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王财贵教授修订版)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第一篇: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什麼叫作教育的理想?就是依照道理而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假如知道了教育的理想,还能够按照这个理想而去实施,那麼,你就完成了一种理想的教育。
”——摘自王财贵教授登丰演讲稿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扩展性、操作的简易性、例证的广大性、教育的笼罩性。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麽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於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於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於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於「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於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1、胎教: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2、0-3岁:除以上之外,看尽世界名画、雕塑、建筑、舞蹈......认识至少三千汉字3、3-13岁:十年读经,背诵中文经典至少二十万字、外文经典至少十万字4、13-23岁:十年解经,深入经藏,通览历史,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学问(对於有特别天赋的孩子,特别培养)5、23-33岁:十年历练,遍访名师“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
有关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问题——王财贵教授

有关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问题分类:季谦先生读经理念辨析1、让孩子读经,要以何部為先?就内容说,说读经从易经开始读起,本也没什麼不可.因為读经只是小和尚唸经,只要是有经典性的价值,都可以读的,都可以由之开始,这是我的基本主张.只是考虑到如果只能读一本的话,则从文学和哲理教育的长远效果考量,宜读论语.或许您,或许其他人有别的看法,以易经之效為高,先读,就像有人以老子為高,先读.这是个人的见解,不是我能左右的,我没有那权利,也没那野心,要人遵照我的意见,更没那麼笨,以為人人会遵从我的意见.所以这是开放的.让孩子读经,要以何部為先,那可以是主观的,因此也是是自由的.但如果要讨论何者為先的理由,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為它有相当的客观性.那客观性就是学术与教育的道理,那是要从人生的全面的道理来抉定,不是个人一己一时的见闻和情绪所抉定.我认為如果求学应注重有子所说的君子务本,而其本,是孔子所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仁,则请问易经先?论语先?老子先?论语先?又,到底有了论语的基础比较容易了解易经,还是有了易经的基础比较容易了解论语?是孔子使易经高明,还是易经使孔子高明?此稍有中国学术根柢或稍加思考即可明白之事也,奈世人之不善学,又不思考,而欲强辩何?当然,再说一次,只要读经便好,纵使小经如三字经千字文亦佳於语文课本.故人人皆可自选一本开始,皆我所讚叹者也,在此不必拿来作為争端,破坏了读经界之和祥.2、为何能常建议从论语开始?我常建议我们读书的顺序,读书也要有顺序啊,刚才说五经有读书的顺序,如果加上四书,我认為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是,以四书作為开头,所以四书还在五经之前。
一方面可以这洋说,四书好读,文章容易,因為四书是孔子以后,五经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较高古难读,孔子以后的文章比较间明好读,所以从四书读起。
第二方面呢,从这里读起虽然文意浅显,但是它的义理不见得就浅显。
我们初学者从四书开始读是容易的,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也建议从《论语》开始。
王财贵北师大读经讲座(节录)

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
南怀瑾先生就说了那样一句话,他说:“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那我们教育不是从上到下大家都非常的努力吗?只是如果说这个尽心尽力没有对准焦点,那就非常可惜,费力多而收功少。
如果我们对教育的本质了解不够透彻,我们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认识不够清楚,那么我们所做的教育可能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反效果。
美国的二十世纪初年的教育思想,是所谓的实用主义所谓的边需教学,所谓的行为科学主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用一句很简单的白话说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
凡是认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安排。
就是懂了才教,教的时候要教得很清楚,而且让他自己学得非常地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
我们让初中生高中生学了那么东西,天天非常痛苦,结果发誓一辈子不再算数学,对科学没有兴趣,像这样的国民是不能培养出科学的气氛。
台湾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学完了,所以美国的学生一二年级的程度是很差的,但经过两年就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学的,所以他到了研究所更加深入地学习,所以我们赢他六年,他赢我们一辈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的事,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事,我们要为孩子一辈子着想。
所以我们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降低我们的科学教材程度,适合儿童,让他学得很高兴,以至于培养思考的兴趣,第二个办法,从小就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
科学教育,应该按照科学办法来教,就是科学教育既然要学得懂,所以我们要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
而人生有很多的学习我们有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科学的科目其实只占我们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
你若把非科学科目都按照科学办法,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因为我们弄错了方向了。
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
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认为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音乐教育,没有美术教育,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地點:深圳梧桐山時間: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主講人:王財貴录音提供:哲萱文字錄入:智楷一、從人性出發教育是「按照人性開發人性」的工程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本來過年是要休息的,不過,因為朋友的熱情,就不讓我休息(笑)。
我在過年時節,有機會跟這麼多關心教育的朋友見面,其實也舍不得休息,我很樂意來跟大家談一談。
讀經教育,有些人還是不很了解,或許是因為我們還有些意思沒有完全表示——雖然我推廣讀經這麼久,講了這麼多場演講,但大部分演講都在宣導基礎理論,今天好像給我一個比較特別的題目,要我把讀經教育構想中的全程規劃來作一個完整報告,所以今天的演講是很特別的。
有關讀經教育,我講過一千場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場,今天最特別,所以,今天參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氣的,(鼓掌)。
其實說特別也無所謂特別,西方有句諺語說:「天地間沒有任何新鮮的事物,沒有任何特別的東西。
」但現在我們講讀經教育,好像對於當前,也可以說對中華民族一百年來,乃至於對西方三百年來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就是比起當前的教育體制——中國的教育體制、西方的教育體制——讀經教育好像顯得非常特別。
不過,我剛才說,天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尤其是講教育、辦教育,本來就不可以特別,它是最平實的東西,哪一個人在教育中耍花樣,哪一個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給教育做一些特別的不一樣的新鮮的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與做法,通通都是違反教育本質的胡作非為。
因為教育是「按照人性開發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來,人性都是一樣的,沒什麼特別,沒有古代跟現代的差別,也不可以有東方和西方的差別。
天下間任何事情,總起來只是一個道理。
將天下所有的事,總起來看成是一個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說的「統體一太極」,從這個總體的道理,下放出來,有許多個別的事物,每一個個別的事務,也都有它的道理,這叫「物物一太極」。
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來運轉,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過好,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按照做人的道理,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王财贵先生与读经教育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文/方哲萱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
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
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有人說,這是一種壓抑兒童個性的教育,王財貴先生說恰恰相反,這正是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有人說,這是填鴨式的教育,他說不,孩子的胃口正大得不得了,應謂之填牛,該填的時候不填,他反而會餓死;有人說,你是在推廣國學,他說我不是為推廣國學而來,我是為了繼承全人類的智慧而來;有人說,你是教育專家,他說專家只是研究某方面的學問,而我照顧人性的全面,我是通家;有人說,你一定遇到不少困難,他說沒有,沒有任何困難,一帆風順、勢如破竹......可是,他的理論又明明違反常識,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於是,有人說他顛覆現行教育體制,但是他說,我不顛覆任何體制,甚至不反對任何一種教育理論,有人說你是在做逆向思考,他說,我在做正向思考,我順著人性去思考,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難道不是大言不慚嗎?難道真的是舉世皆夢一人獨醒嗎?不,在全世界所進行的一千餘場演講中,王財貴先生在每一次演講的開始,都反復強調:我不是來推廣我自己的理論,只是來說出每個人心中都想過的問題,這個簡單的道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只是他假裝不知道,如果你原本想的和我想的一樣,那麼,你就不是依照我說的去做,而是依照你自己的良心去做,你不是為我而做,而是為你自己而做,因為你心裏原來就是這樣想的,因為你的良知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去做!整个中国十几亿人口,不要多,只要五亿人口,都在半年之内读完“论语一百”,中华民族一定就不一样,我们民族复兴的日子就到来了!與王財貴先生的初次謀面是西歷2006年,在北京機場,那時我曾在網上看過他的演講視頻,但一見之下,差點沒認出來,因為,他老了許多,頭發也白了。
儿童读经

一、儿童读经的现状儿童读经运动是由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在1994年首先倡导起来的,并推广于海内外的华人世界。
王财贵主张,举凡经、史、子、集,只要有价值,皆可选为读经之教材,以此对儿童开发潜能、培养品格。
这一民间教育活动赢得社会各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推动,并逐渐发展壮大,演化成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运动深表赞誉并予以推动。
其后,教育学者郭齐家先生积极响应,成为儿童读经运动的积极鼓动者。
读经运动自开展以来,响应者颇多,但反对的呼声也一直未断。
如以刘晓东教授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儿童不可读经,理由主要是:儿童年龄太小,读经违背他们好动的天性;对儿童不宜采用强迫方式大量灌输晦涩难懂的知识。
更多的人对读经持理性态度,能认识到读经的合理性,也对读经的具体操作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主张。
沈立在《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中有很多建设性看法,他认为四书五经只是传统基础教育内容之一,读经也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不会影响其他方法发挥作用;同时,他还认为读经在当代社会虽有一定价值与效果,但问题也较多。
他对儿童所读经典的内容、方法与经典的选择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基于以上不同观点,本文旨在从脑科学角度出发,对读经在儿童大脑潜能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阐述。
二、儿童读经开发右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右脑是“直觉、音乐、图像、艺术”之脑,左脑则是“逻辑、语言、分析”之脑。
人们通常只使用被称作“语言脑”的左脑,而被称作“图像脑”的右脑几乎得不到使用。
左脑和右脑有着完全不同的机能,右脑能力是左脑能力的100万倍,人类右脑蕴藏着无限潜能,有无法想象的强大功能。
天才都是会运用右脑的人。
有名的大学问家、发明家小时候往往是乡邻口中的神童,他们通常都能过目不忘。
正是因为小时候无意识中开发了超凡的右脑记忆,这些“神童”才能成为有卓越成就的人。
他们不需要在记忆上花费大把精力,才有更多时间利用储存的大量记忆进行发明创造和开拓性活动。
读经班开展计划

第一部:自己应该多了解读经教育。
阅读两篇文章,《王财贵对经教育讲演》《读经教育百问百答》把这两篇文章读几遍。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读王财贵的《读经手册》。
读完这几篇文章,就对读经教育理解非常透彻了。
第二步:先有的所有的班级都读弟子规。
每天二十分钟,读24个字。
6个字一组,每组先读20遍。
12个字一组,读40遍。
再整体24个字一起读,读40遍。
给非常认真地小朋友带花个小红旗,或者红花。
周末将所有字连起来复习100遍,不读新的。
第三步:读2周、3周以后,可以开家长会,跟家长说准备开读经特长班的计划。
具体的理念、计划、方法、效果都给孩子讲。
中文读经,也包括英文读经。
具体方法我教你。
资料我给你。
一定有人参加。
因为你前面做了铺垫,而且暂时不多收钱。
第四步:日常教学。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读,也成立这个班。
然后,不断地印一些资料,给没个孩子带回去。
给家长看。
经常跟家长们交流读经教育的优点。
可以组织家长看录像。
第五部:好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来,高价让孩子读经了。
坚持半年以后,赶都赶不走。
你读经的班级会越来越多,最后都读经了。
用现有的班级读经,每月收入能提高5层以上。
将来还可以扩大经营。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地点:深圳梧桐山时间: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主讲人:王财贵教授文字记录、标题整理:廖智楷一、开场白:从人性出发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本来过年是要休息的,不过,因为朋友的热情,就不让我休息(笑)。
我在过年时节,有机会跟这么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见面,其实也舍不得休息,我很乐意来跟大家谈一谈。
读经教育,有些人还是不很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示——虽然我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场演讲,但大部分演讲都在倡导基础理论,今天好像给我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要我把读经教育构想中的全程规划来作一个完整报告,所以今天的演讲是很特别的。
有关读经教育,我讲过一千场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最特别,所以,今天参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气的,(鼓掌)。
其实说特别也无所谓特别,西方有句谚语说:「天地间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
」但现在我们讲读经教育,好像对于当前,也可以说对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乃至于对西方三百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比起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西方的教育体制——读经教育好像显得非常特别。
不过,我刚才说,天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讲教育、办教育,本来就不可以特别,它是最平实的东西,哪一个人在教育中耍花样,哪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给教育做一些特别的不一样的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与做法,通通都是违反教育本质的胡作非为。
因为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来,人性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没有古代跟现代的差别,也不可以有东方和西方的差别。
天下间任何事情,总起来只是一个道理。
将天下所有的事,总起来看成是一个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说的「统体一太极」,从这个总体的道理,下放出来,有许多个别的事物,每一个个别的事务,也都有它的道理,这叫「物物一太极」。
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来运转,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过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按照做人的道理,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
我们开发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这一种工作叫做「教育」。
如果教育的意义是这样,请问:教育可以不可以随便耍花样?可以不可以任凭某种喜好,今天来一个特别的理论,明天来一个特别的做法?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可以不可以中国跟西方不一样?照以上说的「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的道理来讲,应该是不可以的。
然而,我们明明看到现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样,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样,而读经教育跟别的教育不一样。
我们或许应该产生一个疑问:到底谁对?要么甲对,要么乙对。
如果甲对,乙就错;如果乙对,甲就错;或者两者都错,不可能两个都对。
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教育再也没有疑惑,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
假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不合道理,你千万不要听从,假如你听从了,你就是自找麻烦;但是假如今天所讲的是道理呢?请问你要怎么办?现在请各位,先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然后做一个对自己的期许,告诉自己说:「假如我听到的是道理的话,我就要照着做!」假设今天讲的果真是道理,而大家又都照着道理做,那大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是就一致了吗?但是,这个道理,是不是凭在座各位听起来是道理,就可以算是真的道理了呢?假如有古人在场,古人会不会说,我们生长在两千多年前,我们跟你们现代人不一样,如果有西方人在场,他们会不会说,那只是你们中国的道理,我们西方人的道理不是如此的。
会不会这样呢?古人说:「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假如天不变,地不变,道也不变,而人性也不变,那么开发人性的办法就不可以变,所以古人如果在场听讲,你认为合理的,古人必定也要认为合理。
现在我们在深圳演讲,就是有新疆、蒙古人来听讲,他的认识也要跟你一样,就是外国人来听讲,乃至于外星人一齐来听讲,通通要一样!要不然,必定有某些地方不合理了。
那么谁来评判合理不合理呢?是不是由我来评判,我评判,怎么能够做标准呢?那是不是由你来评判、你评判,我不同意,难道以你为标准吗?还是我们两个合起来说,我们两个都一样,就以我们两人为标准呢?那别人呢?所以,现在要跳开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气,跳开自己的学派,甚至跳开自己时代,自己的民族,来做一个客观的思考。
这谈何容易呢?依照人性的道理而思考教育当然,说不容易是真不容易,因为人人有自己的意见,人人都尊其所闻先入为主,别的意见,新的意见,往往被他排距在外,这是人之常情,要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很困难的。
但是说容易也很容易。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意思也就是说做一个合理的人,有理性的人,光明的人,他立刻可以做到。
为什么?我们刚才一直说什么天的道理,地的道理,道的道理,讲那么多的道理,好像很高深、很遥远,不然!假如你是人,你就有这个灵性,你就有这个能力,你就能够判断是非。
一般人只是故意的装作不知道;故意的固执已见;故意的要吵架,其实心中一反省,每个人几几乎都了解道理在哪里,也都几几乎了解自己其实是正在狡辩。
所以我们现在把心打开,把气放平,我们依照道理而思考,不要故意的把道理关在门外,我相信,这样子,「虽不中,不远矣」。
退一步讲,如果不能够马上达到精纯、客观、光明,其实每个人按照自己当下的心灵,随时思考,随时扩充、长进──当下能思考到哪里,扩充到那里,居在什么层次上,就按照那个当下所体会到的丰富度与高度,尽心尽力,老实做去,就已经对得起自己了。
最后会发现人人所思所行,也相差不远,而可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了。
而各位知道,这个道理不是在我这里,不是在你那里,不是在他那里,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它是统天地、贯古今,都是一样的,当我们能够打开心量,则能与天地古今的道理相照映,相呼应,相融汇,我们便会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之中堂堂正正的人!」(先生小声说:「鼓掌」,大家鼓掌)你所说的话,你所做的事,就是堂堂正正的话,堂堂正正的事。
用这种心态来面对教育,你就可以跟自己说:「孩子啊,我是尽了力了,我是按照道理来教你的,我把你当作天地间宝贵的、难得的一个小孩,我想要把你培养成真正的,不辜负你这一辈子的一个象样的人!」你也就在这样的自觉上,找到安慰,而察觉到: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庭,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天地祖宗!(鼓掌)假如,你现在有孩子,或者你现在是教育工作者、是老师、是校长,而从来没有一刻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教育,来进行我们的教育工作──假如你是这样的人,那我告诉你,你辜负了我们的下一代了,你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天地祖宗!不仅是教育要这么做,刚才说过,凡是一开口,一做事,尽量的,都要去求其道理之所在。
通透了一个道理,它不仅贯彻在眼前的事件当中,那个道理,也连通于所有的人事,甚至上达天德。
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无穷的意义。
在任何时做任何事,都如此,这样子我们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叫做「人」的人!读经教育的涵义以及开讲的初衷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教育,虽然题目叫做「读经教育」,照刚才说,没有一种教育是特别的,「教育」而加上「读经」两个字,就显得有一点特别,这是不大应该的。
教育就是教育,哪有什么什么等等教育。
不过,世界的事情,有些时候,很不得已,所以,我们现在加个「读经」说教育。
我希望我讲到最后的时候,可以让大家认识到:「没有所谓的读经教育,只有把教育办好,把教育做得对,这样就是了。
」而另外一种认识是:「原来要把教育做得好,做得对,就要走读经教育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如果这样子,那我们推广读经,就很有意义了。
我十几年一路走来推广读经,我都随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按照这一种的心情、态度,来讲读经教育,来推广读经教育。
假如有一丝一毫,为了自己的私心,乃至是因为我的天性,我的习气,我的老师,我的学派,我的民族,如果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掺杂,我都觉得我对不起我自己,当然也对不起来听讲的人,对不起所有因为听我的话而让孩子读经的所有的家长跟孩子。
我不敢,我不敢负这么大的责任。
所以,再开讲以前,先跟大家约定:今天不是我来讲一个我的什么见解,也不是要说服各位,而是,我想要跟各位一起商量,一起来思考:如果教育有教育的道理,第一点,它的道理在哪里?第二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道理来做?全部的教育道理只不过是这两点。
(鼓掌)教育的意义:了解人性,让人性得到最好的长进刚才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性,其实就是,好好的,恰如其份的,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让每一个人的人性,都能够得到最好的长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所以教育工作怎么安排,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照人性来安排。
怎么依照人性?要随时、随地体贴人性。
那么人性在哪里,我怎么体贴人性?我们本身就是人,人性本来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是人人当下就可以了解的。
不过,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有透彻的了解呢?我建议我们应该把「人性」这个观念,一方面做广度的了解,一方面再做深度的了解。
也可以说:把人性做全方位的、立体的了解。
请注意:这句话里蕴含了一个没有讲出来的意思,就是:是不是有些教育的理论,它没有关涉到人性的全面,没有立体的把握人性?也可以提醒我们,以后遇到任何的教育理论,都要去问:它可曾对人性有所思索?人性的丰富,人性的深远,都关涉到了吗?还是它只看到了人性的一个面向,一个层次。
如果它的面向,又只是很偏颇的面向,那个层次,也只是很低的层次,它怎么可以提出来公诸世界?我们怎么可以去相信这种理论而拿来教我们的孩子?说句不客气的话,有许多闻名的教育家,往往以偏见,以庸俗,来发挥教育的道理,来障碍人类的生命,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所以我们不要侈谈教育,要谈教育以前,应该对人性有全面性的了解。
教育的生涯规划:对人性做全面的开发再来,教育是要付诸实践的,我们既了解了人性之全,怎么对人性的全面做开发?我们就得知道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人既然是活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是由时间跟空间交集而成,空间即是环境,一般人都知道环境对教育是有影响力的,但是时间对教育的影响更为重大。
什么意思?一个生命在时间中成长,所以教育的道理,也包含我们对于人生成长阶段的了解,这其实也是人性的内涵之一。
所以人性有一种直接的内涵,就是它的含量有多少,另一种是在教育的实践历程中,我们如何地配合人性开展的程序,让人性在不浪费任何一个生命阶段的情况下,恰如其分地把所有人性依照人生发展程序而开发出来。
我们对人性要有这两方面的思考,假如对这两方面有所了解了,我们就可以去安排教育的全程,用现代话来讲,就可以有「教育的生涯规划」。
近年来,流行「生涯规划」,其实,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能够有所规划的人是不多的,一般人对生涯是没有什么规划的,他的人生就是误打误撞,一辈子只好期待瞎猫是否能够碰到死老鼠,这一种人,他的前途是很可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