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功能性材料

合集下载

远红外纳米粉,抗紫外线吸收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纺织防螨助剂,香味加工剂

远红外纳米粉,抗紫外线吸收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纺织防螨助剂,香味加工剂

纳米远红外加工剂FRN396远红外线的频率与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分子的振动频率相近,其能量易被生物细胞吸收,使分子内的振动加大,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代谢,加速新陈代谢, 增加免疫功能,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有很好的温热疗效等作用。

纳米远红外整理剂FRN396为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与成膜性良好的阳离子聚合物的特殊加工剂,适用于棉、毛、腈/毛、T/C 等织物的远红外整理,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可以吸收外界的能量,再向人体反馈发射远红外线,使体感温度上升,从而使人体有温热感。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FRN396整理后的织物远红外发射率高达85%,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洗涤60次后远红外发射率高达84%,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韩笑远红外保健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广州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李达才刁伟军杨建国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卢永辉刘宇平【摘要】本文总结了采用远红外辐射体与特种印花和新型油墨印花相结合的丝网印花加工方法的新工艺技术,使纺织品不但有明显的远红外保健效果,能有效地局部改善人体的各种有关症状,而且有特种印花的立体感、弹性胶感等外观效果。

远红外陶瓷粉执行标准

远红外陶瓷粉执行标准

远红外陶瓷粉执行标准
远红外陶瓷粉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关于远红外陶瓷粉的执行标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国家和行业对远红外陶瓷粉的应用和性能要求不同,所以制定的标准也不同。

在我国,远红外陶瓷粉被归类为陶瓷材料的一种,因此可以参照《陶瓷砖》(GB/T 4100-2006)、《陶瓷板》(GB/T 23263-2009)等陶瓷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

这些标准对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可以作为远红外陶瓷粉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依据。

此外,远红外陶瓷粉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还可以参照一些特定的功能性材料标准,如《远红外纺织品标准》(GB/T 20944-2007)等。

这些标准对远红外材料的发射率、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作为远红外陶瓷粉的性能评价依据。

总的来说,由于远红外陶瓷粉的应用领域和性能要求不同,制定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可以参照相关陶瓷材料标准和功能性材料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但需要综合考虑远红外陶瓷粉的具体应用和性能要求,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可靠。

远红外纤维的分类及应用

远红外纤维的分类及应用

远红外纤维的分类及应用1、远红外纤维的概念红外线是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范围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存在明显的热辐射。

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um,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波长比较长的为远红外线,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将波长在2.5um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2、远红外线的产生方法产生远红外线主要方法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的产品。

远红外线纤维产品所采用的材料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远红外线,占整体波长90%以上。

常用发生远红外线的材料和产品有如下种类:1、生物炭:例如高温竹炭、备长炭、竹炭粉、竹炭粉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2、电气石:例如电气石原矿、电气石颗粒、电气石粉、电气石微粉纺织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3、远红外陶瓷:例如利用电气石、神山麦饭石、桂阳石、火山岩等高负离子、远红外材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各种用途的陶瓷材料,再烧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

4、远红外陶瓷制品:例如远红外陶瓷球、陶瓷装饰建材、陶瓷涂料、陶瓷酒具餐具、陶瓷灯具、陶瓷工艺品、陶瓷微粉纺织纤维、陶瓷能量板、家用电器陶瓷元件等等。

3、远红外纤维的概念远红外纤维是功能性纤维的一种。

它是指在纺纱的过程中,加入了含有远红外功能的粉体(一些具有功能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等,粉碎达到纳米级或者微纳米级粉末,俗称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后,抽丝纺纱而成。

该纤维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保温性、抑菌性和生活医学保健作用。

4、远红外纤维的分类从纤维结构上可将远红外纤维分成两类:一类是远红外粉在成纤聚合物截面上均匀分散的单一组成纤维,另一类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芯层结构的复合纤维。

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应用与发展

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应用与发展

辽宁丝绸2019年第4期·36·王帆杜紫晴王铭予1功能纤维功能纤维是指除一般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外,还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一种新型纤维。

例如,纤维具有保健功能(抗菌、杀螨、理疗、除臭)、防护功能(辐射防护、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热湿舒适功能(吸热、放热、吸湿、释湿等)。

而远红外线纤维具有保温、保健、抗菌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保健纤维,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远红外纤维的结构特点根据纤维结构,远红外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远红外粉末均匀分散在纤维中形成聚合物截面上的单组分纤维,另一种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层的复合纤维。

不同的结构使不同纤维的作用也不同,因其芯层结构,使大多数的远红外纤维具有多孔性,因而,其表面活性和表面状态的吸附和扩散特性良好,具有保温、除臭、杀菌等功能。

远红外纤维利用生物体吸收热辐射和储存来自外界的辐射再辐射,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防止热损失,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利用皮肤吸收红外线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让热能到达身体的组织,进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它的保暖效果比普通织物好,织物柔软舒适,适合制作内衣等贴身衣物。

3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原理远红外线的远红外辐射是太阳光中一种看不见的电磁波。

它的波长范围是4到1000微米。

它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

作用于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吸收,可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热效应、共振效应、水分子活化、体内大分子活化、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微循环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正是因为它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远红外织物所利用的远红外线波长通常是2.5~30滋m 。

远红外织物利用人体吸收的外部能量和人体释放的热量来反射人体最需要的远红外射线,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4远红外保健纤维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对远红外功能产品进行了一系列开发研究,日本首先开发了具有不同功能的远红外纤维产品。

我国开发远红外织〔摘要〕远红外保健纤维[1]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加入远红外吸收剂制成的,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

石墨烯远红外材料

石墨烯远红外材料

石墨烯远红外材料
石墨烯是由由碳原子形成的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热导性、机械性能和透明度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材料,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光电子学、纳米技术、能源存储等。

在远红外波段,石墨烯材料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波段有很高的透明度,能够有效地传递和控制远红外光。

这一特性使得石墨烯材料在光学元件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例如在红外传感器、红外光学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其次,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波段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石墨烯可以吸收远红外光,并且能够对光能进行高效的转换。

这一特性使得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激光器、红外光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波段的热导性能也非常突出。

石墨烯具有高热导率的特点,可以有效地传导和散热远红外波段的热能。

这一特性使得石墨烯材料在热管理、红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此外,石墨烯的阻隔性能也使其在远红外材料中表现出色。

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可以有效地阻隔气体和液体的渗透,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远红外隔热材料。

这一特性使得石墨烯材料在建筑材料、隔热服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热陶瓷 远红外治疗凝胶

发热陶瓷 远红外治疗凝胶

发热陶瓷远红外治疗凝胶
发热陶瓷是一种能够产生远红外线的材料,远红外线是一种电
磁波,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对人体产生一定
的生理效应。

远红外线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其中凝胶
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材料。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发热陶瓷。

发热陶瓷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其表面可以产生远红外线辐射。

这种辐射具有一定的温热效应,可以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或者作为保健手段。

通过发热陶瓷产生的
远红外线辐射,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肌
肉疼痛,舒缓身体疲劳,促进细胞再生等。

其次,远红外线治疗凝胶是指在进行远红外线治疗时所使用的
一种凝胶材料。

这种凝胶通常透明或半透明,质地柔软,具有良好
的导热性和透光性,能够与发热陶瓷良好接触并传导远红外线辐射。

在远红外线治疗中,凝胶可以起到导热、保护皮肤、促进远红外线
穿透等作用,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此外,远红外线治疗凝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肉疼痛等。

它可以通过温热效应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总的来说,发热陶瓷和远红外线治疗凝胶在远红外线治疗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疼痛,促进康复,改善身体健康。

然而,在使用这些治疗方法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结构_概述及说明解释

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结构_概述及说明解释

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结构概述及说明解释1. 引言1.1 概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作为一种新兴的加热材料,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它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特殊性质,通过远红外发热原理实现高效的加热功能。

本文将对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结构、应用领域、优势与挑战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可能的进展和应用场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结构、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应用领域、优势与挑战以及结论及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这篇文章的概要进行介绍,并描述各节之间的联系。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该结构、应用领域、优势和挑战,并总结现有成果和认识,展望未来可能的进展和应用场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描述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结构以及其在医疗保健、工业、家居和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究,我们希望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结构2.1 石墨烯的特性介绍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出色的特性。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电子传输和能量传递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其次,石墨烯非常轻薄,厚度只有一个原子层,因此具有很高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在可见光和红外区域中表现出很强的吸收和透射能力。

2.2 远红外发热原理远红外辐射是指波长在5至20微米之间的辐射波段。

而远红外发热板利用了石墨烯超高导电性所带来的优势,在电流通过时产生局部加热效应,并通过辐射将能量以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

这种发热原理使得远红外发热板成为一种高效、均匀且节能的加热设备。

2.3 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的设计与制备方法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具有复杂的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是将石墨烯片层均匀分布在绝缘基底上,然后通过选择性电化学腐蚀或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来形成一系列微细孔洞,在这些孔洞中填充金属(如铝、钛等)或半导体材料(如硼化锆)以增加发热效果。

各种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

各种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

各种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
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

在大自然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射远红外线,其中包括各种石头。

远红外波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和生物学效应,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各种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各有特点。

例如,硅藻土、电气石等矿物原料发射的远红外波长较长,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而磁铁矿、负离子石等发射的远红外波长较短,具有较强的抗菌、除臭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石头如沸石、珍珠岩等,其远红外发射性能相对较弱,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远红外波长与石头应用密切相关。

利用远红外波长的热效应,石头可以被用作保温材料、建筑材料等。

在医疗领域,远红外波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因此在理疗设备中也有广泛应用。

此外,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等环保领域。

比较各种石头的远红外发射性能,我们可以发现:硅藻土、电气石等矿物原料的远红外发射性能较好,适用于制作保健品、护肤品等;磁铁矿、负离子石等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可用于制作室内装饰材料、衣物等;沸石、珍珠岩等远红外发射性能较弱的石头,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之,各种石头发射的远红外波长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了解和研究这些波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石头资源,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远红外线红外线是国外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

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微米之间,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

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波长在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二、红外线的划分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红外线的划分很不相同。

把能通过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为:近红外波段1~3微米中红外波段3~5微米远红外波段8~14微米根据红外光谱划分为:近红外波段 1~3微米中红外波段 3~40微米远红外波段 40~1000微米医学领域中常常如此划分:近红外区 0.76~3微米中红外区 3~30微米远红外区 3~30微米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三、远红外线的特性远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是不可见光,但却具备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远红外线的主要物理特性如下:1发射性:因为远红外是属于光线范围的电磁波,所以它与光线一样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传导,这就是远红外的发射性。

2渗透性(渗透力):虽然远红外是属于光线的电磁波,但在渗透力上与其它可见光不同。

远红外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其能量可作用到皮下组织一定深度,再通过血液循环,将能量达到深层组织及器官中。

这就是远红外线的渗透性。

3吸收、共振性: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良好的吸收体。

在同一温度下,辐射体本领越大,其吸收本领越强,两者成正比关系,所有含远红外的物体,既可以辐射远红外线,也可以吸收远红外线,辐射与吸收对等。

而人体每时每刻也都在发射远红外线,据测定:人体发射的远红线波长在9.6微米左右,所以,本单位经销的红外电热画系列产品中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8----14微米,和人体表面峰值正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并可转化为人体的内能,极为密切影响到人类生命的起源、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又称这一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为生命光线。

因此,远红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共振性。

四、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

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

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藉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燃料燃烧、电热器具热源等放出的红外线多属于近红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产生大量的热效应,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

波长更短的其它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等,会使原子上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更有伤害作用。

远红外线则不然,由于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时相对较少烫伤之危害。

远红外线也和家用电器所放射出的低频电磁波不同,家用电器所释出的低频电磁波可穿墙透壁及改变人体电流的特性,而被人们高度怀疑其危害性。

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的穿透力仅有0.01至0.1厘米,人体本身也会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所以和低频电磁波不可混为一谈。

远红外线被用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上,例如筋骨肌肉酸痛、肌腱炎、褥疮、烫伤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疾病,都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令水份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人体约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达80% 若血气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结成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不能通过细胞膜。

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即两个氢分于和一个氧分子结合),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精神更畅旺、头脑更灵活.进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2、改善微循环系统独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细胞之间,再透过共鸣共振,转化为热能,令皮下深层的温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丝血管扩张;微丝血管开放愈多,心脏的压力便可减少,微丝血管的功能是向人体60兆个细胞供应氧气和营养,同时将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若微循环系统出现毛病,会导致多种毛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关节炎、四肢冰冷麻痹等。

成年人微丝血管的总长度可围绕地球三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可见其重要。

3、促进新陈代谢微循环系统若得到改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便可迅速排出体外,减轻肝脏及肾脏的负担。

这些废物包括引致癌症的重金属:引致疲劳及老化的乳酸、游离脂肪酸和皮下脂肪;引致高血压的铀离子,以及引致疼痛的尿酸。

4、平衡身体的酸碱度远红外线能净化血液,改善皮肤质素、预防因尿酸过高而引致骨络关节疼痛。

5、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6、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对人体防御功能和抗感染作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临床观察,远红外保健品确有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人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五、远红外线的产生产生远红外线主要方法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的产品。

远红外线纤维产品所采用的材料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远红外线,占整体波长90%以上。

常用发生远红外线的材料和产品有如下种类:1、生物炭:例如高温竹炭、备长炭、竹炭粉、竹炭粉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2、碳纤维制品:例如用来取暖的碳纤维地暖片、碳纤维发热电缆、碳纤维暖气片等,通电后的碳纤维中的碳分子做“布朗运动”,在产生热量的同时,会产生85%左右的远红外线来辐射热量。

3、电气石:例如电气石原矿、电气石颗粒、电气石粉、电气石微粉纺织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

4、远红外陶瓷:例如利用电气石、神山麦饭石、桂阳石、火山岩等高负离子、远红外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各种用途的陶瓷材料,再烧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

5、远红外陶瓷制品:例如远红外陶瓷球、陶瓷装饰建材、陶瓷涂料、陶瓷酒具餐具、陶瓷灯具、陶瓷工艺品、陶瓷微粉纺织纤维、陶瓷能量板、家用电器陶瓷元件等等。

6、玉石: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硒,锰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加热后具有更多的有益于人体的远红外线。

中国自古就有“人养玉,玉养人”之说。

六、远红外功能性材料1、远红外陶瓷(1)定义:远红外陶瓷是新型陶瓷的一个分支,与传统陶瓷采用氧化硅、氧化铝等高岭土成分组成的普通陶瓷不同,远红外陶瓷是以20 余种无机化合物及微量金属或特定的天然矿石分别以不同的比例配合,再经1200~1600 ℃高温煅烧而成,能辐射出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特种陶瓷材料。

(2)传统制备工艺及发展:远红外陶瓷材料可以分为红外激光材料、红外透射材料和红外辐射材料。

其核心技术是原料的选择、配方的比例以及陶瓷的烧结。

传统的远红外陶瓷材料制作工艺是利用具有远红外辐射性能的无机非金属微粉(又称:远红外辐射陶瓷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性,经过一定的工艺成型、烧结而成。

传统的远红外陶瓷粉的制备方法有液相沉淀法和固相合成法2种,其基本工艺如下:液相沉淀法制备工艺:配料→溶解→加表面活性剂→沉淀→过滤水洗→脱水处理→干燥→气流粉碎→性能检测→备用。

固相合成法工艺:配料称量→球磨混合→高温合成→磨细→过筛→性能检测→备用。

烧结主要采用常规烧结或热压烧结。

例如:以石英、长石、硬质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其制备工艺包括:将原料分别粉碎过筛,将灰色千枚岩、黑电气石、石英等与粘合剂混合、造粒、烘干,烧制成陶粒;稀土等如上步骤烧制成陶粒;将石英、长石、滑石分别煅烧制成熟料;将陶粒粉与熟料等经混合等工艺,烧制成远红外陶瓷。

随着对远红外陶瓷材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许多更新的制备方法不断出现。

如:共沉淀法、水解沉淀法、水热法、溶胶- 凝胶法、微乳液法(反胶束法) 等。

一些研究者甚至探索出了更新的制备远红外陶瓷超细粉的思路,如高温喷雾热解法、喷雾感应耦合离子法等。

这些方法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化学制粉工艺截然不同,是将分解、合成、干燥甚至煅烧过程合并在一起的高效方法,但这些方法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先进的陶瓷烧结工艺有:气氛加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微波烧结、等离子体烧结、陶瓷自蔓延烧结等。

另外,大量先进设备(如XRD 衍射仪、红外光谱吸收仪、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的应用,使科技工作者对陶瓷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了远红外陶瓷制品综合性能的提高。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在远红外陶瓷材料制备方面技术最为先进、成熟的科研机构之一,为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贡献。

(3)功能与应用:远红外陶瓷以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红外辐射率更高)为主要特征功能。

利用这一特殊性能,远红外陶瓷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高温区的应用和常温区的应用。

在高温区主要应用于锅炉的加热,烤漆,木材、食品的加热和干燥等:常温区主要应用于制造各种远红外保暖材料,如远红外陶瓷粉、远红外陶瓷纤维、远红外陶瓷聚酯,以及远红外功能陶瓷等。

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对燃油进行红外辐射,可以使燃油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利于雾化和充分燃烧。

清华大学杨金龙教授研制的CiM(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远红外陶瓷材料,可制成直径为2-3mm的微珠,用于接触式人体红外保健产品;利用远红外陶瓷制成的蜂窝状、网状或管状元件,用于燃油汽车、船舶、炉灶,节能效果可达到5%以上,对削减燃油污染有一定意义。

同时它还有降低引擎温度的效益,除了可以提高热机组件寿命外,也能具体提升汽车动力系统的功率。

远红外陶瓷涂料(含纳米氧化钛涂料)具有催化氧化功能,在太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照射下,生成OH-,能有效除去室内的苯、甲醛、硫化物、氨和臭味物质,并具有杀菌功能。

各类远红外陶瓷涂料在居室、公共建筑物、交通工具上推广应用,将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制造工业方面,应用纳米生化科技改制的远红外材料不但宽广了产品领域,在提升产品的功能和品质的进展上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以纺织品为例,传统的远红外线纺织品,是将能量材料设法涂布于织品或纤维材料上,由于易剥落,不耐洗涤,致使产品的远红外线核心价值快速递减,新工艺将远红外线材料研磨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尺寸的细微颗粒,均匀分散混入聚酯原料之中抽丝成纱,使其溶入化纤基材牢不可分,因此彻底解决了传统产品洗涤剥落的致命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