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

编写:2015级硕士许昆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有机发光二级管的工作原理。

⒉掌握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⒊对制备的器件做电学及光学测试。

二.实验仪器及耗材

ITO, 抗腐蚀胶带,浓盐酸,镊子,秒表,NPB,Alq3,铝条,电极掩膜板,真空蒸发台,乙醇,丙酮,去离子水。

三.实验原理

OLED属于双注入型器件。当OLED正向偏置时,空穴和电子从ITO(阳极)和Al(阴极)分别注入到空穴传输层(HTL)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和电子传输层(ETL)的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之后在外场的作用下,传输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界面,此处即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内相遇形成电子-空穴对,当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再次回到基态时,就会辐射出光子。而有机发光二极管反向偏置时处于阻断状态,不发光。

依上图结构,本次试验制备简单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只依次制备制备ITO层、NPB层、Alq3发光层和Al电极。

四.实验内容

(1)实验准备

1、刻蚀阳极ITO,在擦拭干净后的ITO表面,将剪成2毫米长条状的耐腐蚀胶

带贴于其上,为防止边沿渗入腐蚀ITO的浓盐酸导致边沿不规整,务必剪裁平齐并粘贴紧密。之后用镊子放入纯浓盐酸中,浸泡10min。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撕掉胶带并用酒精棉擦拭。

2、将刻蚀好的ITO玻片依次放入依次盛有丙酮,乙醇,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在

超声波清洗机中各超10 min;

3、掩膜板洗去之前残存杂质后有去离子水冲洗,吹干,放入50烘箱烘干待用;

4、坩埚用丙酮擦拭并用丙酮超10min后,再用氮气吹干,存放于培养皿中放入

烘箱烘干待用;

(2)蒸镀有机发光二极管

5、使用分析天平称量20mgNPB材料。擦洗真空台腔室,风干后将称量好的NPB

材料放入坩埚中,均匀铺平,放入真空蒸发台热源中,放好样品及样品托。

开机,开水,开扩散泵,待真空度达到3.1×10-3Pa时,打开热源,预设270℃,加电压至30V,观察温度至250℃时,挡板上有圆斑出现,遂将温度保护开关设置在260℃。当温度达到255℃时,开挡板,计时20s后,蒸发完毕,关挡板,关热源,待温度降至100℃以下关大阀。60℃以下升钟罩,在坩埚中放入称量好的25mg Alq3材料,再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3.1×10-3Pa时,打开热源,预设300℃,加电压至30V,观察温度至280℃时,挡板上有淡黄色圆斑出现,遂将温度保护开关设置在290℃,当温度达到285℃时,开挡板,计时50s后,蒸发完毕,关挡板,关热源,待温度降至100℃以下关大阀。60℃以下升钟罩,在钨丝上挂好4条铝条,在样品托中先放入电极掩膜板,再将蒸好有机层的样品小心放在上面。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5×10-3Pa时,打开蒸发,使蒸发电流在40-45A时,铝丝开始熔化,恒定在45A维持6~7min,观察腔室内铝丝全部融化,关蒸发,关扩散泵,6min以后关大阀,待扩散泵冷却以后关机械泵,关水,关机

五.测试结果

A.有机发光二极管I-V测试:

器件开启电压很小,Vth=9V。

B.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亮度测试:

由上图可见,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是成功的,器件能发出较纯的较高亮度绿光。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变容二极管调频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测控100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四 变容二极管调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工作原理; 2、学会测量变容二极管的Cj ~V 特性曲线; 3、学会测量调频信号的频偏及调制灵敏度。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一台 2、频率特性扫频仪(选项)一台 三、实验原理与线路 1、实验原理 (1)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所谓调频,就是把要传送的信息(例如语言、音乐)作为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高频振荡信号)的瞬 时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设调制信号:()t V t Ω=ΩΩcos υ ,载波振荡电压为:()t A t a o o ωcos = 根据定义,调频时载波的瞬时频率()t ω随()t Ωυ成线性变化,即 ()t t V K t o f o Ω?+=Ω+=Ωcos cos ωωωω (6-1) 则调频波的数字表达式如下: ()??? ? ?? ΩΩ+=Ωt V K t A t a f o o f sin cos ω 或 ()() t m t A t a f o o f Ω+=sin cos ω (6-2) 式中:Ω=?V K f ω 是调频波瞬时频率的最大偏移,简称频偏,它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比例常 数Kf 亦称调制灵敏度,代表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 式中:F f V K m f f ?=Ω?=Ω=Ωω称为调频指数,是调频瞬时相位的最大偏移,它的大小反映了 调制深度。由上公式可见,调频波是一等幅的疏密波,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其波形。 如何产生调频信号?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变容二极管的特性直接产生调频波,其原理电路 图6—1所示。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三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日期2014/3/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特性 2、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测量电路。 3、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二极管的输入输出波形 4、学习使用excel画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5、学会正确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表。 6、学习使用 Multisim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 二.实验仪器设备 示波器、函数发生器、面包板、二极管、电阻、万用表,实验箱等。 三、实验内容 1、准备一个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电路。 2、在面包板上搭接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电路,给电路加入可调的正向和反向的输入电压,分别测量不同电压下流经二极管的电流,记录数据,用excel 画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正向输入测量8组数据,反向测量6组。 3、给二极管的测量电路加入正弦波,用示波器分别测量二极管的输入输出波形,解释输出波形的特征。 4,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画出或门和与门,并连接电路,测量检验。 四、实验原理

示波器工作原理是利用显示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的相对大小来反映加在示波器Y偏转极板上的电压最大值的相对大小, 二极管是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单向导电,也就是电流 只可以从二极管的一个方向流过 电路图: 其伏安特性图为: 电路图为: 动态电路: 正向,二极管两端:

电阻两端: 反向:二极管两端

电阻两端 2)与门,或门可以通过二极管和电阻来实现。

五、实验数据 上述实验图分别对应的波形图及实验数据如下: 正向,二极管两端: 信号类型Vpp:V Vmax:V Vmin:V T:ms 输入信号 5.1 2.43 -2.71 1.9986 输出信号 3.4 0.7 -2.67 1.9997 电阻两端:

变容二极管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与鉴频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变容二极管调频与鉴频实验(模块3、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的电路结构与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调频器的调制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二、实验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下图所示。从J2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J1处输出为调频波(FM)。C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1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1和C23又可阻止高频振荡进入调制信号源。

鉴频器 (1)鉴频是调频的逆过程,广泛采用的鉴频电路是相位鉴频器。鉴频原理是:先将调频波经过一个线性移相网络变换成调频调相波,然后再与原调频波一起加到一个相位检波器进行鉴频。因此,实现鉴频的核心部件是相位检波器。 相位检波又分为叠加型相位检波和乘积型相位检波,利用模拟乘法器的相乘原理可实现乘积型相位检波,其基本原理是:在乘法器的 一个输入端输入调频波)(t v s ,设其表达式为: ]sin cos[)(t m w V t v f c sm s Ω+= 式中,f m 为调频系数,Ω?=/ωf m 或f f m f /?=,其中ω?为调制信号产生的频偏。另一输入端输入经线性移相网络移相后的调频调相波)('t v s ,设其表达式为 )]}(2[sin cos{)(''ω?π ω++Ω+=t m V t v f c sm s )](sin sin[' ω?ω+Ω+=t m V f c sm 式中,第一项为高频分量,可以被滤波器滤掉。第二项是所需要

模电实验1二极管V—I特性曲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极管V—I特性曲线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模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multisim 2001软件的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Multisim中直流扫描分析方法来验证二极管的V-I特性曲线。 3、学习如何改变元器件的模型参数。 4、学习如何使用Multisim 2001 中的后处理程序对输出波形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

二、实验步骤 1. 电路原理图 (图一二极管V—I特性曲线电路图) 实验电路图如上图一所示。 直流电压源Vi与1N4148型二极管VD1串联,电流从电压源正极流出经过二极管回到电源。。二极管两端电压降= 电源电压V1。 关联方向流经VD1的电流= 流经电源的电流的负值。 2.实验结果 (图二二极管V—I特性曲线)

(1)DC sweep 分析: 横坐标为V1,纵坐标为流经电源的电流。 输入值:初始值-120V ,结束值20V ,步长0.01。 结果如上图二所示。 得出结果若以Voltage (V )=0为对称轴翻折,即为二极管V —I 特性曲线。 (图三 二极管V —I 特性曲线) 后处理在变量vvi#branch (流经电源的电流)前取负号,即得关联方向流经VD1的电流。 电流如图三所示为经过后处理后得到的二极管V —I 特性曲线。 横坐标为V1,纵坐标为流经二极管VD1的电流。 上图中,(1)部分为反向击穿,(2)部分为反向截止,(3)部分为正向导通。 (2)调整XY 轴数据显示范围,观察门坎电压值 (图四 二极管V —I 特性曲线) 1 2 3

调整输入范围纵横坐标0—2V,纵坐标-0.01V—1A。 观察图四,移动游标,读出门槛电压0.666V。 (3)调整XY轴数据显示范围,观察雪崩电压值 (图五二极管V—I特性曲线)调整输入范围横坐标-102—-98V,纵坐标-1—0.01A。 观察图五,移动游标,读出门槛电压-100.65V。

电路实验四实验报告_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测量

电路实验四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测量 实验内容: 1.先搭接一个调压电路,实现电压1-5V连续可调; 2.在面包板上搭接一个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 3.测量二极管正向和反向的伏安特性,将所测的电流和电压列表记录好; 4.给二极管测试电路的输入端加Vp-p=3V、f=100Hz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该电路的输 入输出波形; 5.用excel或matlab画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环境: 数字万用表、学生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电位器、整流二极管、色环电阻、示波器DS1052E,函数发生器EE1641D、面包板。 实验原理: 对二极管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则二极管中就有正向电流通过(多数载流子导电),随着正向偏置电压的增加,开始时,电流随电压变化很缓慢,而当正向偏置电压增至接近二极管导通电压时,电流急剧增加,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的少许变化,电流的变化都很大。 为了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我们用直流电源和电位器搭接一个调压电路,实现电压1-5V连续可调。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可使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变化,用万用表测出若干组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值,最后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如下所示: 用函数发生器EE1641D给二极管施加Vp-p=3V、f=100Hz的交流电源,再用示波器观察二极管的输入信号波形和输出信号波形。电路图如下:

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下: 结论:符合二极管的特性,即开始时,电流随电压变化很缓慢,而当正向偏置电压增至接近二极管导通电压时,电流急剧增加,二极管导通后,电压的少许变化,电流的变化都很大。 2. 示波器显示二极管的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通道1为输入波形,通道2为输出波形):

变容二极管调频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摘要 (4) 1.引言 (5) 2. Protel 99 SE 简介 (6) 3.实验步骤 (7) 3.1 Protel 99 SE 绘图环境设置 (7) 3.1.1新建一个设计库 (7) 3.1.2添加元件库 (10) 3.2绘制原理图 (12) 3.2.1选取元件 (12) 3.2.2摆放元件 (13) 3.2.3元件连接 (13) 3.2.4放置输入/输出点 (14) 3.2.5更改元件属性 (15) 3.2.6 ERC(电气规则检查) (16) 3.3 PCB制图 (16) 3.3.1自动生成PCB文件 (16) 3.3.2自动布线 (18) 3.4仿真应用 (20) 4.课设总结 (22) 5.参考文献 (22)

摘要 本次课设的要求和目的是掌握Protel的应用。本文以Protel99SE为例,详细具体地介绍这个软件的用法与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Protel99SE基本知识,然后提出需用该软件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问题一步步介绍Protel99SE的用法,如:基础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基础,PCB元件的制作,电路仿真分析,综合案例演练等。接着分析应用Protel99SE软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应对方法。课设最后进行总结,检查课设的完整性和彻底性,检验自己对Protel99SE软件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

Protel 99 SE应用课程设计 ——变容二极管的调频电路 1·引言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现代电子产品在性能提高、复杂度增大的同时,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制造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目前已进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可以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数千万个晶体管;后者的核心就是EDA技术。EDA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是以PCB设计为目的的电路设计、仿真和验证技术。 PCB设计业界称为电子装联设计。从最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陆的电子装联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第一。Protel软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PCB设计功能。其中Protel 99 SE 版本在PCB设计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价廉物美、容易上手、功能满足基本需求,这是用户选择它的真正原因。

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微波与天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压控振荡器 实验指导:黎鹏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变容二极管的基本原理与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的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压控振荡器的特性。 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压控振荡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 1.熟悉VCO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2.熟悉VCO的设计的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 项次设备名称数量备注 1 MOTECH RF2000 测量仪1套亦可用网络分析仪 2 压控振荡器模组1组RF2KM9-1A 3 50Ω BNC及1MΩ BNC 连接线4条CA-1、CA-2 、CA-3、CA-4 4 直流电源连接线1条DC-1 5 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软件 四、实验步骤 1、硬件测量: 1.对MOD-9,压控振荡器的频率测量以了解压控振荡电路的特性。 2.准备电脑、测量软件、RF-2000,相关模组,若干小器件等。 3.测量步骤: MOD-9之P1端子的频率测量: ⑴设定 RF-2000测量模式:COUNTER MODE. ⑵用DC-1连接线将RF-2000后面12VDC 输出端子与待测模组之12VDC 输入端子连接起来。 ⑶针对模组P1端子做频率测量。 ⑷调整模组之旋钮,并记录所量测频率值: 最大_623_______ MHZ。 最小___876_____ MHZ。 4.实验记录:填写各项数据即可。 5.硬件测量的结果建议如下为合格: RF2KM9-1A MOD-9 fo 600-900MHZ Pout≥5dBm 6.待测模组方框图: 2、软件仿真: 1、进入微波软件。 2、在原理图上设计好相应的电路,设置好端口,完成频率设置、尺寸规范、 器件的加载、仿真图型等等的设置。

高频变容二极管调频器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实验项目名称: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用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现FM的方法。 3.了解变容二极管串接电容的数值对FM波产生的影响。 4.理解静态调制特性、动态调制特性概念和测试方法。 方法、步骤: 1.实验准备 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4。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 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4上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单元(简称调频器单元)的电源开关(K2) 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12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2.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输入IN端先不接音频信号,将频率计接到调频器单元OUT端的C点(在本单元最右 边中部)。调节W2使得BG2射极到地之间的电压为4V(即集电极电流I c0=1mA,因为 R7=1kΩ),此后应保持不变。 ⑴电容C3(=100pF)不接(开关K1置OFF)时的测量 调整W l使得振荡频率f0=6.5MHz(用频率计测量),用万用表测量此时A点(在调频 器单元最左边中部)电位值,填入表8.1中。然后重新调节电位器W l,使A点电位在0.5~ 8V范围内变化,并把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8.1。最后仍需将振荡频率调回到6.5MHz。 ⑵电容C3接入(开关K1置ON)时的测量:同上,将对应的频率填入表8.1。最后仍 需将振荡频率调回到6.5MHz。 ⑶调节W2以改变BG2级工作点电压,观测它对于调频器输出波形的影响。最后仍 需将BG2射极到地之间的电压调回到4V ⑷调节W3以改变输出(OUT)电压幅度,观测它对于调频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表8.1 V A(V) 0.5 1 2 3 4 5 6 7 8 f0(MHz)不接C3 6.5 空格接入C3空格 6.5 3.动态调制特性测量 ⑴实验准备 ①先把相位鉴频器单元(简称鉴频器单元)中的+12V电源接通(开关K7置ON,相应指示灯亮),再把鉴频器单元电路中的K2、K3、K5置ON位置,K1、K4、K6置OFF 位置(此时三个固定电容C5、C9、C10接通,三个可变电容C4、C11、C12断开,从而鉴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报告(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1块 2、频率计模块1块 3、 3 号板1块 4、双踪示波器1台 5、万用表1块 6、频偏仪(选用)1台 四、实验原理及电路 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1所示。从P3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P2处输出为调频波(FM)。C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2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2可阻止外部的高频信号进入振荡回路。本电路中使用的是飞利浦公司的BB910型变容二极管,其电压-容值特性曲线见图12-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到10V的区间内,变容二极管的容值可由35P到8P左右的变化。电压和容值成反比,也就是TP6的电平越高,振荡频率越高。

图2表示出了当变容二极管在低频简谐波调制信号作用情况下,电容和振荡频率的变化示意图。在(a )中,U 0是加到二极管的直流电压,当u =U 0时,电容值为C 0。u Ω是调制电压,当u Ω为正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升高,即反向偏压增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减小;当u Ω为负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降低,即反向偏压减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增大。在图(b )中,对应于静止状态,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为C 0,此时振荡频率为f 0。 因为LC f π21= ,所以电容小时,振荡频率高,而电容大时,振荡频率低。从图(a ) 中可以看到,由于C-u 曲线的非线性,虽然调制电压是一个简谐波,但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简谐波形,但是由于LC f π21= ,f 和C 的关系也是非线性。不难看出,C-u 和f-C 的 非线性关系起着抵消作用,即得到f-u 的关系趋于线性(见图(c ))。

实验1二极管实验报告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_ 电子技术实验名称二极管半波整流实验 实验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 实验报告日期 2012 年 3 月 26 日 姓名____曾曦________学号___00__________ 小组成员名称_____________无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模拟电路实验箱系统硬件电路结构和功能 2.掌握虚拟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模拟电路实验箱各组成部件的硬件电路结构和功能,我们将设计一个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用虚拟万用表测量电压、电阻值,应用虚拟示波器测量波形。 三、实验环境 1.实验箱TD_AS 2.PC +虚拟仪器(万用表+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描述实验步骤及中间的结果或现象。在实验中做了什么事情,怎么做的,发生的现象和中间结果) 1.模拟电路实验箱系统硬件结构和功能 ·通用实验单元:基本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算电路、功率放大器、串联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路。 ·恒压源单元:DC ① +~+12V、;~-12V、。 ② +12V、; -12V、。 ③ +5V、; -5V、; +、。 AC :、。 ·波形发生器单元: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幅值:方波 Vp-p:0~12V。 三角波 Vp-p:0~12V。

正弦波 Vp-p:0~12V。 频率范围(四档):2Hz~20Hz、20Hz~200Hz、200Hz~2KHz、2KHz~80KHz。 ·直流信号源单元:两路~+、-5V~+5V 两档连续可调。 ·开关及显示:12组开关,8组显示灯。 ·元器件单元:包括电位器、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 ·可选配PAC开发板:PAC10、 PAC20 、PAC80。 ·可选配OSC虚拟仪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X-Y测量:双通道、实时采样率2MHz,存储深度16K。 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压、电流。 2.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 3.用示波器测量波形图过程和结果

实验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验报告实验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2.熟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类别、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 3.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极性及其性能的好坏。 二、实验仪器 1.万用表 2.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若干。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利用万用表测试晶体二极管 (1)鉴别正负极性

机械万用表及其欧姆档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E为表内电源,r为等效内阻,I为被测回路中的实际电流。由图可见,黑表笔接表内电源的正端,红表笔接表内电源的负端。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R?100或R?1K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的两端如图所示,即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因而呈现出低电阻,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通常小于几千欧。反之,若将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则二极管被反向偏置,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将达几百千欧。 (2)测试性能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此电阻值一般在几千欧以下为好。通常要求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将红表笔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出反向电阻。一般要求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大于二百千欧以上。 若反向电阻太小,则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作用。如果正、反向电阻都为无穷大,表明管子已断路;反之,二者都为零,表明管子短路。

2.利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1)判定基极和管子类型由于基极与发射极、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是两个PN结,而PN结的反向电阻值很大,正向电阻值很小,因此,可用万用表的R?100或R?1K档进行测试。先将黑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极,然后将红表笔先后接其余两个极,若两次测得的电阻都很小,则黑表笔接的为NPN型管子基极,如图所示,若测得电阻都很大,则黑表笔所接的是PNP型管子的基极。若两次测得的阻值为一大一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应另接一个电极重新测量,以便确定管子的基极。 (2)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基本原理是把三极管接成基本单管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值的大小来判定集电极和发射极。以NPN型为例,如图所示。基极确定以后,用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极,用100K?的电阻一端接基极一端接黑表笔,若电表指针偏转较大,则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也可用手捏住基极与黑表笔(不能使两者相碰),以人体电阻代替100K?电阻的作用。

模电实验报告二极管使用

模拟电路实验二——二极管实验报告 0 石媛媛 1、绘制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测试过程中注意控制电流大小): 一开始,我用欧姆表测量了二极管电阻,正向基本无电阻,反向电阻确实是很大。 然后我们测量其输出特性曲线,发现很吻合: 1、在电压小于某一值时确实没有电流,之后一段电流很小(几毫安~几十毫安); 2、当二极管两端电压大于左右时电流急剧增大(后测试二极管正向压降约为),这个就是 其正向导通电压。二极管被导通后电阻很小,(图中可看出斜率很大,近似垂直)相当于短路。 3、当我们使电压反向,电流基本为零,但是当电压大于某一值(反向击穿电压)时电流又开始增大。 2、焊接半波整流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入输出波形,观察正向压降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电路图: 方波正弦波 三角波 半波整流电路的效果:输出信号只有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这就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这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但是电的利用效率低,只有一半的线信号被保留下来。 3、焊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入输出波形;

电路图: 桥式整流电路是全波整流,在电压正向与反向时,分别有两个管子处于正向导通区、两个管子在反向截止区,从而使输出电压始终同向。而且电压在整个周期都有输出,效率高。 但是发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信号(尤其是三角波时)未达到理想波形,应该是电路板焊接的焊接点不够牢固或其他问题导致信号的微失真。 5、使用二极管设计一个箝位电路,能把信号(0-10V)的范围限制在3V~5V之间: 设计的电路:

电路原理:当输入信号在0—4V时,4V>U1,二极管正向导通;输出电压稳定在4V左右当输入信号在4V—10V时,二极管反偏,相当于断路,此时电路由电源,1K电阻,51Ω电阻构成。因为要想使输出值小于5V,所以我选择了一个较小阻值电阻和一个大阻值电阻串联,这样51Ω电阻分压小,故输出电压一直小于5V,起到了钳位效果。 实验数据: 输入电压/V 输出电压/V 4 6 10 实验心得: 1、焊接心得:A、锡越少越牢固,不要在一点反复焊接,很容易使之前的焊点虚焊。 B、焊接前做好规划,把该点处要连的元件和导线尽量一次连好。 C、短距离连接可以用元件本身(如电阻两端的细锡线)或点连,长距离链接要用带皮的导线。 D、电源线正负要区分好颜色,方便后续操作。 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次我们组因为焊接技术不到位,在一点出反复焊接,又丑又不牢靠从而在桥式整流电路的效果中出现误差的错误了。 2、对于数据的记录上感受更深入了。实验数据记录是为了得出实验结论的需要,没有确定 的比例,不需要事先给自己规定好每隔多少取值。比如二极管一开始我们取1V,2V,都没有什么电流,这段的数据就可以间隔很大的略记,而后面二极管被导通后,电流变化很快,这一段就要在小间隔下记录,才能绘制出理想的二极管输出曲线。 3、对于自己设计电路,我觉得首先要理解电路的功能,比如一开始我们就从网上找了很多 钳位电路的例子但是都是对交流电的,而在本次实验中,处理的应该是直流电,这就不适用了。第二,要好好学好模拟电路的课程,明白原理才能更好的设计。比如钳位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用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以及一个固定电源的作用,知道了这些,设计变得更有目的,才能快而准确。 不过这次实验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没想到自己设计的电路一下子就能工作了,体会到了工科学生那种在纸上演算,觉得原理上一定能实现,结果一做果然符合自己预期的快感。感觉很有成就感。

实验二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二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2.熟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类别、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 3.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极性及其性能的好坏。 二、实验仪器 1.万用表 2.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若干。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利用万用表测试晶体二极管 (1)鉴别正负极性 万用表及其欧姆档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E 为表内电源,r 为等效内阻,I 为被测回路中的实际电流。由图可见,黑表笔接表内电源的正端,红表笔接表内电源的负端。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100?R 或K R 1?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的两端如图所示,即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因而呈现出低电阻,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通常小于几千欧。反之,若将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则二极管被反向偏置,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将达几百千欧。 电阻小电阻大 (2)测试性能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此电阻值一般在几千欧以下为好。通常要求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将红表笔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出反向电阻。一般要求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大于二百千欧以上。 若反向电阻太小,则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作用。如果正、反向电阻都为无穷大,表明管子已断路;反之,二者都为零,表明管子短路。 2.利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1)判定基极和管子类型 由于基极与发射极、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是两个PN 结,而PN 结的反向电阻值很大,正向电阻值很小,因此,可用万用表的100?R 或K R 1?档进行测试。先将黑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极,然后将红表笔先后接其余两个极,若两次测得的电阻都很小,则黑表笔接的为NPN 型管子基极,如图所示,若测得电阻都很大,则黑表笔所接的是PNP 型管子的基极。若两次测得的阻值为一大一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应另接一个电极重新测量,以便确定管子的基极。

实验二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二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外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2.熟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类别、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 3.掌握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极性及其性能的好坏。 二、实验仪器 1.万用表 2.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若干。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利用万用表测试晶体二极管 (1)鉴别正负极性 万用表及其欧姆档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E为表内电源,r为等效内阻,I为被测回路中的实际电流。由图可见,黑表笔接表内电源的正端,红表笔接表内电源的负端。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100 ? R或K R1 ?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的两端如图所示,即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因而呈现出低电阻,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通常小于几千欧。反之,若将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而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则二极管被反向偏置,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将达几百千欧。 电阻小电阻大 (2)测试性能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此电阻值一般在几千欧以下为好。通常要求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将红表笔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可测出反向电阻。一般要求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大于二百千欧以上。 若反向电阻太小,则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作用。如果正、反向电阻都为无穷大,表明管子已断路;反之,二者都为零,表明管子短路。 2.利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 1)判定基极和管子类型 由于基极与发射极、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分别是两个PN结,而PN结的反向电阻值很大,正向电阻值很小,因此,可用万用表的100 ? R或K R1 ?档进行测试。先将黑表笔接晶体管的某一极,然后将红表笔先后接其余两个极,若两次测得的电阻都很小,则黑表笔接的为NPN型管子基极,如图所示,若测得电阻都很大,则黑表笔所接的是PNP型管子的基极。若两次测得的阻值为一大一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应另接一个电极重新测量,以便确定管子的基极。

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电路实验

实验八 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电路实验 1、 实验目的: 1. 了解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3. 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2、 预习要求: 1. 复习变容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及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调制 特性; 2. 复习角度调制的原理和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组成形式. 3、 实验电路说明: 本实验电路如图8-1所示。 图8-1 本电路由LC正弦波振荡器与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两部分组成。图中晶体三极管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C1为基极耦合电容,Q的静态工作点由W1、R1、R2及R4共同决定。L1、C5与C2、C3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调频电路由变容二极管D1及耦合电容C6组成,W2、R6与R7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R5为隔离电阻。C7与高频扼流圈L2给调制信号提供通路,C8起高频滤波作用。 四、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万用表 3. 频率计 4. 实验箱及频率调制、解调模块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 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1)接通电源; 2)输入端不接调制信号,将频率计接到TP1端,示波器接至TP2观察波形; 3)调节W1使振荡器起振,且波形不失真,振荡器频率约为5.6MHz 左右;

4)调节W2使TP3处的电压变化(Ud—二极管电压),将对应的频率填入表5-1。 Ud(V) f0(MHz) 表8-1 2. 动态测试: 调节频率调制电路的f0 =6.5MHz,从P1端输入F=2KHz的调制信号Um,,在输出TP1端观察Um与调频波上下频偏的关系(用频率分析仪测量⊿f(MHz)),将对应的频率填入表5-2。 Um(V)00.10.20.30.40.50.60.70.80.9 ⊿f(MHz) 上 ⊿f(MHz) 下 表8-2 6、 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各项实验所得的数据和波形,绘制静态调制特性曲线; 2. 求出调制灵敏度S。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要点

2012 ~2013学年第1 学期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10信息(2)班 电气工程系 2012年12月17日

1、任务书 课题名称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执行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16 周学生姓名学号承担任务 设计目的1.原理分析及电路图设计 2.用相关仿真软件画出电路并对电路进行分析与测试 设计要求(1)输入1KHz大小为200Mv的正弦电压(也可以用1KHz的方波); (2)主振频率为f0大于15MHz; (3)最大频偏△fm= 20KHz。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设计 摘要 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范围内。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直接调频电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和自动频率微调系统。其优点是工作频率高,固有损耗小且线路简单,能获得较大的频偏,其缺点是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较之中频调制和倍频方法,这种方法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 本课题载波由LC电容反馈三端振荡器组成主振回路,振荡频率有电路电感和电容决定,当受调制信号控制的变容二极管接入载波振荡器的振荡回路,则振荡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从而实现调频。 关键字: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LC振荡电路。

二极管限幅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和探究二极管限幅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限幅电路的构成 2、掌握限幅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3、测量限幅电路的传输特性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直流源 3、函数发生器 4、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和装置图 1、二极管下限幅电路 在下图所示的限幅电路中,因二极管是串在输入、输出之间,故称它为串联限幅电路。图中,若二极管具有理想的开关特性,那么,当i u 低于E 时,D 不导通,o u =E ;当u i高于E 以 后,D 导通, o u =i u 。该限幅器的限幅特性如图所示,当输入振幅大于E 的正弦波时,输 出电压波形见。可见,该电路将输出信号的下限电平限定在某一固定值E 上,所以称这种限幅器为下限幅器。如将图中二极管极性对调,则得到将输出信号上限电平限定在某一数值上的上限幅器。 D R E u i u O t E u O u i t E u i u O 幅限特性 2、二极管上限幅电路 在下图所示二极管上限限幅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电压低于某一事先设计好的上限电压时,输出电压将随输入电压而增减;但当输入电压达到或超过上限电压时,输出电压将保持为一个固定值,不再随输入电压而变,这样,信号幅度即在输出端受到限制。 D R E u O t E u O u i t E u i

3、 二极管双向限幅电路 将上、下限幅器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如图所示的双向限幅电路。 D1R E u O u i t E u i D2E E t u O E E 四、实验内容 1、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观察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波形并记录,测试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即进行传输特性测试并记录。 3、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五、数据记录 A : -3.751V -2.145V -1.140V 1.340V 2.279 5.525 7.726 B: -2.547V -2.145V -1.139V 1.340V 2.279 5.429 5.563 六、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 1.这些数据都几乎一样,没什么太大差别。 2.结论:二极管最基本的工作状态是导通和截止两种。 信号幅度比较小时的电路工作状态,即信号幅度没有大到让限幅电路动作的程度,这时限幅电路不工作。 信号幅度比较大时的电路工作状态,即信号幅度大到让限幅电路动作的程度,这时限幅电路工作,将信号幅度进行限制。 第三小组: 时间: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题目分析………………………………………………………………………… 2系统方案论证……………………………………………………………………… 2.1 电路设计原理……………………………………………………………………… 2.2 电路的设计方案………………………………………………… 2.3 电路设计…………………………………………………………………………… 2.4 主振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2.5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2.6调频信号分析……………………………………………………………………… 2.7 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的原理………………………………………………………3电路工作分析……………………………………………………………………… 3.1 谐振回路总电容…………………………………………………………………… 3.2 调制灵敏度……………………………………………………………… 4.增加电路稳定度………………………………………………………………… 4.1 震荡回路参数LC………………………………………………………… 4.2温度补偿法…………………………………………………………………… 4.3回路电阻……………………………………………………………………… 4.4增加缓冲级……………………………………………………………… 4.5有源器件参数……………………………………………………………… 4.6高稳定度LC振荡电路……………………………………………………………… 5. 电路元器件参数设置……………………………………………………………………… 5.1 LC震荡电路直流参数设置………………………………………………………… 5.2 变容管调频电路参数设置………………………………………………………… 5.3 放大电路参数设置……………………………………………………………… 5.4 调制信号的幅度计算………………………………………………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八三点式lc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 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20mhz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1、三点式lc振荡器 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图 8-1 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原理图 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 c∑。通常f约在0.01~0.5之间。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取值要大。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 图8-2 三点式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 图8-2中,c5=33pf,由于c6和c∑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0?c5?c4 则振荡器的频率f0可近似为:f0? 12?2c0 ? 1 2?2(c5?c4) 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实际中c6和c∑也往往不是远远大于c5,且由于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在改变c∑,即改变反馈系数的时候,振荡器的频率也会变化。 五、实验步骤 1、三点式lc振荡器 (1)连接实验电路 在主板上正确插好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4、k7、k8向下拨,k5、k6向上拨。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12v接模块+12v。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后侧的船形开关,k1向右拨。若正确连接,则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亮。 (2)测量lc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j5处)观察反馈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t2,记录输出信号频率f0的变化范围,比较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情况,填表8-1。 (3)观察反馈系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观察反馈输出信号vo的波形,调节t2,使vo的频率f1为10.7mhz左右,改变反馈系数f的大小(通过选择k6、k7、k8的拨动方向来改变),观察vo

二极管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1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节课 [ 岗位描述] 实际工作中,电子元器件检测是第一道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点。一般大中型电子企业都设 有专门从事电子元器件检测的部门。因此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即可胜任电子 企业质量检测部门相关岗位。 [ 实训目的 ] 1. 掌握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简易检测方法。 2.掌握专用二极管的识别与简易检测方法。 [ 实训器材 ] 表1 1.普通单色二极管的检测: a.正向导通电压1.5-2.5v.外加电压越大越亮。注意实际电压不能使led超过其最大工 作电流。 b. 检测时,要用r×10k挡(因内电池电压为9v),方法同普通二极管,只是正向电大 得多,甚至测量时还微微发光。 2.稳压二极管的检测: a.工作在反压状态,具有稳压作用,检测方法同普通二极管。 b.不同处:用r×1k挡测反向电阻很大,换用r×10k, 其反向电阻减小很多。若换挡电 阻基本不变,说明是普通二极管。变化则为稳压二极管。[ 原理 ] 使用r×10k挡内电池9v, 若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比<9v,则因击穿而电阻减小很多。而普通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 比普通管大得多,不会击穿。 3.普通光电二极管的检测: a.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b.无光照时,光电二极管与普通管一样,反向电流小,反向电阻大(几十兆以上);有光 照时,反向电流明显增加,反向电阻明显减小(几千-几十千),反向电流与光照成正比。检 测有无光照电阻相差很大。检测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已坏或不是光电二极管。 [ 实训步骤 ] 1.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在下表中填好检测结果。 【注意】a.塑封白环一端为负极,玻璃封装黑环一端为负极。 b.检测时两手不能同时接 触两引脚,表至于r×1k挡,并欧姆调零。调零时间不能太长。c.读数要用平面镜成像规律。 2.专用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在下表中填好测量结果。 【注意】a.测试发光二极管,应用r×10k挡并调零。b.测稳压二极管时,用r×1k或r ×10k,分别测反向电阻。如果稳压值大于9v就测不出来,另外查资料。(?)c.测光电 二极管时要遮住受光窗,接受光时,光线不能太强,否则会损坏二极管的。 3.实训结束,整理好本次实训器材、仪表,清理工作台,打扫实训室。 [ 思考题 ] (1)如何判断硅二极管、锗二极管? (2)查资料,总结硅、锗二极管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3)查资料找出本次实训用二极管可替代的进口二极管管型、进口二极管可替代的国 产 管型。 [ 实训总结性练习 ] (1)对实训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判断二极管的好坏。(2)说说如何用数字万用表检 测二极管。(3)填写下表3. 实训评价表 篇二:晶体二极管实验报告 实验一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 1.根据图示电路图,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伏安特性曲线如下: 2.根据图示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在multisim 中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输出电压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