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比中国富裕的非洲国家

11个比中国富裕的非洲国家
11个比中国富裕的非洲国家

11个比中国富裕的非洲国家(图)

一直以为非洲国家都很穷,长期被瘟疫、饥荒、战乱所笼罩,岂不知有些非洲国家比中国要富的多。1995年中国人口密度是126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为1100美圆。世界排名109。以下这十一个国家,全部人均GDP比中国高。从已知的统计的情况看,非洲基本来说,就是这十一个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估计中国如果在非洲,能排12名。

第一名:塞舌尔,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口密度为165人每平方公里。7480美圆。世界排名41。非洲东南部岛国。估计以旅游业为主。

第二名: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每平方公里。4090美圆。世界排名55。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非洲第二富裕的国家。非洲东南部岛国。这个国家难道是以旅游业为主,不知道这个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富裕。

第三名:加蓬,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4.1人每平方公里。3580美圆。世界排名63。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国家之一,比俄罗斯人口还要稀少。是一个几内亚湾国家,被赤道分

割。估计其境内大部分是热带雨林。还大量生产原油,这应该是这个国家相对富裕的原因。

第四名:博茨瓦纳,面积58.17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口密度为2.6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为3430美圆。世界排名65。南部非洲国家,英国前殖民地。非洲的内陆国家。热带草原气候,长颈鹿等动物不少。其南部是南非。

第五名:南非,面积122.1万平方公里,人口4359万。人口密度为36人每平方公里。2780美圆。世界排名70。非洲南端。三面临海。矿产资源丰富。

第六名:突尼斯,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878.5万。人口密度为53人每平方公里。2240美圆。世界排名78。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是非洲相对较为富裕的国家的。不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一般也不是特别穷。富裕程度也是一般。只有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才会比较高度富裕。但就是这些大量出口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其富裕程度一般也没有发达国家相对富裕.

第七名:阿尔及利亚,面积238.2万平方公里,人口2780万。人口密度为12人每平方公里。1890美圆。世界排名90。阿拉伯国家。

第八名:纳米比亚,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166万。人口密度为2人每平方公里。1870美圆。世界排名91。非洲南部,英国前殖民地,也是南非的殖民地,独立发展时间不长,其长期被南非管辖。这个国家有大量沙漠。

第九名:埃及,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6028万。人口密度为60人每平方公里。1390美圆。世界排名102。阿拉伯国家。

第十名:摩洛哥,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人口2660万。人口密度为58人每平方公里。1320美圆。104。阿拉伯国家。

第十一名: 利比亚,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人口440万。人口密度为2.5人每平方公里。(在我所依据的哪个表中,这个国家没有2004年的人均GDP.但是2005年的人均GDP,这个国家可以在非洲排名第4.排在印度洋上的两个岛国与博茨瓦纳之后.)这是阿拉伯国家,并且丰产石油.估计应该是非洲人均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这是这个国家比较富裕的原因.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解放日报/2007年/4月/29日/第008版 思想者·连载·广告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许纪霖教授在上海政法学院的演讲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一个千年礼仪之邦,一旦进入世俗化社会,物欲主义的出现会比其他世俗化的发达国家更凶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国在进入世俗化社会的时候,宗教同时发生了衰落。一旦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那种没有灵魂的、赤裸裸的物欲主义便很容易迅速弥漫。 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即便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但与以往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相比,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具有超越和神圣的性质,无法成为一套进入宪法、教科书、宗教、公民教育等主流建制的冠冕堂皇话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层面,它已经被公众默认了,成为不言而喻的“潜伦理”、“潜规则”,但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于是,物欲主义便自我包装。在当代传媒和广告所呈现出来的物欲,都不是直观地、赤裸裸地呈

中国人生活为何那么累

中国人生活为何那么累 姓名:洪锽淮 班级:艺设1009 学号:100690925 当今中国社会,由于美国等外国政治势力的压迫,人命币疯狂升值,导至一系列的对外贸易逆差,从而使我国通货急速膨胀,老百姓买东西越来越贵,以至于有了新兴词汇“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无不令人啼笑皆非,也体现出老百姓的不满与对物价上升的愤怒。所以,我就想研究我们的生活这么难的本质,为何我们物价那么贵的根源————为是么我们的收入那么低?为是么我们物价那么高? 我查阅了网络及郎咸平教授的一些著作。 我国的GDP在大幅上升,但是居民储蓄的上升却非常缓慢。如果储蓄是一个财富衡量指标的话,那我们这几年的GDP尽管是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的,但却跟我们老百姓的关系不是很大,因为老百姓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多少,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财富的增长速度和我们GDP的增长速度差距越来越大。想想我们的收入与实际生活,我们的收入能完全满足我们的生活支出吗?我们的收入在还好每月高额的房贷之后还剩横多吗?相信除了资本家之外普通老百姓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我们的收入既跑不过GDP,更严重的是我们的收入竟然也跑不过CPI。在相同的起跑线之后,跑得最慢的就是我们的收入了。 郎教授在他书中提了这么个例子,我觉得很精辟,一针见血。“茅于轼曾经问过这么一句话:“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最勤劳的,可是我们却是不富裕的?”这是什么原因?包括咱们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首长去非洲考察工作,给非洲的几个国家题词,按照咱们的惯例,领导们题词都会说:“勤劳、勇敢的中非人民友谊长青,友谊万岁!”看到这个,非洲领导人就不干了,他们说,你们中国人勤劳,我们非洲人不勤劳,我们只勇敢。看到没有?非洲人民可不认为你说他们勤劳,是在称赞他们的。”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真是费力不讨好。 这个例子还不够生活化,我再举个数据。 近10年,东莞的工资基本上都是770~900元月薪,包吃住,10年都没有怎么变化,但是这10年来的通货膨胀却在大幅度增长,所以我们的农民工越来越穷,我们也就成了全世界收入最低而工作时间最长的民族了。这里我就做了个计算,就算我们一顿饭只吃一荤一素加米饭,就按我们高中是学校食堂的价格算(要知道大中小学校食堂或是还是有政府补贴的!),一荤一素加饭差不多6元, 6*3*30=540,我们就算工人是三口之家,爸妈收入我就取个均数,一月各835,去了孩子饭费一家就只剩1130,那平时还要买衣服还要养家中夫妻双方四位老人,这区区一千出头点的钱真是杯水车薪,换成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话这一千只能在商场买双鞋就没了。就这样,我们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的勤劳的“农一代”们虽然辛苦却越来越穷。中国还想再拉高居民消费水平,但老不拉高具名平均收入水平,那拉动消费力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那我们为何那么辛苦呢?原因一:所谓的中美中欧的贸易顺差巨大,其实这些顺差都是欧美强加于我国的,我们从与欧美的交易中其实更本捞不到多少油水。举个例子,我前几天刚在“环球时报”上看到的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做了一项有意思的调查:一个在中国组装生产的苹果iPod播放器在美国市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看法 共同富裕,这一词很早就进入我们的脑海了,当时中国能否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果能实现,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能实现,那又是因为什么因素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吧。共同富裕即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到共同富裕,不是指同等富裕,也不是指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有讲到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那么它是阶级性的富裕,虽然不是每个人拥有一样的财富,但都能满足各个阶级的物质需求。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个的前提就是先富带后富。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了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共同富裕。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当你处在某一阶层时你会想着要爬向更高的位置,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但是如果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人的一样,那你就没了上进心,没了积极性,蔓延下去,那么社会就会衰落,共产主义社会不会维持很久,盛极而衰,这是不变的规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共产主义比共同富裕更难实现。 除了考虑物质需求外,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精神文明。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经济是飞速发展起来了,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了,这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安定的因数。要想实施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那就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让先富起来的人能够自觉的去帮助贫困的人,带动他们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就只能是口头话题了。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好精神文明,精神文明跟上了物质文明,那么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就是时间问题。目前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两级分化还很严重,现在共同富裕只是一个奋斗的目标,在当前难以实现,它的实现跨时极长。 总的来说,共同富裕是有可能实现的。

《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中国人来了》观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观看了英国BBC出品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电影描述了中国人的全球化战略在世界局部地区(非洲、南美)的表现以及这些国家和其他国家对此的看法,虽然在整体基调上稍许有些偏激,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个人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二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威胁论”。下面就结合影片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如何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的全球化战略 非洲、南美洲历来都是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全面而平等的合作伙伴,也是种我国主要的投资和援助的方向之一,包括我国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个人等在内的主体都在这些国家有很多投资项目和扶贫等援助项目,然而,我们所做的一些别人是否认同呢?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以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一问题的视角。纪录片中,这些国家对待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肯定,如安哥拉。他们认为:中国的建筑公司正在改变着他们落后的基础设施,这些建筑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中国,他们勤劳朴实,在安哥拉贡献着自己的热量,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可以获得在中国双份的工资。他们在安哥拉是很欢迎的。中国人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另一种是不同程度的质疑或否定,如赞比亚、巴西。赞比亚人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敌视。因为中国人在赞比亚的经济活动扰乱

了当地的经济秩序。他们认为中国人在当地生产的商品廉价但是劣质。在自然环境方面,中国人在野生动物方面的需求是当地野生动物被残杀的重要原因。中国是此类奢侈品的最大消费市场。巴西人认为中国的确给巴西的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但是廉价劣质的中国货同样扰乱了当地的市场秩序。片中以当地最有特色的比基尼为例。同时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出口国,开采铁矿和炼制铁矿破坏了当地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影响了以亚马逊森林为生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整体上,在巴西的上层社会在中国和中国人在巴西投资的问题上是比较欢迎的,但是在下层民众,尤其是印第安人看来,中国人简直是强盗。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分歧与矛盾的根本点在于我们在推行全球化战略时能否做到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与改善当地的民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某种程度讲,这同一些国内深层次矛盾的引发是如出一辙的。因此,在推行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时不应该片面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否则,人家会认为中国帮助非洲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并不关心非洲人民的福利。中国应该在对外政策上高擎"道德旗,让他国的人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诚意,其他国家才可能诚心的欢迎和接纳中国。如果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了粮食、工业化、卫生和就业问题,当地人民对本国政府的支持程度就会提高,非洲的政局会更加稳定,政府治理会逐步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自然会更快更好。民心所向,中国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显著提高,因为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实惠。非洲国家的政府在民众的支

最新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

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根本就是阴阳。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可与否,是决策判断。凶与吉,是结果判断。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

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盗,则是偷东西。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行不通,又要提倡,就是伪君子。 以德报德理所应当,以怨报德必须否定,以德报怨要求太高,以怨抱怨不宜提倡。以直报怨,就是看着办,也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所谓可以,一是应该,而是能够。 先秦诸子儒墨道法,前三家是理想主义者,唯独法家是现实主义者。汉武帝后,历代统治着都是明儒暗法,外儒内法。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发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三大军事家:孙武,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代。吴起,战国初期,与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练习题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分配制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我国的分配原则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在分配中,既有提倡,又要落实;既有反对,又要防止。3,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一部分地区通过和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和,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在我们社会,、、、蔚然成风,一切劳动、、、和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发挥,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单选题 1,(06中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同步富裕B.共同富裕 C.先富带后富D.达到小康水平2,xx年初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共同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 A、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施行 B、我国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我国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D、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处理特大安全事故 4,实施“联结南北、启动东西”的战略格局,目的是为了实现() A、同步富裕 B、共同富裕 C、依法治国 D、对外开放 5,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下列属于不合法致富途径的是() A、炒股 B、经营水产养殖场 C、开办公司,搞农产品出口 D、自办六合彩赌博公司 6,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当东部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一战略思想表明 A.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B.我国已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不同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D.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 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

2019-《“富二代”》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富二代”》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18分) “富二代” 林希 “富二代”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上一辈人经过艰苦奋斗,遇上 大好年代,摆脱贫穷,使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也让后辈人过上了平安日子。一些富裕家庭,深受过去贫穷日月的煎熬,想方设法要让子女在生活中得到补偿,再加上父母爱孩子的美德,于是富二代的教育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倘不能 得到正确引导,很可能膨胀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疼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受委屈,但 这个“委屈”是有界限的。对孩子注意饮食,增强营养,自然是父母的职责, 但锦衣玉食,营养轰炸,也未必就是对孩子的疼爱。如今孩子爱吃洋快餐,一 位老朋友就犯愁地对我说,他家小孙子,每天都是麦当劳,吃得胖胖圆圆,真 让人着急。不去麦当劳,小孙子不吃饭,怕孩子饿着,最后一次吧,还是去了 麦当劳。如此,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孩子吃得圆圆胖胖,家长不知道如何是 好了。 中国人对于孩子的饭菜,传统的主张是“随菜随饭”,无论穷家富家,一般人 家不会由孩子挑选饭菜。随菜随饭,孩子不会偏食,也会得到营养平衡。每天 领着孩子去吃洋快餐,看似要给孩子特殊营养,其实洋快餐并不一定科学。 饮食还是一个不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长调理得好,是可以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的。最最重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让孩子避开不 良影响,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家庭逐步富裕起来的现实,正确对待已经富裕起 来的家庭经济状况。 我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应该属于富裕家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并没 有什么优越感,家庭教育非常严格。小时候,家里也有车,那时候没有家庭汽车,富裕人家一般都有包月车,也就是胶皮车,不是出门叫过来的胶皮车,是 只为自己一家人乘坐的胶皮车。 自己家里有包月车,但孩子去学校,绝对不能让车子送。我们一帮小兄弟,每 天早晨一起背着书包呼啦啦往学校走,母亲从来不会派车子送我们去学校。于此,母亲有严格规定,除非暴雨,天气极端恶劣,绝对不派车送孩子去学校。

共同富裕,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659958.html, 共同富裕,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作者:纪宝成 来源:《党员文摘》2011年第09期 小平同志曾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而现在,我认为正是小平同志所言的这“一天”,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是总量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们超越工业化初级阶段,快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发展的中心从单纯的“效率导向”转向“公平导向”。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集中体现在总量指标上。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已全面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虽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但现实中呈现出的社会矛盾主要已不是苦于生产的不足,而是主要在于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问题。历史表明,简单的平均主义有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贫富两极分化对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危害可能更大。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5000美元左右,就面临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将大幅度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二是中国基尼系数的加速恶化与大大超过警戒线,表明中国两极分化已十分严重,这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宗旨,而且从最为根本的角度侵蚀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 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因此,基尼系数大幅度加速上升和大幅度超过国际警戒线需要我们重新反思既有的战略定位和指导思想。 三是中国通过经济奇迹的构建,已经顺利达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但“先富带动后富”的制度体系却没有完全构建起来,“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没有得到实现,反而呈现渐行渐远的发展态势,甚至出现“富而不仁”、“先富恃强凌弱”的现象。这种局面与小平同志所言的“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发展论纲是不一致的。 分配不公妨碍中国经济发展 四是分配不公问题在30多年的积累中,开始从传统的收入分配不公领域迅猛向“存量不公”(即财产不公)、“机会不公”、“能力不公”等领域扩散和传递,不公平问题开始呈现出强 烈的固化、板块化和制度化的趋势,从而导致社会分层的固化,使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大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

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 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 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傍边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进展,不到100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浇灌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峻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布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马上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清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负责呢?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长城上高声呼唤:中国本身能养活中国,卫星能上天,播种机却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开放的结果不应该。也决不会让十几亿人饿着肚子奔小康。计划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操纵;农业政策的努力落实,已使农民日渐消退的土地热情有所回升;环保意识的逐步确立,也使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业地位的稳步提高,使我国盛行多年的“标语农业”终于开始走向褒亡,农业这个改革开放落伍者的体温终于不再是那么的冰凉。“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山巅,面对黄河长江传出我心中的呼唤:中国农民能养活中国。农、经、饲相结合的三元结构农业,将来靠他们的身躯定能撑起;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相并联的三色农业,将来经他们的双手也定能闪光,可是,现在我却要对你们说:八亿同胞们,快醒醒吧!东方巨龙在呻吟,四大发明已经蒙上厚厚的历史灰尘。洋洋数平年、,你手中握着的不该还是曲辕犁呵!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想在大水法的残骸前跪倒,抓把泥上,写下我们共同的宣言----我们就能养活中国。当法国人有朝一日得知艾菲尔铁塔已经腐化,美国人如梦初醒地明白自由女神像马上倒塌,埃及人可万万没有想到,狮身人面像已经裂缝,那中国人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部民间版本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著,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於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此套图书延续台版设计装帧风格,以暖色调为封面,配以青黑外盒,外表惊艳,内容亦是厚重的生活。 任祥说:「祈望我们的心意,能融入善念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传。」这让我想起佛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把它丢入大海里。」文化大河因诸多善念与创意汇聚而成,而我们都是大河里的一颗颗小水珠,因为大河,所以我们不干涸。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着,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本书全套分春、夏、秋、冬,每季各自独立为一本,内容都以“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展现日常生活的中国文化精萃。 任祥,是京剧名伶顾正秋和台湾前“财政部长”任显群的小女儿,南怀瑾和圣严法师的学生,也是和杨祖珺同期出道的第一代民歌手,16岁就出了两张民歌唱片。她是建筑师姚仁喜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是个珠宝设计师,二十几年来设计过许多美丽的作品。 如今,任祥以五年时间完成这套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的创作,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任祥说:“我希望传承给后代的,是生活中快乐的、美丽的、正面的事物。所以书中画面的撷取、文字故事的撰写等,大多经过精心的美化与编排。”她强调,“我只是导演这一套书的人,绝不是如文字中见到的那个不可能的…完美女人?。请外界不要误会。” 任祥说,未来的一年,她要当一个推销员,努力推广《传家》这套书,让下一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活智慧,也帮忙成就圣严法师的兴学大愿,她豪迈地说:“给我40分钟,我给你一生。”

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

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非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出现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根源,就在于共同富裕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而其难以随市场经济而自动实现。为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我们就必须要利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克服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发挥税的真正功能,促进社会平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调整精神奖励的评选标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要求。继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这一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1]。社会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笔者试分析其中的原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要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就必须先对其内涵进行一番考察。对于它的内涵,我们可以首先判断的,就是它肯定不是富的极富,穷的极穷这样一种贫富极端分化的现象。邓小平曾这样说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2]110111显而易见,共同富裕是与两极分化格格不入的。对于前者,邓小平是极力推进其在我国的实现和落实;对于后者,邓小平是坚决予以反对的。他告诫道:“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3]有鉴于此,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 另外,共同富裕也决非平均富裕。这是因为,“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2]155。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和一些在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等有优势的地区先富起来,再由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其他人和其它地区也逐步走向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绝不能要求全国人民整齐划一和步调完全相同地富起来。这才是真正符合邓小平关于“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4]这段讲话精神的做法。 由此可见,所谓共同富裕,既非平均主义,亦非收入差距拉大,它是一种既体现差距又体现均衡性的富裕观。有差距,以便对先进分子以物质激励,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均衡发展则体现社会公平,以免形成阶级分化,影响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消极影响 自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了一些,生活先好了起来,即先富了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它也可能是引起社会两极分化的前奏。从我国的实践结果来看,市场经济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使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客观趋势并非共同富裕,而是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之所以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社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最新 Word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提高家国责任意识。 2.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有使命意识,从小事做起,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知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环节一:谈话引入,引导学生回忆改革创新成果,初步了解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2.师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创新成果多。教师出示课件【改革创新成果多】。 3.过渡语:你们知道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第一课时的改革创新成就入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二)新课部分 环节二: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懂得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小就要树立家国责任意识。 活动一:寻找精神文明的足迹 1.教师出示课件【活动要求】 (1)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说一说这些人和事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学生 1:身边的很多人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让人感到特别温暖。 学生 2:邻居阿姨常年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任劳任怨,受到了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 学生 3:我的叔叔为人热心,多次组织亲朋好友为山区儿童捐款捐物,我也参加了爱心活动,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学生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区的保安叔叔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非常负责任,尽全力保护这个社区大家庭。 2.过渡语: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这些人这些事给了我们很多温暖与感动。看来,文明的创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与自觉行动,文明的创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保障和社会的推动。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国家和社会在文明创建中的行动吧!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3.教师出示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问: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内容? (2)学生交流: 学生 1:我在学校里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 2:我在小区的宣传栏里见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介绍。 学生 3:我在公园里看到过书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标语。

有为青年爱国演讲——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致辞模板

有为青年爱国演讲——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21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中国人来养活中国!”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发展,不到1XX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21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 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 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发展,不到100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

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聩: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进口越来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国家疾呼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农大的毕业生却又在哀叹找不到工作,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余,当冷静的思考赶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灵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国农业的兴亡,对于我们这些并非匹夫的时代宠儿又该有怎样的责任呢sp;此时此刻,我不禁要感谢那位老外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 "谁来养活中国",听着这轰鸣的钟声,我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升起的太阳,我想站在长城上高声呼唤:中国自己能养活中国.卫星能上天,播种机却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改革开放的结果不应该,也决不会让十几亿人饿着肚子奔小康.计划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农业政策的努力落实,已使农民日渐消退的土地热情有所回升;环保意识的逐步确立,也使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业地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