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评价

合集下载

操纵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增大不平路面对转向盘的冲击。为了减小反冲,有时故意追求较低的转向器的逆效率,这种做法要以减小路感为代价。 (2) 稳态回转 影响稳态回转的因素:质量、轴距、重心、侧偏刚度、悬架等 D 转向总回正力矩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来自轮胎的转弯侧向力 Y1 绕主销轴的回正力矩 M1 为: M1= Y1×(轮胎拖距 e+主销后倾拖距 l) Y1—— 车辆转弯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e—— 车辆转弯时,接地部轮胎踏面中心线如图 1 变形,使变形硬要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橡胶的反作用力就是转弯侧向力 Y1。根据 接地面形状可推定转弯侧向力的着力点,处于从轮胎中心稍偏后的位置。此位置到轮胎中心的距离就是轮胎拖距。 l—— 当主销具有后倾角γ 时,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 a 将位于车轮与路面接触点 b 的前面,如图 2 所示。当汽车直线行驶,若转向 轮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稍有偏转,将使汽车的行驶方向偏离。这时由于汽车本身的离心力作用,在车轮与路面接触点 b 处, 路面对车轮作用着一个转弯侧向力 Y1。Y1 对车轮形成绕主销轴线作用的力矩 Y1l,其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在此力矩 作用下,将使车轮恢复到原来中间位置,从而保证汽车能稳定的直线行驶。l 为该力矩的力臂。
正力矩。对这种回正力矩可分析如下:设车轮转过转角δ ,轮胎印迹中心由 A 点移至 B 点,横向水平移动量为: △y=ρ (1-cosδ ) 设胎面的各向曲率相同,近似看成是以 A 点为圆心的球面,则车轮的升高量为: △h=△y sinβ '=ρ (1-cosδ )sinβ ' 顾及ρ =Dy cosβ ',位能的增量为 △u=Q △h= Q D(1-cosδ ) sinβ 'cosβ ' 其中 Q 为轮荷。回正力矩是位能对δ 的导数,故得: TA= d(△u) QD = 2 sin2β 'sinδ dδ

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下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参数很多,这里仅用几个最常用的参数来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 横摆角速度的稳态值
0r (deg/ s ):汽车到达稳态回转时绕质心垂直轴转动的角速度。

2) 侧向加速度的稳态值
20( / )ya m s :汽车到达稳态回转时指向汽车横轴方向的加速度。

3) 横摆角速度的峰值
maxr (deg/ s ):汽车在过渡过程中横摆角速度的最大值。

4) 侧向加速度的峰值
2max( / )ya m s :汽车在过渡过程中侧向加速度的最大值。

5) 横摆角速度的响应时间
τ( s):转向盘阶跃输入后,横摆角速度第一次到达90%的稳态值时的时间。

汽车性能与使用5-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性能与使用5-汽车操纵稳定性

5.3操纵稳定性试验
• 5.3.1路试 • (1)转向轻便性试验:10km/h蛇行(双纽线)
试验:测试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 力、转向盘作用功。 • (2)稳态转向特性试验: (1)固定转向盘转 角,等速圆周行驶划圆试验):车速、转向盘 转角,车身横摆角速度 • (2)固定侧向加速度,测定转向盘转角、车 速、车身横摆角速度。定转向盘转角
5.1.4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 同样的前轮转角,弹性车轮 由于侧偏特性,其转向半径 与刚性车轮转向半径有差别。 汽车表现出的不同的转向特 性,称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则则2
,称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R R ,称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称汽车具有过多0 转向特性;
1 2
• 5.2.4车轮定位 • (1)主销后倾 • (2)主销后倾 • (3)车轮侧偏回正力矩 • 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轴的回正力矩,是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
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 • (4)前轮回转半径为负值
5.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5.2.5电子控制系统 • (1)电控助力转向 • (2)四轮转向: • 同相转向; • 逆相转向 • (3)稳定控制系统 • (4)巡航控制系统
为使汽车具有合理的转向特性
• 总体布置设计中应注意重心的位置,使用中也应 注意重心的位置
• 轮胎的结构形式和气压对侧偏刚度都有较大的影 响,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侧偏刚度大(不允 许不同类型的轮胎装在同一台汽车上)。
• 轮胎的充气压力越大其侧偏刚度也越大。故相对 某种车型而言,以上各方面应合理匹配,以确保 汽车的不足转向性,使乏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R R0
1 2
R R0

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

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

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及评价方法农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姿态和稳定性能的能力。

影响农用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车辆结构与设计、车辆动力系统、悬挂系统以及驾驶员行为等。

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评价方法。

一、车辆结构与设计车辆结构以及设计对农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车辆重心高度:车辆重心越高,操纵稳定性越差。

较低的重心高度是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轴距和轮距:较长的轴距和较宽的轮距可以提高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

3. 车身稳定性:加强车身的刚性结构和加强梁的使用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和测量车辆重心高度、轴距和轮距等参数来评价车辆的结构与设计是否有利于操纵稳定性;通过模拟和实际测试来评估车身稳定性。

二、车辆动力系统车辆动力系统也会影响操纵稳定性,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因素。

1. 发动机功率和扭矩:适当的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可以提供车辆运动所需的动力,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

2. 传动系统:采用合适的传动系统可以确保动力顺畅传递,减小驱动轮打滑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

3. 制动系统:强大而可靠的制动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制动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迅速停下,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

评价方法:通过测试车辆的加速性能、制动距离等指标来评估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劣。

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农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因素包括:1. 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弹性:适当的悬挂系统刚度可以提供足够的悬挂力和良好的稳定性,而弹性悬挂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2. 转向稳定性:悬挂系统应确保转向稳定性,防止因过度转向或转向惯量过大而导致失控。

3. 减震器:良好的减震器可以减小车辆在不平路面上的颠簸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测试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弹性,以及评估转向稳定性和减震器的性能来评价悬挂系统的影响。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汽车操纵稳定性作为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驾驶者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评价水平,对于提升汽车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主要涉及车辆动力学、控制理论、机械系统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在各种行驶条件下,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测试条件不完善等,制约了其发展。

汽车操纵稳定性对于保证驾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受到外部干扰或自身惯性力的影响,容易导致车身失稳,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有效抑制车身晃动、调整轮胎磨损,为驾驶者提供稳定的操控感,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动力学性能:车辆的加速、减速、转弯等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驾驶者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

(2)轮胎性能:轮胎的抓地力、摩擦系数等性能对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3)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车辆的侧倾、振动等特性,从而影响操纵稳定性。

(4)驾驶者的操控技巧:驾驶者的预判、反应速度、操控技巧等直接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为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主动控制策略,包括:(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通过调节制动压力,防止轮胎抱死,提高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电子稳定系统(ESP):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进行纠正,保证车辆稳定行驶。

(3)四轮驱动(4WD):通过将驱动力分配到四个轮胎上,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侧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侧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2)纵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纵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3)横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横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力的建立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转向力开始建立的感觉以及随车速的变化。

驻车/低速转向力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

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手刹松开;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波动。

力的水平试验路面:中等半径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不同的车速通过同一个弯道,弯道中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随通过车速的变化。

转向力线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6g。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变化是否是逐渐增长的,不应有突然的变大或变小情况。

回正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达到中高侧向加速度。

评价内容: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表现,不应过快或过慢,超调量应小且振荡应快速衰减。

KICK BACK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弯道中有碎石或小坑等。

驾驶方式:在弯道内加速使侧向加速度增大到中高g。

评价内容:中高g下方向盘是否有回敲的感觉,以及回敲感的强烈程度。

中间位置力感觉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不超过±10°。

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力感觉。

转向间隙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小角度左右转动方向盘。

评价内容:感觉中间位置左右无响应的角度范围,此范围应越小越好。

直线行驶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并进行加速和制动,观察车辆是否跑偏。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是评价汽车在不同路况和操纵动作下的稳定性表现的重要方法。

其试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直线行驶稳定性试验:车辆沿着直线道路行驶,测试车辆的稳定性和方向盘的响应能力。

可以通过急刹车、急加速等方式来测试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2. 曲线行驶稳定性试验:车辆在不同曲线路段上进行转向试验,测试车辆的侧倾角、侧向加速度以及转向的稳定性。

3. 紧急转向稳定性试验:车辆在高速行驶中进行急转向试验,测试车辆的操纵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4. 突变路面稳定性试验: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如湿滑路面或不平整路面上进行操纵试验,测试车辆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试验方法,可以评估汽车在操纵过程中的稳定性表现,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有关汽车操纵性能的重要参考信息。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02
瞬态横摆响应曲线 、
04
共振峰频率f、1Hz时的相位滞后角。
03
反应时间τ、衰减振动圆频率ω。
05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的坐标系
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
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回正力矩—绕OZ轴的力矩 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是研究操纵稳定性的基础。
不足转向:K>0,此时横摆角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小,是一条下弯的曲线。当横摆角速度增益最大时, 称为特征车速,它是表征不足转向的一个参数。
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过多转向:K<0,此时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大,是一条上弯的曲线。当横摆角速度增益趋于无穷大时, 称为临界车速。
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客观评价法
方向盘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评价 稳态横摆增益曲线 、横摆角速度增益(又称为转向灵敏度)、稳定性因数K。 让试验者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评价,按规定的项目和评分方法进行评价。
主观评价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两种评价方法
01
02
03
04
05
方向盘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评价
01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评价
弹性轮胎在侧性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在曲线线性段:
侧偏特性曲线:描述侧偏力—侧偏角关系的曲线
轮胎的最大侧偏力取决于附着条件,即垂直载荷,轮胎花纹、材料、结构尺寸、充气压力,路面的材料、结构、潮湿程度以及车轮的外倾角等。
一般而言,最大侧偏力越大,汽车的极限性能越好。 称为侧偏角,k称为侧偏刚度。
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上述二者的综合称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tg

1
, 则v max , 任意车速不侧滑。
c、侧滑在翻倾之前的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应使侧滑在翻倾之前,则必须 vφmax < vαmax ,即先产生侧滑的条件:
gR( B 2hg tg ) 2hg Btg
gR( tg ) 1 tg
B 整理 : ,即为横向侧滑发生在侧翻之前 2hg 的条件。
目录
5.1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的 主要内容 5.2 汽车极限行驶稳定性 5.3 轮胎的侧偏特性 5.4 汽车的转向特性 5.5 汽车转向轮的振动 5.6 转向轮的稳定效应
5.1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操纵性: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 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 稳定性:汽车行驶中具有抵抗改 变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 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1、极限行驶稳定性 横向倾翻的最大坡度;横向倾翻的最大 车速;纵向行驶稳定性。 2、直线行驶性能 抗侧风和路面不平度的稳定性。 3、转向轻便性 原地转向轻便性(静态) 行驶转向轻便性(动态) 4、转向灵敏性 时域响应:稳态响应、瞬态响应; 频域响应:振幅比(增益)、相位比。
5.2 汽车极限行驶稳定性 汽车在坡道尤其是横坡上丧失稳定性的 表现为汽车的翻倾和滑移:
横摆角速度ωr 垂直速度w
侧倾角速度ωp
俯仰角速度ωq
x
图5-2 车辆坐标系与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
y
侧向速度v:质心速度沿Y 轴的分量; 俯仰角速度ωq(pitch velocity):质心绕Y轴旋转 角速度; 垂直速度v:质心速度沿Z 轴的分量; 横摆角速度ωr(yaw velocity):质心绕Z轴旋转角 速度。
下汽车产生的横摆角速度,即绕转向中 心旋转角速度的响应值,因此稳态横摆
r 速度增益 也称转向灵敏度。 s
4、稳态转向特性
r 评价参数:横摆角速度增益 )(转向灵敏度) r v/R v/L v/L ) 2 L G1 G2 v 1 Kv 2
R
1 2
B
Fc A
Fzl
ω
G Fxl
Fzr
A′
θ
hg Fxt
2hg
,
分母为零,
则v max , 任意车速不翻倾.
b.发生侧滑条件:
F Fc cos G sin ( Fc sin G cos ) Gv 2 将 Fc 代入式: 整理 gR v max gR( tg ) 1 tg
Fy2
B
α2 E
v2
L Fyc A C vc α1
Fy1
v1
δ0
R α2
δ 0 - α1
ωr
O 图5-5 汽车稳态转向运动简图
参数说明:设前轮转角δ,转弯半径r,
FY1,FY2:前、后轮的侧偏力。 v1,vc,v2:A,B,C三点的速度。 Fc:质心的离心力 FcY:Fc在Y方向上的分力
1、计算转向角δ
mv 2 Gv 2 Fcy R gR 当 不大时, FY 1 cos FY 1
FY 1 Fcy b L ,FY 2 Fcy a L
Gv 2 b Gv 2 a 故 FY 1 ,FY 2 gR L gR L
G1v 2 G2 v 2 则 FY 1 ,FY 2 gR gR G1 v 2 G2 v 2 又 FY k ,故 1 , 2 k1 gR k2 gR
故考虑不产生侧滑的最大坡度为:tgαmax=φ 如:附着系数为φ =0.3的滑溜路面,不产生侧滑 的最大坡度为:αmax=16.7°。
2.横向倾翻的最大车速
ω
Fc
A
Fzl
Fxl
G hg
A′ F xt θ
Fzr
图5-1 汽车在横坡上转向时的受力简图
在离心力Fc的作用下,汽车可能以A’为支点向外侧翻, 当Fzr=0时,汽车将失去横向稳定性而开始侧翻。 汽车绕A’侧翻的条件为: Fc·g≥G· h B/2
3、计算转向灵敏度
汽车看成一个系统,前轮转角δ视为输入,汽车稳 态横摆角速度ωr视为输出,ωr = v/R 汽车稳态横摆角速度ωr与前轮转角δ之比称为汽 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teady state yaw velocity gain)。
r v/R v/L v/L L 2 G1 G2 v s 1 Kv 2 1 2 1 ( )
z
横摆角速度ωr
垂直速度w
侧倾角速度ωp 俯仰角速度ωq
x
图5-2 车辆坐标系与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
y
5.3 轮胎的侧偏特性
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 角之间的关系。 1) 轮胎坐标系(tyre axis system)
当车轮中心沿Y 轴方作用有侧向力FY,地面将产生 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 。由于轮胎具有弹性,即使FY没有 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X 轴线方向。这 时轮胎出现侧偏特性。 由于轮胎侧向变形,轮上的b点将不与支承面上的b1 接触,而与b1′接触,c点与c1 ′接触,如此类推。轮胎在 支承面上的运动轨迹af ′相对于车轮平面偏离某一角度α。
由几何关系:
AE tg ( 1 ) OE
BE tg 2 OE
两式相加,且AE+BE=L,则 tg(δ-α1) + tgα2 = L/R。因 α2 、δ、α1较小,则 δ-α1 +α2 ≈ L/R, 故 δ = L/R + α1 -α2
2、计算α1 ,α2
设汽车在水平道路上作等速圆周运动,则 作用在汽车上的侧向力为离心力的侧向分力。
R k1 k2 gL G1 G2 1 K ( ) k1 k2 gL 式中 故 mgb mga G1 G2 L L m b a K 2 ( ) s 2 /m 2 k1 k2 L
有时也写 : K
m L
2
a b ( ) ,此时k1, k2均为负值。 k2 k1
r 表示在单位前轮转角下的输入 s
1. 横向倾翻的最大坡度 2. 横向倾翻的最大车速 3. 纵向行驶稳定性
1.横向倾翻的最大坡度
Gsinθ 静态受力分析 如右图示:
Gcosθ
G
Fzl Fzr θ hg
当α角增大到重力G通过A点时的α角称为横向倾翻的极限 坡度,此时得
tg max B/2 B hg 2hg
实际上,大多数汽车在未达到αmax时就开始滑动,主要是由 于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力Fφ不够造成的。
2 2
0
50
100
va/(km·-1) h
150
r 1 vch 称为特征车速(characteristic speed ),其 ~v k 是一条低于中性转向增益的曲线,此时转向特性为不足转向
(under steer )。
r ) 当K 0, 其增益分母小于1,
20 轴距L=3m
过多转向K= 0.0019s2/m2
设汽车以中速或高速转向时,在汽车质心 上产生一个离心力。为了平衡离心力,路面对 轮胎产生相应的侧向反作用力,即侧偏力 (cornering force)。轮胎在侧偏力的作用下将产 生侧偏,形成相应的侧偏角。 假设:忽略地面切向反力对侧偏特性影响,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忽略左右轮受载荷变化 的影响,于是汽车简化为由前、后两个轮胎支 承,具有侧向和横摆两个自由度汽车模型。
b1
f e d c b a c1 e1
W e
f
FY b1′ c1 ′ d1 ′ α e1 ′ f1′
d c b a b1 c1 d1 e1 f1
FY
d1
f1
α
2)轮胎的侧偏现象、侧偏特性曲线 轮胎侧偏角(side-slip-angle): 轮胎接地中心的引进方向与车轮中心平面 方向间的夹角。 侧向力与产生的侧偏角α的关系曲线,称为 车轮的侧偏特性。当α不超过4°~5°时,Fy与α 成线性关系Fy∝α,即:Fy=kα Fy-α曲线在α=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 k(cornering stiffness),其单位为 N/rad (或N/(º )) 其值为负值,因负的侧偏力产生正的侧偏角。 因此,侧偏刚度为负值,即Fy=-FY,Fk=-kα。
比中性转向时的增益要大,其
中性转向 K=0
r ~ v 曲线是随速度的增加向
上弯曲的曲线, 当达到某一特定 车速使增益的分母趋近于零。
10
不足转向K= -0.0006s2/m2
vcr
vch
150
0
50
100
va/(km·-1) h
即1 Kv 2 0, 其增益为无穷大,则:vcr 1 , vcr 称为临界车速(critical speed ),此时 K 转向特性为过多转向(over steer )。
图5-3 轮胎的坐标系与地面作用于轮胎的力和力矩
z
正外倾角γ
正回正力矩Tz
y
正TY
车轮行驶方向
α
正侧偏角
x
正翻转力矩TX 正地面切向 反作用力FX
O
车轮旋转轴线 正地面法向 反作用力FZ 正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
垂直载荷对k的影响: G↑,Fφ↑,侧滑倾向↓,k↑ 轮胎结构对k的影响: 轮胎宽度↑, k ↑;轮胎气压↑,k ↑;子午胎: k ↑。 必须注意:轮胎的侧偏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轮 胎的侧向弹性变形,与轮胎在道路上的侧滑有本 质的区别。 轮胎的侧偏现象不仅影响车轮的运动轨迹, 而且加剧轮胎的磨损;轮胎的侧向变形使滚动阻 力增加。
3.纵向行驶稳定性
汽车的纵向行驶稳定性决定于重心高度和重心 至前轴(或后轴)的距离。 tgαmax=a/ hg tgαmax=b/ hg 分析从略,与横向分析方法相同。 z 汽车坐标系及汽车的主要
运动形式: 前进速度v:质心速度 沿X 轴的分量; 侧倾角速度ωp(roll velocity):质心绕X 轴旋转 角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