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

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湖北电大黄州分校(学院)黄州区电大目录论文摘要 (3)关键词 (3)一、细节描述,细致如画 (3)二、表述隐藏于冷静背后的情感 (4)三、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 (5)四、诗意化语言 (7)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论文摘要]苏童是我国先锋派青年作家的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在国内外享有很大的声誉,无可争议地成为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色彩语言的运用还是叙述语言的运用,都体现了这个新生代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创造性的文学素养。

本文对苏童小说试从语言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主要侧重于其小说语言艺术赋予读者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

[关键词] 苏童语言个性化苏童小说的语言,是极富魅力和创造力的。

他总能悠闲地玩弄着诡异绮丽的诗意般语言,利用娴熟的笔触,让一个个性格扭曲而倍受忽略的人物鲜活起来。

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农村和城市,过去和现在之间转换,在时空与地域的交错中,在种种充满悲观、孤独、荒谬的情节中,苏童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一、细节描述,细致如画苏童对“白纸上好画画”满怀信心,他的小说语言常常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通感,比喻等各种复杂的修辞手法,经过变形与幻象,他仿佛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敏锐地捕捉着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的感觉以及那些细碎琐屑的细节,并把它们细腻地表达出来。

1、细微的动作描写颂莲弯腰朝井中看,井水是蓝黑色的,水面上也浮着陈年的落叶,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有一阵风吹过来,把颂莲的裙子吹得如同飞鸟,颂莲这时感到一种坚硬的凉意,像石头一样慢慢敲她的身体,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回头又看那个紫藤架,架上倏地落下两三串花,很突然的落下来,颂莲觉得这也很奇怪。

论苏童的语言艺术

论苏童的语言艺术


对 中西文 学底 蕴的 吸收 与融 合
简化繁 , 虚中见实 , 质 朴 白描 的方 法 , 抓 住 了我 国古
语 言不仅是小说的载体 , 还具有其独立存在 的价 典文化 的核心 , 如在小说 《 另一种妇女生活 》 中, 简氏 值, 而小说是一种依赖语言进行整合与支撑的文学体 姐 妹 经 营 了酱 园 , 对“ 想象 中” 视觉 、 听 觉 以及气 味 的 描写 , 体现了对不 同感觉交叉体验的追求 。 又如, 《 妻 裁 。苏童作 为先锋派作家之一 ,十分重视语言 的修
炼 。苏童 的创作 以西方 文学 为 源头 , 受小 说家 塞林 格 妾成群 》 中对梅珊的描绘 ,“ 一个穿黑衣黑裙的女人
和博尔赫斯 的影响, 认为创作小说应有强烈的 自主意 且 舞且 唱 ”,“ 衣 服上 跳跃 着水 晶色 的光点 ”, 只是不 却 让梅 珊忧 伤 的形象 深 深地 印在 读者 识, 按 照 自己的语 言 方式 去 构 建作 品。 因此 , 苏 童 对 动声色 的描绘 ,
西 方 文 学 技 巧 进 行 了有 益 尝 试 , 从 语 言 的 陌 生 化 与 心 中, 预示 了她的悲剧命运 。另一方面 , 不断重复运 变 异 角度 切 人 , 将 小 说放 到 艺术 的范 畴 去观 察 、 去 体 用 意 象是 苏 童小 说 语 言鲜 明的特 征 , 主要 体现 在 “ 意 悟、 去拯 救 扭 曲 的灵 魂 , 用智 慧 的语 言去 表 达 虚拟 的 象化 ’ 的语言境界。 如《 妻妾成群》 中的井 、 《 罂粟之家》
塞 林格 小说 的语 言靠 拢 , 而又尽 量 避免模 仿 的痕迹 。 阴柔一 脉对 苏 童有 巨大影 响 。一方 面 , 苏 童 在塑造 人 用单一 的原色、 原光 , 而是为追求 陌生化 的效果 , 增 物、 推 进情 节 的过程 中十分 重视 描 写与 意象 的充分 表 强读者的认 知意识 , 始终努力探寻色彩 的嬗变 , 由明 达, 通过细腻的描写 , 传 达 人 物 的个 性 特 征 、 心 理 世 晰单一趋 向繁杂朦胧 , 由忠实于原光原色趋 向于表现 界, 达 到 以形传 神 的艺术 效果 , 使 语言韵 味 无穷 。

苏童小说“南方叙事”研究

苏童小说“南方叙事”研究

苏童小说“南方叙事”研究苏童是当代中国文坛的知名小说家之一,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以南方叙事类小说脍炙人口。

本论文主要研究苏童的南方叙事小说,探讨其对南方文化的表现与冲击,以及小说中呈现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究。

一、苏童的南方叙事小说风格特征1.描述南方风物、人物、生活习惯等细节2.重视叙事的故事性与情感性3.广泛采用多层结构、多视角叙述手法4.注重形象与象征的运用5.力求通过叙事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6.模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创造异于寻常的叙事效果二、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南方文化表现1.南方文化特征的呈现与传承2.家乡情结与故土情感的体现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对冲与融合4.南方饮食、方言、宗教、民俗的展现5.南方历史与人文景观的描绘三、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社会问题探究1.城乡差距与社会分化2.家族供养与家庭关系3.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处境4.不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碰撞5.人性的扭曲与良知的探究四、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人性探究1.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度2.自我意识与生命意义的探求3.情欲与罪恶的反思4.欲望与道德的冲突与平衡5.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关联五、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语言艺术1.语言表现手法的发挥与运用2.对话与描写的适度搭配3.形象化描写与主题渗透相互促进4.形式创新与创作风格的塑造5.语言美感与叙事效果的协调与统一六、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创作深度及其审美价值1.小说与现实的关联与反响2.精神层面上的意义与内涵3.寓意与象征的深层解读4.哲学思考与社会批判的表达5.审美价值与文学意义的探究七、苏童南方叙事小说中的创作局限及其补救方法1.叙事过于依赖丰富的细节和风景描写2.主题和情节的雷同重复3.对于南方文化刻画不太全面4.语言的深度表现不足5.故事情节过于短平快八、苏童与其他南方叙事小说家作品的比较与分析1.与钱钟书的《围城》等南方文化经典的比较2.与其他当代南方叙事小说家如余华、池莉等的作品比较3.从写作风格、主旨意义、文化氛围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九、苏童南方叙事小说的受众评价及市场前景分析1.读者群体的特点和分析2.其作品在小说市场的地位和前景3.国内外奖项获得和境外销售情况的分析4.对读者的启示与对作家的启迪一、苏童的南方叙事小说风格特征:本提纲主要阐述苏童在南方叙事小说中突出的写作风格。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摘要:苏童的语言极富魅力,本文选取苏童小说中的语句,从五个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隐藏于冷静表述背后的情感、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唯美的诗意化语言。

关键词:苏童细节描写情感性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诗意化语言苏童的语言,是极富魅力和创造力的。

他总能悠闲地玩弄着诡异绮丽的诗意般语言,利用娴熟的笔触,让一个个性格扭曲而倍受忽略的人物鲜活起来。

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农村和城市,过去和现在之间转换,在时空与地域的交错中,在种种充满悲观、孤独、荒谬的情节中,苏童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一、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苏童对“白纸上好画画”满怀信心,他的小说语言常常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在创作过程中,他仿佛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敏锐地捕捉着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的感觉以及那些细碎琐屑的细节,并把它们细腻地表达出来。

1、细微的动作描写颂莲弯腰朝井中看,井水是蓝黑色的,水面上也浮着陈年的落叶,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有一阵风吹过来,把颂莲的裙子吹得如同飞鸟,颂莲这时感到一种坚硬的凉意,像石头一样慢慢敲她的身体,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回头又看那个紫藤架,架上倏地落下两三串花,很突然的落下来,颂莲觉得这也很奇怪。

——《妻妾成群》井中的世界对颂莲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所以她“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 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这种恐惧既是对阴森的井和那个不祥的传说,更因为对自己不可掌控的,随时可能被幽黑深井般生活所吞噬的命运的恐惧,所以她永远摆脱不了那口井的阴影。

通过动作的细微描写,含蓄地表现出颂莲矛盾、恐惧、不安的内心。

小武汉发现他的生活是被手毁坏的,也要让手来挽救,但是除了用一只手拍打另一只手,用一只手惩罚另一只手,他并不知道怎样用一只手去挽救另一只手。

试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叙事风格

试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叙事风格

试论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叙事风格苏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叙事风格独特而精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压抑与扭曲的封建家庭内部世界。

在叙事视角上,苏童采用了独特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这种视角使得作者能够自由穿梭于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全方位地展现陈家大院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无所不知的观察者位置,既能洞悉颂莲初入陈府时的天真与憧憬,又能体会到大太太毓如的冷漠与无奈,还能感受到二太太卓云的虚伪与狡诈,以及三太太梅珊的反抗与绝望。

这种全知视角不仅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也让读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与腐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苏童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使故事的发展时而紧张急促,时而舒缓悠扬。

例如,颂莲在陈府中与其他妻妾的明争暗斗,以及梅珊与医生的私情被发现等情节,节奏紧凑,充满张力,让读者的心弦紧绷;而在描写陈家大院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妻妾们的闲坐聊天、陈老爷的起居习惯等方面,则节奏较为缓慢,细腻地展现了封建家庭生活的沉闷与琐碎。

这种快慢相间的叙事节奏,如同一首富有变化的乐章,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在叙事结构上,《妻妾成群》呈现出一种严谨而精巧的布局。

小说以颂莲进入陈府为开端,逐步展开她与其他妻妾之间的争斗以及与陈老爷之间的复杂关系。

各个情节环环相扣,相互呼应。

比如颂莲与卓云之间的表面和睦与暗中较量,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梅珊的命运与颂莲的处境也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这种紧密的结构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松散之感。

苏童的语言运用也是其叙事风格的一大特色。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却又富有表现力。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刻画,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颂莲梳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椭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短短几句话,就勾勒出了颂莲的外貌特征和气质。

同时,苏童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苏童小说语言倾向试析

苏童小说语言倾向试析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Journal of G uangdong P olytechnic N ormal University N o13,2002苏童小说语言倾向试析祁丽岩(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665)摘 要:苏童的小说注重语言的创新与实验,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追求意象化的语言境界;二、用隐含作家的提示性语言构成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三、对色彩词汇和意象的迷恋;四、标点符号的有节制的删略;五、颠覆情感化的语言,惯用冷笔。

关键词:苏童;语言;意象Ξ中图分类号:I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03(2002)03-0051-04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小说家致力于文体的实验与语言的创新,他们对语言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各自在语言上勤于耕耘,大胆开拓,渴望语言将他们载入一个崭新的艺术王国。

苏童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语言实验增添了小说的风采。

无论是枫杨树的故事,还是桂花树、青石与河流的故事,苏童都巧妙地将故事引入历史,借历史的河流来运载他的语言之帆。

因此,他的小说带有一种强烈的时空感和距离感。

不仅如此,苏童为发挥语言本身的巨大潜能,还不断地变换小说的叙述视点,正是这种叙述视点的变换和移动,使苏童的小说陷于一种扑朔迷离的语言之流,回环、缠绕,征服和吸引着读者。

纵观苏童的小说,大致体现了如下几种语言倾向:一、追求意象化的语言境界苏童是由诗而进入小说的,因此,他的小说里充盈着诗的抒情和意象的情韵。

正像有的评论家所概括的:苏童的小说“仿佛是一条不知来向和去势的河流,河水汩汩地流逝,根本分不出它的先后秩序,时空的界限消失了,现在即是未来,未来即是过去,过去便是河流,只有几块意象的礁石触目地浮现在情感的水面上。

”[1]追求意象化的语言境界成为苏童小说的最鲜明的语言倾向。

苏童的意象大多来自他的故乡,在他充满灵性的感召之下,故乡的动物、植物以及河流、山石等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识和活力,并使之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和隐喻特征:“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发出了灰褐色。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摘要:苏童的语言极富魅力,本文选取苏童小说中的语句,从五个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隐藏于冷静表述背后的情感、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唯美的诗意化语言。

关键词:苏童细节描写情感性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诗意化语言苏童的语言,是极富魅力和创造力的。

他总能悠闲地玩弄着诡异绮丽的诗意般语言,利用娴熟的笔触,让一个个性格扭曲而倍受忽略的人物鲜活起来。

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农村和城市,过去和现在之间转换,在时空与地域的交错中,在种种充满悲观、孤独、荒谬的情节中,苏童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一、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苏童对“白纸上好画画”满怀信心,他的小说语言常常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在创作过程中,他仿佛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敏锐地捕捉着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的感觉以及那些细碎琐屑的细节,并把它们细腻地表达出来。

1、细微的动作描写颂莲弯腰朝井中看,井水是蓝黑色的,水面上也浮着陈年的落叶,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有一阵风吹过来,把颂莲的裙子吹得如同飞鸟,颂莲这时感到一种坚硬的凉意,像石头一样慢慢敲她的身体,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回头又看那个紫藤架,架上倏地落下两三串花,很突然的落下来,颂莲觉得这也很奇怪。

——《妻妾成群》井中的世界对颂莲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所以她“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 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这种恐惧既是对阴森的井和那个不祥的传说,更因为对自己不可掌控的,随时可能被幽黑深井般生活所吞噬的命运的恐惧,所以她永远摆脱不了那口井的阴影。

通过动作的细微描写,含蓄地表现出颂莲矛盾、恐惧、不安的内心。

小武汉发现他的生活是被手毁坏的,也要让手来挽救,但是除了用一只手拍打另一只手,用一只手惩罚另一只手,他并不知道怎样用一只手去挽救另一只手。

试谈苏童小说 妻妾成群 中的女性语言的论文

试谈苏童小说 妻妾成群 中的女性语言的论文

试谈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中的女性语言的论文摘要:苏童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写女性生活著称。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飘逸灵动、潇洒雅致的阴柔风格引领我们走进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从一个时代中去揣摩女性的思维变迁,把握红粉们的情感脉络也成为了阅读苏童作品的极大乐趣。

语言可以说是表现人物特性与多面价值观的最好方式。

苏童的代表作《妻妾成群》中的女性语言很好地反映了她们的性格特点、人物命运以及社会现实,因此本文从这个全新角度来观察和揭示小说背后所展现出的女性依附与反抗并存的局面。

中国关键词:苏童女性语言依附性反抗意识苏童擅写女人,诚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

”他通过对大量女性世界的描摹和关照来表现女性的悲苦哀凉,赋予她们缱绻而细腻的风骚艳情。

《妻妾成群》中的五个女人:毓如、卓云、梅珊、颂莲、雁儿,她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每个女人骨子里都镌刻着浓重的对男人、对家庭、对权利的依附意识;二、在长久的压抑中衍生出了病态的自虐以及报复性心理;三、都丧失了她们应有的女性个体意识,被各种欲望钳制失去自由;四、她们被绝望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统治压迫着却在这种泥淖中苦苦挣扎,不得善终。

但是三姨太梅珊的身上却凸显了与众不同的一面,那就是她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幸并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抗争性在她身上萌芽并滋长直至毁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可以从苏童的作品中捕捉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运用的用以表现颂莲和梅珊自身特点的语言,深含一种对文化特征和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的思考,也是对灵魂与人性的拷问。

一、颂莲:个性意识的泯灭与依附思想的再现《妻妾成群》中最典型的两个女性莫过于为了追求个人幸福而敢于反抗的梅珊和卷入争宠的漩涡而一步步放弃“人”的尊严的大学生颂莲。

颂莲是苏童的女性形象中唯一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知识女性,但这样一位最让人寄予希望的女性在家庭发生变故后,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找一个有钱人家做妾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湖北电大黄州分校(学院)黄州区电大目录论文摘要 (3)关键词 (3)一、细节描述,细致如画 (3)二、表述隐藏于冷静背后的情感 (4)三、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 (5)四、诗意化语言 (7)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浅析苏童小说的语言艺术[论文摘要]苏童是我国先锋派青年作家的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在国内外享有很大的声誉,无可争议地成为青年一代作家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色彩语言的运用还是叙述语言的运用,都体现了这个新生代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创造性的文学素养。

本文对苏童小说试从语言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主要侧重于其小说语言艺术赋予读者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

[关键词] 苏童语言个性化苏童小说的语言,是极富魅力和创造力的。

他总能悠闲地玩弄着诡异绮丽的诗意般语言,利用娴熟的笔触,让一个个性格扭曲而倍受忽略的人物鲜活起来。

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农村和城市,过去和现在之间转换,在时空与地域的交错中,在种种充满悲观、孤独、荒谬的情节中,苏童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一、细节描述,细致如画苏童对“白纸上好画画”满怀信心,他的小说语言常常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通感,比喻等各种复杂的修辞手法,经过变形与幻象,他仿佛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敏锐地捕捉着对声色、光影、触觉和味道的感觉以及那些细碎琐屑的细节,并把它们细腻地表达出来。

1、细微的动作描写颂莲弯腰朝井中看,井水是蓝黑色的,水面上也浮着陈年的落叶,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有一阵风吹过来,把颂莲的裙子吹得如同飞鸟,颂莲这时感到一种坚硬的凉意,像石头一样慢慢敲她的身体,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回头又看那个紫藤架,架上倏地落下两三串花,很突然的落下来,颂莲觉得这也很奇怪。

——《妻妾成群》井中的世界对颂莲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所以她“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颂莲开始往回走,往回走的速度很快,回到南厢房的廊下,她吐出一口气”这种恐惧既是对阴森的井和那个不祥的传说,更因为对自己不可掌控的,随时可能被幽黑深井般生活所吞噬的命运的恐惧,所以她永远摆脱不了那口井的阴影。

通过动作的细微描写,含蓄地表现出颂莲矛盾、恐惧、不安的内心。

小武汉发现他的生活是被手毁坏的,也要让手来挽救,但是除了用一只手拍打另一只手,用一只手惩罚另一只手,他并不知道怎样用一只手去挽救另一只手。

——《手》从搬尸工小武汉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人性所遭到的扭曲、毁灭与戗残。

2、景物及静物描写凝视着自己手里的一只紫檀木球,从木球上散发的是她所熟悉的那股幽香,它熏香了锦带罗裙,与女孩特有的乳香融为一体,那是媚娘的母亲与姐妹啧啧称奇的香味。

——《武则天》在武则天中作者反复描写紫檀木球的香味,这一细节描写直接关系着小说主角的心理转变,紫檀木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意象.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铜尺山的峰峦后面。

端白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鸟从乌桕树林中低低掠过,它们围绕近山堂的朱廊黑瓦盘旋片刻,留下数声哀婉的啼啭和几片羽毛,我看见我的手腕上、石案上还有书册上溅满了鹭鸟的灰白稀松的粪便。

——《我的帝王生涯》用破碎的蛋黄来形容太阳,一方面写出了在晨雾缭绕中,阳光昏暗不明,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帝王驾崩,宫中的诡谲气氛和王朝日渐式微的命运.颂莲朝井边走去,她的身体无比轻盈,好像在梦中行路一般,有一股植物腐烂的气息弥漫井台四周,颂莲从地上拣起一片紫藤叶子细看了看,把它扔进井里。

她看见叶子像一片饰物浮在幽篮的死水之上,把她的浮影遮盖了一块,她竟然看不见自己的眼睛。

——《妻妾成群》植物腐烂的气息, 幽篮的死水,烘托出阴森恐怖的气氛,颂莲的反常举动,泄露出她虚弱,不安的内心.3、色彩描写在美学上色彩包含两方面内容: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客观色彩的涂抹、渲染,可以造成一种特定的氛围、色调。

苏童在作品中习惯运用鲜艳的红色来抒情,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凄艳的“红”有关:如红菱、颂莲、灵虹、段红等。

去年冬天我和你们一起喝了白酒后打翻一瓶红墨水,在墙上画下了我的八位亲人。

我还写了一首诗想夹在少年时代留下的历史书里。

那是一首胡言乱语口齿不清的自白诗。

诗中幻想了我的家族从前的辉煌岁月,幻想了横亘于这条血脉的黑红灾难线。

有许多种开始和结尾交替出现。

最后我痛哭失声,我把红墨水拚命地往纸上抹,抹得那首诗无法再辨别字迹。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无论是在《妻妾成群》、《城北地带》中,还是在《罂粟之家》中,红色成为了一种象征。

盛开的罂粟花、鬼火般的夜繁花和深夜里的红灯笼,在漆黑的夜晚,在荒僻之所,它们兀自鲜艳火红,但却如斯邪媚。

红色和沉重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反差,小说更具张力和撞击力,更渲染了一种颓废感伤的氛围。

二、表述隐藏于冷静背后的情感美学家朱光潜曾说:“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小说中的诗”,实际上是一种“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意境,而在这意境中萦回的便是情感之流了。

苏童从不轻易在小说中泄露自己的情感和褒贬,他的叙述是极为冷静的,波澜不惊。

我还听说杨夫人也已被赐死殉葬,她拒死不从,她光着脚在宫中奔逃,后来被三个宫役追获,用白绢强行勒毙了。

七口红棺拖上王陵时,有一口棺木内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众人大惊失色。

后来我亲眼看见那口棺盖被慢慢地顶开了,杨夫人竟然从棺中坐了起来,她的乱发上沾满了木屑和赤砂,脸色苍白如纸,她已经无力重复几天前的呐喊。

我看见她最后朝众人摇动了手中的遗诏印件,很快宫役们就用沙土注满了棺内,然后杨夫人的红棺被重新钉死了,我数了数,宫役们在棺盖上钉了十九颗长钉。

——《我的帝王生涯》杨夫人被活活钉死在棺材内的情景极其残忍和血腥,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冷静地,不厌其烦地详尽描述酷刑的过程,宫廷内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爱哭的废妃们被小皇帝剜去了舌头;何其惨烈!作者的笔却应是平静地写道:那些爱哭的嫔妃们的舌头看上去就像美味的红卤猪舌一样。

令人不寒而栗.而对起义失败的李义芝的”空前绝后的极刑”更是让人不忍去读。

可作者的语言永远是平静的,从容的,而这种冷静得近乎游戏的文字背后,是作者的一种颓废而绝望的情绪,是末世纪的孤独和叛逆,反而能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和心灵震颤三、语言超常规的变异组合变化,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言艺术中,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

过分均衡将导致单调、枯燥。

“只有在追求均衡的同时,大胆探索语言的变化美,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人的思维、情感、审美价值的多元性,导致了言语运用的多样性。

在小说中,叙事、写人、绘景、状物,超乎常理的语言变异运用,可以使言语代码突破其自身的容量,而带上了浓郁的审美意味,从而达到更好的语言价值。

于是,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变异言语世界。

这个世界,无法用理性来领会,却可以由解码者借助语境,凭借审美经验去解读。

苏童是个变换组合语言的高手,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极具颠覆性的语句和陌生感的意象。

1、将相互矛盾的事物现象在同一语言时段表达出来。

即矛盾之词、褒贬之词都用于同一对象,或反话正说、正话反说以使其与所处语境相矛盾。

如:(1)另一种说法令整个城北地带人心惶惶,香椿树街上有人私藏过一堆武器,是谁?是谁在如此美好安详的年代里藏过一堆武器? (《城北地带》)(2)南方是一种腐败而充满魅力的存在.(《南方的堕落》)(3)我从来没有如此深情地描摹我出生的香椿树街,歌颂一条苍白的缺乏人情味的石路路面,歌颂两排无始无终的破旧丑陋的旧式民房,歌颂两排街上苍蝇飞来飞去带有霉味的空气,歌颂出没在黑洞洞的窗口里的那些体形矮小面容委琐的街坊邻居。

(《南方的堕落》)(4)陈茂仰起头,沉草看见那张脸在愤怒的时候依然英俊而痴呆。

(《罂粟之家》)苏童很擅长闻一多《死水》式的以美写丑法。

如:寒光四溅中,有猩红的血火焰般蹿起来,斑驳迷离。

陈玉金女人年轻壮美的身体迸发出巨响扑倒在黄泥大路上”“那天早晨黄泥大路上的血是如何洇成一朵莲花形状的呢?陈玉金女人崩裂的血气弥漫在初秋的雾霭中,微微发甜”。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这是《1934年的逃亡》中展示陈玉金弑妻的场景,美艳的色彩和意象用于形容杀戮的场景,甜的滋味也用于形容血的气息,估计没有读者会觉得美好,反而有一种作呕之感。

这便是以美写丑所能带来的效果。

2、突破了正常的思维意向的句式,给人以出奇不意的感觉。

如:(1)他们把少年小拐抬到了一台冲床旁边,朱明拉上了电闸后冲床开始工作,而红旗坐在冲床后面朝小拐挤了挤眼,冲床的钻头正在一块钢片上打孔,嘎嘣、嘎嘣,富有韵律和残酷的美感。

(《刺青时代》)(2)沉草害怕看见他,他从那张粗蛮贪婪的脸上发现某种低贱的痛苦,它为整整一代枫杨树人所共有,包括他的祖先亲人。

(《罂粟之家》)(3)他不厌恶翻窗跳墙的勾当,他厌恶陈茂注视自己的浑浊痴迷的目光。

(《罂粟之家》)(4)“老秦不懂小武汉心里的苦,只是一味地劝导小武汉,我们这行当怎么了?也是个铁饭碗呢,人嘛,一生一死,谁没个那一天?死人其实是最安全的了,没思想了嘛,像个睡沉的孩子一样,很软,很听话,我这几年看东西有时候看花眼,上次给小美她爷爷穿衣服,老觉得他肩膀在动,好像配合我,自己要翻身呢。

”(《手》)苏童运用修辞方式的通感来进行定语和中心语的变异,也就是以人的心理微妙感觉来做移用。

移用是一种超乎寻常语法和逻辑的修辞手法,它把本该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过来去修饰和描写乙事物。

在上述例子中用“残酷”修饰“美感”,用“低贱”描写“痛苦”,用“浑浊”形容“目光”,通过词语的反常搭配,获得了新的语义内容,给人一种突兀和别样的感觉。

搬尸工的工作和”铁饭碗”,恐怕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但乐观的老秦突破正常思维, 将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就产生了俏皮、幽默和讽刺的效果,3、感觉移借和相通式的表述,给人全身心的体验。

“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就是通感。

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

”例如:(1)我能看见W进门抉来的一股冬夜的淡蓝色寒流。

(《暖昧关系》)(2)沉草抱紧自己的身体跪在爹的身边,听见某种灾难的声音吱吱叫着往他头顶上坠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