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云水禅心
云水禅心一首具有古典韵味的歌曲

云水禅心一首具有古典韵味的歌曲闲云悠悠,碧水澹澹,写不完的诗情画意,道不尽的浪漫逍遥。
《掬水》,用古筝演译的自然之音,通过手指化曲韵于神奇。
这种新世纪的意象之音,每一首都令人陶醉,《云水禅心》更是令人百听而不厌。
第一次听《云水禅心》,是心情处于低迷的时候,那时的我沉默、烦燥、敏感、易恕。
许多平常听来不错的曲子,那时听着都却象在听鬼哭狼嚎,越听越不舒服。
然而,《云水禅心》响起的时候,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骤上心头。
我不懂音乐,不会用精确的词语去表达曲韵的的美,我只是一遍一遍地反复听着,让自己在音乐声中睡去,又在音乐声中醒来。
流水潺潺,轻云飞飘,有感风吹山林,有感细雨润物。
《云水禅心》以空灵的琴声,把人带到远离喧嚣的世外园林。
在音乐中,人像看碧水蓝天,又象眺高山飞禽。
琴声叮咚滴脆,这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使我慢慢从烦燥中平静下来。
“生如浮云,色相皆空”,在佛理中品味人生,纵然抛开“生如浮云”的消极,留下的也只是“色相皆空”的残酷现实。
生活于人,正象徐志摩所说“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不管你曾经怎么样拥有,走的时候也不带一丝云彩。
“人生在世需尽欢”,古人的思想从脑间一闪而过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执着带来的烦燥与伤楚,苦笑,成了那时脸上无奈的印痕。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几多浪漫几多逍遥?人生苦短,有事可遇,有事可求,遇与求并非孪生,我自陷于遇与求的囫囵中,何苦?!一度沉迷一度悲,悲伤的岁月,是《云水禅心》带我走过,云水无禅心自得,云水,以之清,之静,之悠闲使人心禅化。
《云水禅心》是一首佛曲,我不沉迷禅佛,更不入空门。
喜欢《云水禅心》,是因为它使人感悟了自然的魅力,并且从中找到生活的某种谛解。
五音十二律【云水禅心】

五音十二律【云水禅心】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中国古代的音律分为五音和十二律。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古有“不以六律(阴阳各六),不能正五音”之说。
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律,是古代中国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
根据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时,须依照一定的长度比例,三分损益法提供了一种长度比例的准则。
秦以前,中国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
汉唐盛世,中国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
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皆源于中国。
唐宋之后,中国音乐受时局的影响开始发生变化,其始端在于宋金对峙时期。
“淫”乐的出现打乱和破坏了五音,统治者不思进取,士大夫沉缅于烟花柳巷。
这也是唐宋之后诗歌逐渐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音律的发现和发展不是渐进的,从音律的最早记录看,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
凡听羽,如鸣马在野。
凡听宫,如牛鸣窌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非常的完善。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
中医中,五音分属五行,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五音调和搭配对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云水禅心全诗内容

云水禅心全诗内容一、原文:《云水禅心》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
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二、衍生注释:“空山”:空旷的山林,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鸟语”就是鸟儿鸣叫,以动衬静。
“清泉”指清澈的泉水,泉水潺潺流动,象征着纯净与灵动,能洗净内心的尘埃。
“潭深鱼儿戏”描绘的是深潭里鱼儿游动嬉戏的和谐画面。
“幽冥”这里表示一种幽远深邃的意境。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题围绕着一种虚静淡雅、超凡脱俗的心境和对尘世情感的感悟。
它借山林间的自然景象表达出一种在喧嚣尘世中对宁静、纯粹心灵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感慨尘世中聚散离合的无常,充满对生活与情感的深邃思考。
2. 情感既有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陶醉之情,比如在描写空山、清泉、鱼儿等景况时的那种欣悦。
又有一种超脱于红尘的孤寂感以及对世间人情的无奈感,像“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所含的诸多感慨。
3. 表现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借景抒情的手法。
如“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通过描绘空灵清新的自然之景表达内心的纯净安宁。
同时还有象征手法,如清泉可以象征净化内心的力量。
重复语句“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起到强调主题,使整首诗的节奏更加和谐舒缓的效果。
四、作者介绍: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云水禅心》的具体作者。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应是一位深受佛禅思想影响的人,对自然山水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情感,经历过尘世的情感波折,从而渴望通过禅意的感悟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五、运用片段:1.场景:在一个心灵瑜伽的课堂上,人们在舒缓的音乐中冥想追求内心的平静。
老师引用《云水禅心》:“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这就像我们现在这样,试着放空自己,让自然的美好像清泉一样洗净我们心中的浮躁。
《云水禅心》名曲赏析

《云水禅心》名曲赏析《云水禅心》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云水禅心》名曲赏析第一次知道《云水禅心》这支曲子,是从一位朋友的文字里。
朋友的文字很美,字里行间充满了旷远宁静的气韵,但我却在珠玑之间悟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凄凉与哀婉。
出于对文字的偏爱和对曲子的喜欢,顺着阡陌,一路迤俪走来,终于在清幽的山林听到了泉水叮咚的流淌声。
空盈灵动、清新淡雅的古筝音韵,给人一种灵如水、飘若云、澈透心扉、仙气迫人的感觉。
掬一捧山泉水,撩几串飞珠溅玉,在丝竹的萦绕里,心旷神怡。
缥缈间,仿佛看到了超凡脱俗、飘逸素雅的仙子著一袭白纱在绿荷满香的湖边弹拨筝弦。
潺潺淙淙的流水,宛如远处飘来的天籁,伴随轻柔洁白的浮云,蕴在幽弦慢拨中。
袅一缕恬淡与闲适,让古筝的悠扬和婉约,都浸染在每一个音符中,藏岁月底色、沁悠然禅意,神怡。
我从不知云水禅心这支古曲的典故渊源,只是从风潮音乐网里查出它是佛曲古筝礼赞系列《掬水》里的一支曲子。
疑惑曲编者是在什么背景下突发奇想,竟然收录出这么优美、隽永、清婉的古筝曲,是心有感悟,还是受周围环境感染所致?据说,云水禅心的原意是“寄禅心于云水,是佛家的一首筝曲的名字,其意在清逸逍遥,尽在云水中;禅之意境,亦尽在云水中。
”“云水禅心”的音乐真的很美,总能使人尽情地沉浸在与世无争的自然境界之中。
云和水都是自然界最纯净轻柔的物质,它们本无禅心,只是被红尘烦扰的人们想逃离尘世,消除心中不安的躁动,才寄情于山水,给云水赋予了禅的心境和意境。
静思,看云水的空旷与虚无。
人生如逝水,烟波云海间,已淡化了流转的斑驳和情海物欲,在优美的曲调里、在徐缓的节奏中,闲品着一份雅致的情趣,面对佛语,纯澈了心底的尘埃、庄严了飞逸情绪,似乎在空灵缥缈的虚无中得到了顿悟。
音乐鉴赏论文

古筝曲【云水禅心】赏析古筝是中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乐器。
他的音乐柔美,清雅,塑性极大,常因乐曲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以清新中不失庄严,淡雅中不失通俗的独特风格。
古筝的音色清丽如水,飘然若云,总是给人一种清透心扉的淡雅之美,筝再加上空灵味十足的合成器音色,更显得气韵缥缈,超凡脱俗灵气逼人。
悠扬动听的古曲,赋予佛缘梵音的新创意,将会带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意境。
聆听时令人充分得到宁静,空灵、飘逸,完全表达佛乐的高远意境,展现佛曲的庄严清净。
而古筝与佛曲充满禅意相结合的完美之作, 古筝曲《云水禅心》, 更是其中经典之作.记得刚听这曲子时,颤心于她的纯净与静谧,此时的云水便是从心底深处静静流淌而来的,并且拂去了一切浮尘,洗涤了心灵,让人恍惚中觉得靠进了禅的边缘.于是想拨动琴弦去感受这云水禅心旋律.此时便打心底里羡极了那双纤细的素手抚琴,那凝眉低目,脉脉无语。
轻抚着锦瑟十三弦,宛若天际的白云为弦,涧里的碧水为丝,音色清丽悠扬,飘若宛云。
这古筝与清泉的流淌更似心灵与大自然的感应.眼前便浮现出青山绿水,溪水潺潺,幽静深远的意境。
古筝曲《云水禅心》改编于佛曲。
乐调秀丽空灵,飘然欲仙,加上水声潺潺,在柔美中稍轻快,更显绝无尘染、净若处子般的宁静与圣洁。
乐曲分三部分,开篇在潺潺水声过后,清丽的乐声响起,忽而给人以空山雨后,清风抚面之感,接着以清亮的快板音色,恬淡中透着愉悦。
中段乐调波动起伏,本博引用的版本,在中段加有一段高亮的扬琴协奏,犹如对往事的眷恋与回味,在哀伤、幽怨中又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希翼,最后徐徐收尾,去留有意,让人心平气静。
整个曲调禅意扬扬,乐声如水,毫无浮华,超凡脱俗,安详静谧,意境悠远。
历来被奉为惊艳之作。
古筝曲——《云水禅心》:(曲:邹建平王森地奏:王珣阎爱华) 是佛曲古筝礼赞系列《掬水》的曲目,是东方禅意与西方新世纪最令人惊艳的结合。
“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掬水表达的是一种去留无意的随性。
云水禅心

云水禅心点开这首不知听过多少回的《云水禅心》,清悠的古筝,静幽的旋律,空灵的意境,剔透的禅思,随之荡漾在耳际。
《云水禅心》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这样纯音乐的,一种是由司马青龙配的歌词,由女声演唱:“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
我喜欢听纯音乐的版本,因为在那样的音乐声中,那曲子会让人更加痴迷,会给人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
你可以凭着自己的想像,自己的回忆,自己的领悟,去随想乐曲中的美丽意境。
所有的精妙,都含情于无语中。
每一段旋律里,都包含着千百种的意境,每一个意境里又隐存着无数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你完全可以想象成你自己。
在这样有阳光的日子里,静心地听着这首曲子,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宁静、淡泊之景。
窗外天高云淡,室内筝音袅袅。
心中会顿生出一种脱俗与超然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云可生水,水可生禅,禅可清心的原理吗。
其实“禅”并非固于形、固于人,而是固于心。
因人寄于“禅”心,因心而生“禅”意。
“禅”便由此而生了。
然而,你我都只是凡夫俗子,在岁月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慢慢地淡得找不着痕迹。
于是,人的情绪常会徘徊在无边的伤感之中。
这种无边的伤感情绪,有时它是湖,会让你在平静中沉没;有时它是海,会让你找不到何处是彼岸;有时它是一棵孤木,会让你感觉无可依靠;有时它又如浮云,会让你不知应当身置何处。
于是,人们就寄希望于这音乐的禅音,能给予一种释怀,一种解脱,一种心的宁静。
古筝演绎的自然之音,能看到闲云悠悠,能听到溪水潺潺。
音乐是一种超凡的抒情方式,是人类最为感性的语言。
置身于这样听不尽的诗情,道不完的清幽旋律之中,一切悲苦与烦恼,似乎已退诸于千里之外,而那些激荡着灵魂的音符,让人久久沉醉于其中,而不舍离去。
音乐是制造幻境的妙手,在幽婉的筝韵中,回眸,我似乎看到那位今生前世我,紫衣如兰,秀发似云,一笑盈盈的。
在幽静的月下,沏一壶香茗,焚一炉清香,倚一张檀香做就的古琴,悠然地独自孤芳抚琴徘徊。
云水禅心各种版本鉴赏

一曲《云水禅心》总能给予人静然超脱的意境。
乐音似水,空灵悠远,沁人心脾。
倾听这意境深远的旋律,似乎人立于纷扰的红尘之外,褪却所有的不安与烦躁,尽情沉浸于云水相伴的山林幽世中清心涤尘。
一切纷纷扰扰都变得那样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
我想,对于音乐的倾听也是人们对心灵的张望,是人类在这个暄嚣尘世中独有的生活方式。
在人的一生中,倾听是最为享受的事情,而音乐更是最简约的享受方式.伴一杯袅袅香茗,倾听清幽的筝曲,旋律如水般漾开,时远时近,时浓时淡,如一条游离于时空的心河,似一股清洌的泉水潺潺而流。
深夜聆听《云水禅心》仿若听到了来自天籁的清音,从遥远的地方慢慢携来。
让你不觉就忘记了窗外灯红酒绿的引诱,忘记了蝇头小利的纷争,忘记了勾心斗角的悲楚。
旧恨新仇偷偷逃遁,烦恼忧愁悄悄流逝。
深夜听《云水禅心》,听的时韵致,是心境,品的是人生的喜悲和世事的沧桑。
听音乐如同品诗赏画,身临其境,心融其境,才能品出它的玄妙。
若是你人在静处而心在闹处,定不会品出,它的美妙来。
红尘之外,有多少沉浮的心事,寂寞的心灵游荡于云水岸边。
而我只是俗人,对于“禅”也只个人心意。
只愿修得一份禅心,添三分离世的清韵。
天堂不是妄想,应该不会遥远。
抬眼望满窗的夜色,长夜静漫,人漫于曲中...... 我仿佛看到一位仙女临水而坐,用素手弹奏着古筝,那筝音久久回荡在云水河畔。
谴倦心事,月华如水。
一滴清泪,悄然滑落于琴弦之上。
禅音渺渺,水声潺潺。
一缕情思,悄然润湿了整个季节。
第一首:云水禅心填词王晋(司马青龙)演唱风中采莲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第二首:《云水禅心》填词:煮石庐主云卷云舒张,月明人倚栏。
云水禅心古琴曲讲解

云水禅心古琴曲讲解
古琴,又被称为“七弦琴”,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古典乐器。
古琴起源于上古时期,它是中国最古老、发展最完善的乐器之一。
古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几千年来,它一直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云水禅心”是一首很有名的古琴曲,它出现在元朝宋宗开的著名古琴集“至声”中,它是古琴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有着很独特的风格,曲调优美动人,表达出一种从内心深处排解的感受,能够引起人们深处的共鸣。
“云水禅心”共分为三段,每段分别拥有不同的曲调,但是每段的基调都是和谐、舒缓、宁静。
第一段曲调轻快,有一种徜徉于清澈秋水之中,在晴朗的空气中醉醺醺的感觉;第二段曲调比较抒情,有一种仰望碧空,心平气和的暗自叹息的温馨;第三段曲调波澜壮阔,有一种在绵延的江河之中,坐着古琴,大胆想象的灵活。
在弹奏《云水禅心》时,需要细致的动作和技巧才能把曲子演奏出来。
包括把手指贴紧琴弦,让琴弦上下滑动起伏,用力流动着,变化着;同时还要把琴弦拨出不同的音色,这样就能产生动人的曲调。
古琴是一种节奏性很强的乐器,有时会使人有一种沉淀或放松的感觉。
弹奏《云水禅心》时,可以把古琴的节奏作为一首新的禅音,给自己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外,当弹奏这首曲子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受去完善这首曲子,赋予它更深的表情和思想,这样才能把这首曲子弹奏得更加动听。
总而言之,《云水禅心》是一首很有意趣的古琴曲,有着优美宁静的基调,表达出一种从内心深处排解的感受。
这首曲子可以带给人们宁静、放松的心情,让人把烦恼抛诸脑后,放松心情,释放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云水禅心》有感
古筝,是中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乐器。
他的音乐柔美,清雅,塑性极大,常因乐曲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以清新中不失庄严,淡雅中不失通俗的独特风格而深受倾听者的喜爱。
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狂热喜好者,因为每当聆听时,都能让我充分得到宁静、空灵、飘逸。
尤其是那首《云水禅心》,悠扬动听的古曲,赋予佛缘梵音的新创意,带给人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意境。
虽是靡靡佛音,可我完全没有参悟出什么佛学真谛,因为我无暇顾及什么佛法,只是纯粹地出于对此曲的深深喜爱。
近来,闲得无事。
于是又重温了那些久藏的天籁般的古筝曲子,可知道他们曾经陪伴我度过了人生最苦的那年。
那一年里,有悲有喜,悲的是无数同窗在无奈中倒下;喜的是更多的同伴依稀望到了胜利的曙光!我是一个不懂得考虑未来的人,因为我的心中没有所谓的“希望”。
这不是绝望,是一种好似看破红尘般的豁达,是一种作为人而应有的气度……
一番回首让我感慨良多!同样一首曲子,同样一个倾听者,可怎么也听不出记忆中的味道……但是却有了另一种理解。
其实,关于《云水禅心》有一段感人的的故事。
据说,宋时,石景山浮萍庵中有一位女尼,法号禅心。
悟性颇高,慧质天生,其师父甚为喜爱,圆寂后,禅心便是庵中师太。
不久,庵中来了一个远游的道士,道号“云水真人”。
本说是到庵中借宿,但一住就是一年余,却毫无还意。
日里则与禅心大师切磋琴艺, 夜则观赏星辰。
久而
久之,就有人说起闲话。
被逼无奈,云水真人与禅心大师辞行。
禅心远送十六里,也终须一别。
禅心折柳相赠,云水奏此曲辞别。
曲中除了灵台空明,无牵无挂的佛家。
还有,闲云悠悠,碧水澹澹,写不完的诗情画意,道不尽的浪漫逍遥。
《掬水》,用古筝演绎的自然之音,通过手指化曲韵于神奇。
细听此曲,古筝叮叮咚咚地婉转,如流水潺潺。
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天地万物全都融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
其间,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像花朵碎密如锦,飘浮在绿枝之间。
轻柔清丽的电子乐如广袤的天际中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
揭开音乐禅意神圣的面纱,感觉到的是江南丝竹般的清幽。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潺潺流水,婉转清脆,应该是幽谧佛境的完美的再现吧!但是我完全听不见佛的任何声响,只有一连串的流水声,愈流愈远,愈来愈幽静,愈来愈触动了我的内心,仿佛瞬间里让我置身于一片静谧的竹林,唯有清风在耳旁拂过……说不出那是怎样一种境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已深深沉醉在了其中,任凭无数屡清风恣意而过。
也许这就是我喜爱此曲的理由吧!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理由。
若不是一个是道士,一个是尼姑,也许此曲早就成了千百年来恋人相思之音,此段故事早就成为了可以与梁祝媲美的爱情经
典!听哪!溪水依然在流淌,依然在慢慢远去,可是那股情丝却依旧在萦绕着离别的“恋人”。
说他们是恋人,这绝不是对云水真人和禅心的人格诋毁,也不是对佛道禁锢的控诉,只是两人作为凡体的一种真情流露,是高贵无洁的,是令人羡慕的。
古来说到水,往往都会写到水中泉石,溪边竹林。
不错,此曲《云水禅心》用水声作为背景,渲染出一副静谧、哀伤的空旷竹林溪水景色。
清澈的溪水在与泉石的撞击下溅起洁白的水花,发出潺潺的水流声,仿佛是禅心对云水真人的谆谆叮嘱,又更像是禅心对云水真人的痴心挽留,但又无可奈何必须分离的哀伤心境。
禅心借琴声发出了自己对云水真人再访的无比期盼和诚恳,但又唯恐此生无缘再见的复杂矛盾心理。
有水有石有竹,俨然一副江南隐居美景!可是怎能少了象征纯洁的白云?听哪!溪水依旧缓缓的流淌着,将竹林溪水自然之景与亦真亦幻的佛境融合在了一起,使人仿佛倍感迷离!其实,曲中两人又何尝不是。
作为出家之人,又怎能弃佛门清规戒律于不顾,而又有情欲之心。
难道这时的禅心不懂得吗?她又为何会在曾经皈依佛门而远避人世。
莫非是受到了感情挫折或家事磨难?恐怕此时又会想起自己以前的平常生活,想起凡世的纷纷扰扰。
而今又无法忍受内心的情欲之苦。
难道这不是对当时社会女性命运不公的哀诉和对社会的极力不满?
然而其间,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清脆而又又宛如碎密如锦,仿佛飘浮在绿枝之间。
与汩汩流水完美融合,和泉石、
竹林相得益彰。
顿时又将禅心复杂心境彰显的淋漓尽致。
相传此曲是从民间流传的古曲改编而来,因而也就有了一些现代音乐气息,例如高潮段突然一阵电子,好似乐如广袤的天际中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
然而,此种飘逸并非是禅心真的在内心里已经放弃了云水真人,她故意只是装出一副清高、无所谓的心态来掩饰内心的失落与惘然。
可是,谁又能说禅心不会从此而彻底地忘记了他,毕竟身处佛门,心中还依旧尚存一丝虔诚。
无奈!哀伤……此曲的主旋律再次将云水真人的矛盾心情淋漓尽现!
此时此刻,又怎能说云水真人从来没有过哀伤与眷恋。
其实云水就像那流水,明明在流去却又时而再次靠近。
看似违反了自然规律,其实一点也不!因为他也不愿就此离别,一步一回头的望着禅心,却又不得不一点一点地离去……纵使心如流水,却不忘声声叮嘱,好像在说自己还会再次拜访,让禅心就此别离。
通听全曲,水流不断,思念没有停过,别离终会到临。
多么纯洁的爱情,多么引人深思的旋律。
又怎能不让人对爱情充满了敬畏。
也许这就是我喜爱其的最好的解释。
Cabb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