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6)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6)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6)

同等学力申硕https://www.360docs.net/doc/8014432919.html,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6)

第八章汇率理论

一、名词解释

32、购买力平价

是指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由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就称为购买力平价。

33、汇率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一个经济区域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规定。

34、货币局制度

是指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或地区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

二、简述题

21、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2004)

(1)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这就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面。为后人进一步分析汇率决定问题奠定了基础。

(2)运用购买力平价折算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用现行实际汇率换算更科学和可靠。

(3)购买力平价把物价指数、汇率水平相联系,这实际就是从商品交易出发来讨论货币交易,这对讨论一国汇率政策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22、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

该理论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

该理论认为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引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是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

三、论述题

17、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P611)(2006)

西方汇率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理论:

(1)国际借贷说

(2)购买力平价说

(3)汇兑心理说

(4)货币分析说

(5)金融资产说

18、试述经济论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P616)

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是由经济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有: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④国内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⑤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这些因素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是:如果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些国家,则该国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盯住汇率制度。相反,如果一国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入流出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名词解释

35、国际货币体系

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主要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36、“特里芬难题”(2007)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用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和用美元提供国际清偿力之间是矛盾的。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37、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简述题

23、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一般认为,1880-1914年间为国际金本位体系的黄金时代。

金本位制的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2)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

(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4、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

牙买加体系下,调节国际收支的途径主要有五种: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2)运用汇率政策;

(3)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

(4)加强国际协调;

(5)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

三、论述题

19、对比布雷顿体系与金本位体系下两种固定汇率制的异同。

(1)两种体系下固定汇率的决定机制:金本位制下,由于金币可自由铸造和兑换,黄金可自由进出口。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金平价决定,汇率围绕金平价上下窄幅波动,幅度不超过两国间黄金输送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平价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2)相同点:①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是以金平价为基础来确定的。

②外汇市场汇率相对稳定,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限度内波动。

(3)区别: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是典型的固定汇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严格地说只能称为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20、试述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重点。(P627)(2009)

(1)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1)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首先,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其次,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风险;最后,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

2)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首先,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次,货币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

(2)改革重点: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①扩大资金实力;②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③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条件。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①汇率制度合作;②区域监督机制;③威慑机制;④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推荐文章:

同等学力申硕流程汇总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成绩复核方式

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各大院校学费汇总

过来人分享: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技巧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保过班介绍

自考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一、计算题 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1)求市场价格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 解:(1)由Q=a-bP,得Dq/Dp=-b,于是Ed=-Dq/DpP/ Q=-(-b)P/Q=Bp/A-Bp 当P=P1时,Q1=A-BP1,于是Ed(p1)=bP1/a-bP1 (2)当a=3,b=1.5,和Ed=1.5时,有 Ed=bP1/a-bP1=1.5P/3-1.5P=1.5 解得P=1.2 此时市场需求为Q=a-bP=3-1.5*1.2=1.2 2、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4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 (3)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⑵货币的边际效用Mum=MUx/Px=y/Px=10 货币的总效用TUm=MUmM=1200 ⑶由MUx/MUy=y/x=Px/Py xy=60,解得 x=25, y=24 所以M1=2.88=3y=144 M1-M=24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 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也就是14-3P=2+6P 解得P=4/3,QS=QD=10 需求价格弹性为EDP= -(dQD/dP)·(P/QD)=3·(P/QD),所以,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P=3*[(4/3)/10]=2/5 同理,供给价格弹性为ESP=(dQS/dP)·(P/QS)=6·(P/QS),所以,均衡时的供给弹性为ESP=6*[(4/3)/10]=4/5 3.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与产出(Q)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X2-2X3 当X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那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 先求出边际产量函数和平均产量函数 MP=dQ/dX=1000+2000X-6X2 AP=Q/X=1000+1000X-2X2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范文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国/选/01/2)A.资本账户 B.经常账 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答案:C 解析:国际捐款在国际收支表中应列为金融账户。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国/选/02/2) A.关税壁垒措 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 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答案:B 解析:进口配额分析属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西/选/03/2)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 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 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答案:A 解析: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即平均成本最小。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西/选/04/2) ①个体利润最小化。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作出预测。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 ③ C.①② 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润最小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正确序号为②③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财/选/05/2)

【参考借鉴】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前冲刺卷(1~3)【圣才出品】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前冲刺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关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B.二元经济结构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结构 C.二元经济结构是指计划与市场并存的经济结构 D.衡量二元经济结构的指标包括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 2.下面关于等产量曲线,表述错误的是()。 A.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B.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C.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D.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 3.()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A.H-O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贸易扭曲理论

4.关于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 B.根据费舍效应,名义利息率之差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之差 C.根据国际费舍效应,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会导致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该国名义利息率相对于外国的利息率降低 D.远期与即期汇率的关系为:E t-E0=E0(R f-R h),其中E t、E0分别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R f、R h分别为国外利息率和国内利息率 5.按经济性质分类,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 ①转移性支出 ②社会文教费 ③购买性支出 ④国防费 ⑤行政管理费 A.①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 6.增值税的类型包括()。 ①生产型增值税 ②收入型增值税

③消费型增值税 ④复合型增值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A.消费信用控制 B.优惠利率 C.再贴现政策 D.预缴进口保证金 8.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有()? ①银行间债券市场 ②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③股票市场 ④债券市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及参考答案(已分类整理)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 Q=164 令T=,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元,生产者获得价格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Qs P=12-,P= Q D=(12-P)÷,Q S=P÷那么(12-P)÷=P÷解得P=(元) (2)Q D=Qs=(12-P)÷=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12-P)÷=(万千克) 供给量:Qs=P÷=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均衡条件为Q D=Qs (12-P’)÷=(P’-1)÷ P’=(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3y=144 M1-M=24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0 3.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精品】(有参考答案)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指行为人对财产加以控制的可能性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答案:A 解析: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是指不改财产的所有和有的性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职能,是指法律所保障的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他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 A货币供给增加 B斯阳老我育 C技术进步 D法定准备金下调 答案:C 解析:考题中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说明此时的总供给为潜在产出水平下的总供给,要想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需依赖于技术进步(内部突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提高产量 3.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 ) A再贴现率 B存款准备金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不动产信用控制 答案:D 解析: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4.关于公共物品的属性正确的是( ) A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

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容易造成免费搭车现象 C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排他性,生产上具有竞争性 D. (选项内容缺省)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这一特征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 5.以下符合基尼系数的选项是() A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平等 B基尼系数越接近1越趋于不平等 C基尼系数越接近0越趋于平等 D.基尼系数越接近05越趋于平等。 答案:B 解析: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 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6古典汇率决定论包括( )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个人整理,供参考)

一、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市场均衡1.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D,P=0.5QS QD=(12-P)÷0.3,Q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征税前QS=2P, QD=(12-P)/0.3 征税后QS'= 2( P'-T), QD'= (12- P') /0.3 (12- P') /0.3 =2 (P'-1) P'=7.875 (元) 即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效用1、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 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可得 2.88x=3y, (1) xy=600, (2) 联立(1)、(2)解得x=25, y=24 所以M1=2.88x+3y=144 M1-M=144-120=24(元) 即他必须增加24元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MRS=-MU X/MU Y=-P X/P 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 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 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经济学试卷第1页共3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不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A.战略政策贸易理 论B.产业内贸易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 贸易扭曲理论 2.根据国际费雪效应,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将会伴随着该国名义利率和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其变化分别为。 A.提高/降低B.降低/提高 C.降低/不变D.不变/降低 3.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②社会文教费③地质勘探费 ④国防费⑤行政管理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4.不属于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A.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 支的不平衡B.黄金充当国际货币C.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D.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5.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A.物价稳定B.公开市场业务 C.短期利率D.货币供应量 6.按照最适课税理论,最适所得税税率应该呈现倒“U”型,这意味着。 A.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B.中 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C. 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D.高收入 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经济学试卷第2页共3页

劳动经济学题库

Ky 劳动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D.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C.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经济性功能 C.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D.减少政府投资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D.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C .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D.劳动时间的长度 C.工作的紧张程度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 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1 Ky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D .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电子教案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 我是个60后老大难,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学全程班二班的学员,今年第一次参加同等学力经济学国考,成绩85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通过经济学考试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备战同等学力的战友们有所裨益。 一、计划篇 1、因人而异确立目标 我自己的状况实属“老大难”。这“老”指要常年照顾瘫痪在床12年患脑出血、脑梗死、左眼失明、老年痴呆的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大”则指自己是60后,在同等学力考生中着实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的自然法则无法抗拒;“难”指人到中年,身为人女、人妻、人母。。。。。。琐事缠扰,还要兼顾工作以及照顾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弟弟等重重困难和干扰。面对上述种种难题,计划得又晚,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的事实,考前我客观地梳理了一下预期目标:争取今年1次过经济,明到后年,1~2次过英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省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顾不过来。当然有精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考虑一年通双关,但一定要早做计划。确立目标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这种考试很折磨人,能早点过关自然更好。 2、早计划早下手 确立目标后,应早落实行动。毕竟越早下手越主动,备考得越充分,心态也越好。关于报不报班,我个人的建议,当然是报一个好,有辅导经验的老师更能有效地帮你梳理重点、难点、考点、盲点和热点,能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效率自然高一些。我报的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全程班的二班,是2012年3月份开班的,一班则是2011年11月份。选班这一步我不够明智,因自己没有报班的经验,原想自己先看看书,再参加二班的学习。好在遇到了马老师,非常感谢班主任马老师,1月份时他打来电话说我可以来听一班的课,不影响再听二班的课,早听更好。我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了课堂,恍然大悟,真的应该报一班,早听课,看书更能有的放矢,效率自然会高不少。我启动得晚了些,是个教训。13年考试如果考虑报辅导班的同学,我建议早点上课,跟着辅导班的进度就行了。另外建议第一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经济学试卷

经济学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00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 答案一律无效。 4.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 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经济学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经济发展。 A.通常表示一国财富的增长 B.通常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 C.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 革 D.是在GDP的基础上减掉创造GDP所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 2.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1995年起,世界银行采用现值债务率代替名义债务率指标。根据此指标,经济现值债 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的临界值为;出口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出口)的临界值为。 A.60% 40% B.80% 40%

C.40% 80% D.80% 20% 4.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负担转嫁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①前向转嫁,又称 “顺转”;②后向转嫁,又称“逆转”;③消转,又称“自我消化税款”;④税收资本化。 但是,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税收负担转嫁。 A.②B.③④ C.③D.①② 5.以下各项哪些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 ②替代私人投资 ③调节经济 ④筹集建设资金 ⑤从事公开市场业务 A.①⑤B.①② C.②⑤D.①③④ 经济学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6.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 A.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B.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C.货币供应量由商业银行独立决定 D.货币供应量由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决定 7.在一些国家,不少家庭医生既上门为社区里的富人服务又上门为社区里的穷人服务, 不过对富人的收费高于穷人,这是因为。A.富人的需求弹性大于穷人的需求弹性 B.富人的需求弹性小于穷人的需求弹性 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 D.以上都正确 8.在“滞胀”情况下,菲利浦斯曲线为。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B.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为了( )。 A.拉开收入差距 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 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 2.对消费者A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的下列陈述中,一般来讲,正确的是( )。 A.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相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可能不同 B.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相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相同 C.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不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相同 D.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不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不同 3.完全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 )。 A.弹性无穷大 B.是行业需求曲线 C.完全缺乏弹性 D.弹性始终为单位弹性 4.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指的是( )。 A.远期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互换交易 5.如果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那么( )。 A.收入分配是公平的 B.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境况变好 C.不存在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他人境况变坏 D.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余人的境况变坏 6.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7.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率下降 8.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财政支出分类,属于国家职能类别的是( )。 A.国防费 B.补助金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完整)教学文案

1、Tang牌果珍是一种鲜橙口味速溶饮品的商标,属于卡夫特食品公司。著名的广告代理商扬雅(Young and Rubicam)就广告预算对Tang牌果珍销售的影响做了研究并得出在两个不同地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S1= 10+5A1-1.5A12 S2= 12+4A2-0.5A22 其中S1和S2分别代表地区1和地区2Tang牌果珍的销售额(单位:100万美元/年),A1和A2分别代表地区1和地区2的广告费用。假如目前卡夫特食品公司在地区1投入的广告费为50万美元/年,在地区2为100万美元/年。 请分析:从提高销售收入的角度来看,这一广告预算的分配是否合理?应如何调整? 5-3 A12=4-1 A22 A1+ A2=1.5 A1=0.625 A2=0.875 2、例题:扑克牌需求的价格弹性 假定扑克牌的市场需求方程为:Q=6000000-1000000P,如果价格从每付2元增加到3元,问弧价格弹性是多少? 当P=2时,Q=6000000-1000000*2=4000000,即为Q1当P=3时,Q=6000000-1000000*3=3000000,即为Q2

EP=-1000000/1*5/7000000=-0.71 3、假设手提电脑的需求方程为:Q= -700P+ 200 I – 500S + 0.01A,假设人均可支配收入I为13000美元,软件的平均价格S为400美元,广告支出A为5000万美元。求:P为3000美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EP=(dQ/dP)*(P/Q)(1)dQ/dP=-700Q= -700P+ 200 I -500S + 0.01A”,由于是Q对P求导,所以把200 I、500S、0.01A全部当作常数,常数的导数为0,所以dQ/dP=d(-700P)/dP+0-0=0=-700 把I=13000,S=400,A=50000000,P=3000代入上述公式,得出,q=-2100000+2600000-200000+500000=800000 则P/Q=0.00375(3)EP=(dQ/dP)*(P/Q)=-700*0.00375=-2.625 4、得克萨斯州像美国其他州一样,出售个性化车牌。对于这一项服务,政府索取比标准许可牌照高的价格。在1986年,得克萨斯州把个性化牌照的价格从25美元提高到了75美元。据《休斯敦邮报》报道,在价格提升以前,得克萨斯州每年有150000辆汽车申请个性化牌照,而价格提高之后,只有60000人预订了个性牌照。因此,得克萨斯州汽车部门助理主任发表讲话:“因为需求下降,政府没有从提价中赚到钱,明年的个性牌照的价格将下降到40美元。” 请对这一决策作

同等学力经济学试卷及答案(20200524205632)

2007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 统一考试经济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 A、资本账户 B、经常账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 A、关税壁垒措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 ①个体利润最小化。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作出预测。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 场达到供求平衡。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以上都不是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 ①定额税率②名义税率③实际税率④关税税率⑤边际税率⑥平均税率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6、商品税特征的一般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__________。(货银) 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③一般实行比例税率④计征简便⑤实行累进税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基础货币指是指__________。(货银)

A、流通中的现金 B、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8、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是指___________。 (远期交易的定义)(货银) A、远期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互换交易 二、名词解释(3分*4题 12分) 1、产权: 2、引致需求 2、引致需求 3、外汇管制 4、综合制所得税 三、简答(8分*4题 32分) 1、简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简述我国政府对农村农业投资的重点 3、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4、简述泰勒规则的内容 四、论述题论述+计算(2题*20分=40分) 试述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五、计算题 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 C=100+0.72Y ,投资函数为I=200-500R,政府购买为G=200,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M/P=0.8Y-2000R,名义货币供给M=800。 求: (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水平P=1时,均衡产出。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