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古代论学励志散文的名篇佳作。

文章以叙事起笔,讲述作者自己“嗜学”的故事。文章分两个层次叙述“嗜学”的情形:幼时读书之难和成年后求教之难。在写求学之难时,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吃粗糙食物,穿破烂衣服,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内心的充实、意志的坚强,让作者忘记了生活的艰苦,让他专注于学习,终于有所成就。接着,作者从回忆转到现实,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生活衣食无忧,书籍应有尽有,老师近在左右,比起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苦来,不可同日而语。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还是“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如果不是天资太差,那多半是学习不够刻苦专心了。行文至此,终于托出了“劝学”的主旨。

全文叙事雍容,议论闲雅,多用对比手法说明道理,语言质朴,词气畅和,值得中学生阅读鉴赏。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均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求学的经历,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话题。作者在艰难的学习条件下,却沉浸于学习之乐中,他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一定

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业精于勤,学成于专,要想学有所成,需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无形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认识,有反思。本文的语言质朴,词气畅和,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言基础,在教学中,反复诵读,自然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对于“劝学”的主旨,业精于勤,学成于专,这样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借助课下注释、文言文工具书及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二)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三)通过文中宋濂、马生、诸生的人物对比,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宋濂、马生、诸生的人物对比,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文言文作业本上四行对译(抄写一行原文,空三行,结合课下注释,完成重点词语的解释对应标注,课上再行补充其它字词解释及相关译文),完成本课的预习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有着这样的评价: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他与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就是宋濂。文章的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围绕这个题目,我们一起思考一串问题:谁送?东阳马生是谁?什么是序?

(二)解题: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本文是作者宋濂写给东阳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三)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 预习检查,齐读课文,关注以下字音:

嗜(shì)砚(yàn)逾(yú)硕(shuò)俟(sì)

衾(qīn)烨(yè)缊(yùn)媵(yìng)葛(gě)叱咄(chì duō)皲(jūn)裂容臭(xiù)冻馁(něi)负箧(qiè )曳(yè)屣(xǐ)裘(qiú)撰(zhuàn)贽(zhì)

2. 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文言文工具书及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班级交流。

3. 班级交流展示,教师补充以下字词:

[嗜]喜欢,爱好。[每]常常。【假借】假(jiǎ),假,借同义。[既]已经。

[卒]最终。[再]两次。[略无]毫无。[以]因为。[中]内心。

[日]每天。[天质]天资,智力。[卑]低下。[非……则]表选择,不是……就是……

[称]称道,赞扬。[撰]写。[书]信。

4.小组合作逐段将文言译为现代汉语,整理特殊句子。

明确:(1)倒装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弗之怠(宾语前置句。即“弗怠之”)今诸生学于太学(状语后置)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状语后置)

(2)省略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立侍左右行深山巨谷中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5.文言知识点归纳:

(1)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每段中心句。

明确: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③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小结:以上句中“余”“其”“之”分别指出文中的三个人物“宋濂”“诸生”“马生”,宋濂求学的“勤且艰”是怎样的?“诸生”业不精、德不成的原因是什么?宋濂为何要告知“马生”为学之难,马生又是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将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下课前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