和他的門人冯驩的才能,如”雞鳴狗盜“,”狡兔三窟“等。

春申君也有不少事跡,其一生征戰無數,如北滅魯國,支援趙國與信陵君一道解了邯鄲之圍,但是晚年不幸作為了李園”李代桃僵“之計的襯托,因此在四君子中的名声相对较小。

事實上,這四君子並沒有特別多的共通之處,只是各为其主,但是他們的主要交集都集中在秦國身上。除了信陵君和平原君的聯合抗秦,孟嘗君和春申君都有使秦的記錄,特別是後者出使秦國,使秦楚暫時締結合約,使楚國的滅亡推遲了數十年。四君子的出現,尤其三君子合力的解邯鄲之圍之戰,是秦國統一之前的最後一個大挫折,雖然這使得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大為減慢,卻沒有根本扭轉局勢,因為當時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秦國匹敵,而各國更是勾心鬥角,如信陵君這樣血氣方剛的貴族少之又少。

可見,戰國四君子的大背景都是一個強大的秦國在西方不斷強大,而東邊的六國的王室卻因為制度上的無法匹敵,只能通過部分開明的貴族和他們不世出的養士的智謀在短期內維繫他們的統治避免秦國的吞併,但是他們一方面得到諸侯賞識,一方面又被諸侯猜忌,最明顯的就是孟嘗君和信陵君。這也是中國古代政治,”功高妨主“思潮之流毒。但當四君子時代過去之後,無人維繫的諸侯國很快就被強秦所吞沒,就算出現燕太子丹這樣后四君子時代的新一代有資源也有拼勁的抗秦勇士,也無法挽回當時的局勢了。

2014-02-17 2 条评论

赞同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豆回回,不睡觉会死星人

张子琛、孚颙、hmev 等人赞同

我对于四公子的认知基本通过《史记》和《战国策》,四位可以说位高权重,在皇上心中有点特殊地位的,门客三千也不是谁都养得起的,有些来投奔的门客不是刚来就能显露才华,而是先白吃白喝一段时间,再来个一鸣惊人,例如冯谖和毛遂之类的。四位中说道能力我只敢认其中的三位,平原君这种人是真心看不上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