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论文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论文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中阿司匹林教学设计

——苏州医药科技学校戎筱卿【关键词】阿司匹林酯键水解

【教学目标】掌握阿司匹林的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水解性;熟悉阿司匹林的杂检方法,了解阿司匹林的制法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阿司匹林的结构及其水解性。

【教学难点】阿司匹林的主要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药理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阿司匹林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应用广泛,作用于外周的解热镇痛药。今天从另一个侧面来探讨它。

【PPT】多媒体播放有关解热镇痛药药理作用的填空题

解热镇痛药能选择性地抑制的活性,阻断的生物合成,从而恢复和的正常反应性,通过和等方式来降低发烧体温,又通过对抗的作用而镇痛。

【学生活动】查阅教材来完成

【讨论】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的区别

【板书】笫一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按照化学结构来分.解热镇痛药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它们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都较长。由于后2类毒副作用大,有些药品在临床上已停止使用。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一热拉尔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阿司匹林。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第二年由德莱塞介绍临床上,并取名为Aspirin。从此拉开了阿司匹林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序幕。

【板书】Aspirin

我们依然按照药物化学中的三步曲来学习。

【板书】结构一性质一用途

首先用推理的方法从结构上(从苯苯甲酸水扬酸乙

酰水杨酸)来认识。

请看挂图:(展示图l——苯的结构)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如果用羧基取代苯环中任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展示图2—一苯甲酸的

结构式),生成苯甲酸。苯甲酸是一种消毒防腐药。具有抗浅部真菌感染的作用,也常用作食品防腐剂。如果用羟基取代苯甲酸部位碳原

子上的氢原子(展示图3——水杨酸的结构式),又生成水杨酸。水杨酸一种外用的消毒防腐药,具有抗真菌、止痒、溶解角质等作用;同时,它也是生产水杨酸的重要原料之一。

【小结】通过对以上物质结构的分析,不难发现。决定它们主要化学性质的是它们的官能团。当探讨某种药物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结构特征。所以要求大家记住常见的官能团。比如:乙酰基

【板书】

用乙酰基取代水扬酸中酚羟基上的氢原子。

【板书】(在乙酰基的基础上补充完整)这就是阿司匹林的结构式.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对学生而言,不仅要熟悉常用药的俗名,而且要记住它们的化学名称。

【讨论】乙酰水杨酸的结构特点。

羧基——其有酸性,易与碱成盐,与羟基成酯。

酯键——水解性。

【板书】羧基——成盐成酯,酯键——水解性

为了弄清阿司匹林水解的实质,我们通过组装分子结构模型来进一步认识它。

【学生活动】(以小组竞赛形式并奖励优胜组)用球棒组装羧基与乙酰氧基结构。

弄明白其结构特征之后,下面认识它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实验1】(事先将阿司匹林粉末准备好分发给每个小组)观察乙酰水杨酸的物理特性: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微醋昧),味微酸(溶解性

由教师作演示)。

【板书】物性——白晶味酸、微水易醇溶醚仿

再看它的水解性。

【板书】水解

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在干燥的空气中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不稳定,发生缓慢水解,通过前面的分析,请学生推出生成物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水杨酸和醋酸。

【板书】

大家继续思考:在这个水解过程中如果加入氢氧化钠后会有什么变化?

【板书】Na0H

羧基与碱成盐。(水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变成对应的钠盐)减小生成物浓度,水解反应向右移动,即加快了阿司匹林的水解。

【板书】

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告诉学生)这是乙酰水杨酸加碱水解后的溶液(含有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分装2支试管.一支加稀硫酸酸化——白色沉淀.有醋昧;另一支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呈紫堇色。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沉淀、醋味和紫堇色?

(学生讨论后回答)白色沉淀——水杨酸钠(弱酸强碱盐)遇强酸H2SO4

生成水溶性小的水杨酸

【板书】H2SO4

(要求学生再举2例)如例1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CO2重新析出苯酚,溶液又变浑浊。例2抗癫痫大发作的苯妥英钠为弱酸强碱盐,当它遇到强酸或空气中的C02时,都会析出游离的苯妥英,使溶液变浑浊。故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等常制成粉针制剂。

【小结】(学生归纳)弱酸强碱盐中加入强酸可重新得到原来的弱酸与新盐。

【板书】推论:弱酸强碱盐+强酸弱酸+新盐

同理醋酸钠中加入硫酸时产生醋味(醋酸)。

为什么呈紫堇色——水解后产生了游离的酚羟基.而Fe3+与酚类物质作用形成有色配合物,一般显蓝色或蓝紫色。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遇三氯化铁试液显深绿色。

到此,我们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了一个大致的理性认识。

现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药物的水解性是药物变质的重要化学反应之一。因此防止药物水解是药物生产、调配、使用、贮存中必须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

【思考题】干燥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遇水后与三氯化铁反应现象一样吗?为什么?

干燥阿司匹林无酚羟基,故与三氯化铁无反应;

阿司匹林遇水可发生水解成水杨酸,具有酚羟基,遇三氯化铁有显色。

《药理学》常考简答题(考研和期末考必背)

《药理学》常考简答题(考研和期末考必背) 1、简述何谓药物作用的二重性。 答: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性,有些药物具有多方面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此为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的表现。 2、简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及实际意义。 答:治疗指数TI:LD50/ED50tt值,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最大治疗量ED95比值。 安全界限:(LD1-ED99/ED99×100%,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3、简述受体的主要特征。 答:敏感性、选择性、饱和性、可逆性。 4、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答:不良反应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反应、致畸、致突变、致癌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5、简述主动转运的特征。 答: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耗ATP,分子载离子可由低浓度或低电位差的一侧转运到较高的一侧,具有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针对载体)。 6、简述简单扩散的基本特征。 答:脂溶性药物跨膜方式,药物解离度对简单扩散影响很大,药物进出膜取决于分子型药物的浓度,取决于PH的变化,膜两侧的浓度梯

度出重要,顺浓度差转运,不耗能。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基本特征。 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活性暂消失,呈可逆性结合,是药物的暂时“储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可发生两种以上药物竞争结合位点,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中毒。 8、试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及竞争性对实际用药的指导意义?答: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 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9、肝微粒体混合氧化酶的基本特征。 答:非专一性,个体差异大,被诱导,被抑制,食物和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大。 10、简述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药物转运的规律。 答:⑴一级动力学药物转运规律:单位时间恒比消除,logc-t关系曲线是一直线。血浆半衰期是一常数,恒速恒量给药,经4~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 ⑵零级动力学药物转运规律:单位时间恒量消除,c-t为直线,t1/2不是常数。 11.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用途:

药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药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药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10套) 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个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芳基烷酸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是:() A.中枢兴奋 B.利尿 C.降压 D.消炎、镇痛、解热 E.抗病毒 3.吗啡的化学结构为:() 4.苯妥英属于: ( ) A.巴比妥类 B.恶唑酮类 C.乙内酰脲类 D.丁二酰亚胺类 E.嘧啶二酮类 5.安定(地西泮)的化学结构中所含的母核是:() ,4二氮卓环,4-苯二氮卓环,3-苯二氮卓环 ,5-苯二氮卓环,3-二氮卓环 6.盐酸普鲁卡因最易溶于下列哪种溶剂() A.水 B.酒精 C.氯仿 D.乙醚 E.石油醚 7.复方新诺明是由:() A.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组成 B.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组成 C.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D.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E.对氨基苯磺酰胺与甲氧苄啶组成 8.各种青霉素类药物的区别在于:() A.酰基侧链的不同 B.形成的盐不同

C.分子中各原子围绕不对称碳的空间排列 D.分子内环的大小不同 E.作用时间不同 9.下列哪个是氯普卡因的结构式() 10.氟尿嘧啶的化学名为:() 碘-1,3(2H,4H)-嘧啶二酮氟-2,4(1H,3H)-嘧啶二酮 碘-2,4(1H,3H)-嘧啶二酮氟-1,3(2H,4H)-嘧啶二酮 溴-2,4(1H,3H)-嘧啶二酮 11.睾酮的化学名是:() A.雄甾-4-烯-3-酮-17α-醇β-羟基-雄甾-4-烯-3-酮 C.雄甾-4-烯-3-酮-16α,17β-二醇去甲-雄甾-4-烯-3-酮-17β-醇 E.雄甾-4-烯-3-酮-17β-醇-苯甲酸酯 12.在水溶液中,维生素C以何种形式最稳定() 酮式酮式酮式 D.醇酮式 E.烯醇式 13.具有如下结构的是下列哪个药物()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麻黄素 1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化学结构为:() 15.通常情况下,前药设计不用于:() A.增加高极性药物的脂溶性以改善吸收和分布 B.将易变结构改变为稳定结构,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C.消除不适宜的制剂性质 D.改变药物的作用靶点 E.在体内逐渐分解释放出原药,延长作用时间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学分数: (一)总学时数:108学时 (二)理论学时数:54学时 (三)讨论学时数:6学时 (四)实验学时数:48学时 (五)学分数:6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教研室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药学院中药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生在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研究、新药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和全面弘扬、提高祖国药学事业水平奠定基础。 四、所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所用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参考书: 1、吴寿金、赵泰、秦永琪主编《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3、Nakanishi K.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一章绪论 一、学时数: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药理学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自加序号。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药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药物化学作业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镇静催眠作用属于超短时效的药物是( E ) A.巴比妥B.苯巴比妥C.异戊巴比妥 D.环己巴比妥E.硫喷妥钠 3. 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发现其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其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成为三环类抗组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B.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C.2位引入供电基,有利于优势构象的形成 D.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为受体拮抗剂 E.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 4. 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C )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5.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C ) A.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6. 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一个基团( A ) A.巯基B.酯基C.甲基D.呋喃环E.丝氨酸

7. 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分类可分成( D ) A.水杨酸类、苯胺类、芳酸类B.芳酸类、水杨酸类、吡唑酮类C.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芳酸类D.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 8.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D )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9. 环磷酰胺的作用位点是( C ) A. 干扰DNA的合成B.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 C. 直接作用于DNA D.均不是 10.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B )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1. 有关阿莫西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临床使用左旋体B.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不易产生耐药性D.容易引起聚合反应E.不能口服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13. 关于雌激素的结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3-羰基 B. A环芳香化 C. 13-角甲基 D. 17-β-羟基 14. 一老年人口服维生素D后,效果并不明显,医生建议其使用相类似的药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 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 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 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 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 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 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 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 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 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 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 作用强度降低。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习题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集(供中药、药学专业用) 兰州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005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 … … … … … … … 第二章糖和苷类… … … … … … … … …第三章苯丙素类… … … … … … … …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 … … … ……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 … … …… ……第六章萜类挥发油… … … … … … …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 … … … …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 … … … … …第九章生物碱… … … … … … … …… … 综合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 1、波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 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 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 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 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 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 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透析法D、浸渍法 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层桥上展开,其R f值随PH 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 C、中性化合物D、两性化合物 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类化合物的分离 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 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二、判断题 1、不同的甾醇混合,熔点往往下降特别多 2、苦味素就是植物中一类味苦的成分。 3、天然的甾醇都有光学活性。

药物化学教案

【教学题目】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药化事业的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明确学习药物化学的目的,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概念。 【教学重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教学难点】药物化学的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1.药物化学的学习意义 2.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学习药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4.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5.考核方式 【新授】第一章绪论 一、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 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物质。 2.药物的分类天然药物 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合成

3.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药物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 化学药物的组成、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转运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内容。 4.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 (1)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工艺 (3)探索寻找新药的途径、寻找和开发新药 5. 学习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二、新中国成立后药物化学事业的成就 1.药物生产方面 2.化学药物研究方面 3.再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4.药学教育方面 三、药物的质量和质量标准 (一)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 1.理想药物: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2.评价一个药物的质量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纯度 药物中的杂质生产过程中引入或产生 由贮存过程中引入 (二)药品的质量标准 1. 我国现行的国家级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级标准,

试论药物化学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试论药物化学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成人教育学论文 试论药物化学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文/王再娟 摘要: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职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教师教学难度大。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探索,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引领下,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行动导向教学运用于药物化学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物化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一、课程学情分析 药物化学课程的任务包括: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为药品的分析检验、剂型选择、正确使用、保管贮藏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等奠定化学基础。其涉及的药物品种多,理论知识抽象枯燥、结构及有机反应复杂,而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的能力差,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任务为中心,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参与度,必须把课堂设计成工作情景,多提供讨论、表演、汇报等平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近几年,在对药品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基础上,通过与药品医药公司及连锁药店的沟通交流,分析出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笔者将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通过设计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的六步工作过程展开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综合能力。 2.教学设计举例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出任务→分解任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结合行动导向六步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创新设计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以下是以药物化学课程中“拟肾上腺素药”和“解热镇痛药”这两节为例进行设计。 教学课题:(A)拟肾上腺素药;(B)解热镇痛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常用拟肾上腺素药及其构效关系;懂得分类管理麻黄碱类制剂,懂得指导用常见的拟肾上腺素药。(B)认识常用解热镇痛药及其构效关系、阿司匹林酯键与稳定性的关系;懂得指导应用解热镇痛药,能说出阿司匹林生产、销售或贮存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通

浅谈阿司匹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生化1110 指导教师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杨酸

摘要 (1) 1 引言 (1)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 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 3阿司匹林的作用 (4) 3.1 镇痛、解热 (4) 3.2 消炎、抗风湿 (4) 3.3 关节炎 (5) 3.4 抗血栓 (5) 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 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 3.7 老年痴呆症 (6) 3.8 降血糖作用 (6) 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 3.10 白内障 (6) 3.11 注意事项 (7) 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 5 市场前景 (8) 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 6.2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9) 6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 分子量:138.12 结构式: 密度: 1.35g/cm3

药物化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药物化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哪一个属于全身麻醉药中的静脉麻醉药 ( D ) A .氟烷 B .盐酸氯胺酮 C .乙醚 D .盐酸利多卡因 E .盐酸布比卡因 2.非甾类抗炎药按结构类型可分为 ( C ) A .水杨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B .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吡唑酮类 C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D .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其他类 E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3.下列各点中哪一点符合头孢氨苄的性质 ( D ) A .易溶于水 B .在干燥状态下对紫外线稳定 C .不能口服 D .与茚三酮溶液呈颜色反应 E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很弱 4.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C ) A .头孢氨苄 B .头孢克洛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噻肟 E .头孢噻吩 5.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E )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 .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 .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 .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 H 2O N H H O NH O S O OH H NH 2

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C ) 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7.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B ) A.大环内酯类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D.四环素类 E.氯霉素类 8.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D ) A.氨苄西林B.氨曲南 C.克拉维酸钾D.阿齐霉素 E.阿莫西林 9.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C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四环素类抗生素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氯霉素类抗生素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B )A.氨苄西林B.氯霉素 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 E.阿米卡星 12.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 ) A.舒巴坦B.氨曲南 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 E.亚胺培南 13.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A ) A.百浪多息B.可溶性百浪多息 C.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D.对氨基苯磺酰胺 E.苯磺酰胺 14.复方新诺明是由( C ) A.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组成B.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组成C.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D.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2020最新】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2020最新】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某医院调查报告 26.某药厂调查报告 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37.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38.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40.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41.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42.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43.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2《药物化学》第七版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教案(理论) 章节名称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3课次总课次教学时数2授课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兴奋药和镇痛药的发展和结构类型。2.掌握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3.熟悉各类药物的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和药物作用的靶点。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课件教学 问答法 【参考资料】 《药物化学》主编:尤启东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化学》课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异戊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氯丙嗪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 难点: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5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展示目标3分钟课堂讲授140分钟课堂小结7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 镇静催眠药没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属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即不作用于专一的受体,结构非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强弱主要与理化性质有关。静催眠药镇按照结构类型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类。 1.巴比妥类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为例: 巴比妥类药物为取代的丙二酰脲类化合物,其母体结构为嘧啶三酮。分子中的内酰亚胺结构能够互变为烯醇式而呈弱酸性,pKa为7.4,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由于苯巴比妥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苯巴比妥钠的水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可析出苯巴比妥沉淀。巴比妥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2个亚氨基上的氢被全部取代,则化合物失去中枢抑制作用,其中1个氢被取代仍保留生物活性。 巴比妥类药物属非特异性结构类型药物,其作用的强弱、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是否稳定。 巴比妥类药物的酸性对药效很重要,因为药物通常以分子形式吸收而以离子形式作用与受体,因而要求有适当的解离度。在生理pH7.4的条件下,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解离程度不同,透过细胞膜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物量也有差异,表现在镇静催眠作用的强弱和作用的快慢也就不同。巴比妥酸在生理条件下99%以上是离子状态,几乎不能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量极微,故无镇静催眠作用。 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有关,容易代谢则药物作用时间短,反之则长。5位取代基的氧化是巴比妥类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当5为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烃或芳烃时,由于不易被氧化代谢,因而作用时间长。而当5位取代基为支链烃或不饱和烃时,氧化

药理学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 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 30~50mg. 药动学特点 (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当用量≥1g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

药剂学-药物化学习题和答案

药物化学-学习指南 一. 最佳选择题 1. 根据化学结构地西泮属于() A. 硫氮卓类 B. 二苯并氮卓类 C. 苯并氮卓类 D. 苯并二氮卓类 2.奥美拉唑属于() A. H1受体拮抗剂 B. H+/K+-ATP酶抑制剂 C. Na+/K+-ATP酶抑制剂 D. H2受体拮抗剂 3.驾驶员小王患荨麻疹,为了安全和不影响工作,应选用的药物是() A. 盐酸苯海拉明 B. 氯雷他啶 C. 盐酸赛庚啶 D. 马来酸氯苯那敏 4. 小李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出现肝毒性反应,应及早使用的解毒药是() A. 乙酰半胱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乙酰甘氨酸 5.阿司匹林引起过敏的原因是由于合成中引入那种副产物所致()A.水杨酸B.水杨酸酐C.乙酰水杨酸酐D.乙酰水杨酸苯酯 6.不能与钙类制剂同时使用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环丙沙星 C.林可霉素 D.异烟肼 7.体育运动员禁用的药物是() A.咖啡因 B.吗啡 C.苯丙酸诺龙 D.地塞米松 8.根据化学结构盐酸利多卡因属于( ) A.苯甲酸酯类 B.酰胺类 C.氨基酮类 D.氨基醚类 9.小张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出现肝毒性反应,应选用的解毒药是( ) A. N -乙酰半胱氨酸 B.半胱氨酸 C.谷氨酸 D.N-乙酰甘氨酸 10.异烟肼具有水解性是由于结构中含有( ) A.酯键 B.酰胺键 C.酰脲键 D.肼基 11.属于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的是 ( ) A.盐酸苯海拉明 B.马来酸氯苯拉敏 C.富马酸酮替芬 D.盐酸西替利嗪 12.不能与钙类制剂同时使用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诺氟沙星 C.林可霉素 D.异烟肼 13. 属于哌啶类的合成镇痛药是 ( ) A.盐酸美沙酮 B.喷他佐辛 C. 盐酸哌替啶 D.纳络酮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三篇

文一: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容。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药理学(个人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又称药 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及 其规律 4.新药(newdrugs):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和 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5.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从胃肠 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 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代谢,从而使进入全身血 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6.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cycle):部分药物 经肝脏转化形成极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 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 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 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 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 7.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 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8.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time,t1/2):血浆药 物浓度下降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 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 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 除,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清除器官清除药 物的总和 10.表观分布容积(Vd):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 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 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11.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初始作用,是动因 12.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fect):是药 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13.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用药目 的在于清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4.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用药目 的在于改善症状 15.副反应(sidereaction):由于选择性低, 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 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16.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是指在剂量过 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是发生的危害性反 应,一般比较严重 17.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指停药后血 药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 效应 18.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是指突然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 19.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一类免疫 反应 20.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少 数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 体制也可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 用基本一致 21.效能(efficacy):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 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 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 22.效价强度(potency):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 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其值越小强度越大 23.ED50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 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 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24.治疗指数(TI):将LD50/ED50的比值称~,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安全 25.激动药:为既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又能与受 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 的大小分为完全~和部分~ 26.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 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根据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 逆性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27.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 后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drug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或肿瘤 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的敏感性降低 28.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各种微生物(包 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 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29.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抗菌药 物的抗菌范围 30.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s):是指仅具 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 药物 31.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s):是指具有杀 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32.抗菌活性(antimicrobialactivity):是指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33.最低抑菌浓度(MIC):是指体外培养细菌 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 低药物浓度 34.最低杀菌浓度(MBC):是指能够杀灭培养基 内细菌或是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35.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最低抑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36.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effect):抗菌 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 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 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 (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二、知识点 1.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直接拟胆碱药 【药理作用】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作 用明显 (1)眼:1)缩瞳2)降低眼内压3)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和唾液腺明显 (3)平滑肌:收缩和蠕动增加 (4)心血管:心率和血压下降 【临床应用】①青光眼(闭角型和开角型)② 虹膜睫状体炎:与阿托品(扩瞳药)交替使用, 防止炎症时虹膜与晶状体粘连③口服治疗口腔 干燥 2.易逆性抗AchE药 ①新斯的明(间接拟胆碱药) 通过ACh兴奋M、N胆碱受体,能直接激动骨骼 肌运动终板上的Nm受体,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 较强,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次之 【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和尿潴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肌松药中毒的解救 ②毒扁豆碱主要用于青光眼 难逆性抗AchE药:有机磷酸酯类 【急性中毒的解救】 (1)迅速消除毒物 (2)尽快使用解毒药物 阿托品:早用、量足、反复用药当达到阿托品 化后再减量维持 阿托品+AChE复活剂解磷定:对中、重度中毒 者,以减少ACh含量,彻底消除病因 3.M胆碱受阻断药 阿托品(抗胆碱药) 【临床应用】(1)抑制腺体分泌:全麻前给药; 喉镜检查、气管插管时,减少喉头痉挛;盗汗 和流涎症 (2)解除平滑肌痉挛: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 膀胱刺激征,但胆绞痛、肾绞痛需与哌替啶合 用;也可用于遗尿症 (3)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 滞(缓慢型心律失常) (4)抗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理由:大剂量 能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重要器 官组织血流灌注量;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心脏。 用于休克早期;但休克伴高热或心率加快不宜 使用 (5)眼科: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 (6)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解救剂】外周:毒扁豆碱;中枢:地西泮 【禁忌症】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 4.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激动α和β受体,产生较强的α 样和β样作用 (1)心血管系统 ①心脏:作用于β1受体,兴奋心脏(心肌收 缩性、传导、心率、心输出量↑),舒张冠脉(改 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作用强大,最易发生心律 失常 ②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α1和β2R,使皮肤、 粘膜、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肝、冠脉扩张 ③升压:强心(心输出量↑→BP↑);小剂量, 血管舒张占优,阻力↓,DP↓;大剂量,血管 收缩占优,阻力↑,DP↑ ④平滑肌:激动β2R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治疗哮喘的3原因: a.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舒张支气管 平滑肌 b.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如组胺 C.兴奋α1R,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从而消除 黏膜水肿 ⑤促进代谢⑥CNS:大剂量兴奋 【临床应用】抢救心脏骤停、过敏性疾病(抢 救过敏性休克首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血 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与局麻药配伍局部止 血、治疗青光眼 5.异丙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适用于心室自身节律缓慢,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并发的心脏 骤停 (2)房室传导阻滞,舌下含药或静脉滴注给药 (3)支气管哮喘,用于控制急性发作,舌下或喷 雾给药 (4)休克,适用于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的 感染性休克 6.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 (1)β受体阻断作用 心血管系统:对正常人休息时心脏的作用较弱, 当心脏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心脏的抑制作用 明显,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略降, 还能延缓心房和房室结构的传导,延长心电图 的P~R间期,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使血管收 缩、外周阻力增加,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 降压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 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而增加呼吸道阻力 代谢:脂肪代谢,糖代谢,控制甲亢的症状通过 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而抑制 肾素的释放 (2)内在拟交感活性 (3)膜稳定作用:有些β受体阻断药具有局部麻 醉作用和奎宁丁样作用,这两种作用都由于降 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所致 (4)眼: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作用机制为通 过阻断睫状体的β受体,减少cAMP生成,进而 减少房水产生 【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 常有效,尤其对运动或情绪紧张、激动所致心 律失常或因心肌缺血、强心苷中毒的心律失常 疗效较好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甲状腺功能亢进 (5)降低眼压,用于治疗青光眼,用于偏头痛, 减轻肌肉震颤以及酒精中毒 7.苯二氮?类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通过对边缘系统中的BZ受体 的作用而实现的,选择性较高,小剂量即可明 显改善症状,主要用于焦虑症 (2)镇静催眠作用: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显著 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主要延长 非快动眼睡眠的第2期,对快动眼睡眠的影响 较小,缩短第3期和第4期的非快动眼睡眠, 减少发生于此期的夜惊或梦游症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 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首选地西泮静脉注 射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可缓解动物的去大脑 僵直,也可缓解人类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 (5)较大剂量可致记忆缺失,一般剂量对正常人 呼吸功能无影响,较大剂量可轻微抑制肺泡换 气功能,有时可致呼吸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 统小剂量作用轻微,大剂量可降低血压,减缓 心率,常用作心脏电击复律以及各种内镜检查 前用药 8.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 【作用及用途】 1.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小发作 无效。 2.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3.抗心律失常 9.左旋多巴L-dopa 不良反应:多数由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变为多巴 胺所致。①胃肠道反应②心血管反应-体位性低 血压③运动过多症④开-关现象⑤精神障碍。 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优点: 两药合用的优点如下: (1)减少左旋多巴最适剂量; (2)明显减轻或防止左旋多巴对心脏的毒副作 用; (3)在治疗开始时能更快地达到左旋多巴的有 效剂量。 临床上是左旋多巴治疗PD的重要辅助药,它与 L-dopa合用时的固定剂量比值为1:10 10.氯丙嗪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 抗精神病作用(2):镇吐作用(3)降温作 用 〔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人工冬眠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 热惊厥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阿托品样作用α受体阻断症状刺激性 较强 2.锥体外系反应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 障碍: 11.吗啡 【药理作用与机制】 1.中枢作用 ①镇静镇痛作用吗啡对疼痛有强大镇痛作用。 ⑵镇咳 ⑶抑制呼吸 ⑷缩瞳 (5)其他:兴奋延脑CTZ→恶心、呕吐。抑制丘 脑下部释放: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因子 【临床应用】 1.镇痛:作用强、中枢性镇痛作用。 2.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①吗啡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 担。 ②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③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 性,使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3.止泻 12.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及抗炎 解热:降发烧体温,不降正常体温 镇痛:疗效可靠(不及镇痛药),适于慢性钝痛。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症状缓解迅速、明 显 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不可逆性抑制), 血栓素(thromboxaneA2,TXA2)↓ 大剂量:抑制环氧酶(血管内皮),前列环素 (PGI2)↓,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能力↓。 【临床应用】 感冒发热、风湿热等。 用于头、牙、神经、肌肉及痛经等。 ①可用于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②风湿性关节炎(3-5g/日)、类风湿关节炎, 缓解症状,为首选药。 4.治疗:50-100mg/d,防止血栓形成。 ⑴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 ⑵用于脑缺血疾病,防止脑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不易发现的胃出血(无 痛性出血) 2、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抗血 小板) 大剂量:降低凝血酶原生成(VitK对抗) 严重肝损害;出血倾向疾病禁用;手术前一周 禁用; 3、水杨酸反应:>5g/d,恶心、呕吐、头痛、 耳鸣、精神错乱等。 13.抗心率失常药 分类 分为四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适度阻钠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轻度阻钠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重度阻钠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Ⅳ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 14.利尿药 利尿药按照其作用部位分为: 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袢利尿药: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 保钾利尿药:螺内酯 15.呋塞米 [临床应用] 1心、肝、肾病等各类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首选和脑水肿。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初期少尿。 4强迫利尿,加快毒物排泄、治疗药物中毒。 5高钙血症 [不良反应]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低 血氯性碱中毒、低血容量和高尿酸血症。 耳毒性大量或快速静注可引起急性听力下降、 永久性耳聋。 高尿酸血症。 其他如胃肠道反应。 16.氢氯噻嗪 [临床应用] 1.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对心源性水肿 疗效好 2.抗高血压,基础降压药 3.肾性尿崩症及中枢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 高尿酸血症:血中高尿酸、高钙 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血脂 其他过敏反应 17.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一)利尿药氢氯噻嗪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3.抗NA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R阻断药哌唑嗪 (-R阻断药普萘洛尔 ((-R阻断药拉贝洛尔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ACEI卡托普利 2、AT1-R阻断剂氯沙坦 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 (四)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五)血管扩张药 1、直接舒张血管药硝普钠 2、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 18.强心苷 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inotropicaction): 直接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性 ①↑心肌纤维最大缩短速率-舒张期延长 ②↓衰竭心肌耗O2量 ③心输出量↑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1.抑制Na+-K+-ATP酶的活性(钠泵失灵(Na +-Ca+交换((心肌细胞Ca+(; 2.心肌细胞Ca+(((钙离子流(APD的2相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