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肝、胰腺)
(5.1.1)--肝胆胰的影像解剖

脾脏MRI表现
• 形态均类似CT(CT各向同性使得MRI不再有多方位
优势) 信号强度:长T1长T2(较肝脏) 脾血管流空 GD-DTPA增强,类似CT增强 脾脏的数目变化较大(3----0)
三、应用
• 影像解剖为临床提供了极大便利 • 不同影像技术呈现的多种表现对解剖结构的识
别各有优势,因此在不同疾病诊断应用上形成 优势互补,对占位病变或血管性病变及管状结 构病变应采用相应成像手段 • 分段描述有助病变定位、定量及合理制定临床 方案:如癌灶的处理 • 新技术的应用:微创医学、肝移植等
• 第一肝门:门静脉平扫低密度,增强显示 高密度,形态大小分支属支
• 胆囊窝层面* 肾门层面*
二(1)上腹部CT断层解剖
• (1)CT平扫: 均匀密度,55-75(40-65)HU,高于脾胰肾,轮 廓光滑,形态规则 肝门结构包括血管(动脉,门脉,肝静脉、胆管)
• (2)增强扫描: 实质和血管均有强化,分别以①动脉期②门脉期 ③肝实质期
右门静脉发出上、下分支分别进入每 段的中心。
表面观
肝脏的形态正常变异: 1獭尾肝(左叶),2利德尔叶 (肝右 叶),3舌形尾叶突(尾状叶)
二 断层解剖大体分层
• 上腹腔毗邻器官多,结构复杂,代表性层 面有4个层面:(“一窝三门”,CT为例)
• 第二肝门:显示肝静脉3支汇入下腔静脉: 平扫呈低密度;中重度脂肪肝、 增强动脉 期(逆流)或静脉期呈高密度
管显示水样信号;
二(5)胰腺
• 位置---形态---变异:胰腺分裂,环形 胰腺**
• 主胰管(Wirsung管):正常管径13mm
• 胰腺表面--稀疏膜层结构
• 胰腺实质CT值:35-55HU,随年龄变 化-萎缩或脂肪变性呈“毛边”---羽 毛状或锯齿状。胰尾对比不佳与肠管 混淆。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腹部CT可以显示以下器官和结构:1.胃:胃位于腹部的上部,位于膈肌之下,是一个呈弯曲状的器官。
腹部CT可以清晰显示胃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评估胃的功能和病变。
2.肝脏:肝脏是腹部最大的器官,位于右上腹部。
腹部CT可以显示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包括肝叶、肝窦、肝小叶等。
此外,腹部CT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液供应和肿瘤的存在。
3.胆囊和胆管: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袋状结构,储存胆汁。
胆管是将胆汁从肝脏输送到小肠的管道。
腹部CT可以显示胆囊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胆囊和胆管是否存在结石或炎症等问题。
4.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部中央的背面器官,主要负责产生胰岛素和消化酶。
腹部CT可以评估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检测胰腺炎、胰岛细胞瘤等疾病。
5.肾脏和肾上腺:肾脏是两个位于腹部上部的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腹部CT可以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肾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异常。
同时,腹部CT还可以显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6.肠道:腹部CT可以显示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结构,帮助评估肠壁的异常、梗阻和炎症等情况。
此外,腹部CT还可以检测肠道的病变和肿瘤。
7.脾脏:脾脏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侧的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和免疫功能。
腹部CT可以显示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脾血供和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
除了以上器官和结构,腹部CT还可以显示腹腔内的血管、淋巴结、神经和腹腔壁等。
腹部CT的图像可以以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重建和解剖观察,有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
总而言之,腹部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腹部各种器官和结构的解剖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
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遵守医生的指示,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胰腺局部解剖图谱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分泌胰液
分泌胰蛋白酶
分泌胰脂肪酶
分泌胰淀粉酶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帮助食
物消化。
胰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 质,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胰脂肪酶能够分解脂肪, 促进脂肪的消化。
胰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 促进淀粉的消化。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这些器官通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与胰腺相互连接,共同构成消化系统。
02
胰腺的解剖结构
胰腺的外观
01
02
03
位置
胰腺位于腹膜后,横跨第 一至第二腰椎前方,紧贴 胃和十二指肠。
形态
胰腺呈长条形,分为头、 颈、体、尾四部分,质地 柔软。
毗邻关系
胰腺周围有肝脏、脾脏、 胆道系统和部分小肠等器 官。
胰腺的内部结构
症状
02
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黄疸等。
治疗
03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
生存率。
05
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测,了解胰腺酶分泌情 况,判断胰腺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 胰腺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发 现胰腺病变。
治疗包括禁食、补液、止痛、抑 制胰酶分泌等,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手术。
慢性胰腺炎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酗酒、遗传因素等。
症状
腹痛、体重下降、脂肪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治疗
治疗包括戒酒、饮食调整、止痛、补充消化酶等,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手术。
断层解剖学课件

肝膈面镰状韧带左侧1cm--下腔静脉左前缘 脏面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
3、左段间裂
肝膈面下腔静脉左缘—肝左缘中上1/3交界处 至脏面肝圆韧带裂上端
4、右叶间裂
肝膈面下腔静脉右缘—肝的右下角与胆囊切
迹连线中外1/3处至脏面肝门右切迹
正
5、右段间裂
中
裂
肝膈面为正中裂中点—肝右缘中点的连线至
肝门右切迹
6、背裂
PPT学习交流
19
膈穹平面
1cm层厚切片 共24层
第5腰椎间 盘平面
PPT学习交流
20
经膈右穹层面(一)
(此断层经第9胸椎体下份)
关键结构
肝右叶 膈 下腔静 脉
胸部结构:心、肺
腹部结构:肝右叶、下腔静 脉出现,向上汇入右心房
PPT学习交流
21
经第二肝门层面(二)
(此断层经第10胸椎体上份)
关键结构
2.以下腔静脉为中心,肝左中右 静脉排列其周围。
3.腹腔左份,胃底较上层变大, 借lig连于膈
4.胸腔内心将消失,肺较上一断 面明显缩小,食管正穿膈的食管 裂孔
PPT学习交流
24
经胃贲门层面(四)
(此断层经第11胸椎体上份)
关键结构
胃贲,由 尾状叶、左外叶、左内叶、 右前叶和右后叶组成,肝中 静脉是左内叶和右前叶分界 标志,肝右静脉是右前叶和 右后叶分界标志
• 肝静脉直而柔软,液性管腔清晰,静脉壁看不到回声;肝门 静脉回声强且各支具有特定形态,极易区别
• 肝静脉走行于肝叶或肝段之间;而肝门静脉走行于肝叶或肝 段内
• 肝静脉属支较直;门静脉分支多弯曲或具有多种形态
PPT学习交流
18
第四节 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超级详细腹部CT解剖图谱(珍藏版)

超级详细腹部CT解剖图谱(珍藏版)
公告通知
如果您有原创的影像课件、病例分析、影像文章、医学科普文章、娱乐、医学科研资料(如统计)等等,请投到邮箱: ****************(或加微信:Healther),只要是原创,跟医学有关,跟影像有关的精彩资料,欢迎投稿!
来源:消化时间
在看 CT 断层的时候很多血管的走形关系一定要掌握,要不然会看的稀里糊涂,附赠几张上腹部血管关系走形图,帮助大家理解。
比如这张,下腔静脉分出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
再看这张,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门静脉向上走形后分出门静脉左支和右支。
我们再看侧面。
这张图主要观察两点。
第一点: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在上面的层面是距离比较远的(双箭头),而随着往下走,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第二点: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距离腹主动脉的距离有一段是越来越远的(双箭头)。
掌握这两点就比较容易理解 CT 横断上血管之间的关系了。
声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等信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CT图像,得出诊断结论。
常见腹部CT图像的解读要点
肝脏病变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和密 度变化,注意鉴别肝囊肿、肝血
管瘤、肝癌等不同病变。
胰腺病变
观察胰腺形态、边缘和密度变化 ,注意鉴别胰腺炎、胰腺癌等不
肾脏的CT解读
肾脏的CT平扫
正常肾脏形态规则,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清晰可见。异常时, 可出现肾脏增大、缩小、形态不规则或肾实质密度不均。
肾脏的增强扫描
正常肾脏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相近。 异常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
肾脏的常见病变
肾结石、肾囊肿、肾癌等。
脾脏的CT解读
定期培训
医生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腹部CT图像的 解读能力。
集体讨论
对于难以判断的病例,可以组织集体讨论,集思 广益,提高诊断准确性。
借助影像学软件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有 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THANKS
图像质量
腹部CT图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扫描参数、设备性能等, 影响图像质量,给解读带来困难。
病变复杂性
腹部脏器众多,病变复杂多样,需 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准确判断。
辐射剂量
腹部CT扫描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控制 辐射剂量。
如何提高腹部CT解读的准确性
05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挑 战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
确定扫描范围
在解读腹部CT图像时 ,要明确扫描范围,避 免遗漏病变或误判。
腹部断层解剖和断层CT(下)

轴位断层标本腹腔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性)轴位断层标本动脉(4)左隔脚(5)右隔脚(6)下腔静脉(7)钩突(8)肠系膜上静脉(9)脾静脉(10)肝门静脉(11)胰体(12)胰颈(13)胰头(1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15)胆总管(l6)十二指肠降部(l7)肝右叶(18)胆囊体(19)横结肠(20)胃幽门部(21)空肠(22)降结肠(23)左肾(24)肾窦(25)左肾上腺(26)右肾(27)第1腰椎(28)脊髓(29)马尾(30)竖脊肌(31)背阔肌(32)腹外斜肌(33)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左肾动脉(5)左肾静脉(6)右肾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肠系膜上静脉(9)胰头(l0)钩突(11)胆总管(12)下腔静脉(13)有肾静脉(14)右肾(15)左肾(l6)肾皮质(17)肾锥体(18)肾柱(19)肾窦(20)肝右叶(21)右肋隔隐窝(22)胆囊底(23)结肠有曲(24)十二指肠降部(25)横结肠(26)空肠(27)降结肠(28)腰大肌(29)腰方肌(30)第1腰椎(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部、胰腺头部、肾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肾静脉(3)左肾动脉(4)右肾静脉(5)右肾动脉(6)肾窦(7)肾盂(8)肾大盏(9)肾小盏(10)左肾(11)右肾(12)下腔静脉(13)钩突(14)肠系膜上动脉(15)肠系膜上静脉(16)胰头(17)十二指肠降部(l8)肝有叶(19)升结肠(20)横结肠(21)大网膜(22)空肠(23)肠系膜(24)肠系膜根(25)降结肠(26)第1~2腰椎间盘(27)左隔脚(28)右隔脚(29)腰大肌(30)腰方肌(31)竖脊肌(32)背阔肌(33)腹外斜肌(34)腹内斜肌(35)腹横肌(36)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乳头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左隔脚(3)右隔脚(4)下腔静脉(5)左肾(6)右肾(7)肾盂(8)肾窦(9)肾皮质(10)肾髓质(11)肝有叶(12)升结肠(13)十二指肠降部(14)十二指肠乳头(15)胰头(16)钩突(17)肠系膜上静脉(18)肠系膜上动脉(19)十二指肠升部(20)肠系膜根(21)横结肠(22)空肠(23)降结肠(24)第2腰椎(25)腰大肌(26)腰方肌(27)竖脊肌(28)腹外斜肌(29)腹内斜肌(30)腹横肌(31)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肝脏右叶下极、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十二指肠降部(4)十二指肠水平部(5)十二指肠升部(6)肠系膜上动脉(7)肠系膜上静脉(8)左肾(9)左输尿管(10)肾窦(11)右输尿管(12)右肾(13)升结肠(14)肝右叶(15)横结肠(16)空肠(17)肠系膜(18)降结肠(19)第2腰椎(20)腰大肌(21)腰方肌(22)竖脊肌(23)腹外斜肌(24)腹内斜肌(25)腹横肌(26)腹白线(27)腹直肌腹部肾脏下极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腹部肾脏下极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左肾下端(5)下腔静脉(6)有输尿管(7)右肾下端(8)升结肠(9)十二指肠水平部(10)横结肠(11)小肠(12)肠系膜(13)降结肠(14)腰大肌(15)腰方肌(16)第3腰椎(17)竖脊肌(18)腹外斜肌(19)腹内斜肌(20)腹横肌(21)腹直肌(22)大网膜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1)腹主动脉(2)肠系膜下动脉(3)左输尿管(4)下腔静脉(5)有输尿管(6)升结肠(7)回肠(8)空肠(9)肠系膜(10)肠系膜根(11)降结肠(12)腰大肌(13)第3~4腰椎间盘(14)竖脊肌(15)腹外斜肌(16)腹内斜肌(17)腹横肌(18)腹直肌(19)脐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女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腹部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层面(男性)轴位断层标本(1)左骼总动脉(2)左骼总静脉(3)左输尿管(4)生殖腺动、静脉(5)右骼总动脉(6)右骼总静脉(7)右输尿管(8)肠系膜(9)肠系膜根(1)回肠(11)升结肠(12)阑尾(13)空肠(14)降结肠(15)腰4~5椎间盘(16)第5腰椎(17)腰大肌(18)腰方肌(19)竖脊肌(20)腹外斜肌(21)腹内斜肌(22)腹横肌(23)腹直肌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断层标本(3)左输尿管(4)左骼内动脉(5)左骼外动脉(6)乙状结肠系膜根(7)右输尿管(8)右骼总动脉(9)右骼总静脉(10)右骼内动脉(11)右骼外动脉(12)盲肠(13)回盲瓣(14)回肠末端(15)阑尾(16)回肠(17)空肠(18)肠系膜根(19)乙状结肠(20)第5腰椎(21)第5腰神经(22)椎管(23)有腰大肌(24)竖脊肌(25)骼峪上缘(26)腹外斜肌(27)腹内斜肌(28)腹横肌后序1、本ppt为综合各家图片后由青岛大学2011级肝胆外科研究生整理而成,为提倡资源分享,特设一定的财富币。
肝胆脾胰CT解剖-精品医学课件

肝 静
– 门静脉: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脾A-V-门静脉 50~60s 脉
肝脏增强扫描的分期及特点
110-120s
– 动脉期(20-25s):对比剂充盈肝脏动脉,肝实质轻度强化
– 门脉期(50-60s):对比剂充盈门静脉,门静脉强化明显(高于 肝动脉),肝实质明显强化
– 平衡期(110-120s):对比剂在肝血窦内混合达到平衡状态, 肝静脉、下腔静脉显示良好,肝实质持续强化
肝脏CT多期扫描和CT后处理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MIP
MPR
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意义
临床意义 – 多数肿瘤由动脉供血,利用造影时差,区分正常肝脏和肿 瘤性病变
鉴别意义 – 肝细胞癌:快进快出 – 血管瘤:早出晚归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快进慢出,中央星状疤 痕延迟强化 – 肝内胆管细胞癌:逐渐强化 – 转移瘤:环形强化为主 – 肝囊肿:各期均无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一、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Ⅱ
Ⅷ
Ⅳ
Ⅶ
Ⅲ
Ⅳ ⅥⅤ
肝Couinaud系统
思考
肝脏分段解剖标志是什么?
肝静脉 第二肝门
门静 脉
门静脉
思考
定肝脏分段解剖标志:
– 平扫? – 增强?
第 一 肝 门 区
二、肝脏双重血供
肝动脉
占肝供血20%-30%
含氧量高
主 动 脉
肝血窦
肝静脉
下 腔
(三条) 静
70s
脉
•胃肠 经毛细血管网 •肠系膜上静脉
•脾动脉
•脾静脉
门静脉(腹腔不成对器官静脉)
占肝供血75%-80% 含氧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主 动脉
肝右叶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 示下腔静脉内癌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表现。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肝内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未见显影。
门静脉左支 及其内癌栓
肝内 癌灶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平衡期示:肝内癌 灶随造影剂进一步洗脱呈低密度表现。本例 门静脉左支内还可见稍低密度癌栓。
肝脏的分段
胰腺的大体解剖
长12-15cm,宽3-4cm,厚1.5-2.5cm 头、颈、体、尾部,但无明显界限
肠系膜上静脉 是区分钩突的 标志
胰腺断层解剖
CT上胰腺多呈弯曲带状结构,轮廓光滑, 可分叶 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 胰头最大,体、尾逐渐变细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肝右叶 巨大癌灶
肝癌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边缘 不平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内见结节状、 团块状低密度癌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腹主 动脉
肝血 管瘤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胃 胰腺
肝
脾 下腔 腹主 静脉 动脉
右肾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胆囊
胰腺
胃
肝
脾
右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肾前筋 膜增厚
胆囊
胰腺
胃
肝
脾 右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肾前筋 膜增厚
胆囊 增大
胰腺
扩张 胰管
胃
肝
左肾 静脉
胰 管 的 宽 度 ?
腹部CT断层解剖(肝、胰)
主讲人:张晔
肝脏的基础
两面、四缘
肝脏的比邻关系
上下、 左右
肝脏的管道
肝门的概念
肝门: 1第一肝门:门静脉出入肝脏(门静脉、肝 固有动脉、肝总管) 2 第二肝门:腔静脉窝的上部,左中右肝静 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3第三肝门:腔静脉窝的下部,右半肝脏面 及尾状叶的肝小静脉入下腔静脉处
肝右叶及 肝右动脉
肝尾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胃
腹主 动脉
脾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肝右叶
肝静 脉
食道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肝左 叶 肝尾 叶
肝静 脉 肝右 叶
胃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门静脉 主干
肝左 叶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门静 脉
胃
腹主 动脉 肝右 叶
脾
膈脚 下腔 静脉
常 见 疾 病 的 影 像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右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胃
胰头 胆囊
肝 肠管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胃 胆囊 胰腺
肝
下腔 静脉
脾
腹主 脾静 动脉 脉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对比增强扫描
左肾
胰头 胃 胆囊
脾静 脉
肝
肠管
脾
下腔 静脉
Hale Waihona Puke 腹主 动脉左肾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对比增强扫描
胰腺的断层
门静脉或者是肠系膜上静脉右壁是区分头 颈的标志,左壁是颈、体的标志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胰腺的断层
横膈
腹 部 断 层
肝右 叶
食管
肋骨 肺 脊 髓 胸椎
腹主 动脉
肋骨
肺
肝右 叶
食管
腹主 动脉
肝尾 叶
肝左 叶
胃
肝右 叶
腹主 动脉
脾
门静 脉
肝左 叶
胃
脾 肝右 叶 膈脚 尾叶
肾 正常胰腺CT平扫
胰体 胆囊 肠管 胰尾
肝右 叶
脾 脾静 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下腔 静脉
肾
胰头 脾静 脉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肠管
肝右 叶
脾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胰腺
胰 腺 炎
胃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胃 胆囊 胰腺
脾 右肾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慢性胰腺炎CT增强 扫描示:胰管扩张
肝左 叶
胰腺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体 积缩小
左肾
谢谢!
胆 囊 长 径 不 超 过 9c m, 宽 径 2~ 3c m, 壁 厚 度 小 于 0.3 cm
胃 胆囊
腹主 动脉
肝右 叶
膈脚 脾
胃
脾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
强 化 后
心脏
肝 右叶 食管
肺
下腔 静脉 脊髓 腹主 动脉
肝左 叶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脊髓
腹主 动脉
肝左叶及 肝左动脉 胃
肝门
第一二肝门
第三肝门
肝脏的分叶、分段
依门静脉、肝静脉分布划分 (门内肝间) 肝中静脉分左右半肝 肝左静脉分左半肝内、外两 叶 肝右静脉分右半肝前后两叶
肝脏分段的表面投影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
慢 性 胆 囊 炎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胰
肝 肾 静脉
肾
腹主动脉
肠管 胆囊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肾
脾 腹 水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膈脚
腹主 动脉
正常胰腺CT平扫
胰头
下腔 静脉
肠管
腹主 动脉
肝右 叶
CT平扫示肝脏左右叶普遍增大。
门静 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 静脉期示肝实质 呈不均匀强化。
肝裂 增宽
肝硬化:CT平扫示肝脏 左右叶体积缩小,边缘 欠平整,肝裂增宽
肝左 叶 脾门静 脉曲张
门静脉宽度?
肝右 叶 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静脉期CT扫描示:脾门静脉曲张。
脾
肝内结 节状癌灶