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博士生公寓工程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

2018年06月

2018年06月

资质名称及业务范围资质等级证书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A150000624

市政行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甲级 A150000624

市政行业(环境卫生工程)甲级 A150000624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乙级 A250000621

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乙级 A250000621

市政行业(道路、桥隧)甲级 A150000624

工程咨询甲级工咨甲12820070020

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咨询甲级工咨甲12820070020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

(古建筑维修保护设计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修缮设计) 乙级渝0102SJ004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压力管道) GB1级,GC2级 TS1850014-2018

项目负责人:

梅明忠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谷海东高级工程师

计算人:牛健工程师

校对人:谷海东高级工程师

审核人:梅明忠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工程名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博士生公寓工程工程编号180040

目录

1.A栋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2. B栋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3. A栋天然采光分析报告书

4. B栋天然采光分析报告书

A栋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一、概述

1. 节能目标

满足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要求

2. 计算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二、构造说明

1. 屋顶构造

三、计算分析

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ax max i e t θ??≤

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5.1+=e i t t = 34.7℃

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3.2;

(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e

e sa I

t t αρ+

== 44.8753℃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16.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

(3)材料的传热阻:

R o =1.484 (㎡K)/ W

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35.488℃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te A 与ts A 比值

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5.7 ℃;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e

ts I I A αρ)

(max -=

=24.43℃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

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980 W/㎡;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16.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根据以上结果,取ts A 与te 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

ts A A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4.286。

(2)te ?与I ?差值

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时;

根据以上条件,I te ??-=3(h )。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0.95;

表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 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β)(ts te tsa A A A +==28.623℃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

5.1-=te ti A A =4.2℃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1112111220.9i k n n n

e

o k n n e

S Y S Y Y S Y S Y S Y Y S Y ααυα--++++=??????????????+++

(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3.255;

(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o ν=73.036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o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1

(40.515o D arctg arctg arctg ξ=

-++ 其中,o ξ——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

e Y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e Y =17.2;

K R ——空气间层热阻(m 2K/W );

Ki Y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计算得:

0ξ=8.221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

2

151

i i i i Y Y arctg αξ+=

=2.016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

i

i

i i Y ααν+=95

.0=2.828 9)??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o ξ和i ξ,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

tsa o ti i ??ξ?ξ?=+-+ 其中,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tsa ?=13;

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3.205, 这里再计算

νtsa

A 和

i

ti

A ν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

νtsa

A =0.392,

i

ti

A ν=1.485,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

3.789,按照4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β=0.95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37.27℃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max ?e t =38.90 ℃。

max ?i θ≤max ?e t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37.27 ℃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8.90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要求。

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ax max i e t θ??≤

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5.1+=e i t t = 34.7℃

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3.2;

(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e

e sa I

t t αρ+

== 37.1974℃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5;

(3)材料的传热阻:

R o =1.078 (㎡K)/ W

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34.966℃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te A 与ts A 比值

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

附表3.2采用5.7 ℃;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e

ts I I A αρ)

(max -=

=12.845℃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5;

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640 W/㎡;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根据以上结果,取ts A 与te 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

ts A A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253。

(2)te ?与I ?差值

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时;

根据以上条件,I te ??-=7(h )。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0.69;

表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 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β)(ts te tsa A A A +==12.796℃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

5.1-=te ti A A =4.2℃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1112111220.9i k n n n

e

o k n n e

S Y S Y Y S Y S Y S Y Y S Y ααυα--++++=??????????????+++

(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4.199;

(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o ν=32.679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o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1

(40.515o D arctg arctg arctg ξ=

-++ 其中,o ξ——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

e Y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e Y =9.671;

K R ——空气间层热阻(m 2K/W );

Ki Y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 2K )]。

计算得:

0ξ=10.199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

2

151

i i i i Y Y arctg αξ+=

=1.275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

i

i

i i Y ααν+=95

.0=1.663 9)??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o ξ和i ξ,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

tsa o ti i ??ξ?ξ?=+-+ 其中,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tsa ?=9;

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1.924, 这里再计算

νtsa

A 和

i

ti

A ν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

νtsa

A =0.392,

i

ti

A ν=2.526,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

6.451,按照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β=0.98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37.83℃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max ?e t =38.90 ℃。

max ?i θ≤max ?e t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37.83 ℃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8.90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要求。

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ax max i e t θ??≤

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5.1+=e i t t = 34.7℃

其中,e t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3.2;

(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sa t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e

e sa I

t t αρ+

== 37.1974℃

其中,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5;

(3)材料的传热阻:

R o =1.078 (㎡K)/ W

内表面换热系数: i α=8.7 W/(㎡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34.966℃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te A 与ts A 比值

其中,te A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5.7 ℃;

ts A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e

ts I I A αρ)

(max -=

=12.845℃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5;

m ax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640 W/㎡;

I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9 W/㎡;

e α——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

根据以上结果,取ts A 与te A 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te

ts A A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253。

(2)te ?与I ?差值

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时;

根据以上条件,I te ??-=-1(h )。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0.99;

表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tsa 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β)(ts te tsa A A A +==18.359℃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ti A

5.1-=te ti A A =4.2℃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111212

11220.9i k n n n

e

o k n n e

S Y S Y Y S Y e

S Y S Y Y S Y ααυα--++++=??????????????+++

(1)其中热惰性指标D 值,取4.199;

(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o ν=32.679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o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1

(40.5

15

o

D arctg arctg arctg

ξ=-++

其中,

o

ξ——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e

Y——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2K)],

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

e

Y=9.671;

K

R——空气间层热阻(m2K/W);

Ki

Y——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2K)]。

计算得:

ξ=10.199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i

ξ,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

2

15

1

i

i

i

i

Y

Y

arctg

α

ξ

+

==1.275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i

ν,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

i

i

i

i

Y

α

α

ν

+

=95

.0=1.663

9)?

?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

o

ξ和

i

ξ,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

tsa o ti i

??ξ?ξ

?=+-+

其中,

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

tsa

?=16;

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

?=8.924,

这里再计算

ν

tsa

A

i

ti

A

ν

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

ν

tsa

A

=0.562,

i

ti

A

ν

=2.526,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4.496,按照4.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β=0.7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37.13℃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max ?e t =38.90 ℃。

max ?i θ≤max ?e t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37.13 ℃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8.90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要求。

四、结论

通过计算屋顶、东向外墙、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等于重庆市区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8.90℃,故该项目满足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

B栋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一、概述

1. 节能目标

满足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要求

2. 计算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二、构造说明

1. 屋顶构造

2. 东向外墙构造

3. 西向外墙构造

三、计算分析

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ax max i e t θ??≤

式中max ?i θ——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max ?e t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三附表3.2采用。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β

ννθθ)(

max i

ti

tsa

i i A A +

+=?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sa i

i i o i

t t t R θα-=+

i t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5.1+=e i t t ;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5.1+=e i t t = 34.7℃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居住建筑)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设计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表(表A-1)(页) 四、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表A-2)(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二、三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外窗窗墙比大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1-602-2006)表5.3.1-1的规定值,或外窗的传热系数大于表5.2.2 的限值时,应以‘参照建筑对比法计算表’(表A-3)取代‘总体热工性 能直接判定表’(表A-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和总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甲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1)(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2)(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各朝向窗墙比和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大于《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第3.1.5.1条和3.1.6.2条的规定 值,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于表3.2.2-2的限值时,应以‘乙类建筑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附录D-3)取代‘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 断表’(附录D-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XXXXXXXXX综合楼工程 设计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计算工具:XXX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软件开发单位:XXXXXXXXXXX分院应用版本:XXXXXXX版

建筑节能计算分析报告书 本报告签字盖章后生效 此项目判定依据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综合楼 项目地址:XXXXXXXXXX小学院内 建设单位:XXXXXXXXXX小学 设计单位:XXXXXXXXXXX设计院 施工单位: 规范标准参考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建筑材料热工参数参考依据:

一. 建筑概况 城市:酒泉(北纬=42.00°,东经=100.00°) 气候分区:严寒B区

建筑名称: 建筑朝向:南 建筑体形: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体形系数:0.37 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上):1154.84 m2建筑体积(地上):4664.78 m3节能计算建筑面积(地下):-- m2建筑体积(地下):-- m3节能计算总建筑面积:1154.84 m2建筑总体积:4664.78 m3 建筑表面积:1710.88 m2 建筑层数:3 建筑物高度:12.15 m 层高汇总表 全楼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外墙面积汇总表

二.建筑围护结构 1.围护结构构造 平屋面类型(自上而下):沥青油毡,油毡纸(4.0mm)+水泥砂浆(20.0mm)+复合水泥发泡板(150.0mm)+1:8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料实铺(屋 面找坡)(3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水泥砂浆 (20.0mm) 外墙类型(由外至内):水泥砂浆(20.0mm)+复合水泥发泡板(80.0mm)+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300.0mm)+水泥砂浆(20.0mm)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类型:保温砂浆1(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B05级)(200.0mm)+水泥砂浆(20.0mm)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楼板类型:水泥砂浆(20.0mm)+膨胀聚苯板(50.0mm)+钢筋混凝土(120.0mm)+复合水泥发泡板 (70.0mm)+水泥砂浆(20.0mm) 周边地面类型:水泥砂浆(20.0mm)+碎石,卵石混凝土1(100.0mm)+膨胀聚苯板(80.0mm)+夯实粘土1(200.0mm)

1#配套宿舍及食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 说明:《深圳市工业厂房的办公用房节能设计计算书》及《深圳市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格式参照本计算书的格式。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 设计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2009)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 7、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其他现行有关节能标准、规范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一、建筑概况 表1-1 建筑概况表 注:1、建筑功能包括:办公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宾馆饭店建筑、文化场馆建筑、科研教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体育建筑、通信建筑、交通建筑、影剧院建筑、多功能综合建筑等; 2、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二、屋顶的热工参数 表2-1 屋顶热工参数计算表 注:1. 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表中内容; 2. 外凸≤600mm的凸窗顶部透明部分可不考虑热工性能的限制,可不参与屋顶传热系数的计算。

三外墙: 表3-1 外墙热工参数计算表

注:1. 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表中内容; 2. 外凸≤600mm的凸窗侧墙可不考虑热工性能的限制,可不参与外墙传热系数的计算。 四、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的热工参数 表4-1 底部架空楼板热工参数计算表 注:1. 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表中内容; 2. 凸窗底部非透明部分可不考虑热工性能的限制,可不参与底部架空楼板传热系数的计算。 五、窗墙面积比 表5-1 窗墙面积比计算表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 (二)建设地点、区位图; (三)建设场地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有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停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各种能源消耗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调查统计值为准。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消耗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有关的建设场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森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气候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情况说明。 二、总论 (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1.执法原则 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措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

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 C.执法的主要障碍点及克服办法。 2.务实原则 A.实事求是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述及前景预测; B.科学合理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 C.切实可行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绿色原则 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 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 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 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应方式、能耗水平,兼顾同种类及国内外实际水平; 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 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例,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目标,能量计算应折算为标准煤。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 1.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系统构成及关键环节; 2.贯彻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势与难点分析; 3.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必备条件与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建筑节能计算书格式(2006.4.2)

建筑节能专项设计实例(供参考) 居住建筑节能专项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建设地点 3、工程子项名称 4、建筑类别、建筑面积、建筑的结构体系等基本概况 二、地区气候参数 广元地区气象参数见表1。 表1 广元地区气象参数 本表参数摘录《空气调节设计手册》1995年第二版, 三、建筑节能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3、《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T 5027-2002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 四、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一)建筑的体形系数 1、体形系数计算公式: C f/v =o o V F 00.0物体积外表面面积包围的建筑标高以上的外表面面积建筑物 2、本工程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C f/v 见表2。 表2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C f/v 提示:若体形系数超过标准规定,可采用如下调整方法: 体形系数超过0.01,将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 m 相应减少0.02W/(m 2·K),屋面的传热系数K 相应减0.02W/(m 2·K)。例如,设计建筑为条式建筑,体形系数C f/v =0.40,超过标准规定的0.05。此时,应将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 m 调整为K m =1.50W/(m 2·K)–5×0.02W/(m 2·K)=1.40W/(m 2·K);屋面的传热系数调整为K =1.0W/(m 2·K)–5×0.02W/(m 2·K)=0.90W/(m 2·K)。 (二)窗墙面积比及窗的性能设计 1、各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系数K 限值

建筑节能计算方法及案例(共32P)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文件编制要求》及使用实例 目录 1.建筑设计节能计算文件要求1(建筑专业) 2.建筑设计节能计算文件要求2(电气专业) 3.建筑设计节能计算文件要求3(暖通专业) 4.附表1~4 5.《某工程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6.《某商业楼建筑节能计算审查表及报告书》

建筑设计节能计算文件要求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项目名称) ×××××(归档号) 建筑专业 主持人: (设计总负责人) 审定人: 校审人: 计算人: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日 注:1、审定人和计算人不能为同一人 2、封面应盖设计单位出图章及节能章

(居住建筑)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设计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表(表A-1)(页) 四、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表A-2)(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二、三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外窗窗墙比大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DBJ11-602-2006)表5.3.1-1的规定值,或 外窗的传热系数大于表5.2.2的限值时,应以‘参 照建筑对比法计算表’(表A-3)取代‘总体热工性 能直接判定表’(表A-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公共建筑(甲类)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和总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甲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1)(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公共建筑(乙类)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建筑专业)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设计计算: 校对: 审核: 2011年01月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 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 1.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二、工程概况 2.1 本工程为 本工程建筑气候分区为ⅡB区。河北省内分区为一区。 2.2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地下 2 层,地上30层。 三、围护结构的主要节能保温措施 3.1 屋面: 140厚钢筋混凝土板+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3.2 外墙: a.200厚钢筋混凝土墙+5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 层; b.200厚钢筋混凝土墙+90厚聚苯板保温层 3.3 单元式建筑山墙:;a.200厚钢筋混凝土墙+65厚挤塑聚苯板保 温层; b.200厚钢筋混凝土墙+115厚聚苯板保温层 3.4 不采暖房间(公共部分)的隔墙:25mm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3.5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30厚FTC保温层 3.6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楼(地)板:2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100厚 钢筋混凝土板+40厚FTC保温 层 3.7 外窗: a.断桥彩铝Low-E中空玻璃窗(5+12+5),气 密性等级为6级; b.断桥彩铝中空玻璃窗(5+12+5),气密性等级为6级; 3.8 分户墙: 10mm+10mm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3.9 分户楼板: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0厚挤塑聚苯板 3.10 封闭阳台首层阳台底板:2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3.11 封闭阳台顶层阳台顶板:20mm厚水泥珍珠岩找坡层,20mm厚挤塑 聚苯板保温层, 3.12 封闭阳台阳台栏板:30mm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3.13 热桥部位:抹2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A楼节能设计计算书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盐城亭湖幼儿园一期工程 07-06-11 号程编工 盐城市同济建筑市政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7月28日

1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 一:墙 外墙主要构造为:面砖和外墙乳胶漆(不计入)+5mm抗裂砂浆+玻纤网格布(不计入)+20mm 挤塑聚苯板(外保温)+20mm水泥砂浆+240mm混凝土空心砌块+20mm水泥砂浆。

2 二:屋面工程防水层挤塑聚苯板+SBS水泥砂浆40mm细石混凝土+20mm+35mm平屋面主要构造为:+120钢筋混凝土(不计入)+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具体参数的计算如下:

3 四:地面 地面主要构造为:20mm大理石+30mm水泥砂浆+30mm挤塑聚苯板+防潮层(不计入)+2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60混凝土.+100碎砖夯实(不计入) 具体参数的计算如下 五:一层顶外挑楼板(无) 主要构造为: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120钢筋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20mm水泥砂浆 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六:外窗 窗框料选用单框断热型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窗,玻璃采用5mm+6mm+5mm中空玻璃.. 具体参数的计算如下: 七:标计算分析结论: (GB50189-2005)根据2005年4月4日发布并于2005年7月1日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中条文4.2.2的规定,只要公共建筑满足表4.2.2-4中的规定,就不必按照标准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即计算建筑物全年耗电量)。 工程名称的围护结构经过计算后,可以得出结论:

(一)东西南北向外窗满足标准要求。 (二)外墙的传热系数满足标准要求。 (三)屋顶的传热系数满足标准要求. (四)地面热系数满足标准要求. (五)外窗满足标准要求. 4 与规范(GB50189-2005)第4章4.2.2条相比较,该建筑物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可以确定,工程名称的设计已经达到了节能要求。 5

建筑节能计算书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介休市信合苑东小区7#商住楼,建设地点位于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经十路与纬三路、纬四路交界处,属寒冷地区(A区)。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4376.47㎡,地上十七层,地下三层。其中地上一层为车库,二层至十七层为住宅。建筑层高:地下一、二层均为3m,设备层为1.94m,一层至十七层均为3.1m,电梯机房4.5m。建筑高度:52.85m(室外地坪至屋面),室内外高差为0.15m. 外墙为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填充材料为同厚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两种材料墙的面积比例约为0.65:0.35.各层楼板、屋面板、阳台的顶板、底版、凸窗围板均为100mm的钢筋混凝土,阳台墙板为200mm厚钢筋混凝土。 门窗的宽度详见平面图,普通窗高度为1.6m(南向普通窗高1.9m),凸窗高度为1.9m,楼梯间窗高1.2m。 凸阳台封闭不采暖,分隔墙体做保温层,阳台门为高2.5m全玻璃推拉门。 采暖方式为低温热辐射采暖,地下室、楼梯间不采暖。 第二部分节能设计与节能计算 一、设计依据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以下简称“标准”)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8 二、窗墙面积比计算(限值来源于“标准”): 朝向外门窗 编号 窗面积 (㎡) 墙面积 (㎡) 窗墙 面积 比 窗墙面 积比限 值 窗墙面积 比是否超 限值 窗的传 热系数 限值 南 PC-1 2.1×1.9=3.99 3.3×3.1=10.23 0.39 0.5 未超 2.5 TLM-1 2.7×2.5=6.75 3.6×3.1=11.16 0.60 超﹤2.3 C-6 1.2×1.9=2.28 1.8×3.1=5.58 0.41 未超 2.3 JC-1 1.8×1.9=3.42 1.8×3.1=5.58 0.60 超﹤2.3 北PC-3 1.8×1.9=3.42 3.2×3.1=9.92 0.34 0.3 超 2.5

建筑节能计算书参考

书算能计公共建筑节 项目名称: 算人:计人:校对 人:审核 设计单位:浙江通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版):天正建筑节能分析软件TBEC计算工具软件开发单位:北京天正公司7.8 Build100118软件版本号: 页23 共页1 第 项目概况一、

建筑信息二、 设计依据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2. 3.年)(2009《浙江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4.)(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四、 13a_挤塑聚苯板外墙类型1: 外保温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0mm , 厚度第1层:高弹涂料 5mm 厚度(网格布), 第2层:聚合物砂浆50mm 厚度层:保温岩棉毡, 第30mm , 厚度第4层:胶粘剂20mm 厚度5层:水泥砂浆, 第240mm , 厚度第 6层:陶粒混凝土砌块页23 共页2 第 20mm , 厚度第7层:混合砂浆 13a_挤塑聚苯板外墙类型2: 外保温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0mm 厚度1层:高弹涂料, 第5mm 厚度(网格布), 第2层:聚合物砂浆60mm 厚度3层:挤塑聚苯板, 第0mm 厚度4层:胶粘剂, 第20mm 厚度层:水泥砂浆, 第 5240mm 厚度层:钢筋混凝土, 第620mm 厚度层:混合砂浆, 第7 混凝土多孔砖墙1_内墙类型1: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20mm , 厚度1 第层:混合砂浆240mm , 厚度第2层:混凝土多孔砖砌体20mm , 厚度第3层:混合砂浆 1c_挤塑聚苯板屋顶类型1: 平屋面屋顶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40mm 厚度层: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第1, 55mm 厚度2层:挤塑聚苯板, 第2mm 厚度3层:屋顶防水层, 第20mm 厚度层:水泥砂浆, 第480mm 厚度层:轻集料混凝土, 第5120mm , 厚度第6层:钢筋混凝土 15mm , 厚度第7层:混合砂浆挤塑聚苯板平屋面屋顶类型2: 14b_ :屋顶各层材料(由外至内)400mm 厚度层:轻质混合种植土, 第10mm , 厚度第 2层:聚酯无纺布过

节能计算书(暖通)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暖通专业) 一、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增加“节能设计”条款 在“节能设计”条款中简要阐述本工程设计遵照有关节能设计标准所采取的节能措施。 二、设备表 在设备表中应注明锅炉额定热功率、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效能参数(COP)、单元式机组能效比(EER)、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热回收设备的热回收效率等(居住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设备能效比的要求按公建节能标准,见DBJ11-602-2006第6.1.7条)。 三、节能判定表 1、居住建筑:①暖通系统节能判定表(表A-4、A-5)②参照建筑对比法计算判定表(表A-3,与建筑专业共同完成)。 2、公共建筑:①设计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判定表(附录D-5) ②乙类建筑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附录D-3,与建筑专业共同完成) 3、节能判定表由设计人员签字,设计单位盖报审章、节能章。审图单位存档。 四、计算书

1、封面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项目名称) ×××××(归档号) 暖通专业 专业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审定人: 校审人: 计算人: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日

注:1、审定人和计算人不能为同一人 2、封面应盖设计单位出图章及节能章 2、目录 目录 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第×页~×页 二、采暖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第×页~×页 三、采暖空调系统水力计算第×页~×页 四、冷水机组水泵选择计算第×页~×页 五、外网水力计算第×页~×页 注:计算书各部分也可单独成册,如“采暖热负荷计算书”、“采暖系统水力计算计算书”等。单独成册时每册计算书均应有封面及相关人员签字。

3、对计算书内容的要求 ①计算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与建筑专业图纸及报审的节能判定表一致。 ②居住建筑应对每一采暖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及整个建筑物的总热负荷计算。公共建筑必须对每一采暖空调房间或空间进行热负荷计算、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及整体建筑物的总冷、热负荷计算。 ③采暖空调设备的选择应以冷热负荷计算的结果为依据。 ④采暖空调系统应按节能标准要求进行水力计算和各环路平衡计算。 ⑤计算书应与其他节能资料一并送审,审查单位审查后退回设计单位。 五、对审图单位的要求 审图单位除了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J01-621-2005及有关国家与地方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进行审查外,还应对如下非强制性条文进行审查: 1.DBJ11-602-2006: 第6.1.1条2款室内热水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水力平衡计算的要求; 第6.2.4条锅炉效率的要求; 第6.4.6条单体建筑热力入口的要求。 2.DBJ01-621-2005:

节能设计计算书(DOC)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建筑专业) 建设单位长治市世纪景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颐龙湾小区D组团8#楼 设计计算张姬 校对沈英 审定张弓 太原市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甲级) 2013年12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长治市世纪景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颐龙湾小区D组团8#楼,建设地点位于长治市,场地西侧为站前北路,南侧为五一路,北侧为特色小食街,属寒冷地区(A区),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位置图。本工程地下一、二层为戊类储藏室及设备用房。 地上1~28层为单元式住宅,二个单元,七种户型,共358户。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4470.21平方米,其中住宅节能建筑面积22673.01平方米。住宅层高3.0米,室内外高差0.45米,总高度84.45米。 外墙为200~250厚筋混凝土剪力墙,填充墙为200/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各层楼板、屋面板、凸、凹阳台的顶板、底板和墙板均为100厚筋混凝土板,凸窗围板均为100厚筋混凝土板。 普通窗的高度均为1.5米。凸窗高1.8米,凸出0.4米。南向凸阳台封闭窗高2.2米,北向凹阳台封闭窗高2.1米,不采暖,阳台门高2.4米,半玻推拉门,门芯板高1米,阳台与卧室、客厅之间的外墙设保温层。 以上门窗宽度见平面图。 采暖方式为散热器采暖,地下室、住宅楼梯间、阳台均不采暖。 二、设计依据: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04-242-2012(以下简称“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8 三、窗墙面积比计算(取标准层不同开间计算):

四、体形系数计算 外表面积:807.67+198.1x84.45=17537.22㎡ 体积:807.67x84.45=68207.73m3 体形系数:17537.22/68207.73=0.257≤0.26限值 五、确定节能设计方法 由于本建筑的住宅部分体形系数、各朝向窗墙面积比均未超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表4.1.4、表4.1.5的规定限值,所以节能设计方法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法。 六、确定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系数限值 由“标准”表3.0.1查得长治气候分区为寒冷(A)区。由“标准”4.21条的表4.2.1-3查得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分别是:屋面0.45、外墙0.70、架空或外挑楼板0.6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65、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户门2.0、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7、外窗由“窗墙面积比计算”得知普通窗分别为2.3、2.5、2.8,凸窗限值为2.38。

节能计算书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项目名称) XXXXX(归档号) 建筑专业 主持人: (设计总负责人) 人:人: 人: XXXXX(设计单位名称) XX年X 月X 日 注:1、审定人和计算人不能为同一人 2、封面应盖设计单位出图章及节能章

(居住建筑)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 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书 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二、三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 工计算书 、当设计建筑物外窗窗墙比大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表531-1 的规定值,或外窗的传热系数大于表的限值时,应以’参照建筑对比法计算表’(表A-3)取代‘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 、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公共建筑(甲类)(页) 三、设计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表(表A-1)(页) 四、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表A-2)(页) 注: (表A-2 )。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和总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甲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1).(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 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 工计算书。 2、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公共建筑(乙类)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_______________ (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2)(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各朝向窗墙比和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大于《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DBJ01-621-2005)第3.1.5.1条和条的规定值,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于表的限值时,应以‘乙类建筑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 (附录D-3)取代‘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 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

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范本(doc 9页)

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规定性指标) 计算人 ___陈宇_______ 校对人__ 周萌_______ 审核人___刘秋芬_______ 设计单位: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计算工具:天正建筑节能分析软件TBEC(公共建筑版) 软件开发单位: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 节能计算报告书 一、项目总信息 二、建筑概况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一)建筑概况 (二)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膨胀聚苯板, 厚度30mm 第4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5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分户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内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厚度20mm 第2层:玻璃纤维网格布, 厚度0mm 第3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 厚度20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屋顶类型1: 屋3 屋顶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水泥砂浆, 厚度40mm 第2层:防水层, 厚度10mm 第3层:水泥砂浆, 厚度20mm 第4层:挤塑聚苯板, 厚度50mm 第5层:钢筋混凝土, 厚度100mm 第6层:白灰砂浆, 厚度20mm 门类型1: 双层玻璃门 窗类型1: 塑料中空玻璃(空气16mm) 楼板类型1: 钢筋砼楼板 楼板类型2: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和外挑楼板(EPS板) 楼板类型3: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房间 地面类型1: 钢筋砼楼板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建筑专业)

课题名称:建筑节能设计导则与范例 课题编号:Y0808A3357 科研业务成果之二 建筑节能计算书范例 (建筑专业) (2008年版) 课题负责人:衣健光、沈久忍、马伟骏 课题参与人:杨富军、孙娅 2008年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 (1) 一、初步设计阶段 (2)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 (2) 第二部分: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4) 第三部分: 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 (28) 第四部分: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范例使用说明 (51)

第一部分: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编制深度要求

一、初步设计阶段 1.设计依据:主要规范、标准、技术措施; 2.工程概况:建设地点、使用性质、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及高度、结构类型;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限值; 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主要公式; 5.节能设计简要说明:建筑节能总体说明(包括建筑主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保温做法; 6.体形系数计算:给出建筑外表面积、体积、体形系数; 7.窗墙面积比计算:按各朝向给出窗(包括透明幕墙)面积、立面面积; 8.窗(包括透明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气密性; 9.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计算; 10.结论; 11.软件计算:如采用软件计算应说明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 1.设计依据:主要规范、标准、技术措施; 2.工程概况:建设地点、使用性质、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及高度、结构类型;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限值; 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主要公式;

5.节能设计简要说明:建筑节能总体说明(包括建筑主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详细做法; 6.体形系数计算:给出建筑外表面积、体积、体形系数及详细计算过程;7.窗墙面积比计算:按各朝向给出窗(包括透明幕墙)面积、立面面积及详细计算过程; 8.窗(包括透明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气密性;9.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计算; 10.结论; 11.软件计算:如采用软件计算应说明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节能设计计算书..2教案资料

大同市水泉湾·龙园住宅小区17#楼 设计号2009-01-17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专 篇 设计人: 校核人: 审定人: 大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年08月25日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一、说明: 本工程为水泉湾·龙园住宅小区17#楼。总建筑面积为4616.86㎡,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040.26 ㎡,地上建筑面积3576.6㎡;地下两层为戊类库房,地上部分均为住宅。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地下二层层高为3.6m,地下一层层高为3.3m,地上住宅层高均为3.2m,建筑总高度为19.2m(屋面面层)。设备层高为3.9m。小区由市政集中供热,墙体填充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全年采暖和照明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总能耗可减少50%。 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厚度分别为:外墙采用40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外保温;上人屋面采用70厚XPS 挤塑聚苯板保温;不采暖楼梯间隔墙采用60厚岩棉板保温;不采暖地下室顶板采用60厚岩棉板保温板;外窗采用PA断桥铝合金(辐射率≤0.25 Low-E中空玻璃)单框双玻平开窗,氩气层厚度为9mm,气密性等级为Ⅳ级;户门为双层钢板内夹2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地下室外墙采用100厚岩棉板保温层,凸窗顶底板外采用40厚岩棉板保温层。 二、自然条件: 大同市建筑热工分区为:严寒地区,冬季室外采暖设计计算温度为-17℃,计算用采暖期:天数:159d,室外平均温度-5.3℃,平均相对湿度49%,采暖期度日数3705℃· d,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0m/s,最冷月平均

温度:-11.3℃,最热月平均温度21.8℃。 三、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建筑照明设计标淮》GB50034-2004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06 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126-95 6、《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行)》晋建设子 [2005]417号 7、《建筑节能设计专用章管理试行办法》晋建设字[2005]418号 四、保温材料的性能指标: 保温材料热物理性能指标 五、热桥部位的温度验算; 室外计算温度:te=-17℃ 室内计算温度:ti=18℃计算。露点温度为tu=10℃ (1)墙体部位的内表温度 θi=ti-[(ti-te)/Ro]·Ri×ζ

建筑节能计算分析报告

建筑节能计算分析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提交日期: 一、建筑概况

二、有关说明 三、工程材料

四、围护结构作法简要说明 1. 外墙构造(1):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砂浆(由外到内) 水泥砂浆(6mm)+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L型)(墙体)(35mm)+混凝土单排孔砌块190(200mm)+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20mm)+石灰砂浆(20mm) 2. 外墙构造(2):保温砂浆(由外到内) 水泥砂浆(6mm)+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L型)(墙体)(35mm)+钢筋混凝土(400mm)+水泥基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20mm)+石灰砂浆(20mm) 3. 地面构造:混凝土120不保温地面 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20mm) 4. 外窗构造:6透明+12空气+6透明-非隔热金属窗框 传热系数4.000W/m^2.K,自身遮阳系数0.860 5. 屋顶构造:建筑钢材1+岩棉板150(由外到内) 建筑钢材(1mm)+矿棉、岩棉、玻璃棉板(ρ=80以下)(150mm)+建筑钢材(1mm) 五、窗墙比 六、天窗 (一)天窗屋顶比 无天窗 (二)天窗类型 标准依据: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第3.4.1条,表3.4.1-5。 标准要求:K≤3.0,SC≤0.40 结论:无

七、屋顶构造 (一)屋顶相关构造 建筑钢材1+岩棉板150 八、外墙构造(一)外墙相关构造

(二)外墙平均热工特性

九、挑空楼板构造本工程无此项内容 十、地下墙构造 本工程无此项内容 十一、地面构造(一)地面相关构造

建筑节能分析报告

敦煌市肃州镇板桥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节能设计分析报告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1.建筑概况 (2) 3.设计依据 (3) 4.工程材料 (3) 5.体形系数 (3) 6.窗墙比 (3) 6.1窗墙比 (3) 6.2外窗表 (4) 7.屋顶构造 (4) 7.1屋顶构造一 (4) 8.外墙构造 (4) 8.1外墙相关构造 (4) 8.1.1外墙构造一 (4) 8.1.2热桥柱构造一 (5) 8.2外墙平均热工特性 (5) 9.架空楼板构造 (6) 9.1架空楼板构造一 (6) 10采暖与非采暖楼板 (6) 10.1控温与非控温楼板构造一 (6) 11周边地面-控温构造 (7) 11.1周边地面构造一 (7) 12非周边地面-控温构造 (7) 12.1非周边地面构造一 (7) 12.1.1地面采用普通碎石混凝土 (7) 12.1.2地面采用陶粒混凝土 (7) 13外窗热工 (8) 13.1外窗构造 (8) 13.2平均传热系数 (9) 13.3总体热工性能 (10) 14可开启面积 (10) 15外窗气密性 (10) 16幕墙气密性 (10) 17综合权衡 (11) 17.1计算条件 (11) 17.2计算结果 (11) 18附图 (12)

1建筑概况 2建筑分析模型

3设计依据 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 4.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 4工程材料 5体形系数 6窗墙比 6.1窗墙比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修订稿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建筑专业)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设计计算: 校对: 审核: 2011年01月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本工程建筑气候分区为ⅡB区。河北省内分区为一区。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地下 2 层,地上30层。 三、围护结构的主要节能保温措施 屋面:140厚钢筋混凝土板+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外墙:厚钢筋混凝土墙+5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厚钢筋混凝土墙+90厚聚苯板保温层 单元式建筑山墙:;厚钢筋混凝土墙+65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厚钢筋混凝土墙+115厚聚苯板保温层 不采暖房间(公共部分)的隔墙:25mm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30厚FTC保温层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楼(地)板:2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100厚钢筋混凝 土板+40厚FTC保温层外窗: a.断桥彩铝Low-E中空玻璃窗(5+12+5),气密性等级为6 级; b.断桥彩铝中空玻璃窗(5+12+5),气密性等级为6级; 分户墙: 10mm+10mm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分户楼板: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0厚挤塑聚苯板 封闭阳台首层阳台底板:2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节能设计计算书

保定市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书 计算时间2015 年10月8日建设单位高志军建筑面积6441㎡建筑高度21.4m 工程名称涿州市祝福新城小区1#住宅楼建筑层数7层建设地点涿州市设计单位达华工程管理涿州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章)建筑层高 2.9m 气候分区寒冷B区

1、体形系数:S=F/V=4193/16362=0.26 2、窗墙面积比: 南向=1.5*1.7/(3*2.9)=0.29<0.50; 北向=1.2*1.5/(2.6*2.9)=0.24<0.30; 东向=1.5*1.5/(3*2.9)=0.25<0.35; 西向=1.5*1.5/(3*2.9)=0.25<0.35; 带封闭阳台窗=4.2*1.7/(4.2*2.9)=0.59<0.60; 3、保温材料计算参数:挤塑聚苯板(XPS板)表观密度30kg/m3;导热系数标准值0.03,修正系数1.1,故导热系数计算值为0.033。 岩棉板干密度≥140kg/m3;导热系数标准值0.040,修正系数1.1,故导热系数计算值为0.044。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导热系数0.07。 4、平屋面:120厚钢筋混凝土板+100厚挤塑聚苯板,室内外换热阻0.15。总热阻 =1/R=1/3.249=0.31;修正系数?取1.1,则平均传R=0.12/1.74+0.1/0.033+0.15=3.249,主断面传热系数K zα 热系数K=?K zα=1.1×0.31=0.34,小于限值0.35。 5、外墙: (南向外墙)采用370厚混凝土多孔砖墙+100厚岩棉板,室内外换热阻0.15。总热阻 =1/R=1/2.92=0.34,修正系数取1.3,则外墙平均R=0.37/0.74+0.1/0.044+0.15=2.92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 z 传热系数为0.34x1.3=0.44,小于标准限值0.45。 (北、西、东向外墙)采用370厚混凝土多孔砖墙+100厚岩棉板,室内外换热阻0.15。总热阻 =1/R=1/2.92=0.34,修正系数取1.2,则外墙平均R=0.37/0.74+0.1/0.044+0.15=2.92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 z 传热系数为0.34x1.2=0.41,小于标准限值0.45。 6、外窗: 南向外窗(凸窗):60系列内平开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6(高透光Low-E)+12氩气+6(透明),查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185-2015中P65附录F中表F.0.3,传热系数K为1.5,等于标准限值2.0x75%。 北、东、西向外窗:60系列内平开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6(高透光Low-E)+12A+6(透明),查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185-2015中P65附录F中表F.0.3,传热系数K为1.9,小于标准限值2.3。 7、阳台门:70系列断桥铝合金推拉门,中空玻璃6+12A+6。查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7版附录D,传热系数为2.47,小于2.5。 8、封阳台窗:60系列内平开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6(高透光Low-E)+12A+6(透明),查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185-2015中P65附录F中表F.0.3,传热系数K为1.9,小于标准限值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