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口岸1999—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合集下载

2009-2014年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情况与分析

2009-2014年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情况与分析

2009-2014年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情况与分析庄锦填;汤少开;何婉苹;梁容娇;叶兴东【摘要】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tertiary syphilis reported in Guangzhou ,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tertiary syphilis in the future .Methods:The data of the tertiary syphilis reported in Guangzhou since 2009 to 2014 was collected , then the results were examined and verified .SPSS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 Results:In this survey , 1 099 cases of tertiary syphilis were enrolled , the accuracy rate was 28.57%( 314/1099 )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der , venereal history , the typ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department were cor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he tertiary of paring with other departments for reference ,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dermat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have a higher accuracy , OR (95%CI) =0.912 (0.841,0.988).Compared with other hospitals for reference , general hospital has a higher accuracy , OR (95%CI) =1.894 (1.465,2.449).Patient with venereal history got higher accuracy , OR (95%CI) =1.830 (1.091,3.072).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the report of the tertiary syphilis in Guangzhou is low, and it may not present the real tertiary syphilis situation in Guangzhou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为今后对三期梅毒病例报告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广东省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广东省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广东省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目的:探讨梅州市梅毒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制定和开展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对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01~2010年梅州市共报告梅毒病例6 1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31/10万,2003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4.40/10万,2010年最高为30.22/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已升至各种性传播疾病报告的首位。

2001~2008年以早期(Ⅰ、Ⅱ期)梅毒为主发病,隐性梅毒的发病比例逐年增大,至2009年始隐性梅毒比例大于早期梅毒。

发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例 1.27∶1,20~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数的65.2%;职业以农民最多,占38.6%。

病例主要集中在梅江区、梅县为主的梅州市中心区域。

结论:梅州市梅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标签:梅毒;流行病学;分析;特征梅州市为山区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汕头市和河源市相连,毗邻江西省和福建省,经济欠发达。

全市有8个县(市、区),至2010年12月,总人口已达509万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1]。

自20世纪80年代我市发现首例梅毒后,梅毒在我市的流行呈逐渐上升趋势[2]。

为了解梅州市梅毒流行特征,笔者对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梅毒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相关因素,为我市下一步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资料和数据来源于梅州市2001~2007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疫情监测年报表和2008~2010年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病例。

人口数据来自梅州市统计信息网。

对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 发病情况2001~2010年梅州市共报告STD 24 539例,其中梅毒病例6 194例,占报告STD总数的25.24%。

梅毒患者37例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患者37例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患者37例流行病学分析
杨小明;苏贵道;林君宜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
【年(卷),期】1998(13)7
【摘要】梅毒患者37例流行病学分析广西北海卫生检疫局(536000)杨小明苏贵道中旅卫协北海服务中心林君宜大量资料表明国际旅行易感染传染病,梅毒传染性强,对人和社会危害性极大,加强对其监测管理是卫生检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解北海口岸入出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
【总页数】2页(P252-253)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RPR;TPHA
【作者】杨小明;苏贵道;林君宜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卫生检疫局;中旅卫协北海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101
【相关文献】
1.78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J], 谢会军;耿艳艳
2.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马彦;杨慧卿;马玉;岑雯;冯文莉;王丽
3.某综合医院近10年来艾滋病、淋病和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J], 杨晓燕;梁彩倩;邢帮荣
4.宁洱县医院皮肤性病科梅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J], 何卫国
5.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J], 张玲;林昌锋;孙霞;温煦;符式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2012年某市梅毒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2012年某市梅毒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2012年某市梅毒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施新颜【摘要】目的:分析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2007年~2012年,海门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14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低,为15.43/10万,2012年最高,为25.58/10万。

②以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发病率较高,共报告早期梅毒病例912例,占全部梅毒报告患者数的79.86%。

③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3∶1。

以20~59岁年龄组患病最多,与性活跃年龄相当。

④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共575例,占50.35%,教师和医师所占比例最少,为0.18%。

⑤全市23个乡镇中,海门镇发病率最高,海永乡报告病例最少。

结论海门市的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工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24【总页数】2页(P85-86)【关键词】梅毒;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作者】施新颜【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卫生院,江苏海门 22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它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加上传染性强,危害大,而且与艾滋病感染有关,所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通过对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探讨我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2012年上报的梅毒疫情数据,病例类型含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

1.2 梅毒病例入选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卫生部1995年印发的“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1995)”和2007年卫生部修订下发的“梅毒诊断标准(WS268-2007)”。

花都口岸1999-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花都口岸1999-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口岸卫生控制第15卷第1期花都口岸1999—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梁少军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广州,510635)欧阳仙詹浪生谢仕明王晓婵花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510800)!调查报告;摘要目的对花都口岸1999年4月一2009年4月的梅毒流行情况及特征进行分析,为掌握花都口岸梅毒流行趋势及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在花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人境人员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血清标记物,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花都口岸在1999年4月一2009年4月共栓出梅毒37例,检出率高于全国口岸总的检出率和全国人群的发病率;其中19~29岁占40.53%;以口岸从业人员(外来民工)最多(占40.1%),其次为移民或旅游探亲(占35.1%),船员和台商人群梅毒病例有增高趋势;感染途径以非婚伴侣为主;约48.65%为潜伏梅毒;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结论花都口岸梅毒有其自己的流行病学特征,针对特定人群可更有效监测;对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或选择更有效的初筛试验,有助于控制花都1:2岸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口岸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近年来,梅毒在中国的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

吴晓明等对全围淋病与梅毒疫情报表资料性分析显示梅毒已成为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1991—2006年梅毒报告发病例数持续增长,2005年后上升明显【11。

梅毒是国境口岸监测传染病之一,该文对花都口岸1999年4月一2009年4月的梅毒流行情况及特征进行分析,为掌握花都口岸梅毒流行趋势及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4月一2009年4月花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人境人员,包括移民国外或出国旅游探亲、交通员工、港台商人、出国劳务人员、出国留学生、出国公务人员、外籍人员,口岸从业人员。

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钟山;郑道城;陈永锋【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年(卷),期】2003(9)5【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 1987~ 2 0 0 1年梅毒流行的特征 ,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了15年来各市、县每月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广东省梅毒发病率从 1987年的 0 0 8/ 10万增长至 2 0 0 1年的 14 10 / 10万 ,年平均增长率为 70 4 1% ;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年平均增长率为 5 0 4 0 % ;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 ,占 89 4 8% ;性别以男性为多 ;各年梅毒分期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 0~ 2 9岁 ,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梅毒发病的地区主要在沿海开放城市 ;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 ;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 ,占 76 6 1%。

结论广东省梅毒流行经历了低流行低增长期和中流行高增长期后 ,目前进入中流行低增长期。

根据其特点 ,应采取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倡安全性行为 ,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 ,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

【总页数】3页(P290-292)【关键词】广东;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预防;治疗【作者】钟山;郑道城;陈永锋【作者单位】广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相关文献】1.石嘴山市2009—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J], 侯文刚;2.广东省1995~199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J], 陈永锋;郑道城3.广东省肇庆市1987年~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邓仲明;张锡宝4.肇庆市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邓仲明5.广东省1987—1996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郑道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期刊名称】《热带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6)1
【摘要】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

结果 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

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

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

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监测
【作者】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疾病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7
【相关文献】
1.1990~1992年布鲁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疫情监测分析 [J], 张士义;吕景生;赵永利;王季秋;吴福林;周齐;黄海波;毛开荣
2.广州市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J], 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任
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3.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三年人间监测结果分析 [J], 安翠红;白江春;刘东立
4.河南省1986—199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 [J], 李修富;吕家锐;付玉生;徐宗环;张爱梅;宋振清;郝宗宇;邓文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传染性诊断分析

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传染性诊断分析

藤征医堂抖堂2Q塑生窆目簋15鲞墓3翅墨璺i垫盟Q£墅丛曼!M壁亟i£i塾刍S业!£趔2笪2QQ窆,№!:!三,奠Q:3文章编号:1006.7159(2009)03.01.02中图分类号:R466.1献标识码:B・1・・综述・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传染性诊断分析王树祥1苏艳丽2(1.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528303;2.中山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中山528403)【摘要】目的分析科学合理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和传染性诊断的方法,为有效防止梅毒经口岸传入传出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临床意义,确定}}{入境人员梅毒IfIL清学检测方法;参考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的梅毒流行病学资料,确定梅毒传染性的诊断标准。

结果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可以采用TRUST和TPPA试验同时枪测来进行梅毒血清学筛选,用TP—ELISA试验进行梅毒抗体确认。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采用PCR方法检测TP—DNA。

结论出入境人员梅毒IfIL清学检测及传染性诊断,必须结合病史、治疗史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决定是否签发健康检查证明书。

【关键词】出入境人员;梅毒;传染性TheDiscussionof.SyphmsSerolelgicalTestandInfectivityDiagnosisofEntry-ExitPersonsWANGShu-xian91SUYah.1i。

f1.ShundeEntry.exitInspectionalldQuarantineBuma轧Shunde528303;2.ZhongshanInternationalTravelHealthCareCenter,Zhongshan528403)『Abstraetl0bjectiveExplorereasonablemethodsofsyphilisserologicaltestandinfectivitydiagnosistoprovidebasisofpreventinginfectioussyphilistrailsferthroughfrontiers.MethodsAccordingtoapplicabilityandclinicsignificanceofsyphilisserologicaltest.refertothelaboratoryinspectionresultandtheepidemiologicalinformationofpatienttomakesuresyphilisinfectivity.ConclusionItshouldadoptTRUSTandTPPAteststoscreenoutsyphil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 特征 进 行分 析, 为掌 握 花都 口岸 梅 毒 流行 趋 势及 今 后 防治工作 提供 参考 。
1 对 象与方 法 11 对象 .
均为阳性者判断为梅毒感染 。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 ( LS 检 测受 检者 静 脉血 清 中 乙型肝 炎 病 毒表 面 E IA) 抗原 ( B A )艾滋病病毒抗体 ( I — b , H sg 、 HV A )试剂分 别 由上海科 华生 物技术 有 l 期
梁少军, . 等 花都 口岸 1 9 — 0 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99 20
22 年龄 分布 .
表 2 感染途径
病 例年龄从 l 到 7 9岁 0岁 ,其 中 1- 9岁 占 92 4. % ,0 3 0 3 3 9岁 占 2 . %,0-9岁 占 1.1 5 ~ 5 43 4 - 2 4 3 %,0 5 5岁 占 1. %。 06 岁 占 2 0 7 岁 以上 占2 0 9 6 2 6-9 2 - . %,0 7 . %。 7 23 办证 性质 与职 业分 布 . 病 例 的办证性 质 构成 比以 口岸 从业 人 员 ( 来 外
势。吴晓明等对全 国淋病与梅毒疫情报表资料性分 析显 示 梅 毒 已成 为 中国 发 病 率 最 高 的 性 病 ,9 1 19 —
20 0 6年梅 毒报告 发病 例数持 续增 长 ,05年后 上 升 20
明显… 。梅毒是国境 口 岸监测传染病之一 , 该文对花 都 口岸 19 9 9年 4月 一0 9年 4月 的梅 毒 流 行情 况 20
结果 花都 口岸在 19 99年 4月一 09年 4月共检 出梅毒 3 20 7例 , 出率 高于全 国口岸 总 的检 出率和 检 全 国人 群 的发 病 率 ; 中 l~ 9岁 占 4 . %; 口岸从 业人 员( 来 民工 ) 多( 4 . , 次为 其 92 05 3 以 外 最 占 01 其 %)
毒 的流行 。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口岸 中图分 类号 R 5 . 文 献标识 码 791
B 1 . 实验 室检 查 .2 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 ( 亦称苍 白螺旋体 ,P 感 T) 染引起 的一种 慢性 全身性 性传播 疾病 ,主要通 过性
接触传 播 。 近年来 , 毒在 中 国的流行呈 快速 增长趋 梅
民工 ) 最多 , 4 . %; 占 0 4 其次为移 民或旅游探亲 , 5 占 3 . %。然 而 各种 性 质 人员 各 自的 总检 出率 为 51 4 0 2 ~ . %, . % 0 5 无明显差别f> . ) 见表 1 。结合 4 5 PO 5 ( 0 )
年 份 分 布 ,0 3年 以前 以旅 游 探 亲 人 员 为 主 ,0 3 20 2 0 年 以后 以外来 民工 为主 ,与体 检人 数 的年 度 变化 相
2 结 果 21 概况 .
或出国旅游探亲 、 交通员工 、 台商人 、 港 出国劳务人 员 、 国留学生 、 出 出国公 务人 员 、 籍人 员 , 外 口岸从 业
人员 。
花 都 口岸 在 19 99年 4月 一0 9年 4月 共 检 出 20
1 方 法 . 2 1 . 常规检查 .1 2 对 受检者进行一般 体格检查 , 检查结果 阳性者 对 实施复检并重 点检查梅毒 的相关体 征 。
采集受检者静脉血清 ,采用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 清实验(R S) T U T进行初筛试验,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初筛阳性者血清标本采用梅毒 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 P ) T A进行确认试验 , P 试剂 由
日本 富士株 式会 社提供 。T U T和 T P R S P A试验 结果
梅毒 3 例 ,总检出率为 0 1 7 . %。除 20 年未检 出 4 05 外, 其余年度检出率为 01%~ . %。 . 0 0 5 男性 l 例 , 9 6 女 性2 l例 , 男女 比为 1l 1 :_ 。本地 人 1 , 3 0例 外来 人 2 7
例, 详见 表 1 。

28—
25 临床表 现 .
所 有 患 者均 否认 生殖 器 溃 疡等 病史 ,3例 患者 1 曾 有 各 种 皮 疹 ,仅 3例 曾 到 私 人 诊 所 诊 治 。 约 4 .5 1/7 患者 无 任何 自觉症 状 和体 征 , 潜伏 86%(83 ) 为 梅毒 。
口岸卫生控制
第 1 5卷 第 1 期
花都 口岸 1 9 — 0 9年梅毒流行病 学分析 920 9
梁少 军 广东 国 际旅 行卫 生保健 中心( 广州,16 5 50 3 )
欧 阳仙 詹 浪生
谢仕 明 王 晓婵 花都 出入 境检验 检 疫局 ( 州 ,180 广 50 0 )
摘要 目的 对花都 口岸 19 年 4月一0 9 4月的梅毒流行情况及特征进行分析, 99 20 年 为掌握花都 口岸梅毒流行趋势及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花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 中心进行健康体 检的出人境人员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血清标记物 , 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移民或旅 游探 亲( 51 , 占3 . %)船员和 台商人群梅毒病例有增 高趋势 ; 感染途径以非婚伴侣为主 ; 约 4. %为潜伏梅毒 ; 85 6 文化程度 以初 中为主。结论 花都 口岸梅毒有其 自己的流行病学特征 , 针对特 定人群可更有效监测 ; 对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或选择更有效的初 筛试验 , 有助于控制花都 口岸梅
公 司提供 。实验 操作严 格按 试剂 说 明书进行 。 l 统计 方法 _ 3
19 年 4 2 0 年 4月花都 国际旅行卫生保 99 月一0 9 健 中心进 行健康 体检 的 出人 境人 员 ,包 括 移 民 国外

利用 E cl xe 表建立数据库 , 采用 S S 1.统计软 PS3 0 件进 行统计分析 , 资料采用 x检 验进行分析 。 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